胡玲在華為的調查就像公牛進了古董店

優化研發人力結構,安排胡玲一個有官無祿的閒差,沒想到惹出這麼大事端。

我大略看了看對胡玲的工作安排,是一個專項任務,而配備的人員卻有些薄弱,註定了公司沒想挖出什麼有價值的東西。而胡玲提出的一些問題之所以無法得到滿意的答覆,因為已經超出了人力資源部的權限,而胡玲無論從權限還是影響力都沒法調動部門之間的聯合行動。

華為人力資源部門,說白了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的一個部門,難以像宣傳的那樣服務公司的員工,要真說服務,那是工會的事兒。沒人想到技術出身的胡玲轉到人事口,會去認認真真得去跟每個人談話。一談話,還真有些問題。遇到問題,有些人就想解決提問題的人,這是官僚主義者的一貫作風---生怕更高職位的人讓他回報處理方案。

胡玲不是一個專業的人力資源從業者卻正好能暴露存在的問題。

話題雖然熱,處理好了會成為好事兒

華為本來就是以加班聞名於世,正值此戰鬥時刻,加班肯定更多。如果各部門依然存在官僚作風,那麼是很危險的。如果領導層已經給予足夠重視,可以徐徐圖之;如果沒有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那麼現在爆出來比藏著好。

研發工作者壓力大會導致對一些小問題放大化--就跟我們開車時容易發怒。胡玲工作接觸訪談對象,基於同情,情緒傳染。庸俗領導在聽彙報時採取慣用手段選擇無視,甚至壓制。在底層的溝通中缺少安撫,都會將矛盾激化。而胡玲這個人,有股子倔勁兒不是一個可以壓服的人。結果,研發者沒有起義,胡玲先向官僚開炮。也就是說,問題還有救。

領導者是以事圍人轉,管理者是以人圍事轉。成功企業家往往兩項本領兼具,而很多授權不高的企業高管最多屬於管理者不是領導者。要麼沒有敏感捕捉到矛盾的變化,要麼沒有足夠的人文關懷來處理矛盾。

以現在的形勢看,高強度工作不是華為短時間內所能避免掉的,如果有問題得不到暴露,反而會產生更深層的隱患。要相信任正非和華為的管理層有足夠的智慧利用‘家醜外揚’的時機做好凝聚力重整。

事關人的問題,從來就沒有小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