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區前三季度GDP突破千億元大關

<table>

三水區前三季度GDP突破千億元大關,接下來仍以推動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為總目標。 資料圖片

/<table>

“目前三水經濟發展基本面是持續向好的、發展形勢是穩中有進的,這都是全區上下團結奮進的結果。”11月4日,三水區召開前三季度經濟形勢分析會,三水區區長鬍學駿表示,希望各鎮街、區直部門進一步堅定做好經濟工作的信心和決心,再接再厲、乘勢而上,力爭在第四季度作出更大作為,為全年工作掃好尾。

統計數據顯示,三水區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013.68億元,增長7.7%,GDP增速與今年上半年(7.7%)持平,比去年同期(7%)有所加快,經濟運行總體平穩。

三水區在前三季度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進出口總額、財政八項支出等主要經濟指標都完成了佛山市下達的目標任務。

隨著2019年進入尾聲,三水區將發起全力衝刺。對此,胡學駿表示,要堅持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推進工作,快推、快辦、快落實,全區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抓落實求突破的強大合力,推動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邁上新臺階。

南方日報記者 盧浩能

穩中有進

GDP增速連續8年全市領先

會議指出,今年以來,三水區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全省鄉村振興綜合改革唯一縣區級試點的重大歷史機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大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力做好“六穩”各項工作,攻堅克難,推動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

從綜合實力看,近年來,三水在全國的排位不斷提升,從2016年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第36位上升到2018年的第34位,今年再上升1位、排第33位,共上升3位;從2017年全國工業百強區第15位上升到2018年第11位。反映出三水在全國激烈的區域競爭中,保持著較強的綜合競爭力。

從總體經濟形勢看,8年來,即自2011年以來,三水的GDP增速一直領先全市,尤其是近10個季度(2017—2019年)每個季度GDP都保持著領先全市的態勢。這反映三水區經濟運行韌性和後勁較強,對全市經濟增長髮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1—9月份,三水幾項主要經濟指標表現亮眼。三水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13.68 億元,增長7.7%,GDP增速與今年上半年(7.7%)持平,比去年同期(7%)有所加快。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25.98億元,增長7.2%;第二產業增加值735.59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252.11億元,增長8.9%。

分析指出,佔全區大半經濟總量的第二產業持續平穩發展,既是三水經濟發展的“壓艙石”,也是“發動機”,全區經濟穩的基調沒有變,繼續保持總體平穩的發展態勢。

作為“壓艙石”和“發動機”,三水的工業生產持續發展。從主要指標來看,規上工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46.1億元,增長8.3%,增加值584億元,增長7.9%。創今年以來最高增速。

對外經濟方面同樣呈現穩中向好。完成進出口總額201.9億元,增長27.1%,保持較好的發展態勢。其中,出口總額164.5億元,增長26.8%,進口總額37.4億元,增長28.7%;實際使用外資金額8.89億元,提前完成市下達的全年目標任務。

招商引資體現了“項目為王”的導向。1至9月,全區新引進項目162個,投資總額307.37億元。其中投資額20億元人民幣或2億美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4個,投資額10億元人民幣或1億美元以上重大產業項目4個、重點外資項目2個,投資額1億元以上內資項目56個,投資額1億元以上先進裝備製造業項目11個。

發動機牽引

實體經濟“三大貢獻”推動高質量發展

粵港澳大灣區創新之源在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佛山發展動力在“一環創新圈”,而三水對接灣區創新的抓手是建設高質量發展新經濟走廊。而“項目為王”,讓實體經濟保持強勁發展勢頭,就是為這條走廊注入內容與活力的關鍵。

截至9月底,三水存量有效簽約項目動工投產率達91.3%,目前鳳鋁工業鋁型材、興發精密、美裝裝配、臺灣貝豪、科勒二期等項目已順利動工,蘇寧、恆潔達輝等項目已順利投產。項目簽約落地到動工投產的高效率,反映了三水堅持發展實體經濟不動搖的決心。

三水區經濟和科技促進局副局長陳玉虎認為,第二產業作為三水經濟的“壓艙石”和“發動機”,為當前的三水發展帶來了三大貢獻。

首先,實體經濟對三水經濟的貢獻度不斷提高。陳玉虎表示,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必須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讓製造業整體的質量不斷提升。一至三季度,實體經濟項目對招商引資總額的貢獻率為95.1%,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8.3%,正體現在了這一點。

在發展實體經濟上,三水的方法論就是“灣區孵化,三水轉化”。“隨著廣、深、港的高端產業資源外溢,三水招商引資的高地效應正在體現。”陳玉虎表示,當前三水的招商引資策略,為緊盯廣、深、港等粵港澳大灣區中心城市,積極調動一切可用資源,將招商觸角延伸至環渤海和長春等項目資源外溢區域。

而第二大貢獻,就是先進製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對地區經濟的帶動力不斷提高。

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角度看,分行業數據顯示,優勢傳統工業增加值279.15億元,增長8.2%;先進製造業增加值211.48億元,增長11.0%;高技術製造業增長36.92億元,增長10.7%,均高於同期的規上工業增速(7.9%),顯示三水製造業供給側結構正在向高端發展,工業發展持續升級的態勢沒有發生變化。

數據顯示,一至三季度,三水先進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在製造業項目中的招商引資總額貢獻率超過70%。這是三水聚焦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裝備、汽車製造等主導產業的成果印證。以三季度為例,三水就引進了投資超10億元的銳新昌精密製造和彩詩高端牛津布項目,投資超5億元的偉達食品飲料裝備製造項目,以及飛鵬空調設備製造等超億元項目18個。

分析會指出,接下來三水繼續把握5G通信和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風口,聚焦國內外500強、行業龍頭、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企業,開展定製化、精細化上門招商,優化落戶項目結構,形成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集聚效應。

第三大貢獻則是企業加大增資擴產規模以技術優勢搶佔市場。1至9月,三水全區190家工業企業共備案技改項目228個,完成全年任務的95%,備案項目總投資64.03億元,其中超億元項目9個,超500萬元項目157個。

“越優質的企業越能獲得市場的歡迎。”陳玉虎表示,激發企業增資擴產的熱情,一方面是三水打造高質量發展新經濟走廊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讓區內製造業企業通過實施技改,達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在宏觀經濟下行的大環境中覓得生存發展的新平臺。

對此,胡學駿表示,對投資額超5億元、超10億元的重點項目,要加快載體提供和行政審批,暢通項目代辦綠色通道,加快動工投產步伐,確保全年實現工業投資220億元。引導企業用足用好市工業技改獎補扶持政策,爭取全年實現工業技改投資132億元、增長7.3%。強化企業跟蹤服務,確保全年淨增“升規”企業95家。

科創服務賦能

構建創新生態系統提振產業轉型信心

三水科學信息中心內,9月正式揭牌的IBM Garage物理空間正在加緊對接首批5家入孵企業。其中,廣東葆德科技有限公司、廣東肯富來泵業股份有限公司兩家企業更是接受國際尖端大腦賦能的“先行者”。

“我們與企業一起選出幾個痛點,一起研究解決方案。”IBM Garage物理空間架構師黃崇德介紹,對肯富來泵業,IBM梳理出生產流程中的痛點,從加強流程自動化的方向入手,希望能在6周至8周內給出初步解決方案。而對葆德科技,則聚焦其開發的“星雲銷”軟件,協助其以客戶畫像技術升級軟件實現精準營銷,實現製造業企業跨界推出B2B產品。

“我們會以首批入孵企業的合作成果給出示範,引導區內的製造業企業實施數字化轉型。”黃崇德說。

IBM Garage物理空間的引入,就是三水推動傳統制造業“借智上雲”,加快形成實體經濟與互聯網相互促進、同步提升格局的體現。同時,這也是三水近年來打造創新服務平臺,推動企業實現技術改造的最佳範例。

“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企業會擔心技改轉型後市場需求不理想,這制約了轉型的信心。”在陳玉虎看來,引入科技創新平臺,為企業提供高效解決方案,是提振企業轉型升級信心的重要舉措。

除了IBM Garage物理空間,這樣的科創平臺近年在三水不斷湧現。例如,國家增材製造創新中心推動3D打印技術與本地的陶瓷建材產業融合。此外,還有中科院南京移動寬帶通信技術研發中心5G技術轉移中心、港灣青年創業創新基地、廣良農業科學研究和試驗發展項目等項目落地,為三水製造業提供智力支持。

三水區副區長姜嶽新曾表示,三水區、製造業企業以及科創平臺,三方的合作降低了三者在發展中的“交易費用”,構成了共同進步的“帕累託改進”現象。

這是三水構建創新生態系統的體現。經濟形勢分析會指出,三水著眼全局強化創新協同推進,以“政府+社會+企業”三方協同為手段,重點開展高企梯隊和創新平臺建設,創新驅動對工業經濟發展的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除了上述平臺外,三水還大力開展創新服務載體培育,白坭創意良倉、大協企業服務公司、合肥工業大學研究院3家載體申報市級孵化器,創新公社和雲炬眾智空間兩家載體申報市級眾創空間。

同時,三水還深入推動高企培育。今年以來,區內209家企業分三批申報高企認定,第一、第二批有100家通過專家評審,通過率69.9%。9項企業科技成果申報省科技獎,2項進入省科技獎市入庫項目公示名單。佛山市恆力泰機械有限公司申報省級企業重點實驗室;53家企業申報省級工程中心,申報數量創近年新高;16家企業通過市級工程中心認定。

推動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是一項系統性長線工程。而構建“政府+社會+企業”的創新生態系統,就是這項工程必不可少的一環。為此,三水提出,接下來繼續鼓勵存量載體提升公共服務的廣度和深度,發展全要素孵化平臺,全面提升公共創新服務的協同能力和水平。實施標杆高企和瞪羚企業培育計劃,引導高企特別是高成長性企業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推動科技型企業做大做強做優。

■聚焦

三水如何

擴大內需

提振消費?

消費、投資、出口是拉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當前,三水以“項目為王”促進投資發展,對外經濟發展態勢保持良好。而在消費領域,三水仍存在優質消費供給不足、新興消費尚未形成的短板。

擴大內需、提振消費是推動城市三水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所在。經濟形勢分析會提出,確保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達到9%。

一個數據能為三水提振消費提供信心。據佛山市文廣旅體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1月至9月,全市145家影院中,收入額排名前三的影院分別是萬達影城南海店、越界思哲影城三水店、三水萬達影城。今年國慶期間,三水這兩家影院收入雙雙進入全市前三。

分析認為,這說明三水市民有較強的消費能力,也反映其他消費領域潛力還有很大的挖潛空間。因此,三水接下來將要著力提振傳統消費,培育新消費熱點。

為此,三水打出“三招”提振社會消費。其一是加快提振汽車消費,釋放汽車領域消費潛能。其二是加快推進餐飲集聚區發展,將粵菜粵廚和具有三水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結合起來,加快打造西南“河鮮一條街”、恆福新里程恆福裡金街等兩個具有嶺南特色,集食、購、遊功能於一體的特色餐飲街區。

提升消費供給水平也是重要舉措。三水提出,大力推動連鎖經濟發展,著力引進、提升和培育一批連鎖品牌企業。近年來,三水就積極推動了日美五金等實體企業積極轉型切入商貿流通領域,新建成社區(村居)中型以上超市9個、微型超市超50家,壯大基層消費規模。

在提升消費供給水平方面,三水還將緊扣鄉村振興工作激活社會消費。例如,加快推進樂平大旗頭古村廣府文化體驗基地、蘆苞“崎樂嶺”民宿文創基地等一批重點文旅項目建設,著力引進一批影響力大、帶動性強的文旅體項目,釋放市民潛在消費,更好滿足市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