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南:打造金沙江畔最佳康養福地、最美陽光香城

寧南——寧靜致遠康養福地,南國天府陽光香城。

涼山州寧南縣,自古便是出川入滇的重要通道,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一大驛站,隨處可見“絲路遺風”。這個古來客商雲集的地方,歷經歲月浸潤,越來越吸引世界的目光。

而今,“艱苦奮鬥、智慧創新、忠誠擔當、實幹爭先”的新時代寧南精神,正在鑄就康養寧南、美麗寧南、活力寧南、幸福寧南的新時代。

寧南:打造金沙江畔最佳康養福地、最美陽光香城

鳥瞰寧南

寧南:打造金沙江畔最佳康養福地、最美陽光香城

農民售繭忙

寧南:打造金沙江畔最佳康養福地、最美陽光香城

南絲路集團優質生絲

寧南:打造金沙江畔最佳康養福地、最美陽光香城

寧南新村鄉碧窩村的桑園

寧南:打造金沙江畔最佳康養福地、最美陽光香城

南絲路集團標準化的繅絲車間

寧南:打造金沙江畔最佳康養福地、最美陽光香城

凱地裡拉溫泉

一座新城 建設“山城一體·公園城市”的朝陽縣城

寧南:打造金沙江畔最佳康養福地、最美陽光香城

凱地裡拉溫泉度假區七彩泡池

綠水青山,現在的寧南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宜居。

地處金沙江邊和雲南省巧家縣隔江相望,寧南這片神奇的土地,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四季如春。走進寧南,現代化的城市建設讓人眼前一亮:漂亮的音樂廣場,氣派的南絲路大廈,風情的西瑤新寨,熱鬧的凱地裡拉溫泉,優美的金鐘山景區,規整的縣城街道,還有商業廣場那棵年代久遠的黃桷樹……無不美好動人。

“現在寧南城鄉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沓泛黃的老照片讓寧南的“往日”重現:低矮的房屋,雜亂的街道,比起今天的“光鮮亮麗”,之前的寧南可以說是“灰頭土臉”,處處都是“年代感”。

青山依舊,綠水依然,寧南縣卻已換了一個模樣,從一座全州的邊陲小鎮變成了如今功能健全、建設新潮的朝陽縣城。

“今年,寧南圍繞建設‘山城一體·公園城市’目標,推進縣城擴容提質。”寧南縣委書記郭均說,寧南以加快舊城改造、打造城市水景觀和推進城市亮化提升、打造城市景觀步道、建設城市綜合體為抓手,加快構建產城一體、產城融合發展的新格局,全力打造金沙江畔最佳康養福地、最美陽光香城。

在城市管理中,則以生態示範街建設為試點積極探索街區治理新模式,努力實現城市共治共管共享,讓縣城在開發中發展,讓群眾在發展中受益;抓好鄉鎮區劃調整工作,努力構建“一核兩極四星多點”競相發展新格局。

同時,借力大國重器白鶴灘水電站建設,進一步夯基築底,打通交通“大動脈”,大力發展交通,緊緊圍繞“打通主動脈、暢通內循環”的大交通目標,加快形成更加開放快捷的水陸空立體交通網絡,著力構建到昆明2小時、到攀枝花1.5小時、到西昌1小時的“2151”經濟圈,吸引帶動人才流、資金流、信息流向寧南聚集。

高效服務“兩高兩國一碼頭”規劃建設,加快推進G248、G353等6個庫區道路遷復建工程,積極推動西寧高速、白鶴灘翻壩碼頭等項目早日動工,把寧南建成四川南向進省出川主通道上的咽喉之地。

從發展之中,觸摸這座城市的脈搏,寧南——這顆“金沙明珠”在縣域經濟競相發展中正熠熠生輝。

一張名片 擦亮“寧南桑蠶絲,美麗全世界”金字招牌

11月初,記者走進寧南縣“蠶桑第一村”——新村鄉碧窩村。

這裡一派繁忙的景象,原本雜亂的河灘已經築起了堡坎,擬規劃建設施工的區域已經全部破土動工……碧窩村省級現代蠶桑產業園區建設如火如荼。

“大家都期盼著,園區建設早點完成。”碧窩村1組村民王作海說,從碧窩現代產業園區開始動工,村民們積極參與建設,一路見證了園區一步步從藍圖成為現實。

王作海是村裡的養蠶大戶,他的養蠶經驗很豐富,上繭率能達到90%。因為自家的房子被園區徵用,今年他租用產業園區的大蠶房養蠶,養了100多張蠶,一年靠著養蠶能掙30多萬元。

隨著園區的逐步建成,他給自己定下了一個新目標:爭取5年內實現全年養蠶500張,收入突破100萬元。他還計劃著,等園區打造完成之後,把自家的房子周圍種上果樹,做成民宿,再多一份收入。

寧南縣是“國家級農業標準化優質桑蠶繭示範縣”、商務部“東桑西移”首批項目縣、“四川省精品蠶業標準化示範區”,2016年被中國絲綢協會授予“中國蠶桑之鄉”和“中國優質繭絲基地”稱號。

作為“川蠶絲”的代表,經過40多年的發展,蠶桑已經成為寧南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

據相關數據統計,寧南縣建成標準化高產桑園23萬畝,帶動2.5萬戶、10.2萬農業人口從事桑蠶繭絲產業,建立蠶桑專業合作社17個,培育養蠶規模40張以上的蠶桑家庭農場268戶,年養蠶收入5萬元以上的農戶1688戶,收入1萬元以上的農戶12390戶。

年產幹繭5000多噸、生絲2000多噸,戶均養蠶收入2.2萬元以上,農戶養蠶收入最高達到58萬元……寧南蠶繭總產、養蠶單產、人平產繭、蠶繭質量、蠶農收入5項指標連續18年穩居全省第一,養蠶單產、人平產繭、蠶繭質量3項指標長期穩居全國第一。

“立足資源優勢,努力整合全州繭絲資源,把蠶桑規模做大,把繭絲產業做強,把絲綢產品做精。”寧南縣委副書記、縣長王瀟說,如何擦亮“寧南桑蠶絲,美麗全世界”這張金字招牌,如何讓“中國蠶桑之鄉”的名號更加響亮,寧南一直在探索之中。

蠶桑產業是寧南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是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牛鼻子”。

面對新形勢,寧南積極響應鄉村振興和我省打造現代農業“10+3”產業體系建設號召,培育“川蠶絲”特色產業,擬定了“一軸一核四基地”的現代蠶桑產業園區創建方案,對照省級星級園區建設標準,在碧窩村建設省級現代蠶桑產業園區,豐富園區經濟業態,著力把園區建設成為農文旅相結合的文旅休閒基地;在2020年繼續打造黑水河軸線、梓油核心區和其餘三個基地,爭取創建為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

通過園區建設,帶動寧南縣蠶桑產業逐步形成產業特色化、生產標準化、技術科學化、經營規模化、服務社會化、產品品牌化、發展融合化的現代農業產業發展新模式,示範引領全縣蠶桑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寧南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的產業保障。

“下一步,寧南縣還將以此為契機,推動寧南優勢特色蠶桑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將蠶桑優勢區域逐步由低海拔地區向二半山地區擴散,蠶桑經營模式逐步由零星散戶向適度規模化集中,引領全縣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向更高級形態、更合理結構,全面提升蠶桑產業發展水平。”

王瀟說,對於蠶桑產業的“明天”,寧南信心滿滿。

一個目標 打造寧靜致遠康養福地、南國天府陽光香城

在寧南月光坡,記者沿著一個個紫藤花、玫瑰、三角梅等花卉盤繞的鮮花拱門,領略這個浪漫動人的民宿風采。

“我們來的時候,這裡除了太陽和月亮什麼都沒有。”民宿老闆徐安美說,她看準了寧南康養旅遊發展的前景,和朋友投資了500萬元,在寧南縣披砂鎮後山村這片荒山上,打造了目前寧南最大的民宿。民宿佔地20多畝,有20多間住房,還有宴客飯廳、包間等,設施齊備。

“現在的日子有盼頭了。”從今年4月民宿正式開始營業之後,這裡的生意一直不錯。徐安美笑著說,之前自己在寧南街上賣菜為生,生活就是養家餬口,現在轉行做事業,生活有了目標,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隨著寧南發展不斷向前,像徐安美這樣的“追夢人”越來越多。

“立足資源優勢,實現農文旅融合互惠發展,把寧南打造成為中國優質繭絲之都、四川南部清潔能源產業重要基地和金沙江畔最佳陽光康養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郭均說,現在寧南縣經濟正處於蓄勢突破攻堅期、轉型升級關鍵期、政策機遇窗口期的重要關口,寧南縣委、縣政府按照“1553”發展思路,努力走出了一條縣域經濟特色發展的新路子。

“1553”發展思路,總體目標極為明確:立足寧南得天獨厚的氣候特徵和自然資源條件,打好“生態旅遊”牌,做好文旅融合文章,打造金沙江畔最佳陽光康養休閒度假旅遊目的地,努力把寧南建設成為“寧靜致遠康養福地·南國天府陽光香城”。

為此,寧南不斷構建全域開放新格局,做大做強特色產業。通過整合農文旅項目、升級完善4A級景區、打造特色旅遊線路,加快招商引資建設溫泉二期、南絲路特色小鎮等項目,打響蠶桑文化、金沙文化、醫養溫泉、高峽平湖等品牌,實現農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把縣城及其衛星城鎮打造成為金沙江畔最具特色的陽光醫養溫泉小鎮、絲路小鎮、金沙小鎮。

發展壯大實體產業。以推動經濟持續增長為目標,充分挖掘優勢和潛力,大力扶持現有產業,進軍新領域、發展新產業,抓好農業園區和工業園區建設,實現雙輪驅動。加快盤活點石公司、依補河四級五級水電站等一批現有企業,積極培育鐵礦石生產加工、新型蠶絲加工、建材生產、木材和桑枝綜合加工等多類企業,進一步做實經濟增長點。

突出抓好文旅產業,近、中、遠期相結合,全力發展三產服務業,著力培育批發零售業、餐飲業、酒店業,增加數量、做大體量。

同時,全力實施鄉村振興。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加快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創建步伐,加快推進幸福鎮鄉村振興省級試點工作,示範引領5鎮10村,高標準完成全縣鄉村振興發展規劃。

追夢新時代,寧南已經做好準備,正在闊步向前。

(王詠 徐彬 四川經濟日報記者 胡智 陳國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