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聲名鵲起的“武漢造”,現在被稱為“工業遺產”

武漢是中國近現代工業的發祥地之一。1889年張之洞督鄂,武漢近代工業起步,逐漸成為當時內地最大的工業基地和經濟中心。解放後,一批“武字頭”企業聲名鵲起。

那些聲名鵲起的“武漢造”,現在被稱為“工業遺產”

1890年位於漢陽區洗馬長街北段江邊,漢陽鐵廠舊址

那些聲名鵲起的“武漢造”,現在被稱為“工業遺產”

1901年位於解放大道東側,江岸車輛廠,前身是武漢市最早的鐵路維修工廠

那些聲名鵲起的“武漢造”,現在被稱為“工業遺產”

位於合作路,漢口電燈公司,由英方集資修建專供英租界內用

那些聲名鵲起的“武漢造”,現在被稱為“工業遺產”

位於青島路沿線,和平打包廠,是英商在漢口舊租界內建立最早的加工打包倉庫

那些聲名鵲起的“武漢造”,現在被稱為“工業遺產”

位於中山大道前進五路,漢口既濟水塔,當時武漢最高建築

那些聲名鵲起的“武漢造”,現在被稱為“工業遺產”

沿河大道北側,建於1909年,宗關水廠,武漢市最早的水廠

那些聲名鵲起的“武漢造”,現在被稱為“工業遺產”

位於漢口中山大道六渡橋,南洋大樓,南洋兄弟菸草公司所在地

那些聲名鵲起的“武漢造”,現在被稱為“工業遺產”

位於岳飛街,和利汽水廠

那些聲名鵲起的“武漢造”,現在被稱為“工業遺產”

位於武昌臨江大道,武昌第一紗廠,是當時華中地區第一大紗廠

那些聲名鵲起的“武漢造”,現在被稱為“工業遺產”

位於天津路1號,亞細亞火油公司

那些聲名鵲起的“武漢造”,現在被稱為“工業遺產”

位於漢陽區漢南路東段,武漢市第一棉紡織廠,廠址原為張之洞時期創辦的漢陽鐵廠

那些聲名鵲起的“武漢造”,現在被稱為“工業遺產”

位於礄口區韓家墩街道古五社區古田五路,武漢輕型汽車廠辦公樓

那些聲名鵲起的“武漢造”,現在被稱為“工業遺產”

位於中北路108號,武漢重型機床廠,“一五”項目之一

那些聲名鵲起的“武漢造”,現在被稱為“工業遺產”

集中分佈於紅鋼城片和紅衛路片,有十六個街坊,武漢鋼鐵集團公司

那些聲名鵲起的“武漢造”,現在被稱為“工業遺產”

位於石牌嶺,武漢鍋爐廠,是“一五”項目之一,是“武字頭”企業典型代表

那些聲名鵲起的“武漢造”,現在被稱為“工業遺產”

位於古田一路28號,武漢銅材廠

那些聲名鵲起的“武漢造”,現在被稱為“工業遺產”

位於漢陽區漢南路西段,漢陽特種汽車製造廠,廠址原為張之洞創辦的漢陽兵工廠舊址

那些聲名鵲起的“武漢造”,現在被稱為“工業遺產”

1960年 位於漢陽龜北路1號 鸚鵡磁帶廠

那些聲名鵲起的“武漢造”,現在被稱為“工業遺產”

1980年 位於中北路114號,武漢電視機總廠,鶯歌彩電是80年代全國知名產品

據說1860- 1990年間,武漢有工業企業有371家,其中解放前132家、解放後239家。最早的誕生在1860年,最“年輕”的在1990年。遺憾的是,由於工業遺存拆毀嚴重,大部分解放前的工業遺存拆毀嚴重,132家僅存27處,八成解放前企業已經消亡。新中國成立後的239家企業也僅存67處,72%消亡。最近幾年間,武漢相關部門先後篩選出一批作為武漢市推薦工業遺產名單,如大家熟知的武重老大門、青山紅房子等。

工業遺產是物化了的人類工業文化。工業遺產價值的核心,在於它所承載的技術價值。在內容方面,狹義的工業遺產主要包括作坊、車間、倉庫、碼頭、管理辦公用房等不可移動文物;工具、器具、機械、設備等可移動文物;契約合同、商號商標、產品樣品、招牌字號等記錄檔案。廣義的工業遺產還包括工藝流程、生產技能和與其相關的文化表現形式,以及存在於人們記憶、口傳和習慣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一百根工廠煙囪是繁榮時的汙染,十根冷卻的煙囪卻是醜陋的眼中釘,最後一根工廠煙囪,受到了拆毀的威脅,卻是過去工業時代驕傲的象徵……”英國文化歷史學者羅伯特·休伊森一語道出了工業遺產的價值所在:它是城市經濟發展的產物,見證了城市在工業時代的輝煌。雖然在時代變遷中會被更替,但卻無法抹殺它的歷史貢獻。

在城市化的進程中,武漢很多工廠“退城進區”,又因其自身發展的種種原因,漸漸消失於我們的視野之中。新建築在舊工廠原址拔地而起,但是無形的工業遺產並不會那麼快就消失。作為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工業遺產是城市發展軌跡的忠實記錄者,也是很多武漢原住民的情感寄託。從漢陽兵工廠到後來“武”字頭企業的崛起,更是見證了中國工業化起步與經濟騰飛、轉型升級、改革開放等波瀾壯闊的歷史征程。

凡屬過去,皆為序章,這些工業遺產,讓歷史照見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