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建設,為全市高質量發展賦能,聚焦前三季度丹陽市經濟發展態勢(一)

項目建設,為全市高質量發展賦能

——聚焦前三季度全市經濟發展態勢(一)

丹陽日報記者 曾麗萍

項目建設,為全市高質量發展賦能,聚焦前三季度丹陽市經濟發展態勢(一)

  深秋時節,丹陽跨入2019年第四季度,走在曲阿大地上,記者強烈地感受到丹陽發展的“熱度”:

  導墅鎮的暉儉汽車零部件項目正在進行基礎廠房建設、志友車輛部件項目1號鋼結構廠房已完成並交付;

  開發區的新視客、視準、海德萊特等10個項目完成報建正在做開工前準備工作;

  司徒鎮的淘鏡公司總投資3.8億元的年產200萬副眼鏡生產項目正在引進設備;

  界牌鎮的明飛車燈投資8000萬元的年產100萬套汽車配件項目已主體封頂;

  訪仙鎮的聖豪通航應急救援基地項目已投入運營……

  一個個已經建成投產或正在建設的重點項目,為丹陽高質量發展增添了新動力,注入了新活力,讓人心潮激盪,為之振奮。投資是經濟增長最直接、最有效的動力,特別是在當前複雜嚴峻的經濟形勢下,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投資起關鍵作用。數據最具有說服力:今年1~9月,全市34個鎮江市級重點產業項目完成投資54.9億元,完成年度計劃投資的83.5%,居鎮江全市第一。這份項目投資“成績單”背後,是丹陽對“項目為王”理念的堅守。

  今年以來,我市牢牢扭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讓項目建設成為各地追趕比超的主陣地、轉型升級的主抓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推力。圍繞項目建設,我市千方百計做好服務工作,在政策扶持上,積極與上級部門對接,收集整理現有優惠政策,及時瞭解企業訴求,鼓勵企業家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在項目落地上,深化黨政領導“包企制”和“項目定期調度制”,以問題為導向,及時幫助企業解決項目落地難題。同時,建立全方位、系統化的“保姆式”服務體系,派駐項目督導員,推廣“一企一檔”,建立企業發展問題清單和需求清單,定期清理共性問題。“地方政府對企業真的很貼心,基本上都是上門服務。舉個例子,我們從投產到現在從沒出現過一次因供電線路而影響生產的事故。”旭志光學相關負責人說。

  此外,我市還把重點項目建設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通過優化平臺、強化監管、全程幫辦,助力重點項目高質量發展。今年以來,我市堅持以企業為核心的創新主體培育,進一步推進製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信息化發展,先後組織魚躍製氧機、沃得聯合收割機申報國家級單打冠軍產品,富聯通訊、大力神、恆神等企業申報省級示範智能車間,榮嘉精密、萬新光學、綠葉鍋爐等企業申報省兩化融合示範試點;積極推進企業上市,圖南合金、同力機械、沃得農機、明月光電、超力電器等11家企業先後與券商機構簽約,其中圖南股份、同力機械的申請已被證監會受理;加快構建綠色製造體系,推進開發區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大亞車輪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瑞爾光學創建鎮江市級綠色工廠……從速度更快一些,到質量更高一些,從丹陽“製造”躍向丹陽“智造”,曲阿古城正在交出嶄新的產業轉型升級的時代答卷。

  前三季度,我市的名片產業眼鏡製造業實現開票銷售58.5億元,同比增長7.3%;傳統優勢產業金屬製造業實現開票銷售162億元,同比增長15%;專用設備製造業實現開票銷售132億元,同比增長8.8%;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實現開票銷售60.1億元,同比增長12.9%;服裝服飾業實現開票銷售22億元,同比增長13.7%……四季度,我市將繼續堅持“項目為王”奏響“產業強市”主旋律,始終把重大項目建設作為撬動全市快速發展的生命線,進一步凝聚起大抓項目、大抓發展的強大合力,以項目建設挺起經濟發展“脊樑”,為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