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三年,“慢綜藝”成了狗血劇舞臺

2017年,《嚮往的生活》、《中餐廳》和《親愛的客棧》三檔主打“治癒”,逃離城市喧囂生活,尋找真我的慢綜藝,分別於第一、第三和第四季度播出。

不到三年,“慢綜藝”成了狗血劇舞臺

當競技類真人秀節目霸屏時,慢綜藝好似一股清流,不僅讓綜藝節目市場更加多元化,也滿足快時代下觀眾渴望返璞歸真的心情。

然而,不到三年,慢綜藝便紛紛打著“慢”的旗號,行快綜藝之實。節目主題、推進的節奏、嘉賓的人物設定等都透露著急切,各種矛盾衝突和撕逼等套路不斷。明明是慢綜藝,卻看得觀眾大呼“心好累”!

不到三年,“慢綜藝”成了狗血劇舞臺

不到三年,“慢綜藝”成了狗血劇舞臺

心靈治癒變職場內鬥

《親愛的客棧3》播出後,口碑明顯下滑,前兩季豆瓣評分都在及格分以上,第三季直接跌至4.1。根本原因是節目的初心變了,意義沒了。

《親愛的客棧》前兩季的主旨是“慢下來,去生活”,與大自然親密接觸,通過經營客棧,感受到不同於拍戲的生活,從而尋找初心。被觀眾譽為是一檔散文詩般優美寧靜的節目。

然而第三季除了繼續以客棧經營為中心,開始向人際關係和情感等話題延伸。劉濤依然是客棧“老闆”,但六位常駐嘉賓卻不再是單純的“夥計”,他們必須通過競爭成為最終唯一的合夥人。

在這個設定下,什麼歲月靜好,溫暖治癒消失殆盡,遍地都是戰火和硝煙。客棧裡有嚴肅的紀律、規則,嚴格的考核評分……“黑化”後的劉濤認理不認人,一切向工作看齊,明星嘉賓們表明一團和氣,實際各有各的小心思。

這就使得,本來定位為“給在大城市喧囂的環境中心靈疲憊的人一個放假的港灣”的第三季,更像是給職場新員工展示最全方面的“工作圖鑑”。

比如,馬天宇在做早飯時幫了李蘭迪,結果就是李蘭迪輕鬆過關,馬天宇排名墊底,節目組三番兩次播放詢問馬天宇是否後悔幫助競爭對手的畫面,這種下意識的氣氛和對立面營造,使得李蘭迪登上微博熱搜,被罵“有心機、不懂感恩”。

有網友認為,從洗滌心靈到一地雞毛,是因為《親愛的客棧》第三季的製作團隊變了,由向來以“撕”著稱的《花兒與少年》的製作團隊,“硝煙”來得理所應當。

但這頂多只是表面原因,不是根本原因。

不到三年,“慢綜藝”成了狗血劇舞臺

觀眾“不買賬”是原罪?

從節目製作方的立場來看,在這個娛樂至死、流量至上的時代,慢綜藝想活下去就只能披著“慢”的外衣變成“快”節目,不遺餘力地製造各種矛盾衝突,滋生話題,引發大眾討論度,炒熱節目。

《花兒與少年》前兩季雖然一直飽受嘉賓撕逼、魔鬼剪輯的口碑困擾,但熱度一直居高不上,收視率也很亮眼。第三季風格突變,嘉賓陣容依然強勁,但都是年紀相仿的青年人,整體氛圍都和氣溫暖又小清新,從草原、荒漠、沙丘、森林到海洋,真正帶領觀眾享受非洲大陸上的流放之旅。

豆瓣評分7.6,成為系列作品最高。但是節目卻一直不溫不火,收視率從跌破1一路降到0.3,最終因入不敷出而被叫停。

不到三年,“慢綜藝”成了狗血劇舞臺

相反,《中餐廳》前兩季雖然口碑上不錯,但市場影響力越來越弱。於是,節目組決定轉變風格,剪輯更偏個人人設的塑造,內容強化對立,加上引導性的文案,分分鐘就是一場職場的明爭暗鬥。

轉變後的口碑一落千丈,但熱度越來越高,《中餐廳3》以全平臺236個熱搜,全國網、城域網平均份額超6%成為今夏的綜藝“頂流”。12期正片網絡平臺播放量高達30億,連續三個月位居臺綜TOP1,將第二名遠遠甩在了後頭。

不到三年,“慢綜藝”成了狗血劇舞臺

這樣的強烈對比,讓節目的製作方更加堅信,慢綜藝只能滿足小部分觀眾的需求,想要成為全民觀眾的“爆款”,只有製造爭議和戲劇效果。

這種觀點從市場反饋來看,或許有可取性,但從創作初衷來看,只是藉口。“慢綜藝”本身並不是弱勢方,以《嚮往的生活》為例,播出四季以來無論是口碑還是市場影響力都可圈可點,製作方真正應該考慮的是創新,度過節目發展的疲軟期,而不是以快綜藝的方式直接取締慢綜藝。

不到三年,“慢綜藝”成了狗血劇舞臺

不到三年,“慢綜藝”成了狗血劇舞臺

同質化嚴重,缺乏創新

不得不說,如今國內大部分真人秀節目都是引進海外改編而來,缺乏自主創新和獨特性,慢綜藝節目更是如此,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節目的後續發展空間。

上文提到的《嚮往的生活》、《中餐廳》以及《親愛的客棧》,從內容形式上來看,分別與韓國的《三時三餐》、《尹食堂》以及《孝利家民宿》非常相似。

不到三年,“慢綜藝”成了狗血劇舞臺

更加可怕的是,當某種類型的慢綜藝在國內小有成績後,便有無數檔換湯不換藥的同類型節目,如雨後春筍般爭相湧現。

比如,經營類節目火了後,讓陳立農、黃明昊、王菊等男女嘉賓分別經營屬於自己的餐廳,然後展開收入比拼的《完美的餐廳》;《偶像練習生》出道選手們遠赴澳大利亞經營餐廳的《奇妙的食光》;由王源、景甜等嘉賓分為兩組各自經營兩家青春旅社的《青春旅社》等。

不到三年,“慢綜藝”成了狗血劇舞臺

不過,這種同質化的節目很難有新穎獨到之處,也無法做出屬於自己的品牌效應。

對於“慢綜藝”這類節奏相對不緊湊、缺乏戲劇衝突的真人秀節目而言,要打破常規吸引眼球,還需要從創新的角度出發,突出節目特色以吸引觀眾。

不到三年,“慢綜藝”成了狗血劇舞臺

比如,同樣是經營類慢綜藝,豆瓣9.2的《忘不了餐廳》用紀錄+綜藝的方式聚焦被大眾忽視的老年群體。明星嘉賓攜手五位患有輕度認知障礙的老年服務生組成一個“忘不了家族”,開啟一場遺忘與守望的溫暖碰撞。

不到三年,“慢綜藝”成了狗血劇舞臺

同樣是旅遊類節目,《奇遇人生》一改明星組團“打卡”網紅地,各種比美,徜徉在美食和美景中。而是迴歸慢節奏的旅行,嘉賓們根據自己的取向選擇目的地,向外探索世界的同時,也向內探索自己,“用世界丈量心靈維度”。

總有一些觀眾是慢綜藝的忠實簇擁者,作為內容產出者,請用心做節目,不要用收視率和觀眾的選擇作為自己放棄初衷的藉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