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比起勵志和熱血,你更該看到平凡人實現躍遷的路

電影不僅是別人逆襲的故事,也是我們人生破局的指南。@蘑菇君

一、你也陷入了“被動成長”的困境中嗎?

現在已經11月了,來問大家一個扎心的問題:

今年年初定下的目標,你“放棄得”怎麼樣了?

大家都聽說過一句話:“如果人沒有理想,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但很多人的現狀是:理想僅僅是想想而已。

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是被動成長的,如果你不認同這句話,不妨問問自己有沒有陷入這些困境裡:

  • 經常處於迷茫狀態,制定了讀書的計劃,可不知道為什麼要讀書;
  • 隨大流地考了各種證書,但在工作中也沒怎麼用得上;
  • 覺得自己自控力不行,好像不管定了什麼目標,都很難堅持下來;
  • 大多數時候是在等待別人分配任務,被動響應而非主動請纓。

如果你遇到了以上的問題,那麼就代表,你有了明顯的“被動成長”的特徵。

什麼是被動成長?

曾經看過這麼一個段子:

一個老員工跑去問老闆:“我都在公司工作十年了,有十年的工作經驗,為什麼還不給我漲工資呢?”

老闆反問他:“你是有十年的經驗呢,還是把同一件事做了十年?”

這個故事折射出了許多人成長的困境,為什麼每天勤勤懇懇地工作和生活,但人生依然是一地雞毛?

因為別人是主動成長向上走了十年,你是被動成長原地踏步踏了十年。

而這篇文章要告訴你的就是:如何扭轉“被動成長”的觀念,輕鬆切換到主動成長的軌道上。

《摔跤吧爸爸》:比起勵志和熱血,你更該看到平凡人實現躍遷的路

二、“不想、不找、不知”,讓大多數人都在被動成長

在說如何主動成長之前,先來了解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會陷入“被動成長”的狀態。

1、不想:沉浸在“舒適區”,缺少目標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本能上,人都是害怕壓力的,只要沒有目標,那就沒有壓力,就能一直待在“舒適區”裡。而一旦有了目標,壓力也會隨之而來。

比如在談戀愛的時候,很少有男生會對女生說:“我今年一定要掙100萬來娶你”

大多數人用的是“我會多陪陪你,給你最好的生活”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前者是一個是可量化可檢驗的目標,會給人帶來壓力感,而後者只是一個美好的願景,沒有具體的標準,也就沒有壓力,正好符合人類喜歡待在舒適區的本性。

2、不找:沒找到真正的驅動力,盲目行動

曾經見過一位朋友,年初的時候,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一年要看300本書。

當時我在大腦裡飛快換算了一下,一年讀300本,那平均下來差不多一天就是一本,那可真是神速了。

可前段時間碰到,我問他看了多少本了,他搖搖頭說:“不到30本。”

然後我又問:“那你學到了什麼?”,他也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個所以然。

後來他才坦白說,原來他真正看進去的根本沒多少,為了儘快完成自己年初定下的一年讀300本書的目標,他大多數都是走馬觀花地看了一遍就完事了,讀了幾十本,感覺什麼都沒學到,越來越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讀書,最後索性就放棄了。

像這樣的讀書方式,其實對個人成長的幫助是非常小的,因為你並不清楚自己讀書的真正目的,純粹為了湊數量而讀書。同時,這種沒有驅動力的盲目堅持,就像沒有方向的航船,不知開往何方,既痛苦又難熬,還見不到效果。

所以即使把生活每天安排得滿滿當當,你依然在原地踏步。

3、不知:目標難度大,且缺乏反饋

為什麼大部分人的“夢想”只是“想想”,總是無法實現呢?

這裡面因素很多,有缺少驅動力、目標缺乏可行性等等,但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標難度大,且缺乏有效反饋。

一般來說,想成為一名行業專家,在開始階段,從入門到勝任,你需要學習的東西很清晰,進步也會非常明顯,但從勝任到專業,你會發現需要學習的東西越來越多,而且掌握的知識難度也越來越大,最重要的是,你學了也不知道效果怎麼樣,因為它短期內根本看不出變化,讓你瞎摸著石子過河。

這種在黑暗中前行的狀態,會讓人非常沒有安全感,也看不到盼頭,所以大部分人的自然反應就是逃避和拒絕。

對自己說一句:人生苦短,及時行樂,何必跟自己較勁呢,開心最重要。

《摔跤吧爸爸》:比起勵志和熱血,你更該看到平凡人實現躍遷的路

三、如何扭轉“被動成長”觀念,用GAP模型主動成長?

雖然人的本性是懶惰的,但這絕不意味我們只能“被動成長”,只要你掌握好方法,就能輕鬆切換到“主動成長”的軌道。我們不妨向《摔跤吧爸爸》學習,如何利用GAP模型主動成長。

《摔跤吧爸爸》講述了曾經的摔跤冠軍辛格,培養兩個女兒成為女子摔跤冠軍,打破印度傳統的勵志故事。

《摔跤吧爸爸》:比起勵志和熱血,你更該看到平凡人實現躍遷的路

但在影片的開始,兩個女兒是非常不喜歡摔跤的,甚至採取一系列的反抗手段:延長父親的起床鬧鈴、跑步時假裝受傷、訓練中假意輸給堂哥、偷偷參加好友的婚禮不去訓練等等。

可爸爸非常強硬,一開始,他用父親的威嚴來壓迫,兩個女兒被迫接受訓練,被動成長,可後來,兩個女兒又是如何愛上摔跤,稱為摔跤冠軍的呢?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個方法:GAP模型。

  • G(goal driven)目標驅動
  • A(accumulating experience)主動積累
  • P(practice purpose)刻意實踐

接下來,我就來為大家分析分析,摔跤爸爸是如何培養兩個孩子,讓她們“變被動為主動”,逆襲改寫人生。

1、G(目標驅動):瞄準靶心,開足馬力

因為一次打架,爸爸發現了兩個女兒的摔跤天賦,於是決定培養她們稱為摔跤手,但是剛開始的時候,兩個女兒對於成為摔跤手是非常抗拒的,因為要成為女摔跤手,她們不能吃油膩煎炸的美食、不能穿好看的裙子、不能留心愛的長髮,每天還要接受魔鬼式的體能訓練。

所以在剛開始的時候,兩個女兒是迫於父親的威嚴才行動。

但在這種外力壓迫下的行動是無法長久的,真正讓兩姐妹找到驅動力的,是好朋友的一番話,她們這才明白,倘若一直待在舒適區,就會像其他印度女子一樣,一輩子與鍋碗瓢盆為伍,14歲就嫁給一個只見過一面的男人。唯有隻有努力練習成為女摔跤手,才能避免被安排的人生。

改變命運、掌控人生,這就是兩女兒的目標驅動力,讓她們開始愛上摔跤,由“被動成長”切換到“主動成長”的軌道上。

但這個目標驅動力,一定要符合三個條件:

  • 有挑戰性:高於現有的水平;
  • 明確:目標要可量化、可視化,而且可達到;
  • 強相關:一定要與執行者自己有關。

特別是“強相關”這一點,特別容易被忽視。在剛開始的時候,兩個女兒是為了完成“爸爸的夢想”而努力的,但這種驅動力是非常弱的,因為不相關。

但若是把成為女摔跤手和“改變自己的命運”結合起來,那麼受益人就是自己,有了強相關,那麼無論做什麼,吃多少苦頭,都會歸結於三個字:我願意。

當目標驅動力符合這三個條件,人的內在潛能才會被大大激發出來。

2、A(主動積累):精準射箭,掌握技巧

當我們瞄準了靶心,也有了行動的驅動力之後,第二步要做的,就是掌握射箭的技巧。

因為光有一腔熱血盲目學習是不行的,必須將所學的知識技能以目標為導向,像一棵能力樹一樣茁壯成長。否則不懂技巧亂射一通,即使射了上萬支箭,你也可能無法射中靶心,處於原地踏步的狀態。

由於爸爸之前也曾是著名的摔跤手,所以他非常清楚,想要成為一名女摔跤手,需要具備什麼能力,這樣才能避免“雜草式”生長。

首先,是訓練女兒們的體能。

每天早上五點,摔跤爸爸就會帶著兩個女兒出去跑步,做俯臥撐、起立蹲等等,甚至還把兩孩子丟進河裡,為的就是快速提高她們的基礎體能,打好基本功。

《摔跤吧爸爸》:比起勵志和熱血,你更該看到平凡人實現躍遷的路

其次,是學習摔跤的基本動作和技巧。

為了讓兩個女兒真正有摔跤的感覺,爸爸還特地開闢了一個摔跤場,教她們基本的摔跤動作和技巧。

《摔跤吧爸爸》:比起勵志和熱血,你更該看到平凡人實現躍遷的路

最後,是進行實戰。

為了讓女兒們能把學到的技巧運用於實踐,爸爸還特地找來了侄子奧姆卡爾和女兒一塊練習。

當有了一個實際存在的對手,孩子們就非常容易能夠把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一步步地摸熟套路,進而反敗為勝,建立起摔跤的信心。

利用GAP模型中這種主動積累的方式,知識和經驗的沉澱速度將會大大加快,而且精準度更高,為下一步突破奠定基礎。

《摔跤吧爸爸》:比起勵志和熱血,你更該看到平凡人實現躍遷的路

3、P(刻意實踐):勤奮練習,提高命中率

當有了靶心,也掌握了主動積累的方法,那麼最後一步要做的,就是不斷地刻意練習,實現主動成長的進階式突破。

但這裡要注意,這裡的“刻意練習”,一定是循序漸進,點線面結合,挑戰一步步升級的。

第一步:點:先參加當地鎮上的小規模摔跤比賽。

在女兒們可以打敗侄子奧姆卡爾後,爸爸開始帶大女兒吉塔出去比賽。雖然第一次比賽輸了,但是卻刺激了吉塔,她心底對摔跤的熱情和渴望已經完全被激發出來了。

第二步:線:廣泛參與,大量積累實戰經驗。

爸爸帶吉塔參加各地區的摔跤比賽,通過和不同層次的對手交戰,吉塔的實戰經驗越來越豐富,技術水平也在直線上升,直到成為摔跤手中的佼佼者。

《摔跤吧爸爸》:比起勵志和熱血,你更該看到平凡人實現躍遷的路

第三步:面:向專業水準看齊,實現指數型突破

當吉塔達到一定的水平,成為當地有名的女摔跤手後,爸爸開始培養她往專業摔跤手的方向發展,挑戰來自全國各地的摔跤手。

因為有了之前的實戰作為基礎,所以吉塔在掌握比賽的規則後,非常輕鬆地就能打敗對手,一步步地從初級組到中級組,再從高級組一路打到了全國冠軍。最後,再打敗來自世界各地的選手,成為世界冠軍。

這不僅是吉塔逆襲的故事,也是我們普通人實現自我突破的指南。

從吉塔的成長我們可以發現,她的成長不是線性的,是指數型的。而指數型成長的背後,是無數次的刻意練習。如果每一次刻意練習,能夠讓你提高千分之一,那麼一萬小時以後,你的能力是最初的21917倍,這就是“刻意練習+時間”的威力。

當你持續地刻意練習,在某一天環顧四周,你會發現,你真的活成了理想的樣子。

《摔跤吧爸爸》:比起勵志和熱血,你更該看到平凡人實現躍遷的路


最後總結一下:

無論是受人類本性懶惰的影響還是社會環境的影響,我們都很容易陷入平庸的“被動成長”,甚至很多時候壓根就意識不到這個問題。

從《摔跤吧!爸爸》中,我們不僅要看到普通人的勵志故事,更要看到如何扭轉“被動成長”的觀念,開始主動成長實現指數式爆發。從電影中,我們利用GAP模型總結了三點:

  • G(目標驅動):瞄準靶心,開足馬力
  • A(主動積累):精準射箭,掌握技巧
  • P(刻意實踐):勤奮練習,提高命中率

如果你不甘平庸,想從這種狀態中走出來,不妨使用GAP模型嘗試改變人生,做一個主動成長的終身學習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