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碰瓷全國第一案”判了!16人駕豪車六年製造事故430餘起,牽出豪車碰瓷“產業鏈”

提到“碰瓷”,大多人都會想到“人碰車”的碰瓷詐騙,但你有沒有想過,被車碰瓷,特別是被豪車碰瓷,又是怎樣一種體驗?

由公安部掛牌督辦的“特大跨省碰瓷詐騙案”,犯罪分子正是駕駛租來的寶馬、奔馳等高檔二手豪車,瞄準行駛中的廂式貨車,趁貨車變道時加速上前故意與之發生碰撞,以此謀利。十幾名嫌犯6年時間,製造了430餘起交通事故,詐騙獲取保險公司賠付金額達400餘萬元

2019年7月1日,16名被告因犯詐騙罪分別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零六個月至拘役五個月不等的刑罰,並處罰金。其中,主犯瞿某良作案144次,共騙取140餘萬元,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一年六個月,處罰金10萬元。

“車碰瓷全國第一案”判了!16人駕豪車六年製造事故430餘起,牽出豪車碰瓷“產業鏈”

碰瓷司機的“詭異笑容”

最初使詐騙團伙暴露的,是碰瓷司機的一絲“詭異笑容”。

2017年八月中旬,驕陽似火。紹興市柯橋區濱海工業區、楊汛橋鎮接連發生兩起交通事故。事故均是變道的廂式小貨車與直行的寶馬轎車發生碰撞,經交警現場查看處理,小貨車駕駛員負事故全責。雙方對此沒有爭議,保險公司按規章也予以了賠付。

可在對事故理賠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時,浙江人保財險發現此類交通事故在紹興已發生數起,覺得有些蹊蹺。此後,人保財險理賠事業部理賠稽查組在和同業公司進行日常業務交流中發現疑似保險欺詐信息,轄內台州市分公司多個車險理賠案件中,三件案子的車司機都是同一個人——葉某,且葉某每次都是無責任一方,受損的都是車齡較長的寶馬、奔馳等高檔二手轎車。紹興發生“事故”的狀況與葉某的情形如出一轍。因此保險公司懷疑事故雙方有聯合騙保或高檔轎車司機有“碰瓷”詐騙的可能。

紹興市公安局柯橋區分局接到報警後,專門成立專案組,調閱這些交通事故的原始檔案、查看發生事故時的視頻。

事故的認定並沒有什麼問題,但細心的民警從其中一起事故視頻中發現就在兩車碰撞之時,坐在寶馬車正副駕駛座上的兩個人仍面色不改,有說有笑。

這個反常的舉動引起了警方的注意:“發生交通事故,坐在車內的人還談笑風生,這不符合常理!”為了查清楚這些“交通事故”,警方聯繫浙江多家保險公司,擴大範圍進行徹查。

緊接著,紹興市、柯橋區兩級公安機關先後出動警力上百人,走訪瞭解多個省份的被害者,行程上萬公里,並結合視頻偵查、數據系統分析等一系列手段,最終使這個後來被央視稱為“歷史之最”的“碰瓷”系列案件水落石出:

共發現嫌疑人員十多名;疑似碰瓷案件500多起,已賠付金額480多萬元,未決或放棄賠償金額20多萬元;涉及業內30餘家財產保險公司;時間跨度從2013年4月到2018年1月;案發地包括浙江省內台州、紹興、杭州、寧波、溫州等8個地市以及江蘇無錫、蘇州、廣東等地;涉案嫌疑人員來自浙江、江蘇、湖北、河南、江西等多個省區。當中有汽車修理廠人員、租車行人員、也有曾從事保險行業的人員。

其中某嫌疑人在明知保險公司和公安機關正在調查此案的情況下,僅在2018年1月的25天時間裡就單獨作案8起,得手5起,合計金額5.86萬元,三起未決案件估損7.3萬多元,其瘋狂程度可見一斑。

警方查明浙江是該案的“重災區”:台州212起,溫州130起,紹興25起……涉及車輛70餘輛,保險公司賠付金額達400餘萬元。整個團伙系列案件堪稱“車碰瓷全國第一案”。 據保險理賠人員介紹,一起案件理賠金額在1萬至3萬元之間,差價約有30%,也就是說,犯罪團伙“碰瓷”一次能賺3000至10000元。

“車碰瓷全國第一案”判了!16人駕豪車六年製造事故430餘起,牽出豪車碰瓷“產業鏈”

“碰-定-修”犯罪產業鏈的形成

到案後據犯罪嫌疑人瞿某良交代,他們駕駛寶馬、奔馳、路虎等高檔二手車,專門尋找行駛中的廂式貨車,趁貨車變道時加速上前,故意與之發生摩擦碰撞,造成轎車側面受損的交通事故。

對於此類事故,交警現場認定結果多為因廂式貨車變道而負全部責任,犯罪嫌疑人作為無責任第三者向貨車方索賠,貨車方再向其投保的保險公司辦理理賠手續,也有小額案件當場現金賠付。

處理過程中也有貨車駕駛員心存懷疑,但根據事故責任判定,往往只能按規定理賠。紹興市公安局柯橋區分局刑偵大隊副大隊長金強說:“我們在調查回訪中聽到廂式貨車的一個司機說,因為很多司機比較有經驗,一般在轉彎、變道過程當中會看一下後視鏡的安全距離,確認安全了再轉,但是還是發現有車撞上來,防不勝防。雖然交警判定他全責,可他心裡仍有想法和疑慮,‘只得打落門牙往肚裡咽’。”

對於嫌疑人為什麼選擇廂式貨車,金強給出了原因:首先廂式貨車的質量比較適中,跟豪華車碰撞的時候,豪華車車損比較明顯。其次廂式貨車車速比較慢,豪華小車在轉彎過程中上前比較容易追趕,比較容易造成事故。

金強介紹:"犯罪嫌疑人在碰撞的位置上也會精心選擇,以便反覆作案。在變道過程中發生事故,嫌疑車輛一般都是車的側面大燈或者反光鏡、或前面的前檔這些地方有點損傷,基本都不嚴重,不影響他繼續行駛。有些嫌疑人上午作案下午又在做,今天做了案,隔了一天第二天也在作案。”

據警方查明,嫌疑人駕駛車輛都是從租車公司租來的,一般一租就是一個月,這些車的車齡較長,比較老舊。他們在製造交通事故前,都會購買一些二手維修件或副廠件,有時甚至是隨車攜帶。

事故發生後,團伙人員直接將車開回台州溫嶺,在當地進行定損、維修,且定損人員相對固定,修車點也主要集中在溫嶺當地3家汽修廠。修理廠的相關人員雖然心知肚明,但對於這些隔三岔五來“照顧”生意的常客非常歡迎。

修理廠老闆蔣某、潘某等心裡都知道瞿某良等人做的是“碰瓷”生意。然而他們不僅沒有停止為瞿某兄弟等人提供修車服務,反而招攬起了生意。其間,修理廠老闆潘某甚至主動為瞿某良提供三輛舊寶馬車讓其去“碰瓷”,“碰瓷”獲保險公司賠償後,再由其自己修理廠進行修理。

嫌疑人還與保險公司理賠員、修車廠老闆串通,一方面提高車輛修理費,一方面維修時使用二手維修件或副廠件,以此賺取差價。至此,形成了“碰撞——定損——修理”一條龍的犯罪產業鏈

“車碰瓷全國第一案”判了!16人駕豪車六年製造事故430餘起,牽出豪車碰瓷“產業鏈”

一舉摧毀特大碰瓷詐騙團伙

自紹興警方聯手浙江人保等多家保險公司,基本查清“跨省特大碰瓷詐騙案”案情後,該案很快上報省廳,引起了浙江省公安廳和公安部的高度重視。受監管部門、行業協會和公安部門的共同委託,浙江人保財險主導對上述案件按“團伙流竄碰瓷系列詐騙案件”進行串並調查。公安部將此案列為掛牌督辦案件。

偵查發現,嫌疑人主要以浙江台州籍為主,主要作案地點也在臺州、溫州一帶,同時涉及外省幾處。在省公安廳的統一指揮下,專案組著手準備實施抓捕。

2018年3月27日,一切準備就緒,專案組組織60餘名得力警員兵分三路,前往湖北、江蘇、浙江台州、溫嶺等地,先後抓獲瞿某榮、瞿某良(台州人)、張某、孟某(湖北人)、葉某(江蘇人)等8名詐騙犯罪嫌疑人,還抓獲專門為該團伙提供車輛維修服務的修理廠法人蔣某善和徐某華2人(均為台州溫嶺人)。

根據該團伙使用的作案車輛,警方開展了全國範圍內的軌跡和保險行業核查比對,成功比對了涉及3個省430餘起案件。

“車碰瓷全國第一案”判了!16人駕豪車六年製造事故430餘起,牽出豪車碰瓷“產業鏈”

“碰瓷”團伙面臨法律嚴懲

主要犯罪嫌疑人瞿某良、瞿某榮是兄弟,到案後交代,他們這“碰瓷絕活”也是從一個朋友處張某那裡學來的。2013年初,瞿氏兩兄弟坐上了張某的車去兜風,一廂式貨車變道時,張某腳踩油門直接衝了上去。瞿氏兄弟感覺開了眼界:“原來還能這樣掙錢。”

張某告訴瞿某兄弟,以前他和另一個朋友在廣州做過這樣的“生意”,以此騙取車輛保險理賠款。自那次經歷後,瞿氏兄弟也幹上了這行,並傳授給其他朋友。

因涉嫌詐騙犯罪,10名嫌疑人被警方刑事拘留。後柯橋公安機關又陸續抓獲6名涉案人員。2018年4月30日,經檢察院批准16人被逮捕。由於該特大“碰瓷”案涉及數省,絕大多數受害人仍被矇在鼓裡,並沒有報案,故專案組奔赴各地,聯繫受害貨車司機辨認嫌疑人以及作案用的車輛。做了大量調查取證工作。2019年3月下旬,柯橋區人民檢察院對涉案犯罪嫌疑人向法院提起公訴。

2019年5月12日,此案在紹興市柯橋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16名被告到庭受審。人保、國壽、浙商、中華等多家財險公司組織理賠人員赴現場旁聽。庭審中,主犯張某、瞿某良、瞿某榮等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7月1日,法院對此案做出一審宣判,其中,主犯瞿某良作案次數最多,被判刑罰最重;另一主犯葉某單獨或結夥作案116次,共騙取90餘萬元,被判處十年三個月,罰款10萬元;其餘14人被判有期徒刑一年至十年半不等,並分別處以5000至80000元罰款。

紹興警方表示,碰瓷故意製造交通事故,社會影響惡劣,社會危害巨大,易造成車輛的側翻、人員傷亡,危害社會公共安全、公民生命財產安全,公然挑釁交警執法權威,破壞誠信價值體系。警方提醒,各位司機要按照交通法規文明有序行車,不給犯罪分子有機可乘,一旦發現碰瓷,要及時報警。

本文由樹木計劃支持,【檢察風雲雜誌】出品,在今日頭條獨家首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