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貨跌價準備的賬務處理

存貨跌價準備的賬務處理

存貨跌價準備是指在中期或期末終了,由於存貨遭受毀損、全部或部分陳舊過時或銷售價格低於成本等原因,使存貨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應按單個存貨項目的成本高於其可變現淨值的差額提取,並計入存貨跌價損失。

1、存貨跌價準備會計分錄

存貨跌價準備=庫存數量×(單位成本價-不含稅的市場價)

計算結果如為正數,說明存貨可變現價值低於成本價,存在損失,就按此數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如為負數,就不需計提。

(1)、A商品第一次計提跌價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存貨減值損失 (成本-可變現淨值)

貸:存貨跌價準備-------A商品 (成本-可變現淨值)

A商品第n次計提跌價準備:(即每一次都要把其賬面價值調整為當期預測市場價值下的價值)

借:資產減值損失 (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差額-“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餘額)

貸:存貨跌價準備-------A商品 (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差額-“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餘額)

(2)、A商品跌價準備的轉回:(噹噹期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差額小於“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餘額時。即存貨價值得到一定的恢復)

借:存貨跌價準備-A商品 (“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餘額-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差額)

貸 :資產減值損失 (“存貨跌價準備”科目原有餘額-可變現淨值低於成本的差額)

存貨跌價準備的賬務處理

2、會計分錄實例

(1)1、2017年末,甲公司有一項成本為100萬元的存貨,可變現淨值為80萬,之前沒有計提過存貨跌價準備,2018年末可變現淨值變為110萬元,不考慮其他因素,甲公司會計分錄為:

①2017年末

借:資產減值損失-存貨減值損失20萬

貸:存貨跌價準備 20萬

②2018年末

借:存貨跌價準備  20萬

貸:資產減值損失-存貨減值損失 20萬

(2)、甲公司按照單項存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18年12月31日,A、B兩項存貨的成本分別為600,000元、420,000元,可變現淨值分別為560,000元、500,000元,假設“存貨跌價準備”科目餘額為0。對於A存貨,其成本600,000元高於其可變現淨值560,000元,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40,000元(600,000-560,000)。對於B存貨,其成本420,000元低於其可變現淨值500,000元,不需計提存貨跌價準備。因此,甲公司對A、B兩項存貨計提的存貨跌價準備共計為40,000元,在當日資產負債表中列示的存貨金額淨值為980,000元(560,000+420,000)。

借:資產減值損失40,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40,000

存貨跌價準備的賬務處理

(3)、乙公司按單項存貨計提存貨跌價準備。2018年12月31日,乙公司庫存自制半成品成本為350,000元,預計加工完成該產品尚需發生加工費用110,000元,預計產成品的銷售價格(不含增值稅)為500,000元,銷售費用為60,000元。假定該庫存自制半成品未計提存貨跌價準備,且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

乙公司該庫存自制半成品可變現淨值=預計產成品的銷售價格-預計銷售費用-預計加工完成尚需發生費用=500,000-60,000-110,000 = 330,000(元)。所以,該自制半成品應計提存貨跌價準備=自制半成品成本-自制半成品可變現淨值=350,000-330,000=20,000(元)

借:資產減值損失20,000

貸:存貨跌價準備20,00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