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書畫逐年走俏,讓人歡喜讓人憂

近年來,上海朵雲軒和北京榮寶齋仿製古今名畫的木版水印書畫作品逐步受到市場關注,成交價格與日俱增。而高仿書畫逐年走俏也引發了眾藏家對書畫臨摹、贗品和高仿的概念爭論,對於高仿書畫的藝術含量、收藏價值及市場前景,也是見仁見智、莫衷一是。

高仿書畫逐年走俏,讓人歡喜讓人憂

黃銀松 《李白詩意》

高仿書畫仿真度高

筆者認為:高仿書畫之所以逐年走俏,自有它自己獨有的生存空間。對於高仿書畫,既不能一味的讚賞鼓勵,也不能隨便一棍子打死。高仿書畫其實是一柄雙刃劍。首先,它具有較高欣賞價值和實用價值。目前的高仿書畫基本上是以木版水印畫為主。木版水印畫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手繪作品,它實際上是一種印刷品,但它所用的材料,諸如紙、絹、墨、顏料等,卻與所複製的原作品材料完全一樣。木版水印工藝分為勾畫、刻版和刷印三道工序。首先是勾畫,由畫師先分版分色,即把畫稿上所有同一色調的筆墨,刻在一套木版內,畫面上有幾種色彩即做出幾套版,然後把勾在燕皮紙上的畫樣反粘在木板上,依據墨線並參照原作雕刻,把深淺濃淡的層次和筆墨情趣如實地反映出來。各分版刻成後,依次逐版套印成畫。木版水印畫除了沒有文物價值外,作品的神韻、筆觸與真品不分上下。這些高仿書畫製作過程中運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照相掃描設備,利用電腦數字技術和其他科技手段,不但能“克隆”出原書畫的筆墨神韻,甚至連古代書畫上面的水印、裂紋和黴斑等也一併“克隆”,成為名符其實的高仿書畫。

高仿書畫的仿真度雖高,但售價卻很低廉,一般的名家書畫大都在數百元至數千元之間,即便是傳世的國寶級古代名畫,也就數萬元至數十萬元左右,它的售價僅為真品的萬分之一。這樣的價格對於工薪階層收藏者來說也都能接受,可以隨意買來掛在家裡欣賞或裝飾家居。試想有幾個藏家可以隨便地把價值幾百萬甚至幾千萬元買來的大師精品隨便掛在家裡作擺設!高仿書畫的出現,使更多的人有機會可以一睹名家書畫的“芳容”,對一些沒有足夠的經濟實力,買不起名家名作真品的,則可以買木版水印畫來“充飢”,過把收藏癮,尤其對於廣大書畫愛好者學畫和鑑賞字畫有很好的指導作用。

以假亂真藏家上當

高仿書畫的確能以假亂真。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北京榮寶齋、上海朵雲軒的一些老專家,掌握的水印木刻技術已相當熟練,他們曾經為齊白石、徐悲鴻、關良、潘天壽等名家,印了很多木版水印作品。相傳1956年夏天,已經96歲的齊白石最後一次來到榮寶齋。他把自己畫的《蝦》與榮寶齋木版水印複製的一張《蝦》放在一起,畫家王雪濤扶著老人問:“老師,牆上掛的兩張《蝦》,哪張是您畫的呀?”白石老人仔細端詳了一會兒,顫巍巍地說:“搞不清楚。”這個情景被上海科教電影製片廠拍攝了下來,真實地反映出木版水印畫足以亂真的程度。

這樣的高仿書畫也給了一些心術不正之人有了可乘之機。這些年來,社會上專門有一些人將這種高仿書畫通過一定處理之後,作為真跡出售,使許多初入收藏之門的投資者上當,甚至連一些收藏老手也難以倖免。目前一些比較“高級”的做法是書畫“印刷後添墨”造假法,又稱“印刷與手工相結合”作偽,它指造假者在實施了“全部印刷”或“局部印刷”後,對成品印刷內容再用毛筆作筆墨上的“手工還原”等修飾舉動。如在原印跡上的某部位適當再添加一些墨漬;補作若干皺、擦、點、染之類的筆觸,以起到消除印痕,增強“筆”感的效果。尤其是一些具有經驗的造假老手,還會利用一段真的題跋,接上一段假畫,或利用真款有餘紙加繪假畫。還有的造假者把原畫加大,增加尺幅面積,如利用假畫把冊頁接長。也有的把一幅畫分切成兩段甚至三段,這種情形多發生在長卷有引題尾跋的書畫上,通過分切移植,弄得畫真題偽或題真畫偽,撲朔迷離,真真假假,令人防不勝防。

高仿書畫近年來逐步走俏藝術品市場,藏家們可說是又喜又悲,喜的是有機會能接觸到更多的名家名作;悲的是以後買畫的難度更大了,一不留神花了高價買進的卻是價值低廉高仿書畫,那就虧大了。高仿書畫,真是讓人歡喜讓人憂,想說愛你不容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