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地方出臺政策,教師在教齡30年後可以不受指標限制,晉升高一級,你能達標嗎?

老夫子的生活


中小學職稱合併讓一線老師看到了“副高”的希望,但是競爭太激烈,僧多粥少,很多老師到退休也未必能聘上。

我想這個高一績指的是中小學高級老師的職稱,中小學職稱合併以來,原小學高級老師,變成了現在的中小學一級。在職稱合併以前,小學老師聘為小學高級職稱基本上算是走到了最高點,小學特級很難評,指標非常少。


我是在2010年聘為小學高級的,那時教齡已經二十多年,如果中小學職稱不合並的話,我也就在小學高級這個職稱退休了。中小學職稱合併對廣大老師來說,是一件好事,讓一線老師看到了聘為副高職稱的希望。

只是高級職稱指標比較少,僧多粥少,競爭激烈,以我們學校而言,符合晉升中小學高級職稱的老師四五十人,而且每年都在增加,而每年高級指標只有一到兩個。這樣算下來,很多老師只怕到了退休也聘不上高級職稱。

許多地方出臺政策,放寬對教齡30年以上老師高級的評聘條件,甚至有30年教齡直聘高級職稱的傳言。

為了表示對長期從教老師的肯定和鼓勵,很多地方出臺政策,對教齡滿30年的老師評聘高級放寬條件,不受指標限制,對公開課,優質課,論文,榮譽稱號的各項要求都有所降低。

現在評聘高級競爭太激烈,所以條條框框很多,對於老教師而言,有這條件確實比較難達到。比如我們縣區評聘高級,要求要有區級以上榮譽稱號,要有省級以上刊物論文發表,要有區級以上優質課競賽……這些條件對於教齡三十年,接近退休的老教師而言,確實有點困難。

降低教齡滿30年老教師的評聘標準,對他們不設指標限制,降低門檻,不需要區級以上榮譽,不需要省級論文發表……甚至讓他們直聘為高級。讓這些為教育事業貢獻一輩子的老教師帶著高級職稱退休,不讓他們留下遺憾。


總結語: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老教師為教育事業貢獻了一輩子,他們最大的心願也許就是在高級的職稱退休,不給自己的教育生涯留下遺憾。然而當下很多地方評聘門檻過高,讓一些老教師可望而不可即,對他們降低評聘標準,放寬指標限制是民心所向。


周老師的工作室


我現在教齡已滿30年了,但想晉升高一級職稱,是沒有希望的了。

原因是剛剛才上了一級職稱,要想升上一級職稱,需要任現職5年以上,但到第5年的時候,我就退休了,趕不上現在的好政策。

由於種種原因,工作三十年了才評上一級職稱,這個一級職稱來得太晚了,以致於評上一級職稱年限不夠。


19一凡


職稱不受指標限制,但職稱評定並非就沒有門檻,只是這個門檻已經非常低了,不再是橫亙在教師晉升職稱之間不可逾越了的溝壑了!

我是江蘇老師就以江蘇為例,看一看江蘇教師晉升高一級職稱需要哪些條件:

【1】本科學歷,滿足一定年限即可申報高級職稱;如果只有大專學歷,那麼這個年限將延長到25年。

【2】加大鄉村教師師德素養在職稱評審中的權重,對獲得縣級以上政府綜合部門和教育主管部門綜合性表彰或師德方面表彰獎勵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晉升。

【3】加大鄉村教師學生班主任工作在職稱評審中的權重,對擔任班主任10年以上,任現職以來,本人或所帶班級獲得縣級以上教育主管部門或政府綜合部門表彰獎勵的,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晉升。

【4】鄉村教師教學工作要求中的公開課不分層級,不分校內外,同等對待。申報正高級教師(正高級講師)的教學工作要求中的公開課適當放寬。

【5】鄉村教師教科研工作要求中對發表的論文只做參考條件,不作硬性要求。

【6】取消鄉村教師職稱外語、計算機應用能力要求。取消40週歲以下申報者須獲得研究生學歷或碩士以上學位要求。

從擇取的這幾條我們可以看出,職稱評審的門檻已經很低了,一般來說,只要堅持在一線教育工作的,這些榮譽大部分教師都能夠滿足,但是,門檻雖然降低了,那麼申報職稱的人必然多了,而受限於名額,教師職稱評審之間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了。

比如有一所鄉鎮中學今年晉升高級職稱的名額只有2名,但是排隊等候的教師卻有8名,那麼意味著將有6名教師無法申報。舊的矛盾解決,必然帶來新的矛盾。像我們這邊許多學校採取積公制確定申報名額,只要能夠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那麼矛盾自然會減少。

其次,在鄉村教師工作滿20年、30年雖然申評不受名額限制,但是工資卻不能兌現,至於何時兌現,那是一個未知數,這個矛盾依然會長時間困擾著教師,打擊教師工作積極性。因為如果評下了職稱工資卻不兌現,那可能會產生更大的社會矛盾。

職稱評定條件放鬆,教育主管部門必將會有“組合拳”,比如一直提倡的“評聘分離”必將提到議事日程上,一定會出臺一些配套措施,優化工作環境,朝著更有利於提升教師工作積極性方面發展。


我是青衫李探花,專注教育,用心回答教育問題,如果覺得對你有幫助,歡迎關注。

青衫李探花


我們地區也出臺了相關政策,農村學校教師連續工作年滿30年,可以不受指標限制,晉升高一級職稱,這個政策解決了即將退休的農村教師的職稱問題,是一項非常好的政策,也是國家對農村教育政策的傾斜,穩定農村教師隊伍的發展。

幾年前,我們地區就在執行這個政策,有很多農村學校老師工齡滿30年的老師享受了特殊待遇,不受職稱名額的限制而晉升高一級職稱。我的一位朋友,在農村學校連續工作已滿30年,還是初級職稱(中學二級教師),眼看就要退休了,按正常晉升中學一級職稱是沒有希望了,剛好“30新政”出臺,他享受了這個政策,不佔名額指標,順利評上中學一級教師,由於這麼多年都沒有評上職稱,他也心灰意冷了,這個政策來得太好了,解決了困擾他多年的職稱問題,在教育教學上,他比以前更努力了。


這個政策剛的出臺,主要是解決農村學校教師評職稱難的問題,我們學校有7位中級職稱老師享受了“30年新政”,晉升為中學高級職稱,雖然不受名額限制,但仍然需要相關的評審材料,如果某項指標不達標,同樣是不能評上的。需要的材料有普通話等級證書,優秀證書,縣級二等獎以上公開課證明,課題研究和論文證明,計算機等級證明(農村學校不需要)等。

老師為了評上職稱,需要儘早做準備,不要等到有了政策而沒有相關的證明材料,其實,要準備這些材料並不難,關鍵靠平時多參與活動,能夠獲得一些證書總是有用的,不但年度考核能夠加分,而且在評職稱方面更能起到關鍵作用。


Lance課堂


明文真的是這麼下發傳達的,但是去報名的老師說沒報上,因為報名還必須得有縣模範,優質課的證書,自相矛盾,這這這還是晉不了了級啊,因為人家有這麼倆證件等著也該人家晉級了啊,還需要國家出什麼其他規定照顧沒有晉級的老教師了麼,所以上級還得必須把底下管好,不要添什麼附加條件



蛋蛋85220069


我是數學李老師,來說說我的看法。

許多地區出臺政策,教師在教齡30年後可以不受指標限制,晉升高一級?

我們當地還沒有出臺這樣的政策,但對於這樣的政策,我是比較支持的

對於多地出臺的這個晉升政策,我比較支持。對於很多老教師而言,將自己的青春都獻給了教育,把自己半生時間放在了孩子身上,這樣的教師不僅值得我們的尊敬,還應對他們給予政策的傾斜。

這些老教師中,有很多教師都因為各種條條框框而沒有向上晉升的機會。是他們能力不足嗎?可能也不見得。而這個教齡30年後可以晉升高一級的政策確實對這些老教師是一種安慰。



對於農村老教師而言,這樣的政策確實很需要

農村老教師一直是我所尊敬的。勤勤懇懇一輩子,在農村從事著教育事業。他們的工資待遇普遍偏低,但他們卻沒有因此而放棄教育事業。對於這些老教師而言,職稱的提升意味著待遇的提升,意味著自己生活一定的改善。

在我看來,這些教師當得起這樣的待遇!


數學李老師


問題表述根本不準確。

農村教師工作三十年還得有其他條件才可以參評,所謂三十年只是必要條件之一。條件完全具備可以參評,結果也不一定能評上。這個政策只是順應大形勢,畢竟當今中央相當重視教育。但具體執行和操作還是謹慎的,沒有現成的東西可以借鑑。制定政策時絕不得過也不能不及,為更有把握必然稍稍偏右了些。

農村教師之所以難評職稱涉及因素很複雜,過去的事啦不想追究誰,但切實響應和落實利好國家政策就必須深入實際,把政策用好用足。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最簡單的方法,經歷夠三十年直接晉升並聘任高一級教師職務。獎勵證書如果能給更好,即使不給證書如果能職稱晉級教師們一樣歡喜鼓舞。利好政策畢竟已經出臺,教育隨著社會發展和進步必然越來越受到重視,教師待遇會越來越好,這是大趨勢,沒有人能左右,我們心中充滿期。當然也不是說教師希望漲工資就把錢看的有多重,更重要的是現在大多數人評價社會地位和價值看工資待遇。

我想讓教師評職稱也是不得已的辦法,不是單純錢的事兒,更重要的是一種管理手段吧。


城關鎮舅姥爺


我就是一位勤勤懇懇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了35年的小學教師,現在還是中小學一級教師,也取得過很多成績,只是屬於默默工作的那類教師,還有一年多就退休了,中小學高級教師都是學校的一些領導和個別和領導關係處的好教師能評上,像我這樣的好多老教師想都不敢想。


說真想法的人


我們這已經調查完畢,工作在農村,教齡滿三十年,工作在一線,有市級證書,四個條件同時具備,才能填調查表,具體怎麼給名額,還沒有消息。

我們單位夠條件的只有四人,而且都接近退休了,如果再沒有消息的話,有的馬上就退了。

國家應該馬上出臺政策,不要在添加什麼附加條件了,給這些老教師一個交代,人生有幾個三十年,這些人把畢生的精力都獻給了教育事業,應該給一個說法,哪怕按工齡長點工資也行啊!


高級教師一枚


這種政策的出臺實際上就直接說明了,我們老師在曾經很多年前都符合評高級職稱的條件。但是完全是因為名額限制,才導致老師遲遲甚至30年都沒有評上。

既然我們對老師的這種奉獻,這種能力這種優秀是得到了認可的,為什麼有些地方還設置了各種條條款款?都會有一個前提條件,滿足某些方面的需求,就自然晉升一級。可以想象這些老師如果條件都按照標準滿足的話,他們也不至於等到現在。原因是多方面的。

我們在制定這樣政策的時候,我們是否還需要考慮一下一些情況?

第一。這些老師曾經工作的時候,本該得到你們工作的認可,為什麼不認可?往往因為名額限制沒有評上,會使這些老師感覺自己的工作沒有得到你們的認可。

第二在制定一些標準的情況下,是否考慮了各個老師所處的年代可能不一樣,要求也不一樣,所處的環境也不一樣,導致他們可能具備的能力或者優秀也不一樣。

第三,遇到個別老師因為疾病的原因,提前離世的人,這種對他們怎麼認可?

第四,現在的工資制度是與職稱掛鉤的,老師正年輕的時候面臨上有老下有小,正是經濟負擔比較重的時候,也是他們最需要錢的時候,工資卻得不到增長。當這一切負擔被老師艱難度過以後,不需要的時候才對他們進行一定的經濟補償,已經來不及了。

好了,我們還是相信這樣政策出臺的初衷是好的,當然不要設置過多的條件,為難這一批辛苦的老師,奉獻的老師,優秀的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