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一村一池塘 千村水源“活”起來

福清市地處福建東部沿海,水資源較為匱乏,為了“留住水、治好水、盤活水”,2018年福清市開展“一村一池塘”建設,指導福清全市1616個自然村每個村至少建設一口池塘,儘量把農村的水留住、治好、盤活,讓村民們有水用、用好水,助力鄉村振興。

留住水 算好流“水”賬

從周店村村口沿著環村的水泥路朝裡走,路邊的鄉村小樓林立,走到路中段,視線豁然開朗。大片農田裡,綠油油的莊稼長勢喜人,農田中間一口“月牙形”的池塘中,碧波盪漾。

村子裡的這口池塘,原先是一個四五畝的小水溝,過去村民們還沒有養成垃圾處理的好習慣,水溝裡有各家各戶排進去的生活汙水,也有隨手倒進去的生活垃圾。“這哪能留住水嘛,留住了也不能流到地裡給莊稼用。”周店村黨支部書記紀敏說。

2018年,福清市開展了“一村一池塘”建設工作,周店村不甘落後,對各家各戶進行截汙納管,同時清理了水溝裡的汙水、垃圾,把原先水溝的面積擴大了兩三畝,再挖深變成了一口大池塘,岸邊鋪好草坪,種上三角梅。

福清:一村一池塘 千村水源“活”起来

福清宏路街道周店村松子壩池塘留住了“好水” 方瑜星 攝

池塘不但讓村容改觀,也發揮了大用處。

“就是要攔住汙水,留住好水。”紀敏心裡有本流“水”賬,“池塘裡的水,一部分來自於不遠處的頭岐水庫,一部分來自於降水,去年雨多,水塘把水留住了,今年旱季,又從水庫調了些水到池塘裡。”

當水位溢過溢洪道,流進了農田裡的各處明渠,村民們今年的莊稼用水便有了保障。

記者採訪的過程中,一位村民用三輪車拉著剛從自家地裡收穫的地瓜和萵筍,喜笑顏開,“今年的莊稼長得好著咧!”

治好水 改善“水生態”

在福清市港頭鎮陳庫村,廟宇前的廣場是村子裡最熱鬧的地方。每天傍晚,村民們三五成群地聚在廣場上喝茶聊天,村裡的婦女也成群結隊地在勁曲中跳起廣場舞。

早些年,在廣場上聚集著的村民,從來不會往廣場的東邊多走上幾步,這源於荒廢已久的池塘讓不少村民覺得“糟心”:因長期疏於打理,池塘中堆滿垃圾,長滿雜草。水不流動,也沒打理,久而久之,池塘裡的水散發出臭味,讓村民們“敬而遠之”。

轉機出現在2016年。陳庫村清淤池底、開挖池邊、砌築池壁、鋪設水管……先後投入了30萬元擴建改造這口三觀塘池塘,將池塘由原先的6畝擴建到10畝。

福清:一村一池塘 千村水源“活”起来

經過治理的陳庫村三觀塘池塘“煥然一新” 陳華強 攝

2018年,福清市開始在全市推行“一村一池塘”建設工作,正中了陳庫村黨支部書記陳天順的“下懷”。“水活起來,村子才能活起來。”陳天順覺得。

藉著“一村一池塘”的契機,陳庫村又投入30萬元進行池塘美化提升建設工作,建設300多米池塘護欄、近百米人行步道,並在池塘周邊種上香樟樹與串錢柳,亮起了路燈。

福清:一村一池塘 千村水源“活”起来

如今的陳庫村池塘,成了村民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陳華強 攝

如今,村民們喜歡圍著三觀塘散步、夜跑,看著池面上漂浮著淨水的水生植物,池中不時竄出水面的魚,心情愉悅。

“水生態好了,村子的生態才會好,村民的幸福感也會提高。”陳天順說,好的水生態給自己建設美麗鄉村帶來了信心和動力。

盤活水 生出“聚寶盆”

高山鎮西江村的大章魚在周邊聞名,在市場上賣出的價格要比普通章魚高上不少,村民們不用出海,只等退潮的時候在近海處捕章魚。鎮上到村裡的公路修好後,不少周圍鄉鎮的人,也在傍晚驅車趕來。

“一到晚上,海塘邊的柏油馬路上都是車,有的人來兜風看海,有的人來抓魚。”高山鎮水利站站長魏志祥指著海邊的灘塗告訴記者。正值退潮,肉眼便可看見灘塗上靈活的海蟹和娃娃魚從泥地裡鑽出,一派勃勃生機。

雖然近海,但是西江村卻沒有出海養殖的習慣,海塘將大海和西江村分隔開,“井水不犯河水”。到了2018年,西江村響應全市“一村一池塘”建設的工作部署,在海塘另一側建了兩口池塘,讓“河海”在這裡“邂逅”, 通過清淤、挖池、砌坡等措施建起了兩口池塘,池塘的一側通向河道,另一側和海水連通,既盤活了河水,也盤活了海水。

“這裡原來是一片廢棄的灘塗。現在新建的池塘裡既有海水,也有河水,想要多少水,全靠水閘控制。”魏志祥指著池塘介紹說,原本的灘塗上雜草叢生,從來沒想過能“長”出“寶貝”來。

水美則魚肥。池塘一建成,村子裡懂養殖的人便起了念頭:在這池塘裡養出的魚蝦,既不像海產的腥味那麼重,又不像淡水養殖那樣少些鮮味。於是,在池塘建成後不久,其中一口池塘就以每年15萬元的租金,承包給了搞養殖的村民。

池塘裡養殖的魚蝦蟹由於味道鮮美,賣到市場上的行情更好一些。“沒想到這口池塘成了壯大村財的‘聚寶盆’。” 西江村的村黨支部書記林文太喜上眉梢。(林曉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