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厲害!我們航天又有新突破,又一科學難題被迎刃而解

最近幾年時間,中國在尖端科學上取得了很多令國人欣喜的成就,其中的某些成就在全世界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一成就,它將對地震預報和監測帶來直接的影響,它就是我們自主研發的張衡一號地震監測衛星。

真厲害!我們航天又有新突破,又一科學難題被迎刃而解

地震預報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很多發達國家都在地震預報方面投入了大量的經歷,但並沒有實質性的研究成果。如何提升地震監測和地震預報的效率,為地震預報提供更加科學權威的數據?地震監測衛星就為解決這一難題派上了用場。

我國在地震衛星的研發方面起步較早。從2008年起,我們就對相關項目進行了理論研究。到了2013年,該衛星被正式立項研發。2018年12月20日,第一顆地震衛星“張衡一號”被長征火箭發射升空。從此,我國的地震監測進入嶄新時代。

真厲害!我們航天又有新突破,又一科學難題被迎刃而解

“張衡一號”是我國首顆對地震展開24小時全方面監測的衛星,通過獲取地球電磁場、電離層、高能粒子等關鍵的物理參數,實現對地殼電離層動態的實時監控,進而對地殼的變化和地震帶的活動進行實時監控。據介紹,其重點觀測的目標放在了全球7級以上,國內6級以上地震的電磁研究。可為地震預報、地震救援、航空航天、導航等領域提供可靠的數據參考,並對地震帶的活動展開24小時連續監測。

從2019年2月2日到5月12日,“張衡一號”衛星獲得了38萬個實時觀測數據文件,其整體的觀測指標達到預期。值得一提的是,該衛星還是第一顆實現電離層動態監測的衛星。

真厲害!我們航天又有新突破,又一科學難題被迎刃而解

著名物理學家趙堅對這顆萬眾期待的衛星予以了高度的評價:該衛星具有覆蓋範圍廣,抗電磁干擾能力強,信息傳輸能力強等技術優勢。它能通過更加先進的技術手段對地震帶的活動進行監測,以彌補常規地震監測手段的不足。另外,著名航天科學家申旭輝也對這顆衛星讚不絕口:中國是全世界地震災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這顆衛星的誕生,解決了我國地震監測燃眉之急,讓我國地震監測邁入世界先進水平!

真厲害!我們航天又有新突破,又一科學難題被迎刃而解

更為重要的是,這顆衛星的名字讓國人倍感自豪。因為它的名字和我國東漢時期的自然科學家張衡密切相關!在地震科學領域,張衡研發明瞭地動儀,其讓我國的地震記錄比西方國家早了1300多年。為了表彰張衡為我國地震科學做出的重大貢獻,我們就把首顆地震衛星命名為“張衡一號”。這足以表明:我們的古人在1800多年前就創造出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地震觀測儀器。時至今日,依靠全球獨一無二的地震觀測衛星,我國的地震科學一定讓世界各國刮目相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