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賢千年古鎮“志”見端倪 鎮志初稿厚載文化原鄉

近日,一本近900頁的《禮賢鎮志》初稿,擺放在大興區史志辦和禮賢鎮有關領導以及鄉賢面前,看到這厚厚的《禮賢鎮志》初稿,《禮賢鎮志》座談交流會現場,不由發出了嘖嘖的讚歎聲。禮賢鎮原黨委書記劉貴春翻閱著厚厚的鎮志初稿,很有感觸的說:“我們禮賢人終於要有志了,兩年來的時間,就能編寫出這樣的志書初稿,很不容易啊!”在禮賢鎮禮一村居住的大興區原教委主任李克仁也激動地說,《禮賢鎮志》的編纂,讓千年禮賢古鎮有了歷史記憶落腳之處,這是一個惠澤當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文化工程,值得充分肯定。

禮賢千年古鎮“志”見端倪 鎮志初稿厚載文化原鄉

《禮賢鎮志》初審稿座談交流會現場

據悉,這次《禮賢鎮志》座談交流會在禮賢鎮機場指揮部二樓第三會議室召開。會議由禮賢鎮人大主習湯洪濤主持。出席交流會的有大興區史志辦主任張振東,大興區史志辦副調研員劉會臣,大興區史志辦區志科科長沈孟元,大興區史志辦年鑑科科長田亞南,禮賢鎮原黨委書記劉貴春,大興區原教委主任李克仁,大辛莊鄉原黨委書記郭俊廷,禮賢鎮原人大主席徐佔國,禮賢鎮原教委主任侯恩弼,禮賢鎮中心村原黨支部書記齊萬成,北京國人書院理事長吳海龍,《禮賢鎮志》執行副主編、原阜新市史志學會秘書長柳澤生,《禮賢鎮志》副主編鄭俊華,國人書院研究員、《禮賢鎮志》責任編輯代表朱家光及部分參編人員出席座談會。

禮賢鎮是北京京南的文化古鎮。其歷史積澱厚重。鎮域內的歷史古蹟黃金臺、招賢館舉世聞名,千金買馬骨的典故家喻戶曉。成語中的“禮賢下士”就出自禮賢鎮。20世紀,這裡是京城著名的南菜園,一直是首都蔬菜的主產地。因此,編纂《禮賢鎮志》,記載這座古鎮厚重的歷史過往和人文積澱,成為禮賢各界人士一直想做的一件文化盛事。正是基於這一現實,北京國人書院以自身的文化底蘊和團隊優勢,積極投身於這一光榮的歷史任務,為禮賢古鎮的文化發掘和建設竭盡綿薄。

禮賢千年古鎮“志”見端倪 鎮志初稿厚載文化原鄉

《禮賢鎮志》初審稿座談交流會現場與會領導發言

據悉,北京國人書院是一家致力於地方史志及行業年鑑編纂的專業機構。也是全國首家定位“專修鄉村地方史志”的機構。近年來,國人書院廣泛吸納史志專家、鄉土作家及有志於鄉村史志事業發展的仁人志士,專心研究鄉村史志的編纂以及鄉村歷史文脈發掘整理和方誌再利用工作。以參與編纂中國名鎮志、名村志、國家級傳統村落志等文化工程為契機,聘請國內行業專家,共同探索地方史志編纂模式。近年來,國人書院在編修地方史志同時,結合客戶地域特徵和需求,先後策劃了《中國陶瓷文化大觀園》《老北京婚俗文化館》《狀元文化產業園》等多個文旅項目,編輯了《崔各莊周報》《孫河週報》《東壩新報》《國門企業家》《朝陽社會組織管理》等機關黨政期刊,出版發行了《新北京人手冊》《和順鎮志》《東風鄉志》《江東村志》等史志社科類圖書,以修志傳史、惠澤後人的責任感,履行國人文化使命。

禮賢千年古鎮“志”見端倪 鎮志初稿厚載文化原鄉

《禮賢鎮志》初審稿交流座談會鄉賢代表發言

交流會上,《禮賢鎮志》承編單位國人書院理事長吳海龍向與會領導和鄉賢們彙報了編纂情況。他在彙報中,表達了對禮賢這個有著2000多年曆史古鎮的深深的敬意,對編纂禮賢鎮起自春秋戰國,下至公元2017年的歷史長卷,深有歷史的光榮感和使命感。據他介紹,大興區《禮賢鎮志》編修工作,自2018年4月啟動,國人書院由9人組成了《禮賢鎮志》項目編寫組,時近二年,歷經資料收集、走訪座談、纂寫長編、分類修改、編寫初稿、多輪核校、總編匯審、查遺補缺、印製初稿樣書等工作環節,今天正式交付初審稿,目前呈送的《禮賢鎮志》初審稿,是眾手成志結下的初步碩果。他在彙報中,表達了對大興區史志辦和禮賢鎮黨委、政府對民營修志機構參與編史修志給與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的感謝之情。正是因為大興區史志辦領導和禮賢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推動和高效率的組織協調,並在人員培訓、篇目設定、資料徵集等重要環節,給予了關鍵性的把關和悉心指導,針對志書編纂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多次召開編纂工作協調會、推進會、專題會,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保障了《禮賢鎮志》的編纂進度和質量。在發言中,他鄭重承諾,下一步在編纂《禮賢鎮志》終審稿的過程中,國人書院全體參編人員,繼續發揚國人文化“專心致志”精神,本著對歷史負責,對禮賢人民負責,留一方百科之志的初衷,走好彙編終審稿的“最後一公里”,相信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大興的修志氛圍會更好,方誌人精神在大興區必將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揚。

國人書院高級研究員、《禮賢鎮志》執行副主編柳澤生在發言中說:“《禮賢鎮志》是一部通志,上限起於古禮賢的發端,下限至公元2017年末,詳實記述了禮賢自春秋戰國2000多年以來的自然、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發展變化的歷史和現狀。《禮賢鎮志》為章節體,全志設概述、特載、大事記、附錄和24章分志,現在完成的有50餘萬字、200多幅照片的初審志稿,是在近600萬文字內容的資料長編中,科學分類精細打磨後凝結的初審稿內容,全書共900多頁,在編寫過程中得到大興區社會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同時參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吸取了有關有關領導和專家意見,對此表示深深的謝意。由於水平所限,加之時間倉促,初稿的不足之處請大家斧正,少留遺憾。他說,作為具有30年編修志書閱歷的方誌人有幸參與《禮賢鎮志》的編纂,自身感到十分光榮。因此我們秉承修志問道、執筆著史的方誌人精神,在初稿基礎上,精雕細刻,認真打磨,不斷完善志稿,為禮賢人民獻上一部能經得起歷史推敲的佳志。

在交流會上,鄉賢代表也紛紛發言,對《禮賢鎮志》初稿給予了充分肯定,並提出了修改意見和殷切的希望。大興區史志辦主任張振東對《禮賢鎮志》初稿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說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禮賢鎮志的編修人員能拿出這樣的初稿,實屬不易,凝結了參編人員辛勤工作的心血。對《禮賢鎮志》的下一步完善修改,他從禮賢古鎮獨有的文化特點上要求著眼,並提出了具體要求。大興區史志辦副調研員劉會臣從修志的專業角度,對《禮賢鎮志》進行了總體講評,為下一步鎮志修改提出了原則意見。

禮賢鎮人大主習湯洪濤在交流會最後,代表禮賢鎮黨委和政府作總結講話。他首先對《禮賢鎮志》初稿的形成表示祝賀。他說,在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通航一個月後,作為新機場的核心區和輻射區所在地的禮賢鎮,需要文化方面的助力。《禮賢鎮志》應運而生,這是具有歷史性意義的,這既是對古禮賢之鄉、新國門首邑禮賢文化建設的極大推動,也是對禮賢古鎮悠悠2000年曆史文脈再現的文字記載和凝縮,這對禮賢人民來說,是一項了不起的文化工程,相信在國人書院專業團隊的積極努力下,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一定不負眾望,編修出一部經得起歷史檢驗,深受禮賢人民喜愛的精品鎮志。(文 耕夫 子墨)

禮賢千年古鎮“志”見端倪 鎮志初稿厚載文化原鄉

《禮賢鎮志》初審稿座談會與會人員合影留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