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風車歸來,滴滴何時上市?

文 | 段譽

經過去年的2次安全事故,滴滴時隔400多天順風車業務重新上線,只是這一次公眾似乎不再只關心安全問題,更多關心順風車上線對滴滴出行的影響。

順風車歸來,滴滴何時上市?

畢竟,在這幾百天中,一邊是隨著嘀嗒出行、曹操出行等已在網約車領域形成“氣候”,一邊是問世7年的滴滴的上市期限被不斷延後,上市前景撲朔迷離。隨著投資市場遇冷,共享經濟的泡沫正在漸漸破裂,滴滴還被市場看好嗎?

順風車,滴滴的搖錢樹?

11月6日,滴滴順風車在滴滴出行App公佈了最新產品方案,該業務將在14天后陸續在哈爾濱、太原、北京等7個城市上線試運營。

在新的方案中,滴滴引入了失信人篩查機制,並積極探索與第三方信用產品企業合作方式,以便進一步提升用戶准入門檻。方案提到,試運營期間,將在這7個城市首先提供5:00-23:00(女性5:00-20:00)、市內中短途(50公里以內)的順風車平臺服務。試運營期間,不收取信息服務費。

順風車的重新上線早有預兆。在7月18日媒體開放日上,滴滴公佈,在順風車整改的300多天,滴滴順風車迭代了12個版本,優化了226項功能。這場媒體發佈會,創始人程維和總裁柳青攜眾高管站了2個小時,準備隨時接受來自媒體的採訪,似乎也在表示對滴滴順風車業務迴歸的自信。

滴滴為啥對順風車業務戀戀不捨?此前,柳青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滴滴順風車遲遲未上線主要是因為“慫”,而讓他們繼續做順風車產品的原因是用戶需求。

但實際上,順風車業務或許影響公司的上市計劃。程維曾在一封內部公開信中公佈了滴滴的盈利情況,他稱,滴滴成立6年來還沒有實現過盈利。有數據顯示,在滴滴出現安全事故發生之後,滴滴的估值一直在下降,上市計劃也被迫擱淺。尺度用戶曾發帖表示,在2017年,順風車業務對於滴滴出行營收曾有巨大貢獻。

順風車歸來,滴滴何時上市?

該用戶表示,2018年,滴滴出現虧損就達到109億元,司機補貼113億元。並且在2017年滴滴順風車的淨利潤佔滴滴淨利潤的九成。

不管這樣的論述是否真實,但順風車業務對於滴滴來說必然有著不同尋常的重要性,否則,為啥“虐千百遍,還要待它如初戀”?

格局生變,500億美元巨頭很慌

讓滴滴覺得虐心的不只安全問題頻出的順風車業務,還有來自網約車格局生變帶來的恐慌。

在2018年,滴滴的壟斷優勢不再,神州專車和曹操出行等與高德達成合作,一起搶滴滴的飯碗。

面對來自多方的競爭,或許滴滴正在通過現金貸及融資擔保業務轉變戰略。今年10月,滴滴以旗下小貸款公司作為發行人向上交所提交一單30億元ABS募資申請。該證券基礎資產為滴滴金融的現金分期產品滴水貸。目前,滴滴金融已獲得6張金融業務相關牌照。

順風車歸來,滴滴何時上市?

滴滴金融業務中,與貸款相關的主要是汽車金融和消費金融兩大業務。此外,滴滴金融還為未獲批額度的用戶提供導流,目前已合作了馬上消金、中原消金和杭銀消金3家。

不僅因業務發展不斷變化受到輿論關注,在管理方面,滴滴在去年也因薪資問題遭受了“非議”。從去年底,滴滴創始人程維在員工大會上明確宣佈,滴滴全員年終獎減半,高管無獎金。一家估值達500億美元的公司這樣的做法並不是一個好信號。

共享經濟神話不再,滴滴上市日期成謎

隨著資管新規出現、監管趨嚴,滴滴現在正頂著巨大的合規壓力與資本運作成本,或許有投資者會問,滴滴為什麼不早點上市呢?

實際上,滴滴出行也很想上市。早在2015年滴滴CFO徐濤退出時,就有媒體評論“徐濤的退出與滴滴上市的計劃短期無望有很大關係”。

而隨著共享經濟的泡沫漸漸破滅,滴滴上市希望或許更渺茫。

10月初,頭頂“美國第二大獨角獸”光環的共享辦公空間服務商WeWork公開募股失敗,資產估值從470億美元直線下跌至80億美元。有媒體認為,WeWork上市失敗意味著共享經濟的失敗,甚至是互聯網經濟泡沫破裂的體現。

去年,滴滴欲IPO上市消息再次流傳,大概內容是在2018年下半年完成IPO,上市地點選擇在美國,目標估值區間為700億-800億美元。隨後,外界又傳言滴滴欲在港股上市。

雷聲很大,但最後滴滴哪都沒去。從目前看,滴滴只有通過上市融資方式,才可能在與Uber等對手的競爭中不落下風,程維與柳青的壓力可見一斑。

有觀點說,共享經濟已經謝幕了,也有人認為,共享經濟還有市場。無論如何,在資本寒冬下,投資者們出手越來越謹慎,對公司價值的評估也越來越理性,潮水退去,很快就能看見誰在裸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