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今年最熱美劇。

她——

《致命女人》。

引發全民追劇,微博話題閱讀量超10億。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但恕Sir直言,《致命女人》的好看,是肥皂劇那種好看:服飾搶眼,行為高調,劇情抓馬,敢作敢撕……

肥皂劇的指向太明確——

爽。

迎合你的期待,引起強烈舒適。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但更擲地有聲、值得我們一刷再刷的,反而是那些……“不爽劇”

拂逆你的龍鱗,說些不中聽的話,讓你臉上掛不住。

那今年誰是最佳“不爽劇”?

她——

《難以置信》

Unbelievable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Sir說過了。

Netflix探案劇,豆瓣9.2分。

評價人數24000,是《致命女人》的十分之一。

冤嗎?

Sir就說今年一部華語“不爽劇”的典範。

《我們與惡的距離》。

嫌犯李曉明,犯下一起震驚社會的大案——在電影院隨機掃射,造成9死,21傷。

而男主竟然要為他辯護。

甚至,他還有個更高的理想——

“廢死”。推動司法改革,廢除死刑。

到底什麼是好人

什麼是壞人

你有標準答案嗎

誰有標準答案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觀點一出,罵聲四起。

想想看,在個噁心案件的微博下,那齊刷刷要求判死刑的評論……《與惡》毫無懸念地,被噴成了“聖母婊”。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悖論就在於此。

作為大眾藝術的電視劇,偏偏還要觸怒大眾,那下場會是怎麼樣?

類似的。

《難以置信》太容易被噴成“女權婊”了——

性侵題材。

男性警察不作為。

女性受害者二次傷害。

關鍵是,太多人說:明明是你自己作死,卻反過來要怪男權社會。

看看女生的這些“作死”行為。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它挑戰了我們的慣性認知——被性侵者,就該有被性侵者的樣子。

以至於,觀眾不禁憤怒地問:

你為什麼不檢點一點,可憐一點,“正常”一點?

太好了。

當一部劇像牛虻一樣叮在大眾的痛點上。

那正說明——

它找對了位置。

01

女人

“不爽劇”的標籤,《難以置信》寫在門臉上——

兩位主角,長這樣。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都不是主流女演員,長相不美,戲路不寬。

但,都在美國影視界摸爬滾打多年。

左,為演員梅里特·韋弗,擅長喜劇表演。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 《護士當家》2013

右,為演員託妮·科萊特,常常出演恐怖電影。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 《靈異第六感》(1999)《遺傳厄運》(2018)

在《難以置信》,她們分別飾演兩名女警探。

會玩喜劇的梅里特,這次卻演一個憂鬱的女人。

熟悉恐懼的託妮,這次卻演一個爆裂的女人。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顛覆戲路。

更,都貢獻了視後級的表演。

魔鬼般的細節。

梅里特飾演的警探凱倫,你注意到她一個小小的動作了嗎——

走路時,右手僵硬地別在身後。

看起來有點彆扭是吧。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這是微微側身,去聆聽身邊人的話,體現了她的尊重。

也可能,是一個受訓多年的警務人員,習慣性地保留右手和槍袋的貼近。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凱倫警探溫文爾雅,不講粗口,不發脾氣的她,習慣把壓力藏在心裡。

劇中,有次發現手下怠慢工作,她反常地發火了。

上身不自然地傾斜,手部動作浮誇,整體並不瀟灑好看。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但你看她罵完人後,你看她表情——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累。

是心累。

好比狼人殺上抽到了狼,擔起自己不想扮演的角色。

可見她平時,並不擅長罵人啊。

另一位,託妮·科萊特演的警探格蕾絲,雷厲風行,敢作敢當。

因為臥底的經歷,她的手段常常不像正派,有點邪路。

她懷疑一個腐敗警察,可惜沒有正當理由去調查他。於是,她喬裝成一個隨便的女人去勾引他。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然而,腐敗警察當場識破了她。

注意這裡,格蕾絲的眼神。

躲閃,朝下,是認慫,是尷尬,總之情緒複雜。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然後,腐敗警察還朝她臉上吐了一口口水。

她還是沒有看他——畢竟理虧。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但接下來,男人還說了一句話:

格蕾絲,你最好別惹我。我在高層的朋友比你多。

這時候,她卻再也不躲,開始狠狠地瞪他了。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為什麼?

因為她認理,但絕不認威脅。

這位積極作為、大馬金刀,還有點不擇手段的格蕾絲警探,深入人心。

請記住她們。

而且,天使和魔鬼人設的搭配,也使得她們倆的每次同框,都有莫名其妙的張力,要麼暗流湧動,要麼略帶喜感。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不過,優秀女演員,不是《難以置信》的全部。

本劇的7位編劇中,4位是女性;它的8集故事,有5集由女性導演。

最最難能可貴。

《難以置信》溫文爾雅,款款深情,即便直面醜惡,也沒有怯懦和絕望,只是獻上自己微薄的力量,水滴石穿地改變它。

這是一部只有女人能拍出來的電視劇。

它有水的力量。

一為覺察。

二為悲憫。

02

覺察

和我們想象的不一樣。

性侵這件事難的倒還不在於偵破,而在於發現。

有些,你根本察覺不到。

連環強姦。

一個老練的強姦犯,懂得警察辦事的缺點,也懂得DNA偵察的盲點。他實施了好幾年的闖入性侵,每次都在不同地區,每次針對不同的陌生女人,做足準備和策劃,從不留下痕跡……

號稱“不可能偵破的強姦案”。

造成這起案子無人可破的最大原因是什麼?

輕視。

對很多警探(的潛意識)來說,強姦只是一種小犯罪。

尤其是當受害者沒有受重傷,也沒有損失重要的東西時,他們傾向於認為,這不值得他們花時間,“更嚴重的案子”比比皆是。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然而,性侵當真傷害小麼?

《難以置信》只靠一集,就粉碎了這種傲慢。

在探案之外,它生生創造了另一條線,敘述了一位性侵受害者的遭遇及心路歷程。

警告,這條線很虐心。

它告訴你,“強暴”的傷害全方位,從罪犯,到朋友、親人、警察、法庭,乃至整個社會。

她名叫瑪麗。

2008年8月11日,她遭到了性侵。

一個月後,她來到了法庭,主動認罪。

承認自己謊報了被性侵一案。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從受害者,成為一個罪人。

難以置信。

但這是司法不公嗎?

好像也不是。

因為每個人都在嚴格按程序辦事:警察,到警探,到護士,再到警探複查,再到書面流程……

從頭到尾,瑪麗一共被要求了6次,複述被性侵的過程。

在具體問題上,警探這樣問話:

他插入你的陰道還是肛門

還是都有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在醫院,取證者面無表情。要求她脫褲子,對她的身體拍照,還在她的陰道和肛門取樣、塗顏色、用窺陰器採集陰道分泌物……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是的,都很細緻,也很專業。

但你看瑪麗的表情。

你看,她的反應,從痛苦、到困擾、到無奈、到憤怒、再到質疑。

所有情緒,都是負面。

卻沒有人問一句“你是不是不想說”。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甚至,在熟人身上,瑪麗也得不到關懷。

養母來陪她,幫她搬家。

但只要一看到瑪麗開始放肆,養母就如同一個被踩著尾巴的貓,焦躁起來,猙獰起來——

笑?!被強姦了你還笑個毛!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結果,當養母愛心發現,問瑪麗有沒有難過時,瑪麗別過眼睛,語氣平淡地說,她很好。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她並不好。

她只是關上了一扇門。

就這樣,瑪麗漸漸抗拒問詢,抗拒調查,抗拒大人虛偽的關懷(實質是想控制)。

她的抗拒,卻沒有人理解,反而被大人們解讀為,掩飾。

他們認為她撒了謊。於是繼續逼問她,反覆要求她回憶自己被性侵的細節。

你看警探,與其說是問詢,不如說是誘供。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瑪麗終於崩潰。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她向警察撒謊說自己向警察撒了謊。

這個難以置信的句子。

竟然是成立的。

不久,警方放棄她,周圍的人唾棄她,法庭判了她的罪。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看了這部劇,有真實警察這麼評價:

“當警察質疑受害者撒謊時,受害者通常會自我封閉,有些還會自暴自棄。然後,這種反應就加劇了警方的刻板印象,以為性侵案大多都是謊報的。於是警察們碰到下一個受害者時,又會開始質疑她。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你看,缺乏覺察的世界,多麼可怕。

《難以置信》就給我們一種洞破錶現的覺察力。

人人都不理解瑪麗為什麼能那麼開心。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你別忘了。

瑪麗就是一個窮困的超市促銷員,當她終於有機會在超市購物,作為一個自由自在的顧客,她能不開心嗎?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 後來,患上PTSD的瑪麗工作失誤

再退一步,被性侵了,就不允許開心嗎?

你只是看不到,她在門上裝三四把鎖的樣子;你也沒有注意,你僅僅是出現在她身後時,她嚇得如臨大敵的樣子。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甚至,你想象不出一個受害者能有多鎮靜。

第二集,有一個剛被侵犯的22歲女生,她看起來極其正常,面帶微笑,說話有條理,彷彿無事人。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她一直極力配合警方,做好各種證據收錄,回到現場回顧受害細節,後來,還到了醫院進行各項檢查。

她沒事?

一切結束後,她打電話給朋友。她拿起電話,還未接通,就爆發出了哭泣,然後,再也說不清一句話……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 劇中只留下了聲音,並且給了她一個背影

你也想象不出一個女孩承受了多少壓力。

正因如此,兩位女警探對受害者的小心翼翼的態度,才令人感動和佩服。

數月後,凱倫警探在教堂遇見了這位女生,她整個人心神不寧,說話也斷斷續續,支支吾吾。

她整個人都變了,變得暴力,開始殺生,也開始約炮。

你看凱倫警探選擇的措辭:

你有點鬱悶?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女孩笑了,說,我覺得我都快瀕臨崩潰了,但“有點鬱悶”聽起來確實好很多。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格蕾絲警探也是。

有一次,她帶著搭檔去見一位受害者,因為陌生,她要求搭檔保持沉默,但搭檔還是沒有忍住,向受害者問了一句話。

雖然啥事沒有,但你看,格蕾絲氣得兩眼似要射出光來,把搭檔撕裂。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後來,我們才知道,這位受害者精神脆弱,只能通過禱告,強撐信念。

格蕾絲警探只是不希望她再受到回憶的刺激。

是啊,她很兇。

但她也真的很貼心。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Sir希望,每位看到這的讀者,如果以後聽人說:

“不懂被強姦的人為什麼不願意報警。”

“不懂被強姦的人為什麼不說話。”

“不懂強姦有什麼大不了的。”

讓他們看看《難以置信》。

看看“強姦”的傷害是怎麼從小到大的。

看看一個性侵受害者,是怎麼從身體輕傷,到最後對生命絕望的。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也讓他們知道,真正的體諒,不具備顏色。

它只是覺察。

然後與你同在。

03

悲憫

《難以置信》是一部出色的女性劇。

但放心,它絕非要指向二元對立、黑白分明的想當然。

比起站哪一隊。

它更願意站在藝術的真實上——

你想象不到的“貼心”。

罪犯在實施性侵過程中,會給受害者蓋上毯子,還建議受害者下次保護好自己。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你想象不到的“好學”。

一本由資深警察撰寫的刑偵教科書,最後卻在罪犯的房間裡被找到。

教科書,本意給警察學習,卻成了罪犯的自學教材。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難以置信》也給予犯錯者懺悔的機會。

那個犯錯的男警探,最後得知瑪麗的確遭到過性侵,精神恍惚地說了這麼一段話:

你聽說過壞警察吧

做了錯誤的決定 最後傷害了那些

他們本應該保護的人

我總是想 誰讓他們來警察隊伍的?

讓他們滾蛋

也許我們應該讓我滾蛋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面對這樣的人,應該把他打入萬劫地獄嗎?

瑪麗最後對他說的卻是:

下次 做得好一些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難以置信》發掘了女性的查案能力。

但也給我們看到,執著,離偏執也僅一步之遙

劇中兩位警探並非無可指摘的大女主。

格蕾絲警探,就曾苦苦哀求、威逼利誘自己當官的丈夫,利用職務之便,幫她調取某些腐敗警察的資料。

但這是犯法的。即便有正當理由,沒有立案,就不能做。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另一位,凱倫警探呢?

因為性格太好,她在使用暴力時十分生疏。

有次,她在路上碰到了一輛類似嫌疑人用車的車。

她立即鳴笛要求對方靠邊停車,然後,她早早拔出了槍,準備迎戰。

直到來到車前,她才發現……

車裡只是一對黑人老少。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她猶豫、張皇了。

這對嗎?

落網的罪犯就回憶道,“我第一次強姦,留下了很多東西,毛髮、體液,我老想著,我到處都留下了DNA,他們第二天會敲門來抓我。可是什麼也沒發生。”

受害者的“沉默”,恰恰可能是犯罪的主推劑。

這些讓你刷新觀念,沉默沉思的細節,在《難以置信》太多太多。

總之,你絕不會看到非黑即白的言論,你死我活的憎恨,在這裡,只有對一切通透之後的冷靜和悲憫。

《難以置信》改編自一個真實故事,是獲得普利策獎的文章報道《令人難以置信的強姦事件(An Unbelievable Story of Rape)》。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 警探的兩位原型

除了對原型故事事無鉅細的調查,本劇的創始人之一艾萊·沃爾德曼,就曾在14歲親身經歷了性侵犯……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劇組開始做這個故事的時間,比好萊塢掀起的#Metoo 反性騷擾女權運動還要早——

所以,它並不像一個尬跟風潮的“命題作文”。

最後,說說《難以置信》最令Sir驚喜的地方。

瑪麗事件發生的時間在2008年。

兩位女警探接手連環性侵案的時間在2011年。

相隔3年的兩條線在劇中交叉進展,讓人無比期待它某一刻的重合。

或許,哪天,痛苦而絕望的瑪麗會遇到兩位真正懂她的警探,然後終於得到救贖,她的罪被平反,同時成為破案的關鍵人物……

但沒有。

瑪麗和兩位女警探從未謀面。

三年來,瑪麗都生活在無盡的痛苦裡。

這其實挺讓人困擾的。

瑪麗的受難線太不懸疑,太不精彩了,它幾乎是一場被緩緩啃噬的註定墜落的悲劇。

說白了,拍它幹嘛,它一點也不爽啊。

沒錯,不爽。

這就是《難以置信》的高度。

不爽的事情沒人做。

但不代表它不應該做。

Sir不得不帶你回到這起案件。

那名罪犯,每性侵一個受害者,都會拍下她很多裸照,威脅:“如果你報警,我就把這些照片公佈在網上。”

但受害者還是報警了。

為什麼?

她知道他還會

這樣對待其他女孩

如果她沒有試圖阻止這些

她沒臉面對自己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不爽的事必須有人要做。

直面不公是痛苦的,但也只有直面它,你才能減少“不公”。

這也是《難以置信》相信的觀念。

為什麼要讓我們進入受害者瑪麗的痛苦人生?

因為我們必須認識某種真相。

劇中,瑪麗有段特別喪的臺詞,被廣為傳播——

我知道我該說,如果再來一次,我不會說謊。但事實是,我會早一點說謊,說得更好些。我會自己解決這個問題。

無論有人說他們多關心你,他們其實不關心。也許他們想關心你,或者試圖要關心你,但是最終,其他事情變得更重要。

說謊,是因為即使有好人,即使有那些你可以信任的人,如果真相讓他們覺得麻煩,真相令他們不便,他們也就不會相信。就算他們真的關心你,他們最後還是不關心……

有些電視劇,越讓人看得不爽,它就越有價值

雖然喪,也有著少女的偏激。

但,這裡頭也有因痛苦而成長的“明白”。

也藏著《難以置信》的禮贈之言。

生活皆苦,我與我周旋久。

你不可能永遠依賴他人的幫助,指望他人的憐愛,等待他人的救贖——

在一些痛苦中,誰也無法給你百分百的體諒和支持。在至暗時刻,當你得不到任何補救,你必須學會從痛苦中析出救贖。你必須依靠自己,在恐懼之中咬牙堅持,等待,等待迷霧散開的曙光。

說到底,女權絕不是一場完美的戰鬥。

你的姿態不完美,你的理由不完美,甚至,你最後能得到的感受也不完美。

而《難以置信》恰恰沒有掩飾這一點。

在這個充滿情緒和偏見的世界裡,《難以置信》的存在,是我們難以置信的禮物。

所以,今天,Sir必須再次為它發聲。

請理解它。

請接受它。

那麼,你最終也會感謝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