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電池寧德時代拿下特斯拉,或將成為全球供應商,松下LG慌嗎?

國產電池寧德時代拿下特斯拉,或將成為全球供應商,松下LG慌嗎?

特斯拉首個國產電池供應商將花落誰家?或許在明年就將給出答案。

11月6日,外媒報道稱,特斯拉(NASDAQ:TSLA)和寧德時代(300750.SZ)已達成初步供貨協議,向國產特斯拉供貨時間不早於2020年。此協議不具有約束力,最終協議或將於2020年中旬簽署。雙方還就合作細節和是否擴展到全球供貨問題進行探討。

出行一客獨家獲悉,特斯拉讓寧德時代測試的電池為方形電池,而非特斯拉一直以來使用的圓柱形電池。這也就意味著特斯拉很可能會更改技術路線和底盤設計。

受到上述消息影響,截至今日收盤,寧德時代股價上漲3.29%,報收75.90元。成立於2011年的寧德時代目前是中國年出貨量最多的動力電池供應商。國內車企一汽、上汽(600104.SH)、吉利(00175.HK)等、國外車企戴姆勒、寶馬、大眾均是其客戶。

國產電池寧德時代拿下特斯拉,或將成為全球供應商,松下LG慌嗎?

在寧德時代成為特斯拉供應商之前,韓國電池生產商LG化學已成為國產特斯拉的電池供應商。

對於2018年全球銷量才25萬輛,但在華預計產能是50萬輛/年的特斯拉來說,為保證供應鏈安全,特斯拉必須選擇多家電池供應商。

中國大型鋰電企業的中層告訴出行一客,整車廠只選擇一家電池供應商,會對供應鏈造成潛在威脅,如出現短缺、提價等問題,整車廠就比較被動。因此選擇多家供應商是明智之舉。

擺脫松下依賴症

此前,特斯拉對松下的過於依賴,導致特斯拉處處被掣肘。隨著特斯拉Model 3的產量增長,松下汽車業務負責人伊藤好生(Yoshio Ito)在全體股東大會上表示,松下供應的電池偶爾會出現短缺現象。

推行強人政治的特斯拉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必然無法忍受被人牽著鼻子走的感覺。

早在2018年11月,馬斯克發推特稱,為了及時滿足需求,供應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的電池將在中國本土生產,供應商很可能來自多家公司,當然松下沒有被排除這個名單之外。同時他補充道,“價格至關重要,越低越好。”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一位松下內部的知情人士表示,松下CEO津賀一宏(Kazuhiro Tsuga)經常會接到馬斯克的電話或者郵件,要求他們降低電池價格。

國產電池寧德時代拿下特斯拉,或將成為全球供應商,松下LG慌嗎?

▲ 埃隆·馬斯克

但這個“無理”要求沒有被接受,松下CEO曾強勢回應稱,馬斯克一再提出降價要求,但“有一次我告訴他,我們會考慮把人員和設施全部撤出超級工廠”。不僅如此,松下甚至提出,只要特斯拉穩賺不賠,不排除提高電池售價的可能性。

隨著時間的推移,雙方的矛盾沒有緩解,反而在激化,雙方几乎是一個月就“懟”一次。

在今年4月,Gigafactory 1電池工廠的擴張計劃被松下凍結,他們對於特斯拉上海工廠的投資也中止了。

特斯拉沒有示弱。在松下決定暫停幾筆相關投入之後,馬斯克就在推特上指責松下每年24Gwh的產能遠低於35Gwh的承諾,如此緩慢的生產節奏成為了特斯拉產能提升的阻礙, “所以特斯拉別無選擇,只能尋找更多的電池供應商。”

而津賀一宏在5月回應稱,松下在提高效率方面的自由度並不高,因為該工廠是由特斯拉管理和運營。

6月的特斯拉2019股東大會,電池供應是繞不開的話題,特斯拉表示,電池產能被提升很高的量級,公司需要在電池產能上以最快的速度進行擴張。

強龍VS地頭蛇

為此,選擇多點供應商是特斯拉勢在必行之事。同時,從發展來看,特斯拉要想擴張在華市場那就要降低車價。而降價的前提就是選擇本土供應商降低成本。馬斯克在今年1月9日也表示,特斯拉下一步將根據中國市場需求將產品本土化。

據出行一客瞭解,多家本土電池供應商都曾與特斯拉接洽,其中寧德時代成立了特斯拉項目組,在今年早些時候就開始了特斯拉電池測試。此項目為寧德時代內部最高機密項目。

以生產方形電池出名的寧德時代能成為特斯拉供應也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位接近寧德時代的人士告訴出行一客,寧德時代在各個產品上都有佈局和研發實力,特斯拉所需要的任何電池都能生產。

同時,有了戴姆勒、大眾、寶馬等國際大車企加持的寧德時代,在技術實力上也與國外領先的電池企業平起平坐。

龍頭地位加技術實力,使得寧德時代或能順利地拿下特斯拉訂單。但是,寧德時代掌門人曾毓群也是一位不喜歡被人牽著走的強人。

國產電池寧德時代拿下特斯拉,或將成為全球供應商,松下LG慌嗎?

▲ 曾毓群

曾毓群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Amperex Technology Limited)工作時,其辦公室掛著“賭性堅強”四個字。創辦寧德時代之後,曾毓群將“賭性堅強”四字變成了“賭性更堅強”。骨子裡的強勢延續到了企業經營中。

例如國內車企想要先拿到貨,要麼和寧德時代成立合資公司,要麼提高預付款比例。曾毓群領導的寧德時代一改供應商地位處於弱勢的局面。(責編/楊佩謙)

文章來自微信公眾號出行一客(ID:carcaijing),《財經》雜誌交通工業組創建,專注交通出行領域新聞,致力於探索出行、科技與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