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到吧!福州的近郊竟然藏有一座宋帝行宮,現為榕城十八景之一


【綿羊先生逛福州】關於林浦村,有太多講不完的歷史故事,林浦街,柴坊與石坊,泰山宮,林氏家廟……林浦位於福州市南門外風景秀麗的南臺島之東北端,舊屬福建閩縣開化裡,現為倉山區城門鎮管轄。林浦由濂江、獅山、紹岐、福濂四個行政村組成,村民以林姓居多。林浦北臨閩江,面對鼓山絕頂峰;南側橫臥著九曲山,與五虎山脈遙遙相望,風景幽雅,甚似江南水鄉。

林浦文物古蹟眾多,且分佈集中,其中泰山宮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林浦泰山宮,位於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濂江村,原為平山閣,因南宋益王趙昰曾駐蹕於此,後改稱泰山宮。建築坐東朝西,佔地面積1484平方米,由泰山宮、天后宮、總管殿組成。

南宋端宗皇帝擇此寶地建造南巡行宮,宮旁有座書院,即濂江書院,理學家朱熹在此主持講學,後來他的門人黃幹亦在此講學,青少年就讀者多,文風昌盛,朱熹題有“文明氣象”四字,黃幹題“誠敬”二字刻於紹岐潭。

南宋德祐二年端宗趙昰曾作為行宮。清代重修。林浦泰山宮於1983年8月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11月升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建築面積373平方米,廟坐東朝西,由門亭、將軍殿、大殿、廂樓、戲臺等組成。

泰山宮及大王殿幾經火災,幾經修建,最後一次修繕於1998年由林浦村民,旅臺鄉親捐資二百多萬元,嚴格按照古建築格局,請省市古建築專家指導修建,始成今日之輝煌。此前,民國辛亥革命上將軍城門林之夏曾於1940年到此考察抗元古戰場,應邀題字《平山福地》現鑲嵌在大王殿大門上方,留墨後代傳為佳話。

【泰山宮大殿】泰山宮仿宮殿結構而建,大廳為祭祀廳,中央供奉泰山王左右為皇太子,兩側為五府六部壁畫,中間有天井,前廳為小戲臺,兩側有酒樓,戲臺上方是雕刻精美的鳳凰池,起迴音作用,門廳聳立兩尊武將左曰李將軍,右曰楊將軍,他們皆為宋帝鎮殿大將軍,負責保衛宋帝及皇室人員起居安全。


【西轅門】泰山宮門前兩側設有東西轅門,廟前有埕,周以石圍欄,欄柱刻有元代紀年,各有重兵把守,閒人不得入內,充分顯示皇室威嚴。

【史料】宋德二年(1276年)二月,蒙元攻陷臨安,擄去恭帝,西湖歌舞休矣。陸秀夫、陳宜中、張世傑等大臣護從年僅9歲的益王趙昰、4歲的廣王趙昺,並趙昰之母楊淑妃,率軍民三十萬由海道來閩,從邵岐渡登陸,入林浦村,削平臨江的山頭建“平山堂”駐蹕,屯兵九曲山。五月,益王趙昰在福州城內垂拱殿登基,稱端宗,改元景炎,以平山堂為行宮,升福州為福安府。

泰山宮左側為天后宮右側是總管殿供奉宋帝御前大臣陳宜中、陸秀夫、文天祥、張世傑等主站派與主和派重臣,在此議論軍機大事,決策應變方略。


【泰山宮院內大榕樹】宮前有個小校場可容納五百多人集會,為朝廷當局發佈重要御旨及點將場所。校場兩側各有一顆千年古榕,傳說為宋代栽種。

林浦人傑地靈,文人輩出,明中葉,林浦出了以林元美為首的“七科八進士”,和以林瀚為首的“三代五尚書”,科甲之盛,名位之顯,史不多見。

【門前遙望新城】目的地: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城門鎮濂江村。 公交線路:從福州市區乘坐1、4、8、17、28、30、42、101、113路等公交車到白湖亭,在白湖亭轉57路到“濂江村”終點站下即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