坤鵬論:人生和投資若想成功 必須逆著迴歸平均值做事

曾經有人對迴歸平均值法則表示懷疑,證據就是全球經濟的全面且持續繁榮,但是現在呢!金融無週期,但必然有規律,如果沒有迴歸平均值這樣的法則約束,人類早昇天了。
——坤鵬論
坤鵬論:人生和投資若想成功 必須逆著迴歸平均值做事


本文的重點清單

1.凡事抓本質何其重要,凡是脫離本質所獲得的財富與成就都容易被迴歸。

2.想要事業有成績,能成功,只有努力和堅持,因為它們與結果強相關,不受迴歸平均值的影響。

3.迴歸平均值對於家長教育孩子的意義重大。

4.投資中只有認知與賺錢強相關,所以提高認知是投資的王道。

5.價值投資其實賺的就是迴歸均值的錢。

6.巴菲特和格雷厄姆深度認知並理解了迴歸平均值,所以他們才會篤信價值投資。

7.迴歸平均值並不能準確預測。

8.基金也逃不掉迴歸平均值,華爾街空頭之神保爾森就是最好的實例。



一、凡事抓本質,脫離本質都容易被迴歸

首先,重溫一下《平生不懂均值迴歸 一切都是瞎忙乎最終皆枉然》中反覆強調的迴歸平均值出現的重要條件:

“只要兩個數值之間的相關度不高,就會出現迴歸平均值的情況。”

那麼,應該也可以這樣理解:“只要兩個數值之間的相關度高,就不容易出現迴歸平均值的情況”。

什麼才是相關度高?

也就是因果關係強,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有了這個才會有那個。

而在所有因果關係中,最強大而緊緊相聯的相關度自然是事物與其本質。

坤鵬論以前講過,凡事抓住核心本質,發力於此,方得大成。

比如:互聯網是信息革命,它的本質在於信息,所以凡是狠做信息的公司基本都成了或成功的概率大,反而是跑去用互聯網搞O2O、搞社區電商、搞批發……要顛覆這個傳統,顛覆那個傳統,偏偏就是繞開本質燒錢的,都已經或必將成為笑話。

再往大了說,做生意的本質是賺錢,說一千道一萬,只有賺錢,企業才能不斷髮展壯大。

那賺錢與什麼強相關呢?

必然是經營有方,賺錢有道。

所以,真正具有巴菲特所心儀的持續競爭力特徵的企業,首要條件就是經營傲視群雄。

除此之外,其他所帶來的暫時繁榮,基本都會被迴歸平均值打回原形。

比如:故事講得再好,沒用!融了再多的錢,沒用!

再往深了追究,企業是人的組織,人與企業經營的好與壞強相關。

所以,企業必須重視團隊、要精兵強將。

關鍵還要是誠實的人,因為誠實就不會在企業經營上動歪腦筋、走捷徑、誇大其詞、滿嘴編故事跑火車,而這些恰恰都和企業真正賺錢、長久賺錢不強相關,最終必然都會被迴歸平均值殘忍地戳得破破的。

這就是:

為什麼“所有你以為的捷徑,最後都會成為彎路”;

為什麼巴菲特選股先選人,一定要誠實的人;

為什麼喬布斯會說“要始終保持傻瓜的狀態”;

……

因為迴歸平均值不答應!

明白了上面的道理,我們在股票投資中,則要堅決地拋棄不斷收購併購、大玩資本遊戲的聰明公司,拋棄熱度過高、聰明過度的高管,牢牢抱住有業績、對市場、技術有一股軸勁的公司。

他們不會說話,但他們心有牽掛。

說到底,能夠對投資者、對創業者友好的,是那些有理想、如傻瓜一般的公司高管,健康的市場、偉大的公司,通常是由實幹型的理想家幹出來的。

思考題:為什麼P2P會紛紛爆雷?

分析要點:金融的本質是什麼?金融的核心是什麼?

坤鵬論:人生和投資若想成功 必須逆著迴歸平均值做事

二、想成功,只有努力和堅持

事業是幹出來的,這是成事的本質。

躺在那裡成天做夢,總把如何如何掛在嘴邊,就算夢做得再美輪美奐,故事講得再天花亂墜,也終將一事無成。

那麼,如何才能幹好?

唯有努力和堅持!

所以,努力、堅持、專注地幹事,與事業成功強相關。

只有這樣獲得的成績,乃至成功,才能跳出迴歸平均值的管轄範疇。

所以,不要貪戀什麼奇技淫巧,那都與事業成功不強相關。

就像做搜索優化,一位高手曾這樣說過,優化確實有技巧,需要每天盯,每天調,很可能百度的規則一變,之前的付出前功盡棄。其實,最好的搜索優化就是持續產出優質內容,這樣才可以無視規則變與不變,因為規則永遠喜歡好內容,這才是搜索優化的王道。

每每看到朋友圈裡發的那些“如何5天寫出10萬+文章”;“從私域流量開始,10天打造流量閉環”;“1天粉絲過萬,10天粉絲超百萬”……

坤鵬論總是想笑,且不說,如果搞這些培訓的人真能實現這些宏偉目標,他為什麼不去自己做,還來教別人?你想想,從全世界看,培訓再賺錢,也沒牛到富豪榜裡面去吧?所以,真有如此本事,絕對不幹培訓幹企業,那才是賺錢王道。

其實這和外面那些所謂的總裁班等培訓差不太多,再大的培訓大師,也基本算是口販子。

而且,就算這些培訓中有妙招,可能短暫實現了所宣稱的效果,但除了筆耕不輟、提供人們喜歡且優惠的商品、有著獨一份並惹人喜愛的內容這些核心本質外,其他招式再妙再有奇效,最終都逃不出平均值迴歸的手掌心。

三、教育孩子再焦慮也沒用!

迴歸平均值說:“只要兩個數值之間的相關度不高,我就會出現!”

除了上面的說的,我們還要理解第二層含義,那就是如果同樣一件事,第一次和第二次之間相關度不高,第一次如果極端好或極端差,第二次則有可能不好或是比第一次好。

就像孩子的考試成績,它只和孩子掌握知識的程度強相關,所以如果您的孩子某一次考試考得極好,那麼下一次可能就會不如上一次,反之亦然。

這種時候,你應該淡然處之,而不是著急上火,大罵他驕傲了,或是把他誇到天邊。

所以,教育孩子的關鍵在於他有沒有一直在努力學習,並很好地掌握了知識,過度的批評和表揚基本無濟於事。

另外,迴歸平均值還告訴家長,所謂對孩子的期望和規劃,不要過高,特別是本身很聰明或是很有成就的家長。

因為,你極聰明,雖然從基因遺傳的角度講,你的孩子聰明的概率會偏高一些,但極大概率還是會迴歸到普通人的水準。

就像愛因斯坦的孩子,我們期望他們至少和愛因斯坦差不多吧?

實際上也就是普通人,三個孩子,還有兩個精神分裂。

所以,在接受孩子最有可能是個普通人的前提下,教育上你就不會那麼焦慮。

對於孩子的培養,第一給他足夠的父愛母愛;第二則一定要給足他學習的條件和機會,在自己財力範圍內不能有任何吝嗇;第三,出軌要趁早,不要怕孩子犯錯,越早犯錯成本越低;第四,讓他明白,所有事情只有靠努力和堅持才能做成,別無它法。

而那些對孩子的殷殷期許與厚望,還是深深埋在心裡面吧!

坤鵬論:人生和投資若想成功 必須逆著迴歸平均值做事

四、過高的股價必然迴歸平均值

正如前面所說,只有強相關,只有抓住事物本質狠下功夫,才可擺脫迴歸平均值的法則。

坤鵬論再從迴歸平均值的角度談談對股票投資的反思。

相信大家都認同,股市要想賺錢,關鍵就是不要和別人“同流合汙”。

因為股市零和博弈,如果大家都想買,價格肯定水漲船高,如果都要賣,自然價格一落千丈。

所以,股市中只有反人性的逆向操作才可賺錢。

而反人性的能力只與認知強相關,所以認知必須要不斷提升,這才是投資的王道。

而什麼時候投,投哪個,投多少,那都是最基本的操作層面的事了。

前面說了,什麼事必須看本質,而股票的本質在股不在票,所以,股市最終認的也是股,不是票。

從短期看,股價與股票背後企業的真實業績不強相關。

所以,它必然會遵循迴歸平均值,除垃圾股外,只要漲多了,必然跌回來,跌狠了,必然漲回來。

但是,從長期看,股價與股票背後企業的真實業績強相關。

它們存在因果關係,所以,股價最終必然體現的是企業的業績。

如果將視角放大到整個股市,迴歸平均值描述的就是漲跌相隨,熊牛相伴。

股市中,一種上漲或下跌趨勢不管延續的時間多長,都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最終迴歸平均值的規律一定會出現:

漲得太多了,極端數據出現,必然就會向平均值移動下跌;

跌得太多了,同樣是極端數據出現,就會向平均值移動上升。

正如巴菲特所說:“到最後,還是要看估值。當大量參與者一起投入一個總數持續增加的遊戲,就會創造出一種表面上的真實,這樣的情況也可能會持續相當的時間,但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

1985年,理查德·塞勒和德邦特在《股市是否反應過度》的論文中提出了行為金融學最重要的發現之一:以3~5年為一個週期,一般而言,原來表現不佳的股票開始擺脫困境,而原來的贏家股票則開始走下坡路,這也是股票投資迴歸平均值的體現。

其實,不僅僅是股市,迴歸平均值現象幾乎出現在所有金融市場中,根源就在於短期內的市場價格和資產內在價值不強相關。

五、價值投資其實賺的就是迴歸平均值的錢

有了前面的鋪墊,我們應該明白一個道理,股價最終都要回歸到股票的內在價值,也就是企業本身的價值。

那麼,誰的內在價值高,就應該選誰,因為它才是最終決定股價的唯一因素。

說白了,價值投資就是賺企業價值迴歸的錢。

在迴歸平均值的法則下,不管是什麼價值投資策略,只要符合以下三個條件,再長期持有,基本都能穩賺:

第一,保證你買的價格足夠低;

第二,保證企業活得足夠久,起碼在你持有期內很好地活著;

第三,保證企業保持長久賺錢,起碼在你持股期內還能很好地賺錢。

如果你買的價格是極端高,甚至超過股票內在價值很多倍。

想想看,如果企業每年增長率是20%,按複利法則,也要72÷20%×100=3.6年才能翻一倍。

如果持有的價格高出去幾倍,你可以算算到底要花多少年。

而且,如果企業一旦達不到20%的增速,或是有幾年增速減緩,你付出的股價迴歸還要延緩更多時間。

你等得起嗎?

實話說,如果你買在高點,基本就是等不起的人,所以必然會在失望中賠錢賣掉。

剩下的第二和第三,也就是保證企業價值迴歸的必要條件。

一個是不能死,二是平均值迴歸效應也需要時間。

它們缺一不可。

由此,我們可以對巴菲特和格雷厄姆的投資策略有更深刻的理解。

先說說格雷厄姆。

為什麼他晚年會將其10項標準的神奇公式濃縮為只有三條,其實對應的就是上面那三個條件。

重溫一下格雷厄姆晚年的神奇公式:

第一個標準:市盈率不高於10倍,低於7倍更好。

第二個標準:所有者權益與總資產的比率超過50%。

第三個標準:購買最少30只股票,盈利超過50%賣出,最佳持有期限兩到三年。

大道至簡!

格雷厄姆用第一個標準對應價格,企業必須盈利,用市盈率就可以框住,因為虧損企業的市盈率是負數,利潤微薄企業的市盈率則會成千上萬。

第二個標準算是對應企業生死,因為大部分企業之死,死於現金流,其實就是資不抵債。

而且,此標準還能讓投資者明確地知道,企業中股東的淨資產一直是超過債務的,如果退一萬步講,企業倒閉,剩下的資產也可以讓股東不至於虧本。

第三個條件呢?

格雷厄姆並沒有過多糾結它,而是選擇了保險公司的策略,利用大數法則,多多持股,最少30只起,用概率賺錢,保證平均收益。

同時,他還設置了止盈點,以及將持有期限縮小,從而儘可能避免企業倒閉和虧損的風險。

話說,兩三年,對於企業來說,不長,即使是妖孽,在前面兩條標準的框定下,還真不太容易爆雷。

坤鵬論認為,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可以總結為:便宜買好公司。

坤鵬論:人生和投資若想成功 必須逆著迴歸平均值做事

而巴菲特則比較貪心,他是三個條件都要。

起初他嚴格遵循著格雷厄姆的投資策略行事,便宜買好公司,撿菸蒂,再配合套利,業績並不差。

後來,巴菲特在投資實踐中,在芒格的啟迪下,在菲利普·費雪的英雄所見略同後,他的價值投資升級為:好公司,便宜買。

這其中的關鍵還在於,他很早就明白了股票中存在著迴歸平均值效應,好公司肯定會價值迴歸。

他深刻地明白,真正的好公司可以為自己賺一輩子錢,50%盈利就離它遠去,簡直就是暴斂天物。

股價會迴歸,企業也會迴歸,但是企業的迴歸是持續增長的迴歸,今天的迴歸值絕對無法比得上5年、10年後的迴歸值。

同時,巴菲特還早早就認識到,真正的好公司如果能夠據為己有,還可以為自己創造世界上最廉價的投資資金,慢慢地,根本無需再自掏腰包,只要把它們連接成一體,就能成為類似永動投資的系統。

保險公司創造浮存金,企業創造現金流,伯克希爾負責用它們換回優質資產,生生不息。

所以,巴菲特將“好公司”放在了第一位,“便宜買”放在第二位,甚至只要未來的自由現金流折現超值 ,即使外界看著貌似只是優惠價,他也會買。

巴菲特曾多次談到他對價值迴歸的篤信,比如:

“我們通常只專注在分析個別公司的價值,很少去管整個股市的高低,至於要預測股市下禮拜、下個月或是明年會怎樣,那更是不敢想。實際上股市通常會有好長一段時間偏離其實際的價值,雖然總有一天一切還是會迴歸基本面。”

“短期來看,會發生許多奇蹟,比如說市盈率,比如說玩弄會計賬目等。但最終你不會得到高於企業本身成長的價值。”

“我必須重申,我無法預料哪些股票未來一個月或一年股價會漲還是跌,但是我知道市場終究會比現在更好,如果你一定要等到春雁到來,那麼恐怕春天已經過了。”

六、迴歸平均值無法準確預測

到目前為止,迴歸平均值理論仍然不能預測迴歸的時間間隔,也就是迴歸的週期呈“隨機漫步”。

而且,不同的股市,迴歸的週期也會不一樣,即使是同一個股市,每次迴歸的週期也不一樣。

所以,股市中不少技術派很喜歡迴歸均值,他們通過它來選擇股票的買入和賣出點,並認為它比圖表更科學,因為精確的數值是從歷史數據得出來的確定買/賣值,而不是試圖用圖表解釋價格變動。

但是,迴歸平均值的不可預測性,證明這種相信是多麼荒唐。

坤鵬論:人生和投資若想成功 必須逆著迴歸平均值做事

七、股票收益率也迴歸平均值

巴菲特的好友——西格爾教授曾對1970~2001年這32年世界主要股市的數據進行了研究,他發現大家的回報率相差無幾,英國為11.97%,美國是11.59%,日本是11.12%,德國為10.88%。

這說明股票的收益率也存在迴歸均值,市場不會偏離價值中樞時間太久,市場的內在力量會促使其向內在價值迴歸,即使沒有政府利多或利空政策的作用下,股價也會在市場機制的作用下自然向均值迴歸。

講到這裡,再想想格雷厄姆為什麼堅持10倍以下的PE才出手。

因為他認為,股市長期平均年化回報率是10%左右,而10倍的倒數就是1/10=10%。

和上面的西格爾教授用大量數據研究出來的成果如出一轍,你說,格雷厄姆厲害不厲害?!

八、基金也逃不掉迴歸平均值

根據統計顯示,基金業績最好的時候,通常也在其投資策略即將失效的時候。

除非你能洞察先機,否則你看中的基金,很可能已經漲到了頂點。

因此,雖然你緊緊地追趕潮流,卻只趕上了末班車。

許多投資者就是這樣在表現很差的基金即將起飛前,把資金抽出來,卻投入快要漲到頂點的當紅基金,如此週而復始,始終沒有嚐到賺錢的甜頭。

基金迴歸平均值有個經典例子。

坤鵬論曾在《做空是最危險的交易 5個故事讓你徹底搞懂它(上)》介紹過私募對沖基金——保爾森基金的老闆約翰·保爾森,從1994年成立到2000年,雖然只有一年虧損,但其基金收益簡直不值一提,到2000年,規模才2000萬美元。

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給了保爾森基金絕佳的機會,保爾森判斷,那些虛高股價支撐下的併購案會“黃”掉,因此他大量賣空,在科技股暴跌的2001和2002年,保爾森基金逆勢增長,投資人也隨之蜂擁而來。

2003年,基金規模達到了6億美元;

2005年,管理的總資產達到了40億美元。

即使是如此驕人的業績,保爾森奇蹟遠遠還沒有開始。

2005年開始,保爾森判斷美國房地產已經過熱,於是開始做空。

2006年,在美國房地產市場最火熱的年份,他一邊做空危險的CDO,一邊收購廉價的CDS,堅持看空美國房地產。

最終,2007年,保爾森在次貸危機中一戰封神,被譽為“華爾街最靈的獵豹”、“華爾街空頭之神”。

他旗下的兩隻基金分別勁升590%和352%,爆賺120億美元,而他個人在當年淨賺37億美元!

一年37億美元,這也是對沖基金領域迄今為止個人賺錢的最高記錄!

據說,就連索羅斯都在2009年專門約飯,向他誠心請教如何做空房地產。

2008年,雷曼兄弟倒閉,全球金融危機來襲,市場幾近崩潰。

那年,對沖基金的平均投資回報率為-19%。

而保爾森的基金則無一隻虧損,回報最高的基金收益仍然高達37%,他的基金再度爆賺80億美元……

兩年賺200億美元!

這是史上最大的做空!

牛到了讓人感覺那麼的不真實,近乎夢幻。

自此寂寂無名的保爾森登上了對沖基金之王的寶座。

與華爾街交易神殿中的巴菲特、索羅斯、伯納德·巴魯克和傑西·利弗莫爾齊名。

保爾森的事蹟還被寫入了《史上最偉大的交易》一書。

坤鵬論:人生和投資若想成功 必須逆著迴歸平均值做事

但是,迴歸平均值的法則說了,極端數據之後,便是向平均值迴歸。

2009年、2010年,保爾森雖然還在繼續賺錢,但整體不如2007年和2008年。

2011年,他栽在了一家中國企業的坑裡,他重倉“嘉漢林業”的股票,沒想到這家企業造假被渾水發佈報告做空,“空頭之神”被做空,其增強優勢基金當年虧損53.6%,成為當年全球對沖基金中的最差業績。

從2012年開始,保爾森繼續押注黃金,沒想到黃金連續兩年大跌,虧損高達65%。

2014年,標準-普爾500指數漲幅13.6%,而保爾森優勢增強基金卻全年虧損近36%。

2015年後,他押注醫藥股,但直到2018年初提交的報告顯示,其基金管理額度從最高的360億美元下滑到不到100億美元。

曾經的對沖之神卻連續6年成了對沖基金的倒黴鬼,簡直不可思議。

難道那麼牛的保爾森一下子投資能力不行了嗎?

這個解釋顯然沒有道理。

而且,他的投資哲學也堪稱精闢:

一是對資產下跌準備充分,資產上漲時便不必費心;

二是風險套利不是追求賺錢,而是追求不虧錢。

最終可能還是迴歸平均值的說法更容易讓人接受。

正如迴歸平均值法則所說,極好的成績常常表明那段時間運氣好到逆天,但這種極端數據之後往往是迴歸平均,好運不再重演。

所以,最好的解釋就是,保爾森的好運到頭了。

卡尼曼曾經給出了他“最喜愛的公式”,那就是:

成功=天賦+運氣;

巨大的成功=更多的天賦+更多的運氣。

別不承認運氣,連概率論都認,你憑啥不信!

當某人獲得巨大成功時,你要相信,其中肯定有更多的運氣存在,如果,他成功的原因與事情本質不強相關,在迴歸平均值的強力支持下,你完全可以預測,他必然會跌落神壇。

坤鵬論:人生和投資若想成功 必須逆著迴歸平均值做事


看過這兩天的文章後,不知你有沒有震撼般的啟迪?

坤鵬論的認識是,“迴歸平均值現象的意義不亞於發現萬有引力。”這個評語相當到位,相當牛!

它告訴我們,不要輕信任何所謂的奇蹟,特別是金融範疇的,因為它們永遠無法脫離迴歸平均值的萬有引力。

所以,巴菲特才會主要去賺企業經營成長的錢,安守年化投資回報率20%左右的成績,因為,這也是迴歸平均值能容忍的世界最好公司的增長比率。

結果,他不急不躁地成為了股神,幾十年下來,無一人能將其拉下來,箇中原因,最重要的便是他獲得的成績並不關回歸平均值的事。

由此,我們每個人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地做事,努力地做事,堅持不懈地做事,這樣你會離成功越來越近,而且在如此強相關下獲得的成績絕對不會被迴歸平均值嗖地一下奪回去。

迴歸平均值雖然無法戰勝,但起碼我們可以躲得起,逆它而行,繞著它幹事,都是最好的選擇。

如果再碰上每個人都會有的運氣,不要太美吧!

要相信,運氣隨時可能出現,剩下的關鍵就是你有沒有在時時刻刻做事,讓它們恰好遇見!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在呢!

要不怎麼說,機會永遠只留給有準備的人!

而機會何嘗不就是運氣!

最後,送大家一句話,人生在世,別求大富大貴,平平淡淡才是真!

請您關注本頭條號,坤鵬論自2016年初成立至今,創始人為封立鵬、滕大鵬、江禮坤,是包括今日頭條、雪球、搜狐、網易、新浪等多家著名網站或自媒體平臺的特約專家或特約專欄作者,目前已累計發表原創文章與問答6000餘篇,文章傳播被轉載量超過800餘萬次,文章總閱讀量近20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