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堡壘》挑戰《流浪地球》,流量電影究竟還有出路嗎?

《上海堡壘》:一場左支右絀的上海保衛戰

今年年初,一部《流浪地球》引爆了潛伏十年的華語科幻浪潮,無數壓抑已久的聲音喊出了“中國科幻元年”的口號,甚至引爆了向來井水不犯河水的文藝青年和普通青年間的現象級爭鬥。過去,“中國沒有科幻的土壤”的詛咒壓得無數科幻迷抬不起頭,就在大家都以為可以揚眉吐氣的時候,《上海堡壘》當頭澆下一桶冷水。這桶冷水澆得很是時候,提醒我們“元年”不只代表七八點鐘的太陽,還有野蠻生長的亂象和積弊難改的反覆。

《上海堡壘》挑戰《流浪地球》,流量電影究竟還有出路嗎?

相比同期優秀電影在正式公映前,流浪地球提前14天開始點映,哪吒提前13天開始點映,兩部優秀的國民級爆款都提前半個月開始大規模點映從而引發觀眾自發的自來水式宣傳,為作品口碑的持續發酵留足了時間。甚至哪吒還來了波極其罕見的“提檔”操作,提前大半個月與觀眾見面,可見片方對電影品質和的自信和對點映效果的滿意。

《上海堡壘》2013年開始劇本創作,2014年開始概念設計,2016年美術指導勘景搭景。對於一個電影來說,六年磨一劍的時間不算短,所以《上海堡壘》的製作團隊是有信心與《流浪地球》相媲美的,甚至在前期宣傳時,號稱“開啟中國科幻元年”。

現實也確實如此,《上海堡壘》一定會成為一部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影。只不過,是以另一種方式。

因為它終於憑藉“最後一根稻草”的地位,宣告了爛片時代的終結。

《上海堡壘》挑戰《流浪地球》,流量電影究竟還有出路嗎?

首日票房7000萬,次日直跌到2000萬,破2億都幾乎沒有可能,票房分賬也就是5000萬左右,對比3.6億的投資+宣發成本,虧損超過3個億,幾乎能讓一家公司破產了。電影口碑滑鐵盧,連帶票房大敗,導演與編劇、電影官博向期待已久的觀眾道歉。

《上海堡壘》挑戰《流浪地球》,流量電影究竟還有出路嗎?

首先,作為科幻電影的定位有些尷尬,原著用一句話總結就是“少年在保衛孤城的戰鬥中錯過了自己的愛情。”故事格局太小,作為小說尚可,而要拍成電影,篇幅就遠遠不夠。這是原著小說在劇作上的天生硬傷。

《上海堡壘》挑戰《流浪地球》,流量電影究竟還有出路嗎?

其次科幻電影的重頭戲特效與演員精湛的演技,都是撐起一個成功電影不可或缺的元素,而《上海堡壘》做到什麼程度相信每個觀眾心裡都有一杆秤。

事實上,對於這種現象我們應該感到慶幸

貪婪的資本、流量小鮮肉、急功近利的導演,共同合力為我們造出了一部又一部的垃圾影視劇和鋪天蓋地各種人設崩塌的爛俗八卦。

資本捧紅了流量明星,流量明星反過來又成就了資本的輕易成功。

造成這一局面的罪魁禍首,是投資方、製作方、市場、產業鏈等各利益方、各個環節都在追求賺快錢。

回顧近幾年華語電影的發展,從一眾流量到現在《戰狼》、《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的高票房,當我們選擇更多有責任心、對觀眾負責的電影人,便能讓那些演技優秀、口碑良好的演員獲得更好的資源,而那些演技平平甚至拙劣的流量明星,成為瞬間破滅的市場泡沫。

因為,公道自在人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