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員的這些“高危”操作

1. 從刪庫到跑路

一本《從刪庫到跑路》在江湖上廣為流傳,看到IT界一個老梗:某數據庫的管理員因抱怨老闆一直虐待他,一氣之下刪庫跑路了……

程序員的這些“高危”操作

實際上,這類新聞屢見不鮮。

2017年一家荷蘭海牙的雲主機商的一名管理員刪了公司所有客戶的數據,並且擦除了大多數服務器上的內容。

2018年北京一位軟件工程師在他即將離職的時候將公司的數據代碼直接全部拷貝,之後賣給了其他公司,並且獲利近千萬。

2018年9月,順豐工程師在系統數據庫升級的時候手抖刪除了RUSS數據庫的數據,導致順豐數據庫立馬癱瘓,造成了不可預估的損失。這位高級工程師一看苗頭不對,然後就跑路了……順豐花了10個小時才恢復,且一部分數據丟失無法找回。

2019年3月,類似的事情發生在安徽汽車網。安徽汽車網的某程序員刪庫跑路,整個網站的數據被刪除。

這些案例光是聽著就心驚膽顫了,不過這種故意為之的惡行畢竟觸犯了國家法律,最終受到法律的懲罰。

但是不少程序員也有過“手抖”失誤刪庫的操作。提前做了備份的話可能還鎮定點,如果沒有備份,這種失誤並且導致數據完全無法恢復的,那估計就真的要準備跑路了吧……

2. 程序員與代碼的“生死糾纏”

“我寫的代碼不可能有bug!”

“經過一晚上的努力,終於把10個bug改成了50個了”

若是要說程序員和代碼之間的故事,怕是一輩子都說不完了。但是你要是對程序員說,你的代碼被改了,他可能會當場打人……

程序員最憋屈的事情就是,你辛辛苦苦熬夜通宵寫了一個風格優雅的源文件,被一個代碼風格極差的同事改了而且還沒有署名,以至於別人都認為是你寫的……但是反過來想想,要是後期出現了bug也可能怪不到你頭上了。

作為一個程序員,閱遍無數代碼,也寫過不少代碼,可以說是與代碼朝夕相處了,寫的代碼出現bug也是必然。雖然說有不少讓程序員們幾近崩潰的瞬間,但仍有很多程序員熱愛著自己的碼農生活,樂此不疲地與代碼相愛相殺。

程序員的這些“高危”操作

3.AI監管:任何技術都是刀子的翻版

設想一下,如果你每天的一舉一動都被嚴格監視了的話,感覺如何?大概會被逼瘋吧……

亞馬遜被曝光構建了一套AI系統,可以追蹤每一位物流倉儲部門員工的工作效率,統計每一位員工的“渾水摸魚”時間,然後再自動生成解僱的指令。目前已經有上百名員工被這位“新員工”給解僱了。

程序員的這些“高危”操作

這種鐵面無私的“AI監工”或許真的能夠提高工作效率,但是冷冰冰的管理方式有利於激發員工的創造性嗎?有利於企業的持續發展嗎?如果程序員在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中還要承受時刻被“監視”的精神壓力,是多壓抑可怕的一件事。

人並非機器,不能時刻保持高速運轉。AI的應用不應該只是技術的問題,也應是道德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