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日記哥
共享單車當前狀態
共享單車的野蠻生長,拖累上游自行車供應企業業績
在共享單車無序管理、野蠻競爭的這幾年中,有兩家品牌是不一樣的。
一個是摩拜,通過被美團收購裝進上市公司,實現了上市;一個是永安行,在共享單車高速發展的2016-2017年實現了A股上市。
最後,如果您認同筆者的觀點,請加關注並點贊。謝謝您們的支持!
銳眼財經
作為阿里巴巴支持的哈囉單車,這次的漲價行為,主要意圖或許是以下幾點:
1、向行業、向投資人釋放一種理智的信號
三年來,以摩拜和ofo為代表的共享單車,給人的感覺就是在撒錢、拼補貼。
從爆紅到飽受質疑,從平臺狂撒錢到ofo的黯然收場,共享行業無不透射出太多的不理智。
對投資人來說,摩拜、ofo的上市屢屢受挫,盈利遙遙無期,投資人無比失望;
對於用戶來說,質量差、壞車多、難騎等等,也令消費者苦不堪言。
相較於大肆補貼的ofo、摩拜,哈囉單車則一直低調和冷靜很多。
在ofo與摩拜激戰正酣的2016年,哈囉才剛起家,但他們沒有選擇拼一線城市,而是主打二三線城市。雖然一度發展較慢,但至少不會捲入燒錢與補貼的大戰。
而從2018年開始,我在上海、北京的人流密集區,突然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哈囉單車。
也是從那時起,摩拜開始燒不動錢了,“賣身”美團;ofo更是深陷財務危機。
哈囉單車瞅準了時機,找到了阿里作為靠山,而阿里也正希望擺脫ofo的泥潭,重新佈局共享單車。
二者一拍即合,於是在2018年,我們在支付寶上看到了哈囉單車的入口。
哈囉的理智也體現在押金方面。哈囉是共享單車中,真正意義上率先推出“信用免押金”的公司,這就倒逼行業其他公司斷了“資金池”這種違規行為的路子。
哈囉創始人楊磊也曾多次表示:自己不做非理性的、脫離需求的規模化投放。
而這次的漲價,雖然有些出乎用戶的意料,但也是哈囉理性運營的結果。
畢竟,雖然不像ofo那樣夢,但哈囉也一直在做補貼,新人免費騎、時不時發抵扣券,這都需要成本補貼。
所以,這是哈囉再次向行業、向投資人釋放的一種信號:我很理智,我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經營企業的最終目的是要賺錢。
2、要生存下去,必須要賺錢
在ofo逐步退場的情況下, ofo曾經的市場份額,必定會被其他共享單車所蠶食。共享單車市場佔有率必然會引發劇變。
雖然暫時沒找到數據,但我們僅從用戶角度去觀察和體驗,也可以輕易得出,小藍車和哈囉單車顯然是ofo完蛋之後的最大受益者。
可以看到,按照專業機構的預測,今年共享單車市場規模還將有30%的增幅,明年還將有超過25%的增幅。
經過幾年的風雨和沉澱,共享行業仍有發展空間,但用戶都已經迴歸理性。在這種情況下,共享企業想生存,必須有具備足夠的收入。這個道理很簡單。
哈囉一直提倡的是免押金,所以他想盈利,目前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收取騎行費用,因此,在北京的市場佔有率不斷提高的當下,順勢漲價就顯得理所當然。
(當然,未來或許是廣告和推廣費用)
3、順應行業趨勢
實際上,在哈囉單車提出漲價之前,其主要競爭對手小藍車就已經率先宣佈漲價了。
自3月21日起,小藍車已經將“30分鐘1元”改為15分鐘1元,每超15分鐘加0.5元。
而行業暫時的老大摩拜也漲價了,採取的是和小藍車一樣的計價策略。
而哈囉的漲價宣佈時間最晚,漲價幅度也最狠:從4月15日開始,北京地區每15分鐘1元。
也就是說,漲價之後,騎一個小時,摩拜和小藍車都是2.5元,哈囉是4元。
顯然,哈囉是跟隨了共享單車行業的漲價趨勢,跟隨提價,不逆勢而行。
4、為繼續造車和維護賺取費用
我問了身邊很多騎共享單車的朋友,按照車子好騎的程度排名如下:
哈囉>小藍車>摩拜>ofo
這樣一個排序,或許有的朋友不認可,不過實事求是的講,哈囉單車從設計上就註定了它確實是一款好騎的單車。
哈囉的整車重量,比其他幾款主流單車要輕大約25%,這是它為什麼蹬起來感覺輕鬆的最主要原因。
在開鎖方面,哈囉用的是“北斗+GPS+藍牙+基站”的定位,相應速度極快。我記得曾有個科技雜誌的編輯,測試主流共享單車的開鎖速度,測哈囉時甚至沒來得及截圖就開鎖了。
另外,由於剛開始批量投放一線城市,哈囉的壞車率還不高,未來如何,要看維護的投入力度。
哈囉還要繼續佔有市場(尤其是北京),因此就需要繼續投放,同時還要定期對單車進行維修保養。為避免落入ofo後期壞車滿街的局面,就必須要準備足夠的相關費用。
這也是為什麼哈囉決定加價北京市場的原因之一。
這其中傳遞的意思是:我漲了價,自然也意味著,我有責任做好相應的服務。
為了用戶能繼續維持良好的體驗,就只能“羊毛出在羊身上了”。
5、變向促銷騎行卡
漲價雖然會增加用戶支出,但相應的,月卡、周卡這種不限次數的騎行卡服務,其價值就會進一步凸顯,尤其是“前兩小時免費”的服務。
因為如果不用騎行卡,同樣騎兩個小時,摩拜要花4.5元,而哈囉要花8元——也就是說,辦哈囉的騎行卡,理論上更合適——如果你每天用車時間比較長的話。
另外,漲價的同時,哈囉也順勢推出了騎行卡優惠活動。
我看了一下,摩拜目前30天套餐是20元,90天50元;而哈囉在送優惠券,打折之後,30天9元,90天24元。
不過說真的,我覺得哈囉當務之急並不是漲價,而是適當增大投放,鋪量。
至少從漲價地北京來看,街頭最多的車仍然是摩拜和小藍車。哈囉投放車輛不夠,用戶找車就會很困難,用車次數就會不穩定,那麼買騎行卡的可能性就不高。這樣一來,面對漲價,中距離騎行的用戶很可能就會選擇摩拜或小藍,而不是哈囉。
金投手
哈羅單車1小時收4元,官方稱這是“行業成熟”的趨勢,從跑馬圈地到了精耕細作的轉變。下文具體說一說。
1、哈羅單車計費規則?
哈羅單車最新的計費規則是:每騎行15分鐘收費1元,也就是說騎行1小時花費4元。此前,哈羅單車的收費規則為每30分鐘1元,不足30分鐘也收取1元,騎行1小時收費2元。
實際上,早前摩拜單車和小藍單車已經漲價了,漲價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因為共享單車面臨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盈利比較難,現在沒有了資本輸血,所以只能漲價。
2、如何看待漲價?
很多網友表示,共享單車的漲價幅度比較大。在我看來,漲價是可以接受的,畢竟共享單車不是做慈善,也需要盈利,需要可持續發展,所以漲價是可以接受的。
早期共享單車擴展市場時,為了能夠突出競爭優勢,大規模擴建產業規模,大量的資金投入到共享單車,同時通過各種補貼吸引用戶,導致成本直線上升,但是共享單車平臺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導致資金鍊斷層,所以出現了用戶押金難退的問題。
監管部門對共享單車作出了明確規定:平臺收取用戶押金不能高於100元,並且押金只能用於主營業務,不能開展股票證券等投資或者借貸業務,共享單車的盈利模式比較單一。
總之,哈羅單車“漲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了持續發展,大家都知道共享單車屬於消耗性的行業產品,要產生一定的維護費用,為了能夠提高用戶體驗,提升服務質量,那麼漲價是必然的。
Geek視界
不只是哈囉單車上調了單價,基本上共享單車領域都進入了漲價之旅。下面我談幾點個人的看法。
生存還是毀滅
共享單車漲價的最根本原因是為了生存。表面上看,哈囉、摩拜都活的風光無限,但是早期造車、投車和運維帶來了高額成本,為爭奪用戶帶進行高額的補貼,哈羅共享單車普遍面臨收不抵支,持續虧損的困境。如同ofo這樣的先驅,或許前一天還指點江山,後一天就千萬人討債,共享單車的倒閉風險比任何企業都靠近。漲價能夠帶來更多的收入,讓生存變得更加可能。
壟斷與理性
共享單車漲價的一個潛在原因是該市場基本進入寡頭時代,在2018年上半年及以前,共享單車還是百家爭鳴的時代,永安行、ofo、小鳴、摩拜、哈囉等等品牌前仆後繼。但進入2018年下半年,共享單車市場迎來了大清洗,連ofo這個先驅也難逃厄運,至今,共享單車基本實現了哈囉、摩拜、青桔三個寡頭壟斷的時代,加之共享領域普遍迴歸理性,價格戰和補貼戰的時代過去,漲價水到渠成。
融資與發展
從去年開始,市場基本進入錢荒時代,創業企業融資壓力極速上升,即便是背靠阿里的哈囉單車曾經表示,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融到資金了,在共享單車普遍虧損的現實下,不斷融資成為他們保命的最佳措施,漲價能夠讓投資者看到企業的潛力,是融資的重要條件。 此外,哈囉漲價的一個特殊原因在於它的多元發展道路,哈囉單車更名為哈囉出行,開始涉足順風車業務,在共享單車領域勢必要減少虧損,把資金留給新業務。
構建穩定用戶體系
共享單車一般採用兩種計價方式,單次計價和開卡計價(月卡、季卡),開卡計價形式能夠極大的提升用戶粘性,提高用戶的使用頻率,這部分用戶就屬於穩定用戶。 共享單車單次計價的上調雖然也會影響開卡的價格,但是兩者的價差也會擴大,開卡往往更加便宜,共享單車利用價差將用戶推向開卡計價,以此增加用戶的粘性。
囂張說熱點
其實吧,漲價也是合理的。又不收取押金,那隻能提高收費了,不然怎麼生存呢?
但是說實話15分鐘1元(1小時4元)的價格略高,共享單車不是主要解決最後幾公里的路程嗎。如果只是1~2公里的話,其實也就十來分鐘的時間。這樣來看的話也就收取1元左右的費用,好像沒什麼差別。但是如果超過3公里的話就不划算了,時間越長收費越高,這樣還不如選擇其他出現方式了。
其實我覺得騎行的時間越久每15分鐘的收費應該有所下降才對,當然了這只是我個人的想法而已。
尋覓科技啊
漲價就是要增加模式的持續性,因為當前的共享單車模式盈利來源實在是非常的單一,主要就來自於單車自身的收費。而單車自身的運營維護成本也比較高,因此,如何持續下去一直是遇到的問題。
雖然有所漲價,但是真正能夠起到1小時的人能有多少呢?絕大多數使用時間一般都在15分鐘以內,因此,這一番漲價並不會對絕大多數的騎行者造成太大的影響,超過15分鐘通常就不是短距離,這時候選擇其他的交通方式,如地鐵等,價格也在4元左右,那麼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又是合理的。
因此,共享單車模式要想持續下去,如何增加車子的運行效率,以及增加收入來源才是王道。目前來看,其他的營收渠道都是基本沒什麼用,主要還是靠收費,那麼目前的收費又太便宜,資本燒錢是為了佔領市場,可是共享單車市場已經進行了3年左右的時間,市場逐步固定下來,資本要開始收割了,也要回到正常的經營模式上來。
以股易金
目前來看的話,哈羅單車其實攜帶著後發優勢,確實是想要重塑整個市場規則,原因就在於共享單車,無形的成本實在是太多了,又由於企業不善管理,導致這些成本又無限增大,所以這些成本最終還是隻能轉嫁到用戶身上,而轉嫁到用戶身上的方式就是漲價。
這其中其實以摩拜單車和在北京地區的小藍單車率先開始的,他們在早些時候厄對於北京地區的使用,首先開始了漲價模式,隨後就推廣起來,目前漲價模式之後15分鐘的騎行為一元人民幣而美超過15分鐘就要多付0.5元,也就說相比以前,一個小時兩元錢漲價了0.5元左右。
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可能只是使用15分鐘到半個小時之間,也就是說相比於此前來說,很多用戶是每次騎行都多了0.5元!
這其中哈羅單車的漲價是最令人驚訝的,15分鐘直接漲到一元人民幣,每多15分鐘就多加一元,最終哈羅單車的一小時使用費用為4元人民幣,但從這個價格來看的話,確實已經是沒有了,當時共享單車的性價比。
到哈羅單車給出的說法是市場已經成熟,用戶習慣已經培養,也就是說用戶目前是認可這種收費模式的!所以當年那些共享單車亂站的時候,有誰會想到其實他們的投入,他們的激進,他們的補貼,更多的是為哈羅單車這些後起之秀鋪好了路。
大多數用戶則是非常反對這樣的收費模式,原因就在於共享單車本來是以一個低價解決,用戶最後1公里出現的問題,到目前卻成了一個要挾用戶的方式,因為在用戶習慣培養之後就開始大肆漲價,完全不符合當時的理念,也不符合用戶的利益訴求。
所以當哈羅單車漲價的時候,估計用戶還是會更多的選擇摩拜,且不知道哈羅單車此次漲價能夠撐多久。
互聯網的放大鏡
哈羅單車很清楚一件事情:真正的付費用戶是包月用戶,是企業基本盤。
按小時付費的用戶是極少數,而且願意付費基本是剛需,稍微貴一點,也不會影響他們付費。
在這個情況下,提高每小時收費,是很聰明的一種做法。可以刺激更多低頻用戶轉換為包月用戶。其次,讓包月用戶覺得花的錢更值了。所以,除非月卡/季卡/年卡之類的漲價,單車相當於沒漲價。提高小時單價就是為了促進更多人變成穩定客戶罷了。
毒舌好心人
買月卡,經常五折左右的活動,我都續了半年了。我們穩定的交費,哈羅穩定的收入,可持續發展。
eco—mike
目前民眾所知曉的哈羅、摩拜等共享單車我認為是偽共享。共享目的將社會閒置資源通過一個平臺或者方式聯動起來,充分發揮閒置資源價值,防止浪費。現在所謂的共享是創造新的資源,以滿足客戶需求,儼然成為一個產業,既然是一個產業就會存在成本與營收問題。那麼問題就出現了,無論是產業共享還是真正共享,客戶的需求是不變的,既然共享經濟,客戶的需求不可能是持續性的,是臨時的,非剛需,盈利缺少持續有效市場,產業便無法生存!不漲價估計離死亡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