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投資共享充電寶拿返利 結果本金都沒了

案件回放▲▲▲投資共享充電寶被騙兩萬多元

今年2月,河南省新鄉市的李女士經親戚推薦,將投資目光瞄準共享充電寶項目。

在親戚的宣傳中,這個項目投資小、收益大。於是李女士花680元認購了一臺共享充電寶,並被告知每天可獲得返利30元,合同一簽一年。

投資後的十幾天,李女士每天都有返利,無任何異常情況,於是李女士又消費2萬多元,投資了30多臺共享充電寶。

認購後,李女士被客服拉入分紅微信群,每晚6時以微信紅包的方式收到客服的返利分紅。

就在李女士等待第二次返利分紅的時候,該微信群突然解散,客服也突然失聯。李女士意識到自己被騙,於是報案求助。

無獨有偶。新鄉市的常先生也經歷了類似遭遇。

常先生接觸共享充電寶這個項目更早,是通過好朋友推薦介紹而投資的,也是680元就可以投資一臺共享充電寶,每天返利30元。

按期得到分紅後,常先生不斷零星追加投資額度,分紅返利也能按期兌現,最後他將投資比例追加到51臺,這樣其每天可以收到1500元的返利。

然而好夢並未持續很久,常先生所在的微信群也突然解散,以前的投資都打了水漂。

新鄉警方調查發現,當地還有許多人都遭受了與李女士、常先生類似的騙局,這起系列詐騙案浮出了水面。

案件分析▲▲▲虛抬炒高物價,設置返利噱頭

經查,以溫某為主的一個詐騙團伙打著發展共享經濟的旗號,以投資共享充電寶的名義在全國流竄作案、實施詐騙。

詐騙犯罪團伙將充電寶以每個680元的虛高價格賣給投資者,通過微信每天每臺返利30元,以多認購多返利的噱頭吸引群友參與。

前期投資的人確實能收到分紅,讓消費者感受到真實可靠,後期詐騙團伙開始舉行促銷活動,規定每邀請一個新人返利100元,刺激更多的人來參加投資。

由於微信群大部分是熟人關係網,本著對親戚朋友的信任,許多新人相繼加入投資。

為確保騙局更逼真,作案團伙精心策劃,專門成立了電子商務公司,在互聯網上設計公司網站,註冊營業執照,經過包裝讓人確信這是一個正規公司。

其實公司根本不存在,公司合同都是修圖偽造的。

前期經營階段,新收的錢款被用到填補高額返利,目的是騙取更多人加入這個騙局,刺激更多的投資者帶大量資金來投入這個平臺。

當作案團伙感到差不多的時候就決然收手,退群消失,留下受騙的群眾忍受無盡的悔恨與煎熬。

民警支招▲▲▲睜開慧眼,辨析貓膩

楊國勇(河南省新鄉市公安局民警):

一要克服疏於防範的心理。許多投資者都是通過微信群的熟人介紹而加入,盲目相信群友的投資經驗,嚐到分紅返利的甜頭後,逐步擴大投資額度,陷入共享充電寶騙局。每個人在投資前都應該做詳細的調查和觀察,樹立安全防範意識,多想一個為什麼,多想一想這裡面是不是有貓膩,而不能僅憑著別人介紹盲目投資。

二要甄別作案分子的套路。作案分子利用群眾投資賺錢心理,打著共享經濟的旗號實施詐騙,聲稱投資共享充電寶項目本小利大、方便快捷,再通過微信傳播吸引“群友”,在平臺金額規模較小時先期兌現分紅,等待平臺金額猛增時,突然撤群消失,卷跑資金。其實許多群眾之前也聽說過類似的騙局,但是被共享經濟的時髦噱頭和真金白銀的分紅返利矇蔽了雙眼,導致損失慘重。

三要樹立科學投資的理念。投資是重要的經濟學行為和社會學行為,理應保持理性、科學、審慎的投資理念,不能盲目跟風,應該根據自身的經濟承受能力、性格特點,科學尋找屬於自己、適合自己的投資項目。否則,盲目跟風往往換來的是投資失敗、一地雞毛和無盡悔恨。

記者 孫雅瓊 通訊員 郭 歌 逯 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