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小學“減負33條”徵求意見截止,600餘人次提建議

11月6日是《浙江省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最後一天。

“社會群眾通過傳真、來信、電子郵件發來建議意見計600餘人次。”當天傍晚,浙江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相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將仔細分析這些建議和意見,重點關注意見較集中,利於學生學習、成長的內容,優化方案,“《方案》將於近期正式發佈,到時會進行詳細解讀”。

10月28日,由浙江省教育廳等部門起草的《減負方案(徵求意見稿)》發佈,重點舉措包括規範學校教育教學、規範考試評價、規範中小學招生等7個方面共33條。其中,“為保障睡眠時間,小學生晚9點、初中生晚10點經家長確認可拒絕完成剩餘作業”等被指“減負一刀切”。

11月5日,在教育部的新聞通氣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副司長俞偉躍表示,浙江的減負33條是面向社會徵求意見的方案,不是執行方案。他表示,減負從來都不是一刀切,合理的學業負擔是開發智力、激發潛力、鍛鍊能力的必要條件。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負擔,不是簡單地縮短在校時間、減少作業量、降低課業難度,而是要把不合理的負擔減下來,減去強化應試機械刷題,校外超前超標培訓等不合理負擔。

“起草方案的初衷是將過重的學業負擔減下來。‘小學生晚9點、初中生晚10點經家長確認可拒絕完成剩餘作業’,其實已在杭州拱墅區實行一年,效果不錯。”浙江省教育廳基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小學生學業負擔主要是由學校帶來的學習任務、成績排名、心理負擔和家長附加的如作業、家教、補習班等學習活動以及社會生活環境給學生造成的壓力。當學生面對壓力時,如果體驗是積極的,壓力即為動力;如果體驗是消極的,壓力即為負擔。學生在學校學習就會有學業壓力,適度合理的學業壓力有助於學生髮展,過重的學業負擔會嚴重損害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一些區域存在的作業多、培訓多、競賽多、睡眠少、鍛鍊少、實踐少,培訓機構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中小學學科考試頻率過高、試題過難,中小學校違規跨區域掐尖招生等加重學生學業負擔的現象,是學校、家庭、社會等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深層原因是唯分數、唯升學、唯文憑、唯論文、唯帽子的“五唯”觀念,是升學觀、就業觀、錄用觀的扭曲及來自社會壓力、家長焦慮的層層傳導。

因此,《減負方案》起草基於標本兼治、內外協同、突出重點三大原則,著力形成新的減負治理機制,從校內抓減負向校內校外協同聯動抓減負轉變,從教育系統單兵作戰抓減負向學校與家庭聯動、學校與社會聯動、多部門聯動抓減負轉變。在內容上重點實現“三減三增”,即減作業、增睡眠,減補習、增運動,減刷題、增實踐;在領域上重點治理校外培訓、競賽、招生等的違規行為;在學段上重點治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過重,在根源上重點深化考試評價改革,樹立包容就業觀,糾正片面的教育政績觀。

據介紹,為將減負落實到位,浙江省教育廳將牽頭組建省中小學生減負工作專家指導委員會,指導研製區域教育生態評價體系,分析減負工作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尋求專業對策。此外,還將研製浙江省區域基礎教育生態評價體系,主要通過區域基礎教育生態指數評價全省及區域中小學生學業負擔情況和減負成效。從2020年開始,每年對基礎教育生態情況進行監測評價,結果向社會公佈,並納入縣(市、區)教育現代化水平監測指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