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地5》在去年發售之初的時候內容並不完善,甚至可以說是個半成品。不過之後持續一整年的更新慢慢補足了承諾的所有內容。而最近上線的“第2年版”在把這款服務型遊戲帶到全新階段的同時,也推出了一個比較有分量的更新“太平洋戰爭”。只不過PC平臺上的外掛問題也隨著遊戲內容的完善而愈發猖獗——距離同是EA旗下的《星球大戰絕地:隕落的武士團》發售還有半個月,可我做夢也沒想到居然在《戰地5》裡提前領略到了“原力”的力量……
顧名思義,本次更新的重點便是帶來了二戰太平洋戰場相關的內容。遊戲增加了兩張全新的太平洋島嶼地圖(下個月還會額外增加1張)、“美國”和“日本”兩個新陣營、美日雙方在太平洋戰場上常用的武器、以及一批全新的地面和空中載具。毫無疑問,它將繼續給《戰地5》注入活力和新鮮感,不過由於沒有推出全新的玩法模式,這種新鮮感還達不到煥然一新的程度。
本次的新內容在玩法上依託於經典的“突破模式”,即攻守雙方圍繞著據點和領土展開攻堅或進行守備,進攻方能否在耗盡兵力前佔領全部區域則是判定勝負的依據。兩張太平洋地圖玩到中後期的時候,體驗和其他突破模式地圖其實別無二致——真正獨特的部分在於每局剛開始美日雙方搶灘登陸(或部署岸防)的部分。
其中美軍需要利用登陸艦、衝鋒艇、兩棲坦克、和護航飛機從近海發動登陸作戰:首先搶佔灘頭,然後攻入敵人掩體工事,最後揮軍進佔整個島嶼。對於日軍來說,這個步驟則是利用岸炮、碉堡、塹壕阻擊進犯敵軍,並利用防線的縱深儘可能多地消耗敵人兵力。這樣的設計不但從宏觀尺度上完美還原了搶灘作戰的波瀾壯闊,而且也用盡可能多的細節和儘可能廣的角度展現出了戰場的豐富性和戰術的可能性。
目前提供的兩張太平洋戰場地圖分別是“太平洋風暴”和“硫磺島”。
其中“太平洋風暴”由多個大小不一的島嶼組成,各個島嶼之間有的由淺灘分隔、有的由一兩座關鍵的橋樑連接。這樣的特性讓整體戰線拉得比較長,美軍會更容易集中優勢兵力突破關鍵節點,不過與之相對應的,日軍也能“以空間換時間”,更加從容地層層設防。
而“硫磺島”則是個空間狹小緊湊的修羅場。尤其是從海灘到硫磺島工事集群的這段路上,日軍可謂是佔盡地理和火力優勢。美軍哪怕只是想要向前推進很短的一段距離,都得付出巨大傷亡。不過對於日軍來說形勢同樣嚴峻,畢竟空間小、縱深有限,戰略轉移和施展奇襲策略的餘地非常小。看得出來,這些細節設計非常精妙,在體驗上提供了跟“太平洋風暴”相比足夠明顯的差異。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還原了真實歷史中“硫磺島之戰”的諸多局面。
隨著美國和日本兩個新陣營的加入,新槍械、新戰車、新飛機、以及新道具也隨之而來。百式衝鋒槍、M1加蘭德步槍、九九式等新槍械各有千秋,其中M1加蘭德步槍穩定的射擊手感和清脆的換彈聲音尤其讓我上癮。以謝爾曼坦克和零式戰鬥機為代表的美日雙方地、空載具則擔當起了戰場火力的中堅力量。
此外,火焰噴射器和武士刀這兩種需要在地圖上拾取的特殊武器則讓近戰變得更加熱血。其中火焰噴射器能幫你大面積殺傷掩體或叢林裡的敵人;而武士刀則讓你能夠短時間內化身為開了大招的“源氏”,瞬間領略到“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的霸道意境。
本次評測和一年前剛發售時一樣採用了PC版本。遊戲的模式、地圖、陣營、武器在這一年裡變得越來越完善了,但是PC平臺上的外掛也同樣變得出乎意料地猖獗。在我連續匹配的十多局對戰裡,幾乎每一局都能遇上外掛。有時候我會被視野範圍外、甚至隔了一個山頭的狙擊手打死,有時候會被搭載了“追蹤炮彈”的坦克炸飛,有時候則會眼睜睜地命喪刀槍不入的“終結者”刀下。
感謝這些外掛戰士,讓我在《星球大戰絕地:隕落的武士團》發售前半個月,就提前領略了“原力”的力量。而且遊戲似乎並沒有因為這些外掛變得不平衡,因為多數時候敵我雙方都有足夠數量的“絕地武士”。唯一的問題在於,我在遊戲裡的處境就像是在扮演白給的風暴兵。我不得不在遊玩的整個過程中,不斷剋制住砸鍵盤的衝動。
《戰地5》第2年版的推出基本上標誌著這款服務性遊戲有條不紊地走上了正軌。不但一年前承諾的內容已經全部更新完畢,而且還新推出了萬眾矚目的“太平洋”戰場。雖然在玩法層面上的變化還談不上翻天覆地,但是新陣營、新地圖、新武器、和新載具依然提供了足夠紮實的內容,而且質量上乘。遺憾的是,目前PC平臺上猖獗外掛問題讓這款遊戲基本上處於沒法玩的狀態,對此官方似乎也沒有投入足夠精力進行整治的計劃。如果你熱愛這款遊戲,請儘量選擇主機版本——至少,環境會公平很多。
閱讀更多 遊民星空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