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绛彩实名雅瓷

浅绛彩盛行于清末民初,旧时却一直默默无闻,如今经过盛世收藏热后,才露头角、天下闻名。虽然其时代离我们很近,但现在我们对它的历史和认识,还是模模糊糊,并不怎么清楚。其他问题姑且不论,单说看到浅绛彩这一错误的名称,明眼人一望便知。可以说,在中国陶瓷中,其异名之多,且又名不副实者,恐无过于浅绛彩了。

浅绛彩实名雅瓷

汪友棠之徒钱仙搓浅降山水图板

今考古今学者对浅绛彩的称谓,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白地五彩”。

最早见于民国黄矞先生《瓷史》,文云:“其特品则为白地五彩,而摹古名画,绘以丹青山水、人物、花鸟者,诚清玩之雅具。”又云:“同光之际,以程雪笠绘者为最胜,次则有落小轩作款者,不知姓氏,亦卓尔不凡。二子之写生写意不独设色精美,其运笔描神,玲珑苍雅,觉仇十洲、恽南田著名士,不得擅美于纸上也。后有许达生亦超超元著,但较前二子则稍形匠气,而逊其淳朴矣。”

浅绛彩实名雅瓷

程门浅降山水板

二是“水墨五彩”。

最早见于当代耿宝昌先生《明清瓷器鉴定》,文云:“此时,还出现了一类创新品种:水墨五彩和软彩,色调淡雅,清新明丽,拟八大山人、新罗山人等笔意的人物花鸟和浅绛山水等画面,往往写有题句,并署有干支纪年和作画人姓名,其余的瓷器绘画风格,深受同时代的赵之谦、虚谷、任熊、任伯年等名家的影响。”(紫禁城出版社,香港雨木出版社,1993年出版)

三是“浅绛彩”。

见于当代汪庆正先生主编的《简明陶瓷词典》,文云:“瓷器彩饰品种之一。仿中国绘画技法,以水墨与淡赭描绘纹饰,色调清淡柔和。清嘉庆、道光间流行。擅长此法之绘瓷名家有王廷佐、金品卿、程门等。”(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11月第一版,1992年04月第四次印刷)

浅绛彩实名雅瓷

四是“文人瓷”。

源自当代子午源先生《瓷上文人画:晚清民国浅绛彩瓷》。(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04月第一版)

五是“新派粉彩”。

见于当代曹新吾先生《新派粉彩名家作品集》,文云:“定义有定义阈,‘新派’二字是针对‘旧派’和‘匠派’而言的。‘新派’语出向焯《景德镇陶业纪事》。在书中,向氏称这种以‘浅’为美的新潮粉彩为‘新派艺术’,把青花与传统粉彩称为‘旧派艺术’或‘匠派艺术’,并认为只有‘新派’艺人才是‘美术家’。新派粉彩之名即由此而来。”(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09月第一版)(向焯《景德镇陶业纪事》,1920年版)

上述这些名称为什么名不副实呢?

先看“白地五彩”和“水墨五彩”。两者大同小异,立意都是一样的,但耿先生将创新品种又分为水墨五彩和软彩,显然是两个品种了。据汪庆正主编的《简明陶瓷词典》:“五彩比粉彩烧成温度稍高,不如粉彩那样有柔软感,故又叫‘硬彩’”。按:五彩又叫硬彩,粉彩又叫软彩,浅绛彩虽属于粉彩或软彩,但它们必定是三个不同的彩饰品种,即浅绛彩是浅绛彩,粉彩是粉彩,五彩是五彩,三者不可混为一谈,否则便没有区别了。这样看来,就会因前后矛盾和极易混淆而难以看懂的。可见这里的白地五彩、水墨五彩和软彩之称,是欠妥当的。

然而,浅绛彩也是在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博古》丛刊第九辑(广陵书社2005年10月版)刊有朱裕平先生的一篇《浅绛彩的工艺方法和绘画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收藏和鉴赏浅绛瓷的必要知识。文中指出浅绛彩的四种釉彩工艺的综合运用是:浅绛彩和粉彩的结合,浅绛彩和五彩的结合,浅绛彩和珐琅彩的结合,浅绛彩和青花的结合。

浅绛彩实名雅瓷

浅绛彩实名雅瓷

笔者认为,这种工艺上的多种变化与运用出现于光绪中期以后,且后三种工艺的综合运用,在浅绛彩瓷中为数极少。此外,就是纯以五彩和珐琅彩绘画的几乎没有。在光绪中期,还出现了通俗题材的绘画,如锦堂富贵、富贵白头等等。这些题材,实际上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些釉彩工艺和绘画题材上的演变,实乃浅绛彩的一大发展和进步。但不少人却喜爱早期的浅绛彩,都以为那才是好的、文雅的。其实不尽然。李敖先生在《看谁的文章写得好》一文中指出:“其实一切摊开,有何史汉传奇雅俗之分?文章只在好坏问题,并无史汉传奇雅俗的问题。文章的好坏标准,根本不在这里。”又说:“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们评判文章,实在该用一种新的标准,我们必须放弃什么山水标准,什么雅俗标准,什么骨气标准,什么文白标准。我们看文章,要问的只是:一、要表达什么?二、表达得好不好?有了这种新的标准,一切错打的笔墨官司,都可以去他的蛋;一切不敢说它不好的所谓名家之作,都可以叫它狗屁。”可见,对作品好坏的标准是不能以题材的雅俗而论的。

其实,以俗见雅更难,能做到大俗大雅才是真功夫。关于雅和俗,两者实际上是可以转换的。艺术作品的好坏取决于精神素养的高底。浅绛彩高手的通俗题材的绘画,还是俗中见雅的。而俗手画雅画,那是附庸风雅,结果必然俗不可耐!

再说“浅绛彩”。浅绛彩作为物名,是解放后才出现的,但如今却是影响最大,用之最广,几乎约定俗成(一般人都习惯于俗称,而从事专业研究的人应于此讲究科学与审慎)。近年来,浅绛彩的研究不尽如人意,但有一点是无疑的,即浅绛彩流行于清同、光及民初,并非《词典》所说“清嘉庆、道光间流行”。

从中国画和浅绛彩的画种看,《词典》所谓的浅绛彩,仅由风格仿中国画中的浅绛山水而论,显然不可以全部涵盖浅绛彩中的人物、花鸟及走兽等诸多画科。

不过,即便以风格定浅绛彩,似乎也不太准确。而今遍观同光年间的所谓“浅绛”山水,基本上都以绿色为主色调,可是像黄公望那样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却真是极其少见。严格说,绝大部分山水是算不上浅绛的。称得上真正浅绛而又印象深刻的,一是仙槎民国十一年时所写浅绛山水瓷板(见陶正晨《仙槎携琴访友图瓷板》,刊于《收藏快报》2012年11月07日);二是汪友棠光绪三十三年时所写浅绛山水瓷板(见徐锦范、陈兵《中国晚晴浅绛彩瓷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年12月出版)。

浅绛彩实名雅瓷

其次,从釉彩品种看。所谓浅绛彩,只是瓷器彩饰品种之一(白地五彩及水墨五彩也一样)。当时的瓷画,绝大部分固然为浅绛彩,但也有墨彩、青花、篮彩、金彩等其他品种。由是观之,首先就碰到一个尖锐的难题:怎样称呼其他釉彩品种呢?仍然称呼浅绛彩吗?无论怎么称呼,都反难见信,可见浅绛彩之名极易疏漏。

再说“文人瓷”。《瓷上文人画》指陈,“浅绛彩瓷画就是瓷器上的文人画”。什么是文人画,按照《中国美术辞典》,“文人画,亦称‘士夫画’。中国画的一种。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12月出版)。

于浅绛彩而言,其艺术风格确是文人画,但对于其作者来说,却是官窑职业画家。况且,他们的浅绛彩属于商品性质,跟文人以此自娱的文人画完全不同。也就是说,浅绛彩与文人画的“不学为人,自娱而已”的中心论调不相符。所以,把浅绛彩命名为文人瓷,也是有问题的。

还应指出,旧时文人在提倡文人画方面,往往借以抬高士大夫阶层的绘画艺术,鄙视民间画工及院体画家。在此背景下,民间艺人和官窑画工,在旧时都是一种贱业,故而被社会轻视。因此,他们几乎名不见经传,尽管浅绛彩是文人画风格,名位仍旧卑微。

浅绛彩实名雅瓷

再说“新派粉彩”。此名源于向焯《景德镇陶业纪事》(1920年版),就当时而言并不为错。但其后紧接着又出现了以珠山八友为代表的新粉彩。这样一来,新粉彩不就成为当之无愧的“新派粉彩”,而浅绛彩却反而成为“旧派”了吗?

所以,上面这些有关浅绛彩的名称,现在看来都是非非是是的,均有实质性错误。这是由于过去并未被重视,而又史料太缺乏的缘故。比起前辈学者,身为现在的浅绛彩爱好者,我们真是大有眼福了。但是,对其错误的影响,理应及早地予以澄清才是。

浅绛彩实名雅瓷

那么,我们该如何称呼浅绛彩呢?且看浅绛彩的原作者是如何称呼浅绛彩的。今天的浅绛彩爱好者,都熟知马庆云的浅绛彩,也曾见过“马庆云画雅瓷”的底款,可见那个时代的所谓浅绛彩,实称“雅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