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時代》:見歷史,見考據,見信仰

《光榮時代》今晚大結局。

人民警察鄭朝陽(張譯 飾)勝利完成任務,潛伏特務鄭朝山(黃志忠 飾)黯然謝幕,新生的共和國活力四射,古老的北京城歷久彌新。

終評 |《光榮時代》:見歷史,見考據,見信仰

這部劇由馬珂任總製片人,劉海波執導,促成了北京和江蘇兩大衛視的攜手同行。一集一集看過來,不只體會到了反特和刑偵兩種類型的水乳交融,也有種種歷史信息和時代感喟不絕如縷撞入心懷。

見歷史

這是1949年的北平。平津戰役已然結束,大軍尚未進城,解放軍抽調一百單八將組成警界精英,隨軍管會接管城市。

國軍殘部尚未肅清,各種特務多如牛毛。兩三千人的保警總隊人心不穩,小股特戰部隊伺機突襲。鄭朝陽和他的同事們隨時面臨軍事威脅。

飛賊依然猖獗,妓女尚未改造,邪教頭目仍在蠱惑人心,小白們不知不覺入坑。今天一個蘭格格被綁架的陳年舊案,明天一個電車廠一把火的現行事件。北平市警察局的日子沒有一天安過。

終評 |《光榮時代》:見歷史,見考據,見信仰

臉上掛相的奸商們囤積糧食,滿身流氓無產者習氣的市民不客氣地哄搶,大奸若忠的商會會長兩頭買好,大發橫財。這是一座經濟凋敝,百廢待興的戰後城市。

這些大大小小的歷史信息,通過鏡頭從容不迫,一一講來。我們就跟著鄭朝陽、郝平川(張雋溢 飾)和白玲(潘之琳 飾)他們,毫無違和感地穿越回70年前的北平城。困坐愁城,想想就替他們為難。

有了地道的舞臺,就可以開鑼了。新中國第一代警察們抓特務,擒小賊,打奸商,除殘匪,保衛首長安全,保衛人民生命財產,上演了一場場鬥智鬥勇的好戲。

因為歷史一直在場,傳奇也就格外滿宮滿調,字正腔圓。

見考據

有了歷史的大處潑墨,還需要細節的工筆描摹。

最能體現這部劇歷史質感的,當數劇中人警服的嬗變。鄭朝陽他們一開始雖然已轉崗警察,但穿的就是如假包換的解放軍軍裝。

戰鬥英雄進入了警察隊伍,歸國專家進入了警察隊伍,地下黨員進入了警察隊伍,他們身著統一的“軍裝”。留用的舊警察沒有資格穿這身衣服,依然是“黑狗子”的裝束。

這不只是從包裝上顯示身份差別,兩撥人的內心也不是一事。孔武有力的郝平川死活看不上陰陽怪氣的多爺(高亮 飾)。而多爺也常常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姿態。他們看向對方的目光裡崩著火星子,不屑一顧的鼻子裡冒著涼氣。

終評 |《光榮時代》:見歷史,見考據,見信仰

人民警察在短時間內多次換裝

兩隊人馬有些齊心合力的意思,要等到“北平市警察局”改名“北平市人民政府公安局”,並統一著裝。這身警服依然是軍裝略加調改而成的。留用的舊警察發揮的作用增大,但還是不能接觸核心機密。

等他們再度換裝的時候,我頗有大跌眼鏡的感覺。美式的大簷帽,怎麼看都是解放戰爭中的國軍軍官穿過的。但警服分明又是土黃色,依然如假包換的解放軍基本色。

再換招牌已臨近開國,北平市改名北京市,公安局的牌子也跟著變。再換裝又洋變土,大簷帽變回大棉帽,警服的顏色也跟傅作義晉綏軍的深藍色相近。

我不厭其煩地描述這歷次掛牌和換裝的細節,就是想說,這部劇在這方面下了大功夫,給人一種還原歷史、精工細作的滿足感。

終評 |《光榮時代》:見歷史,見考據,見信仰

公安局掛牌

老北京逝去的風貌要靠CG特效來勾畫,也要靠實打實的考據和再造來凸顯。馬珂拍過大製作電影,劉海波執導過古裝大劇,編劇魏人和張衛華熟知警界沿革,這一番美術服化方面的部署,我領情。

除了時代皮相上的籌謀,還有京味文化的輸出。

一回到多爺住的那個大雜院,老北京的氣息撲面而來。唱快板的小子,快板一打,嘴上真見功夫。他唱戲的媳婦被“老母”整得五迷三道,一張嘴也是行雲流水的唱腔。東一口、西一口的無賴市民,一哼一哈的表情就是底層的調調。多爺那份在旗的貴氣和沒落後的窮氣,也是合轍押韻的。

終評 |《光榮時代》:見歷史,見考據,見信仰

有了這個院子,你就可以相信這是北京地面上發生的故事。而且還不止是這些次要人物撇京腔。鄭朝陽有時學山西話,化裝偵察,但他日常說的是北平話,人家給他口好吃的,他就說“我得著了”。鄭朝山總是不長眼地出現在案發現場,他給自己辯解時,說了“不走北海北門,走了荷花市場”的道理。

人是北京的人,地方是北京的地方,味道是北京的味道,我得著了。

見信仰

鄭朝陽一顆紅心,就是在被汙為“黨通局特務”的時候,他也沒有動搖過信念。

面對鄭朝山的日漸現形,他失去過方寸,但在被羅局長怒吼過“你還是不是共產黨員,是不是光榮的人民警察”,吃過白玲安排在大海邊的螃蟹宴後,也就再次迴歸正常的智商和情商了。

終評 |《光榮時代》:見歷史,見考據,見信仰

其實,他內心的天人交戰殊為慘痛。諜戰劇的虐心處往往在於,地下黨要當著敵人殺同志,很痛。反特劇的虐心處在於,人民警察當著同志抓兄弟,也痛。

當親情遭遇信仰,最終還是信仰做主。兄弟倆在不打緊的時候互相救下對方的性命,但終歸還是各為其主,拔槍相向。

鄭朝山這個人物更有哲學意味和悲情色彩。他說出了全劇最有深度的話:信仰是人精神的脊樑,大多數人只能按信仰的要求去做,很少能反過來審視信仰本身的問題。水裡的魚跳出水面才能看到水的樣子,一旦跳出來只能迴歸水裡,或到岸上乾死。

終評 |《光榮時代》:見歷史,見考據,見信仰

這話道出了人類和信仰的關係,也道出了“選擇了就不能再選擇”的無奈。他並非不知民心向背,也並非不知潮流所指,但泥足深陷,覆水難收,只能一步步走向滅亡。

這個沒幹成什麼正事,從頭到尾都在滅殺自己人的大特務,其實是個金句王,他的戲劇搭檔楊義一死,白玲追問說是“殉情”?他隨口就來了一句:沒你說得浪漫,比你說得深厚...精確道出幾十年夫妻情的成色。

郝平川不容多爺,除了勝利者的傲慢之外,也有純而又純的階級立場,他就是認定:舊警察饞懶奸猾,誰來給誰當奴才。一個人的出身,固然是沒有選擇,但階級立場卻是可以改弦更張的,他終究還是接納了多爺。這方面,郝平川比鄭朝山更幸運。

終評 |《光榮時代》:見歷史,見考據,見信仰

總的來說,這部劇具備了懸念重重的情節劇特色,也有暗暗鋪設的地域文化色彩,還見縫插針地探討了信仰問題,是一部能夠吸引人追看的作品。

寫到這兒,也要說說這部劇值得商榷的地方。節奏上可以更快一些,白玲和鄭朝陽對鄭朝山的懷疑,拿起放下的次數多了些。齊拉拉和鄭朝陽的金剛不壞之身也令人困惑,段飛鵬和宗向方遇到這樣的對手,應該絕望自殺。

文戲,武戲,笑戲,都有特點。《光榮時代》在獻禮季的第三輪展映中,勾沉了歷史,混搭了類型,打動了觀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