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雖然吐槽“RGB”已經成為一種政治正確,不過實際找我裝機的朋友指定不要RGB的並不算多,這次要裝機的案子也算是一個比較頭鐵逆風而行的網友,因為這臺機子他的要求就是

傳統塔式箱、風冷、安靜、無燈。

其實按他的要求,這臺機子其實對於顯卡規格要求並不算高,用緊湊箱甚至ITX都是可以搞定的,不過對方倒是強烈要求要中、高塔式箱,然後安靜,所以最後時隔一年,我總算再次裝了一臺高性能且同時兼顧靜音的主機。

準備戰x年的靜音向整機配置:

CPU: AMD R7 3700X

主板:微星MPG X570 GAMING PRO CARBON WIFI

散熱器:貓頭鷹(NOCTUA)NH-U12A

內存:芝奇焰光戟 DDR4 3600 16G x 2

SSD:三星970EVO PLUS 500G+s3610 1.6T

顯卡:XFX RX5700XT 黑狼版

機箱:追風者P600S

電源:追風者Revolt PRO 850W

風扇:貓頭鷹(NOCTUA)NF-A14 x4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除了常規性能配置,機電、外觀部分,機主要求預算內整機質感跟性能都要不錯,因為準備裝一次戰X年,有一定的工作應用需求,中度遊戲(一些經典遊戲),最後加上他自己選購的配件,最後整機配置如上,其實我主要給他參考的就是影響噪音的機電類配件。

之前搭建類似主機的時候其實我也說過,高性能與靜音並不一定會衝突,主要還是要注意配置方案的優化(錢)跟合理的設置(磨時間),雖然機主對於靜音要求較高,不過我並不會推薦那種整機無風扇的方案,因為太過極致的方案,帶來就是性能與RMB的全面妥協,所以最終還是採用高規格風冷+BIOS優化+靜音機箱的方案。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富貴人家的全套貓頭鷹

因為機主個人的喜好加上貓家的散熱系統本身出眾的性能、品質及靜音效果,所以這次散熱部分採用了全套貓頭鷹的配置。

CPU散熱器部分採用了目前的風冷單塔之王貓家的U12A,風扇選了14cm的A14來增加進風量。

之前就一直想測試體驗下U12A,這次總算藉著幫人裝機的機會可以感受下這顆代表著新一代風冷散熱器的旗艦型號。關於做工品質及扣具的合理程度自己已經很熟悉了,比較好奇的,莫過於新主體及A12風扇帶來的效能與靜音,所以後面也會實際測試在散熱效果及靜音兩個部分的表現。

P600S雖然自帶了4枚14cm的風扇,不過這邊還是跟散熱器一起替換成貓頭鷹的A14了,本來打算裝滿6枚,後來發現裝滿之後隔音頂蓋是需要拿掉的,所以放棄,只安裝4枚。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散熱器本體與風扇的質感一如既往的出色,另外貓家最值得稱道的還是扣具底座的安裝便利及穩固程度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從Z390+9700K替換成R7 3700X+微星MPG X570 GAMING PRO CARBON WIFI

其實這套機子一開始預定的配置大概是i7、i9+Z390的萬金油組合,不過等到準備下單的時候銳龍3發佈了(拖延症到現在才整理發內容)後面沒想到新一代銳龍實際性能表現確實不錯,加上“性價比“,所以配置個人建議替換成B450+R7 3700X的組合了,後來機主自己考慮到未來可升級潛力(支持pcie4.0與3950x)加上需要集成無線、藍牙等功能,沒想到最後加到了微星MPG X570 GAMING PRO CARBON WIFI +R7 3700X的套裝,自己剛好測試下這塊兩千元級別比較推薦的X570之一主板。

畢竟是兩千元級別的X570主板,所以外觀顏值什麼都挺不錯,與X570 ACE看齊,後面我也會簡單介紹下超頻設置,但著重的可能是整機的靜音設置。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內存:芝奇焰光戟 DDR4 3600 16G x 2

內存部分實際預定了芝奇最新針對AMD銳龍平臺焰光戟,不過拍攝的時候內存還沒到,所以拿我手上的皇家戟4266來測試拍攝了。測試的時候這套皇家戟是b-die顆粒,所以頻率、小參自然不錯,發揮了銳龍3內存部分超頻比較合理的設置,而更為平價焰光戟後面也補測了下,頻率達到3733是很輕鬆的,另外小參也不錯,隨意c16的沒問題的,花點時間估計還可以更優化。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顯卡 XFX RX5700XT 黑狼版

顯卡也從一開始的2060-2060s一起改為3A配置了,所以選了目前性價比比較好的5700系列。也因為這臺機子要求的靜音需求,所以公版只能PASS了,最後選了XFX的非公版,也就是RX5700XT 黑狼版。

RX5700XT 黑狼版的散熱器採用了4根8mm熱管+雙10cm風扇,加上2.5顯卡插槽的厚度,所以散熱器規格是比較可觀的,這樣也比較容易實現後面的控溫,避免顯卡容易劇烈升溫導致的噪音快速提升。當然,實際散熱、遭遇與性能表現還是要看後面的測試。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機電:追風者P600S+Revolt PRO 850W電源

去年開始,靜音機箱這一小眾類別產品居然迎來了更新潮,我自己也裝過了其中幾款,說真的大家在一些佈局設計改善得明顯更加合理。不過期間我也遇到了一個網友的靈魂問題,有沒更貴的千元級型號?(之前測試的幾款都是500以內的)剛好後來追風者也更新了最新的P600S系列塔式靜音機箱,剛好在外觀跟功能(靜音)都符合這個案子的需求,就直接選用了。

一些具體設計細節,我會在安裝實操中說明,但總得來說的話,就是追風者這款機箱感覺是很“專業”,相較其它機箱來說,這箱子的強項實際是在內部設計的種種功能、安裝細節考量。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電源部分搭配是一起搭配的追風者Revolt PRO 850W,來自海韻代工,一樣安靜高效,作為一款金牌全模,實際成交價也很便宜,另外最為特別的,就是這款電源還支持雙電源串聯,然後帶內部兩套系統的功能。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樣的功能雞肋吧,不過這個功能實際是針對雙系統直播遊戲的主播型用機,定位刁鑽了一點,不過也算自己的細分定位,目前價格跟常規不支持的型號也沒什麼區別,所以估計還是會有人考慮的,而且現在遊戲直播這麼火。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安裝過程及注意事項

安裝難度:箱體一般來說越大(非誇張級別箱體),越好裝,因為空間足夠,這個更加符合P600S,前面我也說了P600S是一臺很“專業”的電腦箱體,它的“專業”就在於給你設計好各種細節佈局,所以你安裝是非常簡單。針對新手來說這案子的裝機難度算比較簡單,你會正確的裝機步驟,根據步驟還有我圖文說明基本可以正確安裝,而一般裝機店鋪、裝機服務也可以搞定這個案子。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安裝難點:

本來整機的難點之一就是風道設計,不過P600S實際已經設計好一個正確的風道了,就是3進1出正風壓,這樣的風道設計基本就是靜音方案裡面最理想化的方案了,原本我有考慮3進3出,但實際頂部的出風口,你只有拿掉那個用於防塵、降噪的上蓋才會用,這樣又違背了我這臺機子主要考慮靜音的目的,所以我也是延續了原廠方案3進1出正風壓;另外一個難點,其實是整機的優化設置,就是機子內部的性能釋放與風扇策略問題,前面我也說了我安裝靜音方案主機的原則就是儘可能保持高性能的同時維持低噪音設定,所以優化設置跟硬件配置的重要性實際是一樣的。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P600S裝起來其實是“挺沒意思”的一臺主機,原因就在於這臺機子外觀看似唬人,實際裝機友好度驚人。不會走線?沒事,廠商走線設計都給你設計好了;不會設計風道?沒事出廠就給你設計好了;配件不知道哪裡裝?沒事每個位置都給你合理設計好安裝步驟及位置;不知道怎麼藏線?後背預留足夠的空間;風扇線不知道怎麼集中管理安排?沒事自帶風扇集線器,你只要把測速線接好主板即可。這箱子很簡單就可以獲得一個正確的安裝結果,我感覺自己唯一糾結的地方就在於定製線要選擇保守的鍍銀線,還是特質的黑金配色線,最後考慮到了貓頭鷹家低調的特性,所以選了經典的鍍銀線。當然你對這種裝飾配件無感的話,是可以省下這三百塊。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P600S如果還有需要增加優化的話,就是增加一個顯卡支撐設計了,當然你也可以自己買一個。這邊實際看是不嚴重,圖片看起來好像有一點傾斜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電源也要露出來,另外P600S方便拆卸的底部硬盤架設計也是非常合理的,這邊實際還是裝了一個方便機主擴展,現在不少用戶選擇全SSD組合,就可以拋棄HDD,底部的空間就非常寬裕用於藏線。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雖然我測試跟後面到的內存都是燈條,實際使用的時候側板一蓋,是完全不漏光的,我還特意跟機主確認確定要非側透的版本,畢竟內部配件品質看著還是很舒服的,而且側透版本實際也可以一樣做到安靜。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正面的隱藏式IO擋板,另外正面板跟頂部的都有一個磁石固定的擋板,主要用於減震、消音,部分情況可以直接拆掉來增加散熱效能,正面的我試過拿掉之後溫度可以降低5度左右。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設置優化

前面說了,這臺機子雖然追求靜音,但我並不像因此降低性能釋放,更何況這U在這主板上體制還算“不錯”,1.265v可以達到4.2G,所以我也嘗試看下可否保證安靜的前提下解決4.2G R7 3700X的溫度問題。

超頻供參考,微星這主板超頻還是挺簡單的,雖然還可以優化更多小參獲得更極致的數據,不過實際常規體制你找你要設置好倍頻、內存頻率、FCLK頻率、內存小參、CPU電壓、內存電壓幾個基礎選項即可

,最後這個電壓下面獲得的頻率、溫度基本是最佳方案之一,另外一個就是4.1G,溫度還可以低10°左右,而4.3G雖然也可以,不過加壓之後烤雞溫度太高,就放棄了。這也是這類型靜音主機要注意的地方,頻率、電壓、溫度,要選擇一個均衡點,而不是極致的點。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類似的還有靜音方案。拋開那種無風扇系統不說,有風扇的靜音主機其實也是有不同玩法,一種是定速方案,比如選擇21D那種定速800轉的風扇,不用設置你也可以獲得很安靜的效果,不過這種方案的問題在於不夠靈活,比如極高負載的情況下,通風壓力會比較大;

加上目前市面主流主板都有很靈活成熟的風扇控制中心,所以我還是選擇了手動設置,下面就是設置參考:首先是18-60°區間,這個區間主要是一些低負載應用(比如上網、文字編輯)這區間追求風扇轉速儘可能低,所以設定轉速在40%;然後是60-90°的中度負載區間,這區間的應用可能是播放高清視頻、遊戲、視頻、圖片剪輯,對散熱效能有一定要求所以轉速範圍選擇從40%-80%隨溫度遞增;最後就是超過90°之後,合理設置後溫度這麼高基本只能是烤雞溫度,這時候追求的就是馬上降溫,而無所謂噪音了,所以轉速範圍從80%-100%。這樣的設定方案實際是供你參考,可以結合自己習慣跟敏感程度調整,優點就是靈活度高,可安靜、可高效,也避免悶箱。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這邊是實際噪音實測,從關機-開機-機子常規運轉使用。前面一開始最安靜是環境噪音,開機之後機子內部會滿轉速自檢,所以噪音最大的時候,進入系統之後機子就開始處於一個常規負載狀態,風扇處於一個地轉速區間,所以比環境噪音僅僅高一點,幾乎是沒感覺,甚至我後面聽了測試錄音,後面波動的部分,實際是家裡養的狗的呼吸聲。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那麼實際散熱效果怎樣

自己最近也算裝了好幾臺銳龍3的主機,基本發現一個問題就是銳龍3電壓不同帶來的溫度表現差異還是很大的,所以在一些小箱體或者對散熱、噪音有要求的主機在保證穩定的前提下電壓就要儘可能低。所以實際這臺機子我給機主留了兩個頻率電壓擋位,分別是4.1G 1.25V和4.2G 1.265V,這兩個擋位帶來的溫度差別(主要是烤機)還是有10°左右的,不過日常使用溫度差別倒沒這麼大。實際烤機測試我也測試了單烤CPU、單烤GPU和雙烤,來看下不同場景對整機溫度帶來的變化,實際測試來看,受益機子風道比較合理,所以單烤CPU並不會對顯卡產生升溫影響;而雙烤之後CPU溫度相比單烤還是有一定程度提升,主要還是進風量的影響;所以拿掉前面板增加進風之後溫度可以下降5度左右。

目前來看,這幾個測試下,整機溫度基本都在設定的安全溫度,而且目前7nm的熱量堆積問題確實很難只靠散熱來解決,所以最近折騰銳龍3的朋友除了折騰內存以外,還可以注意下電壓、頻率的均衡點。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性能表現

4.2G+3733 c16組合的3700X性能釋放部分還是挺好看的,內存部分雖然我是用皇家戟測試的,不過後面換了炎光戟也是直接加載主板自帶的c16小參預設也是沒問題。理論部分r15多核很輕鬆上2200+cb,r20 5000+cb;娛樂大師很輕鬆55w(便於新手參考)。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存儲部分

這機子存儲配置採用了三星970EVO PLUS 500G+大船s3610 1.6T的組合,性能測試如下,性能指標也算是NVMe跟SATA的標杆了。沒選PCIe 4.0 SSD自然是因為價格。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blender benchmark:CPU及顯卡的渲染時長分別為15分35秒 、5分25秒。對比參考超頻5G+的9900K,渲染時長也要15分+。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corona1.3渲染測試耗時1分43秒,對比參考超頻5G+的9900K 1分28秒(內存頻率4000+)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SPECviewPerf測試成績如下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RX5700XT 的性能

作為目前2000-4000價格段最性價比的選擇,5700系顯卡評測相信大家已經看過很多,就遊戲部分來說5700系顯卡基本是可以流暢2K分辨率下所有遊戲,之前我測試也發現了,甚至在4K分辨率5700系顯卡都有不錯的表現,所以我這次乾脆全部切換到4K分辨率測試下5700XT,看它有無戰未來的能力。

遊戲的畫面設置除了4K分辨率以外,也沒有一股腦都是最高或者最低畫質,因為這樣的設置跟實際場景差別較大,要麼畫質不好要麼幀數太低沒意義,所以都是在儘量滿足“60幀“流暢程度的前提下,選擇遊戲自帶的畫面預設,我這邊記得dota2、ow應該是最高畫質(因為這兩款遊戲硬件性能要求較低),其它遊戲基本是”高畫質“或者”中等畫質“一擋,低於”最高畫質“,在畫面效果及流暢程度中間取得一個平衡。

測試來看,dota2沒什麼好說的,隨便耍,甚至遊戲顯示器也沒問題;

OW幀數表現也算比較高了,適當調整也是很容易過百;

極限競速地平線4和GTA5高畫質情況下都可以獲得80左右的幀數

絕地求生與古墓麗影也都可以接近60幀,再降低一擋畫質應該就很容易超過60+平均幀;

奧德賽、戰地5的平均幀最低,不過也達到了40+幀,而且是高畫質。

而且考慮到目前發佈也就一段時間,而AMD未來一般會有各種雞血驅動,所以RX5700XT,RX5700,作為遊戲卡性價比確實很高,甚至已經可以摸到4K分辨率了。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起搭配的顯示器 明基 PD2700U

順帶一起買的顯示器,明基27寸4K分辨率的PD2700U,因為要幫忙測試下是否完美屏,順帶簡單體驗下。這臺機子也是挺有意思,最近我裝的3套機子,機主都選了這款顯示器,其中一個是用於工作、一個是學習,這臺算是家用。

實物拍攝對比來看,因為超窄邊框的設定,加上P600S的映襯,這機子看起來好像24寸大小,實際還是一臺27寸的型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然後也好奇問了機主選擇這款顯示器的原因,一個是規格不錯(4K分辨率,8抖10,比較實用的100%sRGB色域覆蓋,出廠校色),一個是一些工作上特別的功能(多種圖像模式、CAD/CAM模式、雙色彩模式),還有就是特殊的功能比如智慧調光與HDR,最後加上實際售價還不錯,所以在非遊戲用戶裡面確實蠻吸引人。

我這邊簡單拍攝一些實際體驗高清視頻及圖片的畫面,供參考,對於非廣色域用戶來說,這臺顯示器確實不錯,我個人也很喜歡智慧調光功能。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一臺沒有RGB、側透,只有安靜的主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