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因春秋時為魯國季平子采邑而得名-平邑的由來及歷史沿革

縣因春秋時為魯國季平子采邑而得名-平邑的由來及歷史沿革

平邑:據平邑古碑記載:“平邑者,季平子之采邑也。”縣因春秋時為魯國季平子采邑而得名。

平邑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上面說的顓臾國是商代建立的,西漢置平邑侯國,是中國古代“四大聖賢”之一宗聖曾子、仲子和軍事家羊祜、羊欣,近代愛國將領和民族英雄左寶貴的故里。至今曾子墓,還在平邑縣,是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又稱“宗聖墓”,因為曾子被尊為春秋戰國時期五大聖人之一。

歷史沿革:

夏、商、西周時期,平邑縣北部為顓臾國,南部商代屬倪國、西周屬邾國地。

春秋時期為魯國大夫季平子的食邑,北部仍為顓臾國,餘之分屬魯國之武城、東陽、邱輿、卞等邑。

戰國時,先屬費國、魯國,後屬齊國。

秦朝屬薛郡。

西漢置平邑侯國,境內置南武陽縣、南城縣,分屬兗州泰山郡、徐州東海郡,並一度置平邑侯國、南城侯國。新莽時,廢南城侯國復置南城縣,廢平邑侯國和南武陽縣改置桓宣縣。

東漢撤桓宣縣複稱南武陽縣。

三國、兩晉,今縣境均分屬南城縣、南武陽縣。

南朝宋改南武陽縣為武陽縣。

北齊時,撤南城縣併入武陽縣。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武陽縣為顓臾縣。

唐貞觀元年(627年),撤顓臾縣併入費縣。

此後歷經五代十國、宋、元、明、清,至1939年(民國二十八年),今平邑縣境除西南、西部少數村莊原分屬滕縣、泗水縣外,均屬費縣所轄。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創建沂蒙山區革命根據地,並相繼在今平邑縣境內設置了一些縣級機構,組建了人民民主政權。

1939年7月,在康阜莊(今屬岐山鄉)成立費縣聯合辦事處。

1940年2月,在大夫寧村(今屬保太鄉)成立費縣抗日民主政府。

1940年6月,中共山東分局根據抗日鬥爭需要,以費縣境內西部滋(陽)臨(沂)公路線段為界,路北置費北縣,路南置費南縣。費北縣政府機構始稱費北行署。

1942年5月,改為費北縣抗日民主政府。同年7月,析費南縣南境(今平邑縣龐莊、臨澗、山陰、白彥、魏莊一帶)和滕縣東境部分地區建置費滕邊辦事處,又稱魯南實驗縣。同年11月,析費縣天寶、由吾2個區建置費西辦事處,又稱天寶山辦事處。

1943年10月撤銷,其轄區分別劃歸費南縣和費滕嶧邊辦事處(1944年改建雙山縣,1946年4月更名麓水縣,1950年撤銷,其轄區一部劃歸白彥縣)。同年11月撤銷,其天寶區復歸費南縣,由吾區劃歸溫河縣。同年12月,費南縣改稱費縣,隸屬魯南專署。

1944年8月隸屬魯南行署第一專署。

1945年8月,改稱費北縣政府,駐地在卞橋大、小公館(村)一帶,隸屬魯中行署。費南縣抗日民主政府,駐地在鄭城、常莊、流峪一帶,隸屬魯南專署。

1946年1月,撤銷費北縣、費東縣,合置蒙山縣。縣人民政府先駐上冶(今屬費縣),後駐西荊埠。

1946年4月16日,費縣改稱平邑縣,隸屬魯南行署第一專署。

1947年8月,析平邑縣的山陰、苗莊、白彥3個區與鄒縣、滕縣的部分地區建置白彥縣。

1948年7月,改屬魯中南行署第四專署。

1949年7月,隸屬滕縣專署。

1952年3月,蒙山縣撤銷,其西部地區劃歸平邑縣。

1953年7月,改屬臨沂專區。

1953年8月,白彥縣撤銷,其原白彥、山陰、臨澗、苗莊等區復歸平邑縣。

平邑特產:

平邑黑山羊:“平邑黑山羊”,已有幾百年的飼養歷史,主要分佈在蒙山腹地的卞橋、保太、武臺等鄉鎮。春、夏、秋三季以上山放牧為主,吃青草、食樹葉、飲甘泉;冬季實行圈養,吃乾草、花生秧、地瓜秧等農作物秸稈。由於黑山羊在飼養過程中,不使用任何添加劑、抗生素等藥物,屬純天然、無汙染畜產品,其肉嫩味美,營養豐富,食用價值較高,深受消費者青睞。

胡家莊回鍋全雞:胡家莊回鍋全雞是沂蒙山革命老區擁有近百年曆史的地方名吃,在齊魯地方名吃中獨樹一幟,以散養健壯公雞為主料,(該雞放養於蒙山之中,採食山中的螞蚱、小蟲、草籽、青草、飲天然泉水,其柔嫩骨細、皮下脂肪少、肉實而不硬,勝於家養土雞),宰殺後經祖傳配料和獨特的加工工藝,用純花生油單隻單鍋烹製後經現代工藝灌裝殺菌而成,其風味獨特、回鍋香氣怡人,被譽為沂蒙特色名吃。

縣因春秋時為魯國季平子采邑而得名-平邑的由來及歷史沿革

平邑金銀花:平邑金銀花是沂蒙山區傳統的正宗藥材,因主產于山東省平邑縣,而被稱為平邑金銀花。平邑金銀花不僅具有花蕾肥大、色澤純正、味道清香等特點,花含黃酮、肌醇、皂甙、綠原酸、木鱉甙、忍冬黃素等成分,莖含黃酮、肌醇、皂甙、純纖維素、綠原酸等成分,有效成分數量和含量高於其它地區產品,具有清熱解毒、消炎祛風、明目養神、降低血壓、減肥健體、助於消化、增強食慾等功能。平邑縣是農業部命名的“中國金銀花之鄉”,栽培金銀花歷史悠久,產量佔全中國總產量的60%以上,居全中國之首,是中國最大的金銀花集散地。

縣因春秋時為魯國季平子采邑而得名-平邑的由來及歷史沿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