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湘桂邊境大瑤山中最大的古建築群 江華瑤族自治縣寶鏡古村


在一塊縱貫湖南、廣西邊界的嶺間盆地間,南嶺的萌渚嶺腳下,有一處最大的古建築群——湖南江華瑤族自治縣寶鏡古村。

寶鏡村是一個迄今已有三百多年曆史的古村落。

據《江華瑤族自治縣地名錄》記載,因其“村前有田峒,有一井塘水清如鏡,可食飲,又能灌田,故名寶鏡。”

寶鏡古民居至今保存完好,佔地80畝,由9井18廳組成,共108間房,俗稱“三堂九井十八廳,走馬吊樓日曬西。”

整座建築群為磚木結構,以青石、青磚、青瓦建成。院內屋字儼然,重樓翹簷,雕樑畫棟;院外古木參天,樹齡在四、五百年間者,達百餘株。

有“松林淡月”、“槐社夕陽”、“虹橋鎖翠”、“螺岫浮崗”、“響泉逸韻”、“珠塘漾碧”、“寶塔酣青”等寶鏡八景,堪稱人間仙境。

何氏家族生息繁衍至今歷18代,300多年間這裡走出無數名人逸士、高官顯貴。

據《何氏族譜》記載,有清一代村裡就出了進士、翰林侍召、衛千總、巡檢、知縣、典史等34名,

至今,從村前秧田中挺立的寶塔,村前大路旁“文武官員至此下馬”的下馬石碑,堂屋裡懸掛的“積德延齡”、“厚德載福”、“望重古稀”等古牌匾,仍可以感受到昔日的榮耀與顯赫。

古村莊園式建築群是湘桂邊界遠近聞名的“寶鏡老屋”。當地民謠雲:“三堂九井十八廳,走馬吊樓日曬西”,“寶鏡村的屋,四藍山的谷;上莫村的水,馬鞍村的嘴。”說的就是嶺東幾個最有名的村寨的特點。

整個寶鏡古民居群佈局坐東朝西,建築風格類似於江南民居,佔地80餘畝,房屋108間。由北往南依次分佈為圍姊地、大新屋、下新屋、老堂屋、新屋等五個部分組成。所有建築耗時近20年,其中新屋的建設就耗時9年。

走進寶鏡老屋,房屋座座相通,房房相連,108棟房屋渾然一體,晴不頂日,雨不具傘,空氣通暢,冬暖夏涼。

大院重樓疊室,青石鋪地,整齊莊重;木雕門窗,彩繪壁畫,隨處可見,為典型的清代江南建築格局。

老屋建在瑤山,因勢而為,充分汲取了瑤族人民的智慧。老屋內吊腳樓風格的民居;村口近百米長的兩層樓房,下面九間馬廄、上面十八間長工房的建築結構,都體現出明顯的瑤族建築特色。瑤漢建築藝術取長補短,在這裡得到完美結合。

江華瑤族自治縣大圩鎮寶鏡村,是一個有著近360年曆史,風光秀美、人文薈萃的古村落,今年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