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0-1880年,阿芳照相館拍攝的挑夫。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攝影術被西方人帶進清朝,並逐漸發展。這一批老照片拍攝於攝影術傳入中國的前30年,算是難得一見的早期作品,非常珍貴。
約1866年,繽綸照相館拍攝的鄒伯奇。鄒伯奇是“中國照相機之父”,學者們相信他在1844年製成了照相機。1845年,他撰寫了《攝影之器記》小冊子,成為中國乃至世界最早的攝影文獻之一。他還在一篇散存文章中,述及了攝影機的溼板照相法的操作過程。
1860-1863年,廣州將軍及其僕從合影,彌爾頓·米勒攝影。廣州將軍統領八旗官兵,綠營兵也要受其節制。廣州將軍的官階與兩廣總督相同,均為一品大員。到了晚清,八旗兵戰鬥力衰微,廣州將軍也地位日衰。1860-1863年這個時間段內,穆克德訥和瑞麟先後擔任這一職務。
1878年,某地道臺與老婆孩子合影,公泰照相館拍攝。根據清朝的官階制度,道臺又稱道員,是省與府之間的地方長官,品秩為正四品。道臺不完全具備地方政府性質,不過是省級行政機構的派生物。
1860-1863年,看立體照片的婦女。那時候的立體照片約等於現在3D影像,需要藉助立體鏡觀看。這在歐洲曾風行一時,也曾輸入中國,但因價格昂貴,並不是很流行。
1861年,48歲的Kouang Hay。此人生於漢口,曾到訪法蘭西學院,沒有留下其他身份信息。
1852年,在巴黎拍照的瓊阿德。雖然他沒有留下明確的身份信息,但是我們可以斷定,他是極少數在1860年前拍攝照片的中國人,他也是較早前往歐洲的為數不多的中國人之一。
1870至1880年代,皇宮裡的一名太監,梁時泰攝影。這張照片滿足了我們對太監形象的想象,比電視劇中要真實。他衣著華麗,而且衣服上繡著蟒的圖案,在太監群體中的地位很高。
1870-1879年,圓明園殘跡,托馬斯·查爾德攝影。拍照時距離圓明園被毀已經過去了10多年,令人心痛。
1866年,北京西安門城牆附近,保羅·尚比恩攝影。根據記載,西安門無城臺,門基為青白石,紅牆;單簷歇山黃琉璃瓦頂;面闊七間、進深三間,正中明間及左、右次間為門,各有紅漆金釘門扇1對;左、右梢間及末間作值班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