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冠中為何說“一百個齊白石趕不上一個魯迅”?

謝龍


本身作為畫家的吳冠中先生說出這話,更顯分量。

齊是木匠出身的國畫泰斗,其畫蝦蟲,前無古人,似後亦無來者。但是,他的貢獻只侷限畫作及治印。

魯迅是大作家。他留日棄醫從文,為的是拯救治療國民,志存高遠。“橫眉冷對千夫指”,何其可欽可佩!

其著作之博大丶之高深丶之“療效”,真如匕首與投槍,作為武器,置強敵於死命。他的“俯首甘為孺子牛“精神之偉大,流芳千古。

本人認為:畫匠與作家不可比肩。吳冠中先生憤世嫉俗,一言定音。本人極為贊同。



珠江小蠻腰


其實,大家似乎沒有察覺到,吳先生在這裡實際上是一種暗喻。齊白石是美術大家是毫無疑問的,其技術也是絕對超群的,但是,齊白石先生除了給我們帶來一種感觀的美,其對社會影響力和改造作用是有限的。

吳先生為什麼提到魯迅,不是想用魯迅先生的文學作品和齊白石先生的繪畫比。實際上魯迅先生也是作畫的,他在日本專門學過木板畫,並且也有很多作品。如果就這些木板畫的藝術性而言,魯迅先生肯定是比不過齊白石先生的。

但是,魯迅先生作畫的目的不是賣錢,他的畫和他的文學一樣,他是通過藝術在革命,在為改變一個民族的命運而創作,這是齊白石先生所比不了的。

吳先生也是以此來告誡那些美術領域自恃才高,有一定成就的人。美術固然是藝術,可以創造美,但是,充其量是一門技術。一個真正的美術大師,要想達到一種真正的境界,就是要有思想,有靈魂,一個有靈魂和有思想的人,才能夠真正實現藝術的社會價值。





京西劍客


吳冠中為何說“一百個齊白石趕不上一個魯迅”?

要理解吳先生這句話的意思,首先要看明白他是站在什麼樣的角度上說的。

吳冠中先生是中國美術的學術旗幟,是繼林風眠先生之後弘揚國美精神並形成一代業績的藝術大師。他的藝術是林風眠先生等開創的中西融合道路上的一座高峰。吳先生不僅時美術實踐上的高峰,他的作品幾次刷新拍賣價格記錄,也是美學理論界鮮有的客觀、深刻的學者。他在自我評價藝術水準時說:“我說過這話,齊白石可以沒有,多一個少一個也無所謂,但是魯迅不一樣,我是單從社會功能上說的,他們的影響不一樣。齊白石畫得很好,我也很喜歡,但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需要魯迅。少一個魯迅,中國的脊樑要軟得多。”

他的話,首先是一種“小我”的個人謙虛,也是“小我”的行業自謙,謙虛地看待自己所從事行業和自己所取得的學術成就。

其次,也是從某種角度客觀地分析“美術”與“文學”的社會作用。從狹義上來說,“美術”並不能典型的體現社會現實,更多的是在表達意圖,宣洩情感,反應社會意識心態的美術作品也有,但並不能說是全部。文學則是用語言來創造藝術形象,以反映現實的一種藝術形式。文學是通過具體感情的藝術形象,來表現反映現實。相比較來說,文學對社會的批判和對人類靈魂的感應能力比美術更直接、更激烈和更全面。

當然,我們不否認美術與文學同屬於藝術範疇,同有“載道”和“感化”與“批判”的作用。

  第三,吳先生講這樣的話,也是出於對中國歷史和現實的深刻體驗和感悟來說的。中國近代以來,特別是自明朝以後,建國前期的百餘年間,國民性質萎靡不振、麻木混沌,幾乎面臨了亡種滅族的邊緣。無數仁人志士,嘗試多種方式的救亡圖存,但收效甚微,最終的結論就是救國先要“救民”,只有改變民族素質才能改變國家命運。從這樣的層面上來講,“教化”民性是所有意圖振興中華著所面臨的的無法迴避的歷史責任。魯迅,恰恰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誕生的一位文學巨匠。魯迅先生,同樣也有這樣的思辨過程,他本欲改變中國“東亞病夫”的形象,救國民體質的衰弱,但是他從辛亥革命的失敗中卻發現,“救國民體質”不如“救國民心智”重要和急迫,因此轉學醫改學文,拿起文字的利刃和“投槍”,一方面,毫不留情地向封建舊文化宣戰,不斷與壓迫民眾的舊思想舊文化鬥爭。另一方面,無情地鞭撻國民的麻木不仁和萎靡不振。

魯迅先生的用他的文學作品,震動著民族靈魂,鞭撻了醜惡反動派,為中國革命高潮的興起作了文藝上的準備。三十年代又與共產黨內左傾的錯誤文藝路線進行鬥爭,其後與黨領導下的文藝工作者合作成立了無產階級文藝思想領導的左翼作家聯盟,魯迅作為左聯的盟主,領導左聯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文藝妄圖絞殺無產階級文藝的陰謀。

毛澤東同志曾經這樣評價魯迅:“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的確“一百個齊白石也趕不上一個魯迅”。

  當然,齊白石也是中國了不起的一位畫家!齊白石是近代繼吳昌碩之後的又一位中國美術大師。齊白石將中國傳統書畫推進一步,輸入新的生命血液,賦予作品以質樸清新的農民情感,賦予文人畫形式以新的生命力和現代性。在美術領域,魯迅或許不如齊白石,但從社會意義上來說,齊白石的作用的確趕不上魯迅。


九嫂寫歌詞


三千年以來,中國出現過至少一百個齊白石,但時至今日,只有一個魯迅。

魯迅的文學水平並不高,文筆也沒有那麼好,別說三千年,單單在那相民國時期,在文學,文筆上可以勝過魯迅的人至少有一百個。

可是,魯迅只有一個。

他的偉大在於哪裡?

用刀來表達愛,用血來詮釋恨!

仁義道德就是吃人!這句話莊子想到了,王陽明想到了,曾國藩也想到了,所有開國帝王都想到了,可是真正說出來的卻只有魯迅。

仁,義,禮,智,信,通,是美德,無可爭議的美德。可是,當一種美德成為幌子,成為利用他人的工具,成為欺騙民眾的牌坊,成為掩蓋自己丑行的窗簾。那麼這種仁義道德就是吃人。

這並不是孔子希望看到的,也不是在他意料之中的。從孟子那裡仁義道德就變了味道,然後經過叔孫通,董仲舒等一系列人的改編和迎合,仁義道德成了阻礙中國發展的最大原因。

文//革//期間,毛主席提過批林批孔運動,如果說批林是正志鬥爭,那麼批孔就是意識形態的革命。

中國不缺文學家,不缺藝術家,不缺那些圍爐夜話,不缺那些權貴欺壓百姓的同時那些躲在青樓裡吟詩作賦的狗屁才子。

藝術家勾勒的是人文情懷。

魯迅詮釋的地是社會責任。

魯迅是唯一站在國民基礎上反思國民的文人,“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寫出這種狗屁詩句的人只是在隔靴騷癢,而白居易也根本體會不到賣炭翁真正的苦楚,柳宗元也天真地以為“孤舟蓑笠翁”是情操高潔,卻不知道這位老人的孫子可能得了感冒沒錢看病。

藝術,永遠脫離真正的民眾之疾苦。

那個不小心打碎一瓶指甲油萬分心疼於是抹到腳趾甲上的女孩,那個窮到買不起新褲子只能穿破洞毛邊牛仔褲的少女,她們的本質是窮,是苦,是無奈,是酸楚,可是在藝術家看來,卻是美的,開創了一種新CHIC,

哇,腳趾上抹指甲油會美足耶!

哇,破洞加毛邊的牛仔褲好酷呀!

可惜,我們只有一個魯迅!


亦有所思


一九六四年我開始學習中國畫,便以白石老人的蝦、蟹、花、果作範本,臨摹再三。自此凡與老人相關的圖片、文字,都竭力收藏。文化大革命烽起,齊白石成了封建反動權威,我亦偷偷收藏他的相關資料。七十年代未,我到學校教美術,更把齊畫再三介紹給學生。一九五七年,白石老人便已辭世,然而他的身世,刻苦求索的精神,足令我奉其為師,願意象他追隨青藤、老缶、大滌子一樣,終身追隨之。

巧的是,我也是在上世紀同一時間,認真讀魯迅先生作品,收集先生作品的。先生的雜文、詩作、論著、小說,至今依然時常翻閱,且從中獲取營養的。先生對人對事,對民族國家的真誠,讓後學小子欽仰感佩。

吳先生“一百個齊白石也趕不一個魯迅”的話,我是在林 木《不為尊者諱》一文中看到的。——吳有吳的道理,然而吳之理並非真理。對許多學歷不高的大眾讀者,讀畫,一目瞭然;讀詩之類,未必很快入心。在這些人群眼裡心中,對魯迅先生、白石老人,自會等量齊觀,沒有100 : 1之概念。

吳冠中先生的理,在庶民大眾這一方,不會成立。






塗之人995


吳冠中老師說

吳老師喻的本義是

100個齊白石比不上一個魯迅?

來對兩個從不同層面做出貢獻的文學藝術方面的中肯評價。

齊白石,對於藝術的貢獻,弘揚中華文化,讓中華藝術作品走進世界的高雅藝術殿堂,是近現代歷史階段中,繪畫藝術的佼佼者!但是僅僅限於繪畫藝術對中國文化貢獻,是有侷限性的。

魯迅,是中華民族不可多得的愛國主義文學巨匠,他用犀利的筆鋒,謳歌正義,鞭韃黑暗。用文字豎起喚醒民眾覺醒的大旗!

為新生活《吶喊》!

為新世界《祝福》!

為中國斬除妖魔《鑄劍》!

為中國述說《明天》更好來奮鬥!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一生的真實寫照!

《雪沃中原肥勁草,寒凝大地發春華。……》偉大的文學家,詩人魯迅先生在黑暗的社會里就看到了中國人民前進的腳步中充滿了底氣和中國走向勝利的曙光!

所以說齊白石對藝術創作有貢獻。而魯迅對推動中華民族文化文明文藝文學創作的貢獻推動作用,是無比巨大的。

魯迅先生的傑出貢獻無人能比擬,可以用不同時代對比來評價,

客觀公正,認同接受每個人的傑出貢獻功績是他們的最好的記念。

🌸🌸🌸🌸🌸

🌲🎄🌿🌴🐫











野駱駝9005184025938


齊白石年輕的時候跟師傅當裝裱學徒,有空閒時間臨摹別人的畫作,居然以假亂真,用假畫騙錢,解放後變成大師。所以會有人覺得齊白石只不過是個騙子,人品低下,沒有資格幫魯迅先生提鞋吧?



山青水秀人家


吳老實話實說。單一文化與綜合文化,不可比。寫了一百幾十首詩的李杜、一百幾十首詞的蘇辛,怎麼跟寫《史記》的司馬遷比?司馬遷,要有豐富的政、經、軍、文四方面的豐富知識,要有全面的歷史知識,要有高超的文筆,要有足夠的精力,才能完成鉅著《史記》。魯迅寫了大量的論文、雜文散文小說,還有幾種專著,你齊白石,畫來畫去,幾幅水墨畫,只要熟諳此道,不過是構思取景 佈局筆畫而已。


手機用戶52103914249


吳先生直抒胸臆,話說的直接,這也是容易被人利用誤導宣傳的原因。比如“筆墨為零”本意是脫離了內容和思想的單純筆墨沒有意義,這話很對,直擊中國畫的弱點弊病。魯迅白石說亦是如此。魯迅最初東渡學醫,希望醫治羸弱的國人,後來發現國人缺乏的精神是信仰,擺桎梏民族幾千年脫愚民思想才是重中之重,於是棄醫從文,以自己的文章以自己的吶喊喚醒沉睡中的國人,其作用遠不是一個文人一個畫家所能比擬。懸殊是質的,數量無意義,所以一個有思想有號召力有民族責任感的魯迅的作用,勝過千萬個只知埋頭作畫的藝術家。


停停走走2014


先說齊白石(1864一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一生留下很多名畫,給國家和人民作出了一定的貢獻,自己也收穫頗豐。

魯迅(1881一1936年),原名周樟壽,後改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

著名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創作了《吶喊》、《野草》、《朝花夕拾》等作品。

他本在學醫,以挽救更多人的生命,但看到國民麻木不仁,甚於敵人槍斃自己的同胞,也拍手稱快。於是便棄醫從文,以筆為武器,喚醒民眾,達到國強民富的目的,雖屢遇險也不毫不畏懼。在他的影響下,國民思想得到了極大改觀。

並留下了很多至理名言如:

路是沒有的,走的人多了,就變成了路。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身甘為孺子牛。

唯有民魂是值得寶貴的,唯有將她發展起來,中國才能進步。

……。

齊白石對自己考慮得多,不敢諍言,對別人考慮相對得少。

魯迅則相反,對自己考慮得少,對民族考慮得多,甚至,不惜自己的生命。以他的才華,可以比十個齊白石的生活過得更加舒坦。毛主席曾說:“魯迅是一個高明的畫家,畫出了舊社會的醜惡面目;他又是一個鬥士,喚醒了千千萬萬箇中國人的靈魂;中國之所能發展壯大,就是歷朝都有拯救民族靈魂的人。”

有的人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摒棄了良心和歷史責任。有的人則相反,為了良心和歷史責任摒棄了自己的榮華富貴。因此,題主所說很正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