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打造的这部大剧好评如潮!

唐山劳动日报

由唐山文旅集团倾力打造的中国首部湖中岛上沉浸式实景体验剧于10月在美丽的南湖云凤岛璀璨绽放。流光溢彩、美轮美奂、荡气回肠、如梦似幻……《那年芳华》以想不到的美征服了观众,征服了媒体,收获了如潮好评。

唐山打造的这部大剧好评如潮!

图为《那年芳华》演出现场。 记者 郑勇 摄

赴一场穿越百年的约会,赏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品一段恩深似海的情义,留一幕刻骨铭心的记忆。唐山文旅集团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的匠心之作——首部湖中岛上沉浸式实景体验剧《那年芳华》,主要讲述了评剧创始人成兆才为了评剧事业以家国大义为重,克服重重困难、舍弃儿女情长的动人故事。全剧以南湖云凤岛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载体,利用现代数字多媒体技术和光影艺术,全新创构了观演融合、五位一体、深度体验的文旅模式,完美呈现了评腔乐舞与炫美光影的交融胜境,生动诠释了唐山百年文脉源流的精神内涵,突出展现了那年那时梨园人的家国情怀与梨园情义。

唐山打造的这部大剧好评如潮!

在宽广美丽的南湖水面上,一弯小岛仅由一座九孔石桥与陆地相连,岛上绿树繁花,亭台轩榭,轻音袅袅,这里就是位于南湖景区龙泉湾的云凤岛。作为国内首部湖中岛上沉浸式实景体验剧,《那年芳华》吸引了大量媒体的关注。在《那年芳华》演出期间,新华社、人民网、环球网、长城网等74家主流媒体对本剧进行了跟踪报道,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

唐山打造的这部大剧好评如潮!

图为《那年芳华》实景演出现场。记者 吕光宇 摄

人民网文章中这样写道:河北省唐山市在南湖景区打造沉浸式实景剧《那年芳华》,该剧以南湖景区的自然景观为载体,利用光影艺术,展现了梨园人的家国情怀。

新华社则用一组图片,展现了《那年芳华》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和光影艺术,创构观演融合、五位一体、深度体验的文旅模式,完美呈现了评腔乐舞与炫美光影的交融胜境。

长城网以《今与祖国共芳华 英雄城市愈年轻》为题,盛赞唐山文旅融合风正劲,破题求变寻发展的新时代来了。

《新京报》则发文称,唐山培育了培仁里历史文化街区、唐山皮影文化主题乐园、唐山戏曲文化园、南湖灯光水舞秀、沉浸式实景演艺《那年芳华》等消费热点,唐山成为了北京市民周末可逛的“后花园”。

“我们的这台戏想告诉人们,唐山不仅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是一座英雄城市,还是一座极具人文底蕴的文化之城。”总导演梅洪说,《那年芳华》将诞生于唐山的评剧作为主题,通过一台戏描绘一代人,通过一段情表现一座城,《那年芳华》填补了唐山乃至全国用时尚形式展现中国传统戏曲发展和传承的演出空白,独具四大特色:

唐山打造的这部大剧好评如潮!

图为《那年芳华》演出现场。记者 闫军 摄

时代特色——突出强调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在上世纪初,唐山成为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新文化运动的繁盛,使得评剧的创始人成兆才能够带领他的戏班从滦南农村进入唐山城区,能够将诞生于田间地头的唐山落子这种曲艺形式改良并提升为享誉中国的戏曲新剧种评剧。

场景特色——再现了当年唐山最具代表性的小山作为演出的特定场景,在演出中,特此用旁白的形式对小山做了介绍:随着唐山近代工业的发展,小山成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碰撞之地。当年的小山和天津的劝业场、北京的天桥一样知名,而成兆才进入唐山城唱戏的永盛茶园就位于小山。

人物特色——并没有去简单地还原历史人物,而是在对大量的史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基础上的推陈出新。新创作的第一个人物并不是成兆才,而是他的女弟子小凤,力求通过她的视野将观众带回到过去,通过她的视野来衬托成兆才的坎坷曲折与不懈追求,通过她的心路历程来刻画成兆才所提出的“学戏先学做人”以及“人有人品,行有行规”的人格魅力。

创新特色——作为中国首台湖心岛上的沉浸式实景演出,在“赏心悦目”的同时,更强调参与性和体验感。

唐山打造的这部大剧好评如潮!

图为《那年芳华》演出现场。记者 闫军 摄

唐山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袁泉表示,这部剧从创意立项到合成联排,每一个细节都是精心打磨,力求完美。在选择导演团队时,通过全国范围的考察、对标,最终选择了成功打造过《外滩寻梦》《六祖大典》等实景演出现象级作品的梅洪团队;剧中主要演员大都是来自唐山演艺集团的专业演员,所有的演员都经过了导演团队各专业老师在舞蹈、形体、台词等方面的集中培训,保证了高水平的演出。

“太美了!太好了!难以用语言描述,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验到这种美!没想到在咱们家门口也能欣赏到这样高水平的演出!”试演结束后,观众王军连连赞叹,驻足流连。“盘子碗的卖嘞——”“捎着香烟喽——”“栗子、甜栗子——”夜幕中,走过九孔桥,刚一踏上云凤岛,耳畔就传来极富唐山特色的吆喝声,街市两旁酒幡高展,各种买卖摊位热闹异常,仿佛一下就置身于百年前的唐山小山。

“这不仅仅是一出剧,从我上岛的那一刻起,就像成了剧中人。”观众张斌从外地慕名而来,整场演出,不仅跟随演员移步换景,同时也在跌宕起伏的剧情中感慨、感动。

“南湖越来越美了,成为不少北京人周末散心的目的地。”来自北京的王丽华告诉记者,前些年,她第一次来南湖就是参观世园会,感受到南湖别样的美景。“这几年,唐山对南湖的打造非常给力,在生态环境营造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不仅引入了灯光秀,还打造了唐山宴,打造了《那年芳华》,美景、美食以及唐山地方特有的文化紧紧地融合在一起,完美展现在了外地观众的面前。”王丽华表示,她感觉唐山与北京,就像过去上海与苏州那样,上海人周末在“苏州园林”里喝茶话事、卧坐凉亭,为苏州的经济发展带去了活力,希望唐山能够在南湖建设上更进一步,打造出文化旅游精品,成为北京名副其实的“后花园”!

唐山打造的这部大剧好评如潮!

图为《那年芳华》演出现场。记者 付卫铮 摄

“自10月1日正式公演以来,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那年芳华》实景体验剧共演出40余场,接待观众4000余人次,场场爆满,受到观众们一致好评。”唐山市文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温超说,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久久驻足的流连和不绝于口的赞叹是对这部剧的肯定,《那年芳华》做到了给观众一场高水准的演出。同时,文旅集团有限公司还针对性地邀请了作家协会专家学者、戏曲演艺专业人员以及各旅行社、各地实景演出的专业人士进行了现场观看,均得到了高度评价。

唐山打造的这部大剧好评如潮!

图为《那年芳华》演出现场。记者 付卫铮 摄

据了解,《那年芳华》是唐山文旅集团按照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做好‘旅游+’‘文化+’文章,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上实现新突破”部署开展的对唐山文化的纵向挖掘。它是对冀东文艺三枝花等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弥补了唐山市在“实景演出”项目上的空白,丰富了“唐山周末”品牌内容,推动了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生活高度融合。

《那年芳华》同样是一场文化延伸之旅,继续唤醒唐山这座英雄城市更多的文化机理,带动本地区文博、文旅、文创等产业链发展,拉动城市消费、擦亮城市名片、温暖城市记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