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與書房

書與書房

書與書房

購書、讀書、藏書,是讀書人的大事。三室一廳的房子,我將最大的一間做了書房。從地板到樓頂,櫃子三層,書架六層。書櫃書架擺放的多是常用書,裡層豎立,外層橫放。難以準確分門別類,便以叢書、文集、開本等,隨意擺放。

我所購之書,一是需反覆閱讀的經典名著,如嶽麓書社的《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商務印書館的《漢譯學術名著》,人民文學出版社的《世界文學名著文庫》等;二是實用類,比如常用的工具書,臨時需要的參考書等;三是想讀之書,“雅書”與“閒書”兼而有之。於是,我所藏之書,古本、孤本、珍稀本較少,多是“大路貨”。儘管如此,卻是30多年心血的結晶。如螞蟻搬家似的,購一冊,放著;再購一冊,擱著;日積月累,就成箱成袋,頗成規模了。

這些“大路貨”,硬是要談特色的話,那就是對叢書、文庫、文集、全集之類系統性的書籍頗感興趣,只要我喜歡的作家、作品,便儘可能成套購買。單本、全集,哪怕是相關的傳記、論著,不論何種版本,我都購買;比如魯迅的作品,既有成套的單卷本,也有《魯迅全集》,長江文藝出版社最近出版了一套收有他醫學、礦物學、研究碑刻等所有作品的《魯迅大全集》,我也買了。其他如四川人民出版社的《走向未來叢書》、遼寧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紀萬有文庫》以及《二十五史》、《劍橋中國史》、《梁啟超全集》、《孫中山全集》、《胡適全集》、《陳寅恪集》、《現代語文版資治通鑑》等,都有收藏。遺憾的是,因書櫃有限,全集大多無法上架,只得堆放著,閱時翻找。

書多了,按說利用起來十分便利,但事實並非如此。為查找一本書,有時翻箱倒櫃怎麼也找不著,只好在網上下單再購一冊。這樣的事情還不止一次。找書時空間狹小,稍不留神,就將什麼小物什給碰著了掉到地下。一天深夜,突然一聲巨響,以為發生了地震之類的大事。爬起來一看,原來是幾摞碼得高高的書籍倒在地上,散落得到處都是。書多了,還涉及管理的問題,髒了、黴了、殘了,都得做些相應的處理。我常說書多成災,還真沒怎麼誇張。

面對成“災”的書籍,已是超負荷運轉的書房怎麼辦?不外乎三種選擇:一、停止購書。這種可能性對我來說幾乎為零;二、購買或下載電子書,儘可能地將紙質書轉換成不佔空間的電子文檔。生活在一個數字化時代,電子閱讀、網絡閱讀自然有助於獲取大量資訊,而深閱讀還是離不開紙質書籍。電子書與紙質書可以互補,卻無法取代,且因長期養成的習慣,我的閱讀仍將以紙質書為主;三、拓展書房空間。就現有住房而言,空間的再開發與再利用已十分有限。

我在家裡待得最多的地方,就是書房。進門處放有一張小床,不僅看書、寫作在書房,有時連睡覺也是。我認為人生最愜意的事情,就是躺在床上的閒散閱讀,自然放鬆,不帶任何功利色彩。

書房於我而言,是一方修身養性的淨土,在享受他人勞動成果的同時,也儘可能地激發自己的潛能,努力創作。正如愛因斯坦所言:“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著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我必須盡力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曾紀鑫)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歡迎加入善本古籍學習交流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