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起壟有哪些好處?什麼作物需要起壟?

新大風歌


起壟用到的工具大多是鐵鍬,也有撅頭和鎬輔助開溝起壟的。現在的農用機械也十分方便,也有專門用於起壟的小機械,操作起來也很方便。一般在種植前就提前起壟方便定植,根據作物的行距,確定壟距壟寬和壟的數量,為以後作物的生長做好規劃。

起壟也是項重要的農事操作,那麼起壟對作物有什麼好處呢,根據我們這裡常種的作物,咱們舉例說明。

一些地下長果或者有地下塊莖的作物需要起壟種植,起壟後可以人為增加地下部位的生長空間,使土層更加深厚,有利於根系的呼吸和吸收作用。起壟後增加了土壤的表面積,使土壤更加疏鬆,也有利於田間的中耕除草。我們這裡常種的這一類起壟作物有:花生、紅薯、馬鈴薯、姜、胡蘿蔔等。以胡蘿蔔為例,起壟栽種的胡蘿蔔果型長粗,不易分叉,畸形果少,產量高品質好。

一些既不耐旱也不耐澇的作物,通常也是需要起壟種植的。起壟後形成壟間的小氣候,尤其是作物封壟後,保墒、保水、保溫的性能更好,澇了水都集中到壟的底部,漚根也不會太嚴重,地塊乾旱可以通過土壤的毛吸作用給根系補水。溝與壟的空間跟作物的枝葉間搭配能形成小氣候,有效調節田間的溫度和溼度。這一類需要起壟的作物主要為:辣椒、太空椒、茄子、西紅柿、黃瓜等。以辣椒為例,辣椒根系淺,相對來說比較不發達,對土壤含水量變化、溫度的變化都很敏感,起壟能使地面見幹見溼,促使根系發育,也能減少病害的發生。

一些容易倒伏或折斷的作物,前期不起壟但後期需要培土成壟的作物。這類作物的代表就是大蔥了,大蔥食用的部位主要是蔥白和少量的綠莖,現在的品種都要求蔥白多,莖稈長。大蔥前期是定植在溝裡的,隨著莖稈的延長,要逐漸邊溝為壟,是一種小尖壟,而且根系要垂直於地面,逐漸培土成壟,這樣既可以保護蔥白,又可以使蔥不易折斷,保證了大蔥的品相。

還有像我們這裡大田地塊的起壟,能起到很好的隔斷作用,比方說我們這裡玉米地裡起的壟,間隔三米起以個小尖壟,澆地的時候,一壟一壟的澆,不至於造成整個地塊的漫灌,分小壟澆有利於作物澆透澆足水,還不容易跑水,節省時間。真是省工省力節約成本。

土地起壟的好處,我就想起這些,一家之言難免疏漏,如果您也是地道農民或種植大神,不妨評論補充。我是情耕農,在農村,種家常菜,嘮家常話,希望您能在我的問答中發掘出不一樣的三農素材。

情耕農


有較多農作物,需要起壟種植。這都是根據農作物的生長特點決定的。起壟種植的好處:



一、養分集中。耕地起壟時,施用的基肥如:腐熟的農家肥、複合肥等都集中在壟的底部,因此增高肥料的利用率。同時由於將土壤中上層“熟土”集中在一起,這些土壤中的營養元素較多,使農作物能更好的吸收。

二、增加了暄土的厚度,使農作物在肥沃的環境中更容易紮根、膨大,舒服地生長。同時有利於抗旱。

三、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起壟後無疑比平地高出一部分,既能吸收陽光的溫暖,又能吸收流動空氣中的養分,使地內農作物增加養分。

四、有利於排澇。起壟後農作物生長在較高的位置,既使陰雨連綿的天氣,也不至於在農作物的生長部位存水,有利於農作物度過澇災期,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五、管理方便。起壟農作物,不管在澆灌、鋤草、收穫,都優於平地栽植的農作物。

起壟的農作物中,大部分是地下塊莖作物。如紅薯、土豆、生薑。近幾年很多地方花生也起壟種植。當然不是所有地下作物適合起壟,如大蒜等。地上作物也有很多適合起壟的,如大白菜、蘿蔔等。這主要是根據農作物的生長習慣決定的。


泰山農家人


很難簡單地說起壟好還是不好。分幾種情況。

先說說玉米。

黑龍江的極早熟區,地溫是玉米出苗的關鍵因素。免耕播種最大的問題是土壤溫度低,“冷漿”,出苗緩慢,且瘦弱,對產量有影響。這種情況下還是壟作玉米長得好。



內蒙東部春季乾旱多風,平作可以極大地減少表土流失和土壤中水分的散失。玉米起壟後播種,遇到幾天連續大風,壟臺被刮平,甚至連種子都被颳走。而平坐種子播在地表平面以下約五公分的位置,就安全多了。

還有涉及到前茬作物。如果前茬是壟作的玉米,免耕播種玉米就非常困難。 如果前茬是平作的玉米,可以在玉米地上直接免耕播種玉米,用圓盤開溝器“切”出一道縫,種子播在縫的底部。但這種播種方法遇到的最大問題是除草。因地表有殘茬,打封閉除草劑效果相當差。而且地表草籽多,後期草荒難以控制,所以不建議用免耕播種。等抗除草劑玉米品種允許種植了,出苗後再用草甘膦直接除草,在上一次免耕的玉米田上再進行免耕玉米播種,效果就相當好了。

至於那些塊根、塊莖作物,如馬鈴薯、紅薯就一定要起壟,因為塊根塊莖在膨脹的時候要改變土壤空間,只有起壟以後土壤空間才有很大的“彈性”。


種田博士後


土地起壟有哪些好處?什麼作物需要起壟?

這個問題村民小江來回答。

農作物根據其生長特性,及生長需要(或人為的實踐經驗證明),起壟對一些作物生長,發育有一定的促進及生髮作用。其具體作用如下。

一:增加土壤的通秀性。地表平行及地表以下土壤的通透性,如沒有外輔作用(如混和腐熟有機肥、秸杆、草木灰等)其通透性是較差的。而作壟可以促進植物根系生長髮育,從而吸收養份更全面,使植株茁壯,達到增強其抗逆性的作用。


二:起壟能接受更多的光照,增加作物的光合作用。無疑,起壟可以增加地表及作物的受光面積,從而促進光合化學反應。亦能夠增加地溫,從而使植物生長更活躍。再者能夠輔助性的殺菌,對作物的一些(如根腐病)病害有抑制作用。

三:起壟的地塊排灌方便。利於作物尤其是根系植物為產的後續生長和彭大,以及普通作物對養份的儲存和吸收。可提高利用率10%至50%不等。

雖然說了起壟的好處多多,但也有需有注意的地方起壟不宜過高、過寬、過大。一般作物以不高於20至30cm,不寬於30至40cm為宜。過高,過寬、過大、可導至其保水保溼度差;養份分佈不均勻;排灌不方便,尤其是澆(淹)水全灌性差。


什麼作物需要起壟。

這個問題比較籠統。在農村種植中,凡抗病害能力差;澆灌不方便;屬於根系生長為主的(如地瓜、紅薯、等);也可是樹木苗等。

總結。農村土地“起壟”作用是根據優化土壤結構,及植物本身生長需要來衡量決定的。其對於不同的作物有的有弊。在種植時根據現場的地理環境,及作物的生長特性來決定是否起壟。


村民小江


土地起壟有哪些好處?什麼作物需要起壟?

起壟好處多多,起壟的好處:有利於機械化作業如除草、耘鋤、打藥等人工田間管理;又可使肥效集中利於作物吸收;起壟等於增加了土壤耕作肥沃土層,更利於作物易紮根膨果;澆灌時,水流順壟流通順暢,省工省時省電費;收穫時更方便收穫,不易丟落作物或果實。

有許多農耘物適宜起壟。如:蔬菜類的白菜、大蔥、白蘿蔔、土豆、洋蔥、紅薯等,大田作物也有可以起壟的,如花生、玉米等。過去在生產隊時,我們這裡玉米都起壟,起壟前施肥和農家肥,然後起壟把肥料埋掩,即充分保證了肥力的不揮發損失,又保證了作物的吸收利用,效果很好。

現在人們怎麼省事怎麼來,可起壟可不起壟的就懶的再起壟了。但是,有些作物需要起壟,那效果就是不同,比如白蘿蔔、大蔥、洋蔥、土豆、紅薯等,起壟的效果就是好。充分吸收了水肥營養,且起壟後壟上的土壤鬆散,不易板結,有利於大蔥脖高、白蘿蔔扎深生長,土豆紅薯、花生等膨果長大。



如果,平畦子種植效果就不同了,經澆灌、及人工作業的踩踏,最易形成地面堅硬和板結,肯定不利於作物的紮根結果和膨大果實,即使鋤劃土地,有時會傷害著地下根莖類作物的果實。所以,應該起壟的作物,必須起壟。


幸福一家人140113721


壟是一種頂部呈圓弧形的窄高畦,通常情況下壟底寬60~70釐米,壟高在15~30釐米,壟間距是要根據蔬菜種植的行距來決定,把蔬菜植物種植在壟上。壟,用於春季植物栽培的時候,地溫回升快,有利於蔬菜生長︔用於秋季蔬菜生長時,有利於雨季排水,並且在灌水的時候不直接浸泡植株,可以減輕病害的傳播。



起壟的作物有豆類,像豇豆,起壟做成小高畦,一畦種兩行。薯類作物,茄科類,生薑,肉質根的胡蘿蔔,蘿蔔都可以起壟。

起壟後做成高畦有利於排水。中耕除草基本不會傷到根系,根據作物的生長髮育來確定是否起壟。


黃曉紅果果


土地起壟大部分都是用來提高地溫的,起壟所種的莊稼以春季為多!我們常見的有紅薯,烤煙,蘿蔔,西瓜,甜瓜等作物都會起壟,而且大多數都在壟上覆蓋有地膜。它的最大好處就是提高苗期地表溫度,保墒,加快植物生長進度!

我用過這種方法(起壟)也是二十年前了,當時種的是烤煙,因為是早春栽植,技術員一在要求要起壟覆膜,也有不按要求平地栽植的,結果到7月份收穫時竟然差了十幾天,而且品質也不好,烤出的煙多為|劣質,而起壟覆蓋地膜的烤煙,一級煙佔比較高。



從以上這個例子可以看出起壟覆膜的重要性。北方農村現在早春種土豆大多都人採用這個技術,它在降雨少的地方能有效保墒天數增加到十天左右,增溫、保墒就為旱作農業豐收提供了基本保障!



以前的起壟都是人工操作,三費時費力,。現在起壟覆膜已經是機械化了,所以,在北方缺雨的地方種土豆,玉米等莊稼起壟覆膜具有事半功倍之效果,仍然值得大力去推廣!


三秦莊稼漢


土地起壟種植農作物還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據說日本侵華期間曾經想將中國的起壟種植傳統改為平播,結果兩年之後就失敗了,對產量的影響還是比較嚴重的。

1、提高地溫。農作物的發芽與根系生長離不開適宜的溫度。如果是平播種植,受光面積是一個平面,受光面積相對小;如果是起壟種植,受光面積是兩個斜面。從幾何學的角度來講,兩個斜面的受光面積比平面受光面積大,有利於提高土壤的地溫,也有利於種子的萌發和根系的生長。


2、利於提高土壤的吸水能力,也有利於排水。耕地起壟種植,在國內應該有前年的傳統了吧。起壟之後,地表的相對面積會被放大。而且,將有限的鬆土層通過起壟疊成一定高度和厚度的鬆土層,也有利於有限的鬆土層容納更多的水分,提高抗旱能力;同時,耕地起壟之後會形成一條條筆直的壟溝,這樣的話在有急降水或者集中降水的情況下,多餘的積水會從壟溝內流出,減少田面積水的可能性,也能保證你農業生產的安全性。

3、有利於根系的發展。如果不起壟的話,通過翻地、旋耕等整地措施大概可以在土壤表面形成大概20釐米的鬆土層。根系只能生長到20釐米左右的長度,在向下就是犁底層了,根系很難傳統繼續生長。但是通過起壟,可以在地表形成至少30釐米高的鬆土層,再加上地下的10-20釐米的鬆土層,農作物根系的生長空間更大,更有利於農作物的生長。

所以,農作物起壟種植是有一定的科學道理的。而且,很多的農作物都需要起壟種植才能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比如說玉米、黃豆、高粱、部分蔬菜等。而且,也不要盲目的推廣一些免耕技術,如果免耕可以穩產、增產的話,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和農具還能基本沒什麼改變嗎?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土地起壟是農民發明了一種非常高效的種植方式,主要在我國北方平原地區運用比較多。像我們老家大別山地區,屬於山區丘陵地帶,耕作用地大多是梯田模式,地塊比較狹小,且有陡坡,起壟的話不是很方便,但在平地上也可以做到起壟。

起壟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將養分集中起來有利於農作物更加方便的吸收,土壤中的營養成分加快其生長,促進其健康茁壯。而且起壟之後,土壤的疏鬆性和透氣性能比較良好,農作物的根系在呼吸生長方面更加高效。

與此同時,起壟之後農作物高出地表10~20公分左右,可以形成比較合理的空間分佈結構,利於葉面發生光合作用,提升通風效果。另外,起壟之後還利於灌溉和排水,一旦遭遇洪水暴雨災害,可以從地塊溝籠中迅速排出,不會形成長時間的澇災,減少對農作物的損害。

在農作物種植方面,主要有紅薯,土豆,花生等一類農作物運用起壟比較多。有些地區種植生薑也會用到地塊起壟模式。農民在種植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因地制宜的選擇種植方式,這樣做才能夠更加高效的種植農作物,才能提升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減少損失,獲得優產高質。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和建議,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如果您喜歡我答案的話,歡迎點贊,關注轉發,感謝您的閱讀。


止茶


謝謝,田裡起壠主要是提深土壤耕作層。目的是使種的莊稼生長深厚的土壤裡,這樣莊稼的生產的土壤就深厚了,莊稼生長就有了肥料基礎。另一點莊稼生長在壠上,土壤的深厚,對遇到大旱能提高抗旱作用,對遇到水澇有防蕩的作用。但是種植水田的莊稼不能起壠。旱田的紅薯起壠最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