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下一個中國高等教育的高地

上個世紀50年代,為配合新中國建設,全國高校佈局做了一次大規模調整,在這次院校調整中,基本奠定了持續至今的中國高等教育版圖。

當時,國家對高校的佈局基本是按各大區來佈局的,形成了北京、上海、武漢、西安等高校特別聚集的地方,當時的深圳還是一個小漁村,自然沒有享受到高等教育資源分分配,高教聚集地區中心城市還有成都、瀋陽等,重慶也是當年佈局時的雙中心。這些城市可謂老牌高校聚集,有著獨特的教育文化優勢。

但是教育和經濟從來都是互補分離的,經濟實力雄厚的城市必然希望高等教育也要強大。在城市中,深圳GDP總量位居全國第三,是中國經濟第三城,但是高等教育資源目前卻非常薄弱。

深圳,下一個中國高等教育的高地

我們經常所說的中國高等教育強城市中,基本是北京、上海、南京、武漢和西安等城市,北京擁有全國最多的高校,武漢擁有全國最多數量的大學生。在高等教育發展的浪潮之下,有一個城市一直處於高等教育的薄弱之處,這個城市就是深圳。

雖然這兩年北方高校紛紛南下,成立了不少的校區,比如北師大珠海校區、中國人民大學蘇州校區、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校區等等。

深圳是我國的特大城市,北上廣深中只有深圳教育資源最薄弱,這種劣勢成為了深圳迫切希望改變的一個方面。深圳也希望有足夠強大的高等教育力量來支撐積極發展,由於深圳高校不足,深圳大量的大學畢業生都是來自廣州或者省外,比如華中地區的湖南和湖北,深圳吸引了這兩個省份大量的大學生畢業生。

從華中湖南湖北兩省四所985大學畢業生流向來看,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和湖南大學的畢業生每年流向廣東人數最多,而流向廣東的畢業生中很大一部分又去往了深圳。武漢市這兩年實行了野心勃勃的百萬大學留漢工程,雖然多了幾十萬人留在武漢,不過從武漢大學和華中科技大學2018年畢業生流向來看,流向廣東的畢業生還是以微弱的優勢超過了留在湖北的畢業生,這還是說明廣東地區人才儲備不足,需要從外地引入。

深圳無疑是廣東人才最緊缺的城市,深圳本土大學只開始深圳大學,2011年成立了南方科技大學,在近兩年逐漸開始建設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學,以及去年成立的深圳技術大學,還有一些學校的深圳校區,有哈工大(深圳)、中山大學(深圳)。另外,深圳目前只有三所職業技術學院,包括深圳職業技術學院(1993創辦)、廣東新安職業技術學院(1998創辦)以及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2002年),算下來目前深圳只有10所高等教育機構。據統計,深圳大學生人數2018年才剛超過10萬人,比較來看,只有武漢大學生數量的十分之一,按照深圳市之前的《關於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描繪了藍圖:到2025年,深圳的高校將達到20所左右,在校生達到25萬人。

可以說,在同等規模城市中,深圳是高等教育資源最匱乏的城市。

深圳,下一個中國高等教育的高地

不過正是因為深圳的高等教育資源匱乏,這種今天的劣勢必然促使深圳大力發展高等教育。為什麼眾多世界500強企業的研發總部都是在北京和上海,而不是在深圳,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深圳高等教育資源不足,無法提供足夠的科研人員和科研力量。這對於一個城市的未來發展來說,是必須回應的一個問題,深圳也認識到了自身高等教育資源不足的問題,所以,大量吸引大學開設校區,來增強高等教育資源和實力也就成為了必然的選擇。

2019年廣東高考錄取中最顯眼的一件事就是哈工大(深圳)分數線位居廣東全省第一,也就是說哈工大(深圳)理科的錄取分數線已經超過了廣東的中山和華南理工,雖然很多人說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招生人數不多,無形中抬高了分數線,但是同時也說明了廣東學子對深圳優質高校的認可,畢竟能夠在深圳這種經濟資源豐富的城市就讀實力強大的985大學,何樂而不為呢?

也有一些學校準備正在深圳建立校區,中國人民大學和北京大學在深圳準備建校區。

對於在深圳建設校區最有吸引力的大學應該就是偏遠地區的985大學,哈工大深圳校區給許多學校起了一個示範作用,就看有哪些學校會行動了,這種示範作用才是最好的招牌。

據說華南理工大學準備建設深圳校區了,畢竟同省的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已經建成了,華南理工大學建設深圳校區也在合理之中。另外還有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校區、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校區都在籌建。

深圳,下一個中國高等教育的高地

對於深圳來說,新建一流大學很難,南方科技大學的成功不容易複製,目前深圳提升高教水平採用的基本都是聯合國內、國際名校建設國際校區、邀請國內著名大學建設深圳校區,只要下定決定發展高等教育,未來深圳的高教值得期待。

深圳的經濟實力強大,目前缺乏就是高等教育資源,深圳有能力也有決心提升高等教育水平。

深圳,是下一個高等教育的新興高地!

深圳,下一個中國高等教育的高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