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閘北公園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閘北公園鳥瞰

1913年,民主革命家宋教仁遇刺身亡。次年,國民政府譚人鳳等人決定在此營建墓園埋葬宋教仁,此地被習稱為“宋公園”“宋烈士墓園”。上海淪陷後至解放前,宋公園荒廢,且成為國民黨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上海交大學生運動領導人穆漢祥、史宵雯烈士在此英勇就義。1946年5月,上海市市長吳國楨批示,將宋烈士墓園命名為“教仁公園”。1950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將其再次易名為閘北公園。1959年初進行擴建後,始成現今之規模。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1932年地圖中的“宋墓”(上圖)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1951年地圖中的閘北公園(下圖)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1932年地圖中的“宋墓”(上圖)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宋教仁墓舊影和近貌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閘北公園掠影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童家浜

童家浜原是彭越浦的小支流,以流經自然村落童家宅而得名。如今,成為區片地名的童家浜則是指現在的共和新路西側,老滬太路與延長中路之間的一大片區域。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童家浜歷史河道走向

中國的規模性公路建設開始於民國初期,但是中央政府沒有設立專門的公路建設和管理機構,公路建設暫時由鐵道部兼管。組織關係的混亂,使公路建設一開始就處於混亂的狀態,各省各自為政,很少溝通,因此公路建設推進緩慢。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舊時滬太公路滬瀏段初期用煤渣鋪成的路面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以及滬太長途汽車公司瀏河車站

1921年,上海、寶山、太倉的商人集資申請成立“滬太長途汽車公司”,開通長途汽車營運業務。這是上海出現的第一個長途汽車公司。同時,建設一條從上海至太倉的公路,公路在上海境內的一段就叫做“滬太路”(後來另闢新的上海至太倉的“新滬太路”,即現在的滬太路,原來的“滬太路”改名為“老滬太路”),這條滬太路的東端就是“童家浜”,遂取名為“童家浜長途汽車站”,終點站為太倉的瀏河,全長37.25千米,沿途設餘慶橋、大場、唐橋、顧家鎮(今顧村)、劉行、長浜橋、羅店、潘家橋、霜草墩、瀏河等車站。1922年,滬太長途汽車正式通車營運,由於“童家浜”是上海至太倉的長途汽車始發站,遂成為上海知名度較高的車站地名和區片地名。實際上,“童家浜”離開上海市區很遠,幾乎沒有公共交通,中間還隔著滬寧鐵路,乘客去車站,或下車後到上海很不方便。1935年,滬太長途汽車的始發站搬遷到蘇州河烏鎮路橋北堍,原來的滬太路車站成為中途站,“童家浜”的知名度略有下降。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童家浜地區的主要居民區延長新村鳥瞰(上圖)和地區“集散中心”鐵路局中心醫院(今第十人民醫院)

20世紀80年代起,在這裡建設一大批新村住宅。進入21世紀後,建造了新宏國際公寓等中高檔住宅區。現在這裡已經成為以住宅區為主的城市化地區,不過,人們仍習慣把這裡叫做“童家浜”。

圖說靜安地名:閘北公園內的宋教仁墓後成為屠殺先進人士的刑場


20世紀80年代地圖中的童家浜及周邊地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