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情緒管理與理性思維

一部《天道》看下來,丁元英的理性給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其待人處事的態度,冷靜而客觀,極少出現情緒上的波動,可謂理性思維的典範。

劇終人散,然而,那種淡然卻極具分量的理性仍盤旋於腦中,揮之不去。幾度凝神思考,再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我對情緒的管理有了點新的看法。

在成年人的世界裡,情緒管理向來就是一個不可忽略也難以逃避的話題,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這個問題往往會伴隨自己的一生。

我們都知道,情緒是一種比較主觀的心理現象,但人卻又生活在一個客觀的世界中,很多時候,人的腦子怎麼想與客觀事實究竟是怎樣並不重合,是以為難。

在生活中,因為忽視情緒的問題,導致一時衝動而節外生枝的事情並不少見,等腦子冷靜下來,才狠拍大腿。

假如有什麼辦法能讓自己的認識更趨向於客觀事實這邊,或許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這種誤差,誤差越小,人的情緒波動也會越小。

本著圖難於易的想法,循著高人的思維脈絡,先從小處著手,由淺入深,說不定普通人也可以學得一招半式。

首先,韓楚風曾說丁元英也有過一股拔刀見血的勁頭,說明後者走過這條路,可後來,他變得沉默寡言了。

《天道》:情緒管理與理性思維

這讓我想到,沉默,也許是處理情緒起來比較容易入手的一步。老話說,言多必失,何況是在情緒來的時候,好多人都會在大腿上留下五指印。乾脆一個字都不吐,給情緒潑點冷水,將鬥氣的話略掉。

沉默到底是不是金,我尚未弄懂,但我知道人若學會給當頭的情緒潑點冷水,就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趁著一言不發的時候,理清思路,起碼不會被外事外物牽著走。好整以暇,辦起事來,不會太差。

此外,丁元英身上還有點痞性,跟理性湊在一起,非但不相沖突,反而呈現出一種有趣的效果。這裡的痞性,是指想問題時不要一根筋,是要讓自己的腦子活絡起來。

例如,在五臺山論道時,韓楚風問丁元英,佛門淨地,能抽菸嗎?丁元英答,欄內是淨,欄外是土,靠著欄杆就能抽。大概是我的見識少吧,沒有在其他的文學影視作品裡見過或聽過這樣的話,但我不得不承認,他說的好似有點道理。

在情緒來的時候,也順帶來點痞性,是一種轉換思維的方式,如果有人不信的話,可以試一試,有時候會達到幽默的效果。

其次,國內有一種觀點認為,凡事要能忍,做到罵不還口,打不還手,才能顯示出人的涵養功夫,我不敢苟同;西方人甚至認為,別人打你左臉,你就把右臉也轉過去,我也不贊成,不能以這樣的方式去考驗人性,其實,連他們自己都不贊同,看看好萊塢的大片就知道了,以復仇為基調的影片多羅羅。

忍,是壓住心頭的怒火,而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過了這個界限,就會爆發出來,乃至走向極端,正常人都知道這股力量有多可怕。

真要說,與其忍,不如讓。理由是:忍,有被動壓制情緒的意思;讓,則是主動做出選擇,兩者含義相近,心態卻有所不同。從功利的角度看,但凡能做成點事的人,都不會將主動權拱手相讓。

當初,韓楚風為總裁的位置犯愁時,特地去找丁元英幫他解憂,酒過三巡,丁元英給他指出了明路:讓出一條道。

《天道》:情緒管理與理性思維
《天道》:情緒管理與理性思維

這裡的讓,表面上是暫時的選擇主動退出,避開鋒芒,實則是保存實力,為將來坐上總裁這把交椅打基礎,這是以退為進。假如此時韓楚風意氣用事,後面的故事就得改寫。

普通人不會為總裁的椅子煩惱,但也免不了有自身的憂慮。在自己所能達到的認知層面上多動腦筋,而不是情緒化的鬥氣,這才有可能讓出一條以退為進的路子來。

雖然拍大腿和打臉的問題暫時告一段落了,但我總是疑心這事沒有那麼簡單。當年拿破崙曾言:能夠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這話說得挺實在。

相比起書店裡的那些書,我更願意相信拿破崙的經驗之談。這位法國皇帝的麾下自然不缺少能征善戰的將軍,但顯然,他認為管理情緒這事來得更為重要。

接下來,就要說到本文的重點:我認為,拿破崙如此看重情緒管理這回事,原因在於人的情緒會出現反覆,心情好時,你以為當將軍挺容易;情緒來時,你才發現自己有多渺小。怎麼處理反反覆覆出現的情緒變化,才是最難過的一關。

所以,我覺得,人要對管理情緒這件事有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這場跟自己的較量,漫長而艱難,當中還會出現此消彼長的情況。很多人就是因為不太重視這種情況而敗下陣來,其實,是敗給了自己。

情緒就是一個分水嶺,成的這邊人少,敗的那邊人多,畢竟,這塵世上,能把自己都贏了的人太少了。

在對困難有充分的心理準備的前提下,多思考,靜下心來探尋事物的本源,遇事多問幾個為什麼,這是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一個方法。

在較量的過程中,一些事情慢慢地會發生不太容易察覺到的變化,比如說,拍大腿的次數減少了,此時,人看待事物的眼光也有了一些微妙的轉變。心態變了,人的情緒也跟著變。

人對事物的理解越是透徹,就越不會輕易為外事外物所動,無論外界的評價是好是壞,就算做不到寵辱不驚的程度,至少也可以保持一種相對冷靜、客觀的態度。

我以為,放眼古今中外,能稱得上是智者的人,都走過這條路。追本溯源,才能真正從源頭上解決情緒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