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發展歷程,圖1是起點,圖7是精神,最末一張振奮人心


蛇口工業區於1979年1月31日經中央批准,1979年的蛇口,還是一個偏僻荒蕪的小漁村。

1979年建市前的深圳,不過是寶安縣的一個小鎮,兩條水泥加起來不過2公里,一條叫人民路,一條叫解放路。

1980年,深圳成為首批經濟特區,大建設的熱潮開始興起。圖為基建工程兵部隊下到羅湖站。

深圳火車站。深圳和香港鐵路的主要通道,一遇颱風暴雨就積水,影響出行。

1984年2月24日至26日鄧小平第一次視察深圳,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

1985年的深圳老街。隨著改革開放的推進,外來人口的進入,商家的增多,街頭廣告也樹立起來。

深圳人過夜校、電大等學習知識技能。

1992年,深圳發行股票。一時間掀起一輪購股熱潮,股民正在搶購新股票。搶購股民證的男女前胸緊貼後背,一個緊抱一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幹事為深圳市長許勤頒“全球全民閱讀典範城市”證書

這幅攝影作品叫《升》,它預示著深圳的“符號”——速度、向上、激昂,很多人就是通過這張見報的照片認識了深圳,讀到深圳的發展,而決定來深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