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人口規模15萬”到“一心四城”—規劃中看襄陽70年變遷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70年風雨兼程,70年披荊斬棘,70年滄桑鉅變。新中國成立以來,襄陽人民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篳路藍縷,櫛風沐雨,用遠見卓識和胸襟膽魄,用勤勞勇敢和聰明智慧,書寫了襄陽城市發展、不斷跨越騰飛的光輝篇章。城市建設離不開科學合理的規劃,在70年的風雨歷程中,智慧和勤勞的襄陽人,在不同的階段,為我們的城市制定相應的規劃,本期收集了不同歷史時期襄陽城市規劃,採用圖文並茂的方式,向大家展示城市規劃的變遷,也是從規劃的角度探索襄陽城市擴張和建設理念的變化。

1958年我市編制了第一版城市總規

這是襄陽最早的城市總體規劃,如今成了襄陽的歷史。”每當有遊客走進市規劃展覽館二樓規劃展廳,館長朱海林都會自豪地向他們介紹襄陽的規劃歷史特別是1958年的城市總體規劃。如果說規劃是一個城市建設的藍圖,那麼城市總體規劃就是建設發展的龍頭。翻開1958年的襄陽城市總體規劃圖,龐公還是一片荒蕪,它與魚梁洲之間只有一條淺淺的小河,枯水時節,兩地就連成一片,老百姓可徒步自由來往。

從“人口規模15萬”到“一心四城”—規劃中看襄陽70年變遷

我市規劃起步較早,於1958年編制了第一版城市總體規劃,規劃到1965年城市人口規模為15萬人,城市居民居住標準近期為6平方米/人,遠期為9平方米/人,樊城規劃區面積約50平方公里。當時的襄陽城市總體規劃重點突出了工業佈局,設立了樊北冶煉、電機工業基地,東津灣石油化工區,同時提出了一批交通和基礎設施建設安排。

確立“一心四城”城市格局

1958年制定城市總規後,十幾年裡,由於種種歷史因素,規劃變得不再重要。一直到1976年,我市才有了新一版城市總規,它提出了襄陽建設全國重要的鐵路交通樞紐、綜合性工業城市、鄂西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之一的城市定位,及“雙城加外圍工業組團”的城市格局。隨後改革開放的號角在神州大地吹響,城市發展迎來新的機遇。

從“人口規模15萬”到“一心四城”—規劃中看襄陽70年變遷

城市建設,規劃先行。改革開放以來,襄陽城市總體規劃先後經歷了四次全面修編,分別是1980年版城市總體規劃、1988年版城市總體規劃、1996年版城市總體規劃、2011年版城市總體規劃。

從“人口規模15萬”到“一心四城”—規劃中看襄陽70年變遷

從“雙向發展”“帶狀組團”到“一心四城”“四位一體”,每一部規劃都飽含著群眾殷切的期望、規劃人的汗水;每一張藍圖,都滲透著決策者的豪情。

從“人口規模15萬”到“一心四城”—規劃中看襄陽70年變遷

紅磚屋、土坯房、窄巷子、老城牆,南城北市雙向發展,縣(區)、鎮街沿路延展,自然村莊散落生長,是襄陽城鄉往昔的模樣。《襄樊市城市總體規劃(1980—2000年)》於1981年8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這是我市首個得到上級指導的城市總規,城市大發展的腳步由此邁開。

從“人口規模15萬”到“一心四城”—規劃中看襄陽70年變遷

從重點突出工業佈局,成立汽車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到不斷完善城市功能分區,推進襄陽縣撤縣設區,開發魚梁洲,打造東津新區,“一心四城”格局輪廓初具。

在改革開放後編制完成的四部城市總規中,2011年版城市總規修編過程最為曲折,也最為漫長。自2004年市政府向省政府提出修編城市總規的請示後,直到2013年1月1日,國務院才正式批覆《襄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實施。

從“人口規模15萬”到“一心四城”—規劃中看襄陽70年變遷

這次城市總規修編時間長,給城市帶來的影響也是巨大的。在此前的規劃中,秉承“南城北市”思路,城市一直是以向北發展為主,空間發展策略為“北拓、南優、西控、東儲”,並且計劃在鄧城大道以北建設行政中心等。但是,隨著城市發展戰略的調整,城市單一向北發展容易形成“攤大餅”的通病,也不利於交通佈局。

因此,這版城市總規明確了城市的發展方向,“東儲”調整為“東進”,東津被確定為與襄城、樊城、襄州具有同等地位的城市片區,東津片區起步區20平方公里的土地也被調整為城市建設用地,保證了東津的建設開發。

此次規劃,除了確立新的城市“三環”交通路網外,還要求構建“兩軸、九放射”的快速路和主幹道系統,進一步強化襄陽的輻射服務功能,提升襄陽中心城市地位,這些都為日後內外環線、東西軸線等重點工程提了規劃依據。

多規融合謀劃新一輪發展

2017年下半年,受上位規劃發生變更,國家重大戰略規劃出臺,鄭萬、西武、呼南高鐵建設及現行城市總體規劃即將到期等因素影響,我市啟動了新一輪城市總規編制,將按照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的總體要求,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把以人為本、尊重自然、傳承歷史、綠色低碳融入規劃編制全過程,以多規融合的思路謀劃新一輪發展,以“一極兩中心”為目標,構建襄陽市2035年城市發展規劃目標和空間格局。

從“人口規模15萬”到“一心四城”—規劃中看襄陽70年變遷

襄陽市區航拍圖,魅力襄陽馬軍攝

劉坤:新婚之夜做規劃

2011年,襄陽邀請“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領銜編制襄陽市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我當時是市城市規劃設計院副院長,也是該項目的主要編制人員。那時,我還是工作不到兩年的新人,做空間發展戰略規劃沒有任何經驗。為了擠出時間當面向劉太格請教,我帶上資料跑到武漢去接機,一見面就纏著老先生請教各種問題。

從“人口規模15萬”到“一心四城”—規劃中看襄陽70年變遷

“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先生,圖片來源網絡

有一次,為了解決一個關鍵問題,我連夜趕到成都去找劉太格,從晚上10點一直講到次日凌晨。為了編制好規劃,我連婚禮都沒時間準備,由妻子一手操辦。結婚之夜,我接到緊急任務,連禮服都來不及換,就匆匆忙忙趕到辦公室加班。我的心願就是讓一張張藍圖成真,讓襄陽變得更加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