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宜居”,大城岳陽築夢前行

走向“宜居”,大城岳陽築夢前行

走向“宜居”,大城岳陽築夢前行

岳陽連續4年上榜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6日訊(記者 張璇 通訊員 孫曉青 任勇 李勇燕)今天,“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岳陽市住建局新聞發佈會召開。岳陽市住建局黨組成員、新聞發言人胡列宇發佈岳陽住建事業7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輝煌成就。

至2018年底,岳陽市城區建成區面積達126.4平方公里,是1949年的63.2倍;城市道路941公里,比1949年增長72.4倍;人均居住面積由70年前僅9平方米,至2018年底達42平方米,增長4.7倍;城區日供水能力40萬立方米,是1962的667倍。2013年以來,全市累計改造農村危房8.93萬戶。如今的岳陽城鄉,從“憂居”實現“安居”,並走向“宜居”。2018年12月,經中央備案同意,岳陽被列入湖南省大城市行列。在2019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排行榜中,岳陽再次上榜,是湖南省唯一連續4年蟬聯此項榮譽的城市。

走向“宜居”,大城岳阳筑梦前行

新中國成立初期,岳陽市採取“以工代賑”和義務勞動等方式進行城市道路建設。上世紀70年代,城區向京廣鐵路東、南面拓展,修建東茅嶺大道、洞庭北路、竹蔭街等幾條主要幹道,建成區擴展到10平方公里。1983年,國務院批准岳陽升格為省轄市後,城鎮建設全新起步,逐漸沿長江以南、洞庭湖東岸至湖濱拓展,形成帶狀組團式城鎮體系。1995年,加速“東移北靠”,城鎮體系逐漸沿京廣線、107國道、長江水道向兩側擴展。

進入21世紀,岳陽城市發展按照“東擴、北靠、西聯、南延、中提”戰略大步推進。“十五”至“十二五”期間,完成市政基礎設施投資143億元,城區建成區面積100平方公里。期間,岳陽被國家列入區域性中心城市發展規劃,並列入湖南省“一點一線”和“3+5”城市群,定位為全省發展三個新增長極之首。

“十三五”以來,市城區推出市政基礎設施項目300多個,完成投資200多億元。特別是近幾年,突出構建城市環線、打通關鍵樞紐、完善路網結構、提升循環能力、配套重大項目等重點,拉通7條城市幹道,將15條城市道路骨幹項目列入交通建設大會戰攻堅行動,建成市十五中、湘北醫院、白楊坡、聖安寺等一批人行過街設施,城市格局得到提升,承載能力進一步增強。

走向“宜居”,大城岳阳筑梦前行

1992年,岳陽被列為湖南省住房制度改革試點城市之一,群眾開始獲得住房全部產權。1998年推出經濟適用住房制度,至2015年,全市共建設經濟適用住房4.5萬多套、面積463.93萬平方米。在進行經濟適用房建設的同時,2007年開始建立廉租住房制度,並逐步建立公共租賃住房制度。2013年後,公共租賃住房和廉租住房並軌運行,有效改善低收入家庭的居住條件。近年來,大力推進城鎮棚戶區改造,至2018年底,全市累計有17.6萬戶居民“出棚進樓”,喜遷新居。全市落實住房保障27.16萬戶,年均發放住房租賃補貼2.1萬戶,近十年累計發放租賃補貼約4億元。

近年來,岳陽在城區實施南湖、千畝湖、王家河等綜合治理,啟動32處黑臭水體集中整治攻堅行動。2018年以來,岳陽藉助作為“共抓長江大保護、共建綠色發展示範區”國家首批試點城市契機,與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合作探索“廠網河(湖)岸一體、泥水並重、流域區域綜合治理、資源循環利用”的水環境治理新模式。今年5月,岳陽成功創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新時代、新任務、新要求。”岳陽市住建局黨組書記、局長周金龍說,廣大住房城鄉建設工作者正以“創精品工程,樹住建新風”的新面貌,奮力續寫事業新篇章,為岳陽打造湖南發展新增長極、國家區域性中心城市和大城市貢獻力量、築夢前行。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騰訊·大湘網等10多家媒體參加新聞發佈會。岳陽市住建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葉建國,黨組成員、副局長吳德仁,黨組成員、副局長葛文斌,黨組成員、工會主任易立先回答記者提問。岳陽市委宣傳部對外宣傳辦主任陳徐恩主持新聞發佈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