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 人要警惕食物中的慢病元凶——鈉


株洲 人要警惕食物中的慢病元兇——鈉


鈉,是人體必需的常量元素之一。人體的鈉主要來自食品烹調、加工所用的食鹽。

食鹽是我們日常中最常見的調味料之一,無論是精製鹽、深井鹽、海藻鹽、日曬鹽還是低鈉鹽,其主要成分都是氯化鈉。

鈉與食鹽,可交換,這是一個怎樣的換算關係呢?簡單講,1g鈉 相當於 2.5g食鹽

 高鹽多危害

目前,國內外尚沒有高鹽/高鈉食品的統一定義,但加工食品中的鈉含量顯著高於新鮮食品。

食鹽攝入量與鈉攝入量過高對健康狀況的影響已得到科學界的普遍共識。高鹽(鈉)攝入能夠增加高血壓、心血管疾病、腦卒中、胃癌等疾病的發病風險。

2016年Mente Andrew等的研究表明,無論是高血壓人群還是非高血壓人群,與中等水平(4-5g/d)的鈉攝入量相比,低鈉(≤3g/d)和高鈉(≥6g/d)攝入,都會增加高血壓人群心血管疾病的發病風險。

食鹽,吃不吃?

既然高鹽攝入對健康危害這麼大,那我們是不是可以不吃鹽呢?鈉有啥用呢?

鈉是人體必需的常量元素,具有調節細胞外液的容量與滲透壓、保持體液酸鹼度的恆定、維持正常的血壓的重要生理功能。

此外,鈉對嘌呤核苷三磷酸(ATP)的生產和利用、肌肉運動、心血管功能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鈉約佔細胞外液中陽離子含量的90%;人體細胞外液中的鈉和細胞內液中的鉀含量的平衡,是細胞內外水分恆定的基本條件。

膳食鈉過多、鉀過少、鈉鉀比值偏高均可引起高血壓,增加心血管死亡風險。

日常飲食可以為人體提供足夠的鈉,但禁食、少食、膳食中鈉鹽限制過嚴、鈉攝入量極低時,都可能引起缺鈉,血漿鈉<135mmol/L時,即為低鈉血癥。體內鈉元素的含量低於健康人的正常含量,則細胞的水分、滲透壓、應激性、分泌及排洩等都將受到影響。此外,缺鈉還會影響細胞對氨基酸和葡萄糖的吸收,減少胃酸的分泌。

因此,食鹽,是必須要吃的,而且要控制在合適的範圍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g。

吃的鹽,去了哪兒?

看到這,你是不已經蒙圈了呢?

吃了這麼多年的鹽,一時間竟然不知道該怎麼吃了,每天6g鹽,我怎麼知道一餐外賣,大師傅加了多少鹽?

如果加多了,這不是要吃死的節奏嗎?

惶惶不可終日的感覺。

當然,你也不必太過焦慮。我們的腎臟對鈉的排洩和重吸收有很強的調控能力,腎小球的過濾作用於腎小管的重吸收保持平衡,鈉攝取量增加則其排洩量也增加,反之排洩量也會減少。因此,人體對鈉攝入水平的適應性很大。

一般情況下,每日攝入的鈉只有少部分是機體所需的,大部分通過尿液排出。腎臟排出的鈉量大致接近攝入量,另有小部分通過糞便、皮膚排出體外。

看到這裡你也彆著急長出一口氣,繼續放任自己的高鹽飲食。

飲食口味是逐漸養成的過程,吃多了鹽,你會不知不覺的感受不到鹹味,從而無意識的攝入更多的鹽。過多的鹽攝入增加了腎臟負擔,就會對健康造成影響了。

隱性鹽,數據顯

除了日程烹調食物注意控制食鹽的添加量,預包裝食品中看不到的鹽也要引起高度的注意。

醬肉醬菜臘肉鹹菜方便麵等都屬於常見的高鹽食品,您可能會在食用時稍加註意,麵包、餅乾、薯片等初嘗似乎不鹹的預包裝食品中,大都含有較高的鈉。

因此購買預包裝食品時,一定要學會看營養標籤,通過鈉的標示量及NRV%,合理選擇,適度食用。

回家吃飯,健康減鹽

幸福就是回家吃飯。回家吃飯,可以更有效、更直接的控制烹調用鹽,讓膳食必備的食鹽,真正做到健康調味。

鈉,你我生命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長期過多或過少攝入都會對健康產生危害。

因此,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多食用新鮮的蔬菜、水果,儘量控制減少醃臘肉製品、鹹菜、餅乾、方便麵等高鹽加工食品的攝入。

定量控制烹調用鹽,讓家,清淡知味。

編輯校對丨Lei yuk_yan,Yi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