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類家長不適合送孩子去學鋼琴

正所謂一入琴行深似海,對於很多教琴老師而言,不論他們是教鋼琴,口琴,小提琴,還是豎琴,木琴,手風琴。只要是教琴,他們就需要與各種各樣的學生和家長保持溝通交流。

在這期間,大部分教師不怕遇到“教不會”的學生,就怕遇到“外行且跑偏”的學生家長。

這幾類家長不適合送孩子去學鋼琴

所謂“外行且跑偏”的學生家長是指為了讓自己的子女在琴藝方面有所造詣,他們會積極參與孩子的學琴過程,以他們的方式督促孩子,並向教師提出各種建議。雖然這種初衷是美好的,但無奈這類家長缺乏專業性,因而,他們的很多方法、措辭是不科學的。

錯誤的方法對於孩子來說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對於教師來說更是在“幫倒忙”。因而教師最怕遇到這幾種家長。

01攀比心強

在教琴行業待久了,老師們會經常遇到這樣的家長,“老師啊,我聽說鄰居家的孩子已經會彈《夢中的婚禮》了,為啥我家的孩子彈奏水平還是停留在簡單的譜子呢?我家的孩子在學習方面一向很聰慧,從來不會落在別人後面,他為什麼學起琴來就不如別人呢……”

這幾類家長不適合送孩子去學鋼琴

面對這樣的質疑,老師也表示無奈,他很想從專業的角度告訴家長每一個孩子接受能力,學習程度都存在差異性,並且孩子一時彈不好不代表他一直彈不好,但這些家長往往不會聽這些,因為他們要看到孩子立竿見影的成效。

事實上,優秀的家長會給予老師信任,給予孩子時間,讓老師帶領孩子進入音樂的大門,探索音樂的奧秘,為孩子年幼的心靈埋下音樂的種子。

02“迷信”速成班

一些家長眼裡,考級才是王道,過級才是榮耀。當他們看到五花八門的“速成班”宣傳語後內心大悅,他們心想,總算為孩子學習樂器找到了新捷徑。於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給孩子報班,並希望孩子在短暫的學習之後所向披靡,輕鬆過級。

這幾類家長不適合送孩子去學鋼琴

但事實上,這種單純追求“考級證書”的思想很可能扼殺孩子的音樂興趣,將孩子培養成一個“考證機器”,長期處於單調枯燥的考級狀態裡的孩子,很可能導致厭學。

優秀的家長往往更看重孩子的音樂素養,因為他們懂得這是陪伴孩子一生的財富。擁有沉澱已久的音樂素養,還用擔心孩子在這個行業不能脫穎而出嗎?當然不必擔心,因為孩子的素養和底蘊會使其音樂之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03“曲數多=彈得好”

很多家長都存在這樣的誤區,他們認為孩子彈的曲數越多,就代表孩子彈得越好,越精通。因此,不少家長總喜歡追著教琴老師問,“老師啊,我家孩子這個月學會幾首曲子呢?”每當面對這樣的靈魂拷問,老師的內心百感交集。

這幾類家長不適合送孩子去學鋼琴

因為懂行的人都知道,孩子剛開始學習基本功非常重要,比如孩子的坐姿、手勢、認譜程度等等,如果拋開這些,僅僅看孩子能彈幾首曲子,那無疑是花拳繡腿,華而不實。

學好一門特長,如同做一盤好菜,要不驕不躁,把握火候,把握時間,這樣做出來的菜才有滋味。如果只是單純的追求做菜速度,後期即便菜上桌了,味道也往往不盡人意。

04喜歡炫耀

這類家長總喜歡讓孩子在家庭聚會或者朋友聚會期間“露一手”,“閨女,給你三姑二老爺五舅媽七叔叔彈上幾曲……”若孩子彈奏僅僅是為了娛樂那也無關緊要,但如果現場還有其他接受過正規培訓的小朋友,那很可能彈錯或者被其笑話,至此,戳傷孩子的自信。

因此家長在鼓勵孩子展示自我時,要把握好“尺度”。否則,孩子非但沒有在眾人面前鍛煉出膽識,反而弄巧成拙成為其他小朋友的“笑柄”並從此失去學琴興趣,這就好心辦壞事了。

這幾類家長不適合送孩子去學鋼琴

對於很多教琴老師來說,在學生的學琴過程中,其父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優秀的家長會理解並且支持老師,因為他們很清楚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更加科學合理,並且他們願意認真聆聽以正確的方法去督促孩子。也正是有他們的存在,才會讓孩子有所突破,才會讓老師們深感欣慰,更加熱愛這個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