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年頭為啥那麼多人喜歡標榜自己“渣”?


這年頭為啥那麼多人喜歡標榜自己“渣”?


“你很好,我覺得有更好的人適合你”

“你做的這些不是你自願的麼,我又沒逼你”

“是ta主動的,跟我沒關係”

“我也喜歡你,只是我現在不想談戀愛”

“我怕我給不了你未來,耽誤了你,我們還是分手吧”

“我要是沒有男/女朋友的話,我肯定會追你”

“我愛的是你,但是我還放不下ta”


這些“渣”語錄,有木有覺得很耳熟?


這年頭為啥那麼多人喜歡標榜自己“渣”?


哪個渣男渣女在發誓

這年頭為啥那麼多人喜歡標榜自己“渣”?

渣男錫紙燙,渣女大波浪。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越來越多人標榜自己是渣男或者渣女,甚至還有人聲稱自己想跟渣人談戀愛...


這年頭為啥那麼多人喜歡標榜自己“渣”?


冒昧的問一句:渣什麼時候變成潮流了?

大家對渣是不是有什麼誤解?



這年頭為啥那麼多人喜歡標榜自己“渣”?


問世間“渣”為何物


1/不主動、不拒絕、不負責

這年頭為啥那麼多人喜歡標榜自己“渣”?


01 不主動確認

曾經,確定關係不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我們很容易就認為自己已經和另外一個人成為了男/女朋友,在戀愛時也會迫不及待希望跟ta確認關係,巴不得向全世界宣佈你們天生一對。

但“渣”從來不會主動確認你們之間的關係,而是享受左右逢源、曖昧不清地的糾纏,在外人面前也只是宣稱“我們只是好朋友”。

當你以為你們進展到了一定的程度,急切地想要跟ta確認關係進一步發展時:

“我們現在是男女朋友了吧”

“你說呢,傻瓜”


“渣”善用這種看似寵溺的話語迴避你的話題。

因為確定了關係會破壞ta的單身人設,從而影響ta發展更多的“好朋友”。

“渣”就是永遠給你希望,卻絕不會讓你大喜過望。


02 不拒絕曖昧

美國曾做過一項基於2647個樣本(18-59歲)的在線調查,約69%的人對他們與正在交往的對象的關係存在困惑,無法確定是否能夠算作在約會。

另一項針對女性的調查則顯示,73%的女性說她們“經常不能確定自己是否在約會中”,19%的女性則認為自己“從來沒有進行過真正的約會”。

似乎不單單是男人,越來越多的女人也開始加入到了“不拒絕”的行列:似乎遠離明確的情感狀態,成了一種潮流。

不拒絕別人的曖昧、不拒絕所有的投懷送抱、不拒絕任何模糊關係…

因為不拒絕,讓對方時而小鹿亂撞、時而疑神疑鬼;因為不拒絕,所有的對象都成了“渣”的情感獵物。

這種情感滿足感、刺激感、朦朧感和征服感讓不少人迷上了“不拒絕”。

“渣”就是曖昧不明,來者不拒。


03 不負責感情

網上曾流行一句話:以前我真的非常喜歡喝可樂,我以為我一輩子都會喝下去,可是有一天 我發現自己不喜歡喝可樂了,我沒有錯,可樂也沒有錯。

感情是需要雙方經營的,但從一開始,“渣”就沒打算對感情負責,更談不上經營。

當有新的獵物出現時,“渣”可以毫無心理負擔地變心,並且理直氣壯地遇到了真愛為藉口。

“渣”就是朝三暮四,同床異夢。


這年頭為啥那麼多人喜歡標榜自己“渣”?


什麼樣的人會主動標榜自己是渣


一類是在感情中受過傷的人。

這類人往往在感情上真心付出過,但或因人利用,或因受到情傷,真心錯付,所託非人,進而產生了一定的情感扭曲,索性見一個愛一個,認為這樣就能保護自己不再受傷。

這類人對愛缺失信心,對自己缺乏自信,深怕自己付出了真心,對方卻在逢場作戲,與其天下人負我,不如我負天下人,最終把自己變成了曾經最憎惡的人。


說來也可悲,Ta們因為害怕再次受到傷害而選擇去傷害別人,即使有一天遇上一個讓自己心動的人,卻還會告誡自己不過是玩玩而已,認真就輸了。

否定愛情,否定自己,跌跌撞撞,最後可能會真愛失之交臂。


另一類“渣”則是天性為“渣”,堪稱渣中渣。

為什麼呢?

因為主動標榜自己是渣就可以逃避責任了啊。這些渣認為“渣”是一種潮流,交往過多少對象成為渣們互相攀比炫耀的資本。

開始交往時,笑嘻嘻跟對方說自己是個渣,你以為ta是在開玩笑,在緊跟網絡熱詞。

等到渣提分手時,你質問,ta同樣笑嘻嘻地回答你:“我都跟你說了我是個渣了,你又不是不知道。”


這年頭為啥那麼多人喜歡標榜自己“渣”?


一個渣字就成了可以隨心所欲、朝三暮四、不負責任、不在乎道德廉恥的藉口,做渣這麼自由,當渣多好啊。

這些“渣”難道不應該被丟到有害垃圾的分類裡去麼?



這年頭為啥那麼多人喜歡標榜自己“渣”?

為什麼渣會從一個貶義詞成為一種“潮流”


囉嗦完渣的特點和渣人的類別,我們再看看“渣”是怎麼變成了一種潮流的,網絡上甚至有標榜表示希望能和渣交往戀愛的。


這年頭為啥那麼多人喜歡標榜自己“渣”?


如果你問這些人是不是傻,為什麼想要找渣交往,ta們會告訴你如下原因。

渣有三個比較明顯的特點:


1/第一印象秒殺你


看過《一個母親的復仇》的人,在DK偵探出現的時候,可能都會和影片裡的母親一樣,對DK偵探充滿防備,因為他看起來很像個壞人啊。


這年頭為啥那麼多人喜歡標榜自己“渣”?


雖然以貌取人不可取,但第一印象確實是我們對一個陌生人形成總體印象的關鍵點,也就是所謂的先入為主。

第一印象常常成為我們評價對方的潛意識依據。


大多數“渣”都深諳此道,所以ta們一般都很注意自己的形象氣質,畢竟印象分足夠好才能幫助自己和對方更進一步地接觸。


2/情商高、舌燦蓮花

感情其實就是一種情緒上的波動,當你有了思考、猜測、想念等情緒時,你會發現自己正在喜歡上對方。

“渣”往往身經百戰,鍛煉出了較普通人更高的情商,ta們能更準確地把控男/女對象的心理活動,並通過天馬行空或曖昧的話術,擾動對象的情緒。

所以當你覺得和渣人聊天更開心,更懂你的時候,你的情緒已經被調動。

記住哦,對象一思考,渣人就微笑。


3/讓你付出更多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人們不會記住那些跋山涉水來見自己的人,卻會對自己跋山涉水去見的人念念不忘。

現實中念念不忘是不是必有迴響,阿熊不知道,但在愛情中,人都容易犯賤。

所以你會發現生活中那些舔狗幾乎都得不到愛情,你付出的越多,你就越難放下。

“渣”們就深深地懂得這個道理,於是ta們會引導你主動付出,不管是時間、金錢還是感情,你付出的越多,就越離不開ta。


但感情是雙方的,渣人魔高一尺,我也可以道高一丈。


這年頭為啥那麼多人喜歡標榜自己“渣”?


為什麼還是會有人願意選“渣”人呢?

其實心理學已經從「損失厭惡」「期望效應」「沉沒成本」三個方面對這種現象做了解釋。


損失厭惡

損失厭惡是指人們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認為損失更加令他們難以忍受。同量的損失帶來的負效用為同量收益的正效用的2.5倍。

簡單來說就是人們失去一件東西時的痛苦程度,要比得到這件東西所經歷的高興程度更大。


舉個栗子,

一個拋硬幣的遊戲,正面朝上,你贏,可以得到500元;反面朝上,你輸,損失500元。你會選擇參與這個遊戲話說放棄?

大多數人會選擇放棄,因為人們對於失去的敏感度遠遠大於得到的敏感度。

也就是說,輸掉500塊錢所給人們帶來的痛苦程度遠遠大於賺500塊錢的快樂程度。


這就是為什麼好人為你做了無數件好事,只要ta做了一件錯事,之前無數的好會被一次的錯所帶來的厭惡感大幅度抹殺掉,甚至之前ta對你的好都會被認為是有所企圖。

因為從好人這裡你習慣了得到,不能忍受失去。


而渣即使一直在索取、在傷害你,但是隻要ta為你做了一件浪漫的事,你就可以無視他之前所有的斑斑劣跡,認為渣果然還是愛你的。

因為渣對你的好是意外的得到,是驚喜。


期望效應

期望效應又稱“皮格馬利翁效應”,期望是對自己或他人的一種判斷,希望自己或他人達到某種目標或滿足某種行為預期。

小時候,我們會發現那些成績常年穩居班級前列的學生,只要一次成績下滑,班主任就會找這位同學談話。


但如果有個常年在班級倒數的學生,突然進步了幾個名次,不出意外班主任會在班上重點表揚,或者號召大家學習。


同理,因為大家對好人一直保持著高期望,當期望落空,會產生很大的落差感。

而對“渣”,大家的期望值本身就不高,當ta做出超出你期望值的事情時,就成了一個令人難忘的驚喜。


這也是為什麼好人一旦沒有一如既往地好,中途掉了鏈子就會被大家指責;而“渣”心血來潮做了一兩件好事,就會得到大家讚揚的心理學原因。


沉沒成本

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

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


我們說了,大多數“渣”情商高、伶牙俐齒,讓你心甘情願地對ta付出物質、時間和感情。

所以你對渣投入的成本越多,你就陷得越深,無法及時止損抽身離開,不甘心自己那麼多的投入付諸東流。

就跟你炒股一樣,你投入了你的全部身家,股票跌了,你卻還是捨不得脫手止損,期盼著股票第二天就能回漲,直到賠光了底兒。



這年頭為啥那麼多人喜歡標榜自己“渣”?


怎麼才能避開“渣”


“大家都脫單了,就剩我一個單身狗顯得我好像沒人要一樣。”

“快奔三了還單身,回家又要被催婚咋辦。”

“我不喜歡一個人,想找個人作伴。”

“我前任剛都有新戀情了,我怎麼可能輸給前任。”

因為寂寞、無聊、從眾、面子等原因而急於脫單的,最容易陷入“渣”的感情旋渦中。

要避開“渣”,首先要有個好心態。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是有價值的,你要對自己充滿自信,不要做感情的附庸。


其次是不斷地充實自己,提升自己

有人說過,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很大程度預示你未來會有怎樣的伴侶。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老祖宗也很早就告訴我們了。

所以要獲得優質的愛情,必須先提升自己,尤其在知識技能、智商情商和興趣愛好上,讓自己變得更好、更有趣、更博學,這樣在交際圈中你會是贏得矚目的那一個。


最後是要慧眼識“渣”,及時止損。感情和失敗一樣,是特別容易擊倒一個人,也特別容易讓一個人成長的。

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很難保證不遇到幾個渣人,但沒關係,你需要懂得在經歷的過程中學會辨識“渣”,並且及時止損,不要在無休止的糾纏中傷害自己。


結語:

對於那些曾經被傷害過的黑化渣,阿熊想說被傷害過的你令人心疼,但是因此而變成渣去傷害更多的曾經的“你”,沒有必要。

生活中的人都一樣,無法躲開傷害,避開痛苦。傷了就療傷,痛了就哭泣,不必仇視,不要墮落。


而對於渣中渣,每個群體都有相應比例的王八蛋,ta們“百花齊放”,種類各異,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擦亮雙眼,不與之為伍。END



這年頭為啥那麼多人喜歡標榜自己“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