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實錄|孫祁祥:關於金融品牌及其建設的一點思考

孫祁祥「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原院長」

演讲实录|孙祁祥:关于金融品牌及其建设的一点思考
演讲实录|孙祁祥:关于金融品牌及其建设的一点思考

以下為現場演講實錄:

尊敬的各位領導、嘉賓,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興,也很榮幸,參加今天的金融品牌年會暨頒獎典禮。

近些年來,品牌建設、品牌項目、品牌戰略、品牌文化等詞彙,成為了社會上的熱詞,我去年參加品牌年會時也在演講中提到,熱詞是文化現象,也是社會的某種熱點的呈現。當我們社會在談品牌,當品牌成為社會熱詞的時候,就是說這個社會對於高品質生活的追求,已經成為一種時尚。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是一種社會進步。如果我們還是食不果腹的時候,會有閒工夫來談論品牌嗎?根本不可能,能吃飽肚、穿暖衣就是最高的境界了,所以人們不可能再去談論品牌,這也就反映出我們講的馬斯洛理論,它反映了一種社會的進步。

那麼品牌到底是什麼?我們作為學者,研究問題的時候,首先思考的是,我研究的對象是什麼東西?我自己有以下的幾點認知。

第一,品牌的含義。

所謂品牌,一般都有較高的知名度,但知名度高的東西或者牌子,並不一定是品牌。我專門查了一下百度百科的定義,百度百科說,品牌就是消費者對產品或者系列產品的認知度。

坦率地說,我不大認可這種說法。在我們這個社會,特別是互聯網出現以後,通過媒體,特別是自媒體,可以在短時間內廣泛宣傳商品介紹,讓更多的消費者知道這個牌子。但當我們知道這個牌子的時候,並不能就將其定義為“品牌”,這個品牌一定是有特定含義的。

我認為,品牌一定是“高品質、高品格、高品位、高知名度、高美譽度”所有這些東西的綜合,進而才能稱之為品牌商品。

第二,品牌的無形資產價值。

我們講品牌是企業的一種無形資產,這種品牌的價值越大,它的無形資產價值就越大。那麼,這個品牌是怎麼來的呢?不是企業自封的,一定是消費者用他們的忠誠度,對這個品牌、企業的忠誠度,鑄造出來的。

我們知道,品牌企業一般都有競爭對手難以模仿的核心競爭力,正因為如此,它才能夠以超強的市場辨識度,和消費者非常高的認可度,來使得品牌或者企業,或者產品本身具有非常大的溢價能力。

第三,誰也不能保證品牌是永恆的。

我們看到,有些企業真的是延續發展了好多年。今年年初,我給兩位日本學者的書撰寫序言,這本書中分析了日本50個長久企業的案例,其中最“長壽”的企業,是建在1400多年前的株式會社。這些企業,它經歷了幾百年甚至上千年還在發展,但它一定就會永遠存活下去嗎?不一定。

麥肯錫在2001年做過一個調查,它調查1914年當時的百強企業,到2001年,近90年過去,只剩下了18家,包括柯達、通用、寶潔、杜邦等,這18家現在也有不在的了,柯達在幾年前已經申請破產了。那說明什麼呢?就是在企業的商業實踐活動中,他們存活了,他們是品牌企業、是長壽企業,但“準生證”的頒發並不能豁免死亡。

上面我講的是我們對品牌的認知,一般是從實物商品的角度來說的。

我們今天是講金融品牌,其實金融企業和金融產品,它跟實物商品是有差別的。金融產品,包括期貨、銀行、保險等,從呈現的物理特徵來看,同質性比較高。那麼金融商品的品牌建設,又有什麼特點呢?瞭解這一點,我們就一定要首先明白什麼是金融。

對於金融的定義,不管是在學理上還是實踐中,每個人都有一些自己的理解和認識,當然有一些共性的東西。我自己還是比較認可這樣一種說法,簡單地講,金融就是資金的融通。再複雜一點,金融就是資金跨期配置的一種行為。

但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象。隨著人類社會發展和科技的進步,我們對金融的內涵和外延,也在不斷地發生改變。我覺得,不管時代背景如何變,金融的本質特徵和功能特性是不變的,那就是在不確定性條件下,對於資金跨期配置的行為和本質特徵。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靈魂、血液,它在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

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金融質量高,經濟質量高;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金牌品牌的建設,意義是重大的,提供引領作用、標杆作用。

那麼我們如何加強金融品牌建設呢?我認為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值得給予高度的關注

第一,完善制度是根本。

現在我們有些人做企業急功近利,這就很難打造品牌。品牌是事業的根基,只有根基穩了,才可以不斷髮展;根基不穩,則永遠不可能做成品牌。而品牌是企業的實力、魅力和活力的外在綜合呈現,也是由企業的公司價值,領導人的價值觀、經營理念、治理架構、創新機制等綜合體系來為品牌提供持續源源不斷的定力、動力和競爭力。

第二,誠信經營是基礎。

我一直認為品牌的根基是商業信用,實物商品如此,以承諾為特徵的商品就更是如此了。沒有消費者的信任,就不會有商業品牌的建立。

如果說品牌的擁有者,缺乏誠信、缺失責任,那麼對於品牌來說,可以說是萬劫不復的,因為消費者不會再跟你玩兒了,市場不會跟你玩兒了,所以你不會再有品牌。

對於品牌建設,守正創新是關鍵,創新必須守正,必須符合發展規律。我們一定要清晰地認識現代的科學技術對行業、對社會產生的巨大影響和挑戰,要堅持萬變不離其宗的原則,在保持定力的前提下,以不變應萬變。

第三,文化建設是保障。

通常來說,呈現出來的物理特性,都是有其獨特的文化滋養出來的。也正是因為有文化的積澱,才使得品牌的魅力能夠歷久彌香。

當然文化建設是長期的過程,因此需要長抓不懈,不能時有時無,要和風細雨,不能狂風暴雨。我覺得這一點,在今後的品牌建設、文化建設中間特別需要。

在金融領域,一個好的金融體系,一定包括好的公司、好的產品、好的服務,以及好的消費者、好的監管、好的市場,這是要由所有金融領域裡的從業人員共同努力,才能做到的。

今天的金融品牌年會,想要去弘揚、去提倡的,實際上就是在做建設好的金融體系的一種努力,這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所以我要感謝中國金融出版社,中國金融雜誌社,為這項工作所作出的努力。

我也要再次向我們今天獲獎的單位和個人,表示祝賀,希望我們的這個活動能夠長長久久的辦下去。

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