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差點引發能源革命的發動機

發動機作為汽車部件之首,百餘年來人類都在不斷改進,力求在技術革新上取得突破。在這一歷程中,對汽車發展史有著重要推動意義的發動機層出不窮。自然,也並不缺少投機倒把,甚至妄想“能源革命”的空想家。

總有妖魔在作怪

5月23日,《南陽日報》頭版刊發的一則《水氫發動機在南陽下線,市委書記點贊!》報道,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那些差點引發能源革命的發動機


報道稱,水氫發動機在該市正式下線,這意味著車載水可以實時製取氫氣,車輛只需加水即可行駛。5月22日上午,南陽市委書記張文深親臨項目現場辦公,為氫能源汽車項目取得的最新成果點贊。

這不禁讓人聯想起上世紀90年代一度轟動全國的王洪成“水變油”騙局。隨著輿論的發酵,“車加水就能跑”已成網絡笑柄。

那些差點引發能源革命的發動機

根據青年汽車官方的介紹,青年水氫燃料車不用加油,也不用充電,只加水,續航里程超過500公里,轎車可達1000公里。青年水氫燃料車的工作原理是,車頂安置一個蓄水箱,車內的特殊的轉換設置可以將水轉換成為氫氣,再輸入氫燃料反應堆,產生電能,然後驅動車載電機和引擎,使得汽車行駛。

我們都學過中學物理學的“能量守恆”定律: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只能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而且能量的形式也可以互相轉換。

那些差點引發能源革命的發動機

因此,不用能量把水分解成氫氣和氧氣,燃燒釋放能量後再變回水,然後再變回氫氣和氧氣的過程顯然是違背能量守恆定律的,這就是現代版本的“永動機”。

那些差點引發能源革命的發動機

如今,青年汽車已經被實錘為騙局,成為眾矢之的。不曾想,在剛剛過去的10月份,“單缸發動機、一箱油跑1600公里、造價只有678元”的新聞報道再次充斥在各大媒體板塊。

報道指出,以色列一家企業推出一款“超高效”汽車發動機,提高燃油使用效率,使得一箱油能行駛1600公里以上。這家企業表示,傳統發動機都是往復活塞式內燃機,藉助多個活塞上下運動向汽車供能,而他們發明的新型發動機只用一個活塞,通過水平運動產生能量,減少內部能耗,提高燃油使用效率。

那些差點引發能源革命的發動機

經測試,這款新型發動機的效率是傳統發動機的一倍以上,性能秒殺大眾公司EA888系列發動機。該企業還稱,這款新型發動機將推動汽車產業革命,滿足綠色環保要求。

有意思的是,以上這則消息實際上已經爆出三年之久。三年前,該企業就表示推出了一款單缸發動機,內容與上文相似。在這三年間,如此“優秀”的發動機一直未量產,也一直未公佈具體參數。不知,這個噱頭還要持續多久。

那些差點引發能源革命的發動機

誇誇其談不如實幹

我們還是來回憶那些對汽車發動機有著重大推動歷史節點。

1867年,德國人奧托(Nicolaus August Otto)受裡諾研製煤氣發動機的啟發,對煤氣發動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製作了出世界上第一臺四衝程往復活塞式內燃機,被譽為“瓦特以來動力機方面最大的成就”,為現代內燃機發展奠定了四衝程工作循環(或稱:奧托循環)的理論基礎,為汽車的發展鋪平了道路。

那些差點引發能源革命的發動機

1957年,德國人汪克爾發明了轉子活塞發動機,這是汽油發動機發展的一個重要分支。它的零件數比往復活塞式汽油機減少40%,質量輕、體積小、轉速高、功率大。後來,日本東洋公司(馬自達公司)買下了轉子發動機的樣機,並把轉子發動機安裝在汽車上。可以說,轉子發動機生在德國,長在日本。如今,轉子發動機依然只有馬自達一家公司在研發使用。

那些差點引發能源革命的發動機

發動機的工作形式確定後,就是發動機技術的完善了。隨著時間的推移,搭載化油器式的發動機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需求。這最早於1892年發明的技術被1967年發明的電噴技術所逐漸替代。如今,市面上仍然可見到眾多搭載電噴發動機的汽車。

此外,比電噴發動機更加先進的缸內直噴技術也應用在了眾多車型之中,如我們所熟悉的奧迪FSI缸內直噴發動機、凱迪拉克LTG 2.0T發動機。燃油經濟性更加、動力更強。

現如今,大排量汽油發動機正在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成為主流。新能源時代下的汽油車也正在被電動車所替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