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沒有可能再次分解?

素格布藝軟裝設計


當然有可能,因為一切皆有可能。

但從目前的架勢來看,印度在很長時間內並無再次分解的跡象。

為什麼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為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印巴分治“後果”太過嚴重

之所以有印度再度分離的呼聲,是因為印度在歷史上已經分離過一次,這就是1947年的印巴分治運動。

作為舉世聞名的攪屎棍,英國雖然輕輕地走了,也沒有帶走一片雲彩,但卻留下了一地雞毛。

因為蒙巴頓方案的實施,面積達400多萬平方公里的英雄印度被分為印度斯坦和巴基斯坦兩個自治領。表面上看,英國人根據英屬印度境內印度教和伊斯蘭教尖銳對立的事實因勢利導,但實際上卻是借兩大宗教的矛盾製造混亂,達到貽害無窮的目的。

而事實上也正是如此,自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繼獨立以來,兩國先後進行了三次戰爭,是正兒八經的冤家對頭.巴基斯坦的存在,不僅讓印度寢食難安,更徹底扼殺了印度的世界大國夢。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正是因為印巴分治方案的推行,大規模宗教遷徙的存在,改善了印度境內宗教雜居的狀態,客觀上也使得印度教的比例大大上升,這對於印度社會的穩定意義重大。

今天的印度教徒佔印度總人口的44%,雖未過半數,但在這個巨大的人種博物館,印度教的存在使印度有了所謂的“主體民族”,社會結構相比於英屬印度更加緊密,這是印度相對統一的基礎。

2、國力膨脹壓制分離主義

因為獨立過程中沒有經歷慘烈的革命戰爭,印度也從未完成資產階級革命。所以,半拉子的印度也從未建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且難以推行觸及社會每個角落的改革,更無法徹底破除種姓制度。

因為鬆鬆垮垮的印度始終未能建立強大的工業體系,所以印度始終堅持萬國牌裝備,並堅定不移地奉行“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先進理念,成為美俄等西方國家爭先坑蒙拐騙的冤大頭。

這樣的國家,想要實現大國崛起甚至稱霸世界的野心簡直是痴心妄想,但對於威懾國內的分裂勢力已經遠遠地威力過剩了。

因為印度始終未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統一,所以自印度建國以來,儘管陸續消滅了大小數百個土邦,但從未進行真正意義上的國土整合,印度在本質上仍然處於四分五裂的尷尬狀態。

但因為印度自獨立以來就向世界先進水平看齊,這使得印度軍隊雖然戰鬥力弱雞,但武器裝備相比於分裂勢力的散兵遊勇強得不是一點半點。

在實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分裂勢力想要自立門戶並不容易,尤其是理論上最容易獨立的東北六邦。

而且,除了1962年中印戰爭的慘敗,印度自獨立以來,拳打葡萄牙,腳踢伊斯蘭,幾乎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也許印度的戰績微不足道,甚至造假貼金,但迷之自信的印度人是非常受用的,他們能夠體會到一個強大的印度帶來的所謂民族自豪感,所以印度越是在南亞上躥下跳,就越能轉移社會矛盾,維持印度的統一。

3、國際社會呼喚印度統一

長期以來,印度國內的分裂勢力之所以難成氣候,除了戰鬥力不堪,更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們沒有境外勢力的支持,畢竟一個四分五裂的印度並不符合美俄等世界大國的利益。

相比於其他在二戰後走向獨立的第三世界國家,印度有著自身的鮮明特點:一方面它很有野心,從小就有立志做有聲有色大國的宏偉目標,這種非理智的野心最容易被理智的野心家所利用;另一方面印度的體量相當大,說難聽點,只要印度人撒泡尿,馬上就會出現第二條恆河。在如此恐怖的體量下,戰鬥力的強弱其實已經不再重要了。

因為印度這樣的鮮明特點,才使得它從獨立以來,就一直受到美蘇等國的爭相拉攏。

作為印度的老大哥,蘇聯對印度的偏袒矢志不移,即便62年戰爭時也固執地選擇了去相信。而美國自1971年以來,拋棄了傳統盟友巴基斯坦,開始和印度如膠似漆。

而兩國之所以對印度如此抬愛,是因為大而不強的印度有遏制東方大國的天然作用。

在這樣的情況下,印度國內的分裂主義自然沒有市場,他們兜售給印度的先進武器,是他們意志的最好說明。

因為一個統一的印度對西方國家更有價值,所以印度的統一局面得以維持到今天,而且必將隨著東方大國的崛起而一直維持下去。

所以,印度的分解並不簡單。而從東方大國發展所面臨的內外狀況來看,這個手下敗將的統一與否似乎並不重要,畢竟印度就算統一南亞也不是東方大國的對手。

比分裂更尷尬的,是從未被人看得起。不知面對埋頭苦幹的東方大國,上躥下跳的印度還能自信多長時間。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導讀:一個國家和一個大家族一樣,凝聚力有大有小。凝聚力強的家族如同我們種花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承,所以民族自豪感強烈。而印度這樣的缺乏統一文化基礎的國家,就像凝聚力差一些的家族。別看現在印度雄心勃勃嚷嚷十年後要達到世界前三似乎興旺發達,但是由於千百年來缺乏統一的文化基礎所以一旦受到重創本來就有分裂傾向的各東北和南方各邦會不會分裂就不好說了。如同一個基礎並不穩定的大家族始終繁榮昌盛就不會分家,但是一旦形勢變化是否就面臨著分家就不好說了。


印度“大家庭”現狀

印度這個大家庭千百年來都是由若干個小家庭組成(土邦),幾百年前突然來了一個外人要當家長(英國殖民者)。大家都打不過他,沒辦法這些小家庭(土邦)被迫組成了了英屬印度這麼個大家庭。如下圖所示:萬邦林立的印度大陸被英國殖民者強行並立一起,搭夥過日子。

也就是說英屬印度純粹是英國殖民者為了殖民的需要,強拉硬扯把不同種族、不同民族、不同信仰的土邦整合在一起。這樣的組合很明顯缺乏統一的文化基礎, 燦爛的古印度文明早就隨著一波波入侵者湮滅在歷史長河中不見一絲蹤影。而早期的佛教早已式微,而普遍信仰的宗教印度教是以種姓制度作為核心教義。所以早就埋下了分裂的種子。

二戰以後,英國無法維持殖民統治防守讓印巴分治獨立。以印度教徒為主印度獨立建國。印度是一個資本主義聯邦制共和國,總統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實權由總理掌握。看著沒有聯邦制,為了維護大家庭(國家)的團結不得不給小家庭一些權力(土邦)。有悠久歷史傳承和牢固文化基礎的國度都是直轄,誰會玩兒這聯邦制。所以這也是分裂勢力的誘因,東北部各邦以及南部各邦都是有傳統分裂情節的高發地區。

印度是個多民族的國家,總數有一百多個。但是作為印度構成的主體民族印度斯坦族不足總人口的半數,排名靠後的九個民族也不低的人口占比。所以印度現狀就是缺乏統一文化基礎和文明傳承;長時間分裂形成的土邦組成的聯邦制;民族構成複雜且無絕對人數超過半數的主題民族。想想都頭疼,雖然現代社會和平是主流但是除非印度一直保持富庶向上的國力。否則一旦爆發危機,這些小家庭(土邦)是否會嚷嚷著分家就可想而知了。


印度為維護統一、塑造民族自信做出的努力

印度高層也明白國家的現狀,所以從尼赫魯時代就開始為維護統一和塑造民族自信做出了積極地努力。尼赫魯在治國當中體現出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包括:1、印度是一個多種族、多宗教的主權國家。所有生活在這裡的公民,無論膚色和宗教信仰都是印度人。2、印度不但是完整獨立的,而且不要做二流國家要做亞洲中心國家。

尼赫魯的思想體現了雙重效應:一方面有利於形成統一的印度民族自信,樹立遠大的民族抱負。2、也容易形成盲目樂觀和霸權主義心態。這和目前印度國民的心態如出一轍。所以印度在1948年至1961年就開始收復法國佔據的亞南地區和葡萄牙佔領的果阿。尤其是收復葡萄牙佔據的果阿的時候,是直接出兵3萬攻打強制收回的。接著在上世紀70年代武裝吞併錫金,印度的民族主義和地區霸權心態表露無疑。

同時印度選舉也是維護國家統一的一種形式,是不是感到奇怪彆著急咱們慢慢說。印度獨立初期擁有100多個民族、1600多種語言、500 多個自治土邦、6大宗教並存的國度。但是這麼多年以來,亞非拉很多後獨立國家都曾經發生過軍事政變和軍事政府。但是對於人口最多、民族宗教種姓林立的印度卻從未有過這樣的經歷。也許是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信仰的印度人們樂此不疲的當做重大節日的參與選舉的過程客觀上到是起到維護印度統一的作用。


印度在上個世紀90年代也進行了改革開放,印度的經濟逐漸發展。近些年莫迪上臺後,印度經濟無論是經濟增速還是經濟總量都有較大的提升。目前印度已經是世界第七大經濟體。按照莫迪在大選前向選民的承諾,10年後他要讓印度成為這個星球上第三大經濟體。

所以印度人們在吃飽穿暖之餘民族自信爆棚,要搞自己的民族軍事工業。自主研發武器覆蓋了海陸空,輝煌戰機、阿瓊坦克、國產航母等等。可經過多年研發出來的戰機和坦克,自己軍方都不想用跟別說至今還泡在水裡的所謂印度國產航母了。什麼也想很種花家爭一爭,借用《征服》中劉華強的一句臺詞形容:你有那個實力嗎?還和我們種花家比,先把自己的基建搞好再說吧。


小結:


所以說印度雖然作為統一的國家立國時間較短,但是印度高層還是做了大量有的工作。而且目前經濟發展也不錯,大家還是希望維持一個強大繁榮統一政府。因此雖然多種分裂隱患依然存在,但是分裂目前看著可能性不大。但是如果萬一有什麼大的動盪的話,印度分裂還是有這個可能性的。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如果中國大規開發“紅旗河”,藏水入疆工程!印度就可能分裂。

藏水入疆,一方面減少了地面徑流,另一方面大規模藏水入疆,會大大增強西北甚至中亞的水汽含量。而降雨的形成的必要條件是要有疑結核。通常人工降雨也是向天空散佈凝結核來實現的!我國西北和中亞的揚塵在風的作用下來到東亞和南亞成為降雨的必要條件!!!如果“l紅旗河”工程完成,印度地區和我們南方因為凝結核減少降雨都會減少。但是中國南方因為工業化原因“PM2.5”原本就超標很多,所以降水減少不會很多。而且我國西高東低,南方減少的降雨也會從西和北流回南方和東方!

印度就完全不一樣,其南方高溫高溼,夏天40多度都正常,一但降水減少情況很嚴重,而且印度洋暖溼氣流會更深入北方,形成降雨落在北方卻流不到南方,本來不毛之地的克什米爾會“長毛”!這樣情況下,印度糧食產量會大規模減小!!!!


維度的


印度2017年GDP總量已經升至世界第六,經濟增長速度也超越中國,甚至有機構預測印度將在2030年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但是,拋開經濟總量來看,印度2017年人均GDP只有1940美元,還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之一。國內的基礎設施還相對落後,工業製造能力也不強,存在著延續上千年的種姓制度,印度教和伊斯蘭教矛盾衝突,國內還存在比較嚴重的分裂傾向。與其說印度一片欣欣向榮,倒不如說在經濟高速發展下隱藏中重重危機。

印度獨立以後,印度為了成為世界大國對周邊領土進行了一些列的整合。武力佔領克什米爾、收回葡屬和法屬印度領土、佔領藏南領土、控制安達曼群島、吞併錫金王國,同時對周邊小國進行滲透,以達到影響這些國家政局的目的。印度通過這一些列的活動,擴大了自己的版圖,實現了國家的真正統一,為未來發展打下了基礎。

這些年隨著印度的改革開放,經濟走上快速發展的道路,經濟增速已經名列前茅。如果印度的國內保持穩定,政府持續對基礎設施進行投資,改善發展環境,那麼印度的經濟實力及綜合國力會穩步提升。畢竟有13億人口作為支撐,不管是勞動力市場,還是消費市場,都會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按照這樣發展下去,印度會成為世界大國。

但是上面只是理想狀態下,不存在內部爆發危機和外部勢力干預的前提下,而一旦印度內部由某一因素誘發危機,再加上印度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本來就弱,很容易造成印度的局部地區可能脫離印度而獨立。

那麼,印度目前存在哪些有可能導致印度走向分裂解體的因素呢?

一、印度缺乏大一統的歷史,統一的根基不牢。

印度作為一個統一的國家歷史比較短,在歷史長河中大部分時間處於外族的統治之下,且各地相互割裂,邦國林立。即使是印度歷史上比較強大的幾個王朝,如孔雀王朝、貴霜帝國、德里蘇丹國和莫臥兒帝國,但也只是實現了南亞大陸局部的統一,並未實現整個大陸的統一,因此印度在歷史上只是個地域概念而已。

近代在英國軟硬兼施的策略下,印度大陸被勉強捏合到一起,統一到英國女王的名義下,但是實際上各地王國、土邦依然各行其是,並未實現真正的統一。在英國結束殖民統治時,印度大陸本來有機會繼續以一個國家的名義存在,但是由於內部已經形成了分裂勢力,尤其是以真納為代表的穆斯林政黨和以甘地為首的印度教印度國大黨,這兩股勢力的分裂才是形成印巴分治的真正原因。

印度獨立以後,雖然未發生過分裂,而且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國家實力也在大幅提升,但是印度建國的基礎較為薄弱,是在繼承英屬印度殖民遺產的基礎上嫁接的現代國家,因此內部存在比較嚴重的分裂勢力,並且這些分裂勢力為了自身的利益在不斷地鬥爭。

比如,印度東北部七個邦在歷史上本不屬於印度板塊,是英國強行將其納入英屬印度的,這一地區的曼尼普爾、阿薩姆等邦存在著地方武裝勢力,並且同印度中央政府對抗了幾十年,目的就是謀求本地區的獨立建國。印度南部的泰米爾納德邦,這一地區在歷史上就很少被納入中央政府,長期以獨立邦國存在,泰米爾納德解放軍長期與印度政府對抗。在北部的克什米爾地區,存在著多個聖戰組織,並且還製造過轟動印度的恐怖襲擊。包括西孟加拉邦、旁遮普省等地區也都存在地方分裂勢力。以上這些都是印度不安定的因素,在印度和平時期,還勉強留在印度體系內,一旦印度發生戰爭或各種危機,那麼這些地區就有可能脫離印度而獨立。

二、千年毒瘤印度種姓制度,人為造成社會的不平等。

印度除了存在各種分離勢力以外,印度的種姓制度也是千年來遺留下來的毒瘤。放眼世界各民主國家,沒有哪個國家的制度能同印度的種姓制度相比,這一制度不但限制各階層的自由流動,還禁錮人的思想,而且身為賤民的印度人還被排除在各種權利之外,也就是不拿他們當做人來對待。雖然印度政府早已宣佈廢除種姓制度,但是由於印度的種姓制度和印度教捆綁在一起,只要信仰印度教,自然就會受到這一制度的影響。並且種姓制度在印度社會根深蒂固,短期內難以改變。由於種姓制度剝奪了很多人的權力,造成了整個社會的不平等,因此這也可能成為印度社會矛盾爆發的導火索。

三、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矛盾衝突會一直延續下去。

英屬印度之所以分裂為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因為宗教信仰的不同,但是當初印巴分治的時候還有相當一部分穆斯林留在了印度,目前印度穆斯林的人口已經達到1.79億,這跟整個巴基斯坦的人口相差不大。但是穆斯林在印度作為少數,國家權力基本上控制在佔多數人口的印度教徒手裡,這種國家權力分配的不平衡也會引發穆斯林和印度教之間的矛盾衝突。

在目前和平發展環境下,印度可能隨著經濟實力的增強,綜合國力會逐漸提升,成為世界大國。但是,一旦這種和平發展環境被打破,進而引發國內危機,那麼印度也有可能會發生分裂,走向解體。畢竟印度存在一些短期內難以解決的社會矛盾,分離勢力也蠢蠢欲動,如果國家經濟發展不能使所有人受益,那麼社會矛盾遲早有爆發的那一天。


銘蘇先生


印度在近代歷史上確實解體過一次,就是在1947年,英屬印度殖民地分裂成為“印度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

印巴兩國當年走向分裂是因為宗教問題,到20世紀,當時整個南亞次大陸一共有三大主要宗教,分別是:印度教、伊斯蘭教、錫克教。當然南亞也是佛教的發源地,但是到了此時佛教早已經衰弱了。

這三個宗教互相都不太對付,其中信仰印度教的教徒和信仰伊斯蘭教的穆斯林人口最多,這兩個宗教爭鬥的也最為嚴重。在建國前夕,兩大宗教信徒經常爆發慘烈地宗教屠殺,數十萬人死於宗教衝突,就連聖雄甘地也沒能調和兩大宗教之間的矛盾。

(圖中綠色區域是穆斯林聚集區,紅色的部分則是印度教徒聚集區)

1947年英國印度總督L.蒙巴頓提出了關於兩大宗教分別建國的《蒙巴頓方案》,根據此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別各自獨立建國,英屬印度被分成了兩個國家。

在各自獨立之後,印巴因為歷史問題和克什米爾問題至今一直保持對立,大規模的戰爭前後打了三次(三次印巴戰爭),小規模的邊界衝突則是月月有,週週有。

平心而論,如果印巴不分裂,印度將成為南亞一個巨無霸國家。但現在因為有巴基斯坦在西北擋著,極大地牽制了印度的野心。那麼印度有沒有再度分裂的可能性呢?

答案:幾乎沒有。

由於印度民族眾多,所以印度在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政權徹底地控制過整個南亞次大陸,即便是有史以來最為強大的莫臥兒王朝,也沒能真正的統一整個印度。而印度的誕生,則必須要感謝英國人。如果不是英國征服了這裡,並且將這裡整合為一個國家,恐怕現在的印度版圖上就是諸國林立了。

鑑於歷史原因,在建國之後印度選擇了聯邦體制,將全國劃分為有27個邦、6個聯邦屬地及1個國家首都轄。

在聯邦制國家中,中央的權力是來自於地方的,因為與中央集權制國家不同,聯邦制國家是由許多小國家聯合組成的,所以地方政府保留了很多權力。而印度的27個“邦”,就類似於美國的50個“州”,邦政府擁有很大的自主權。

(印度閱兵式上有許多的民族方陣)

<strong>

在印度的這些邦中,東北部的幾個邦獨立傾向一直非常嚴重,當地的武裝部隊也是層出不窮,印度中央政府雖然多次派重兵圍剿。但面對當地複雜的地形,以及打了就跑的游擊隊,印度政府始終無法用武力消滅這些反政府武裝。

但是隨著世界局勢的發展,暴力武裝對抗已經不再是世界的主流。雖然印度政府很難剿滅這些民族武裝,可這些人尋求獨立的希望也非常渺茫。而更讓這些獨立分子頭疼的是,伴隨著印度國力的強大和國民教育的普及,當地的年輕人已經不再熱衷尋求獨立了,他們開始漸漸地認同自己印度人的身份,不願意去參加游擊隊了。

沒有新鮮的血液,隊伍就不能維持下去了,而且大家忙活了幾十年了,到了現在也沒買上買車,這些武裝的大哥們也需要給手下的兄弟們找條出路了。於是面對中央政府拋出的橄欖枝,許多武裝都相繼選擇招安,搖身一變為當地的合法政黨,開始了自己奔小康的幸福前程。

印度在建國之後,不斷的強化英文教育,加強愛國主義宣傳。到今天為止,大多數印度人對於國家的自豪感還是非常強烈的。凡是去過印度的朋友都深有體會,印度人對自己的國家非常自戀,孟買再不努力,十五年後就要被上海超越了!這份自信絕對不是一般人能駕馭得了的。

(印度金融中心——孟買)


千佛山車神


【印度有沒有可能在次分解?】印度再次分裂的可能性非常大,甚至說當年英國殖民者撤出印度後,搞出來的一個“印巴分治”,根本就不算是分裂印度,因為印度在英國殖民者來之前的數千年裡,印度從來都沒有真正統一形成一個國家主體,一直以來印度只是一個地理名稱——印度次大陸,或者是古印度文明等。



在印度歷史上一直都是分裂狀態,半島上陳列著大大小小的邦國,真正差一點統一印度的只有兩個王朝,一個是公元前3世紀的孔雀王朝和16世紀蒙古人建立的莫臥兒帝國,絕大部分時間,印度都是處於分裂狀態。可以這樣說,印度從來沒有所謂“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大一統國家”,分裂是常態,反而統一卻是短期行為。

所以對於印度統一,印度人真要感謝英國殖民者,只有17世紀以後英國殖民者從海上到達印度,花了200多年的時間,用高超的統治技術把印度次大陸整合統一起來,最後給印度留下一個統一的國家主體,而印巴分治並沒有本質上改變印度統一的面貌,只不過是印度次大陸上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在英國殖民者撤離後,不願意再跟你印度人一起過了罷了。



如果沒有英國殖民者幫助印度統一印度半島,印度從來談不上被分裂丟掉巴基斯坦,所以印度有今天這個局面就知足吧!如果按照偉大革命導師馬克思對印度毫不客氣的評價,“印度是一個沒有歷史國家,整個國家歷史就是一部不斷被外族入侵征服的歷史”。

就是現在印度國內分裂實力很多,在新聞上經常能夠看到印度多個邦出現反政府遊行示威以及武裝暴亂,這些邦有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安德拉邦、曼尼普爾邦、旁遮普邦、阿薩姆邦、那加蘭邦、米佐拉姆邦、古吉拉特邦等,大規模、小規模的獨立勢力要求脫離獨立印度的很多,但都沒有成氣候。



不過印度也處處防範著國內分離勢力,印度政府不是經常吹牛,可以同時打2.5線戰爭,意思是說印度可以應對巴基斯坦和我們國家打仗同時,還有能力對國內分裂勢力進行鎮壓圍剿,牛皮不是一般的大。

由上述可知,印度再次被分解機會很大,因為國內文化、民眾、語言、宗教等都存在巨大沖突,情況太複雜了,更是加大了分裂的風險,如果有外力使勁推一把的話,分崩離析不是不可能的,因為印度真正形成國家主體沒有幾年時間 還處於融合期。


大正看世界


印度有沒有可能再次分解?

先來說一下我的答案,就是基本上沒有可能。

大家都知道巴基斯坦從印度分裂出去,是由於英國殖民者和穆斯林的共同需求,但這種因為民族問題而硬性分裂出去的結果,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一直到現在都充滿了敵意。

當然,在現代社會,分離主義是在各個國家都小部分存在的一種思想,尤其是在南亞這種思想還是比較常見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現代國家的建設過程中,政府通過護照,身份證等來塑造一個國家公民的認同感,而印度在獨立之後,還是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尤其是在城市建設中,但他們的人口基數和之前的城市建設欠債太多,所以才有今天的緩慢。

而且尤其是在當代世界,和平和發展是主流,所以印度有一些北方小邦,想要獨立的聲音越來越小,也沒有那個能力了。

歡迎大家探討。


本來世界觀


印度這片土地上一個大一統王朝還是孔雀王朝!只不過印度文明已經被西方人徹底打斷了!印度也是唯一一個感謝侵略國英國的國家!莫迪只是一個偏激獨裁者!不是一個改革開拓者!印度分裂大勢所趨!




山醫命相卜


當然有!只要一場敗仗足以讓印度四分五裂,印度在獨立以後侵略了26個邦國地區,全部是通過武力方式攻伐下來的,現在印度是靠著高壓軍事手段佔領的這些地區,只要印度捱了一場敗仗,那麼這些地區肯定是會脫離印度控制而自立的,這是歷史必然的選擇。

其次,印度對本土的管控乏力。現在的印度有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是屬於聯邦自治狀態的,印度對這些地區沒有管轄權,甚至不能派駐行政長官,只允許軍隊在周圍駐紮,如果印度的軍隊被消滅了,那麼印度對這些地區也將失去徹底的管控,這些地區距離獨立就差一紙聲明。

第三,印度的宗教集權跟民族平權太亂,印度有一百多個民族,裡面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大,宗教矛盾嚴重。像印度學者自己都說如果不是英國的統治,根本整合不了這麼多的民族跟地區。只要印度失去控制,這些地區就會失去控制。所以我們會看到印度在全球採購軍火,他離不開強大軍隊對領土的控制。

現在的印度依然侵略成性,窮兵黷武,俗話說得好,常在河邊走早晚會溼鞋,只要一場不義之戰,足以點燃人民的民主自由戰爭。


優己


印度有沒有可能再次分解?首先糾正一下印度自從1947年8月擺脫英國殖民地身份以後,就沒有分解過,其實應該是分裂的意思。印度現在的土地面積在獨立建國之後,只有吞併鄰國領土增加面積,並沒有被誰分解過。印度在南亞次大陸上,是人口最多和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沒有哪一個南亞鄰國的體量能夠超過印度,可以說印度在獨立建國之後成為南亞地區一霸。


印度只能是欺凌弱小鄰國,而不可能有那個鄰國能夠威脅印度,喜馬拉雅山北面的大國也不會威脅印度。整個南亞次大陸從來就不是屬於印度一家的,在大英帝國來到之前,存在著眾多的小邦國和土邦王公,數量上有幾百個,互不隸屬各自獨立,完全是一副亂糟糟的景象。而且在這個地區教派林立,有人們所熟知的印度教和伊斯蘭教以及錫克教等 ,互相嚴重對立。

(印度總理莫迪)

是大英帝國的到來,以歐洲工業革命的先進武器挾著擴張野心,利用堅船利炮輕鬆的佔領了整個南亞次大陸地區。 從17世紀開始,英國利用東印度公司逐步滲入印度,直至1757年全面佔領整個南亞次大陸。從這個時期算起,到印度1947年獨立,印度的被英國殖民歷史達190年。可以這樣說,是英國人幫助南亞次大陸地區實現了統一,英國不僅幫助印度人實現了國土統一,而且還教會了印度人英語,至今成為為印度以及整個南亞地區的統一語言。

在英國人手裡,將南亞次大陸統一起來,並不是說整個南亞次大陸地區都是屬於印度,是印度的領土。英國人因為二戰結束,失去了對大多數殖民地的控制能力。地處南亞次大陸的國家如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不丹等國,相繼獨立建國。這裡面有一個認識誤區,因為原來巴基斯坦和印度在殖民地時期,屬於一個大印度殖民地。但不等於巴基斯坦是屬於印度的領土,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的分治,是印度教和巴基斯坦的伊斯蘭教民眾不能融合,雙方分開是面對現實的選擇,更不是所謂的印度分裂。



倒是印度獨立之後,利用印度在南亞體量獨大,沒有天敵,非常的自我膨脹。也學著和繼承了以前的殖民者主子英國,對鄰國進行打壓和欺負。印度並且窮兇極惡的在1971年肢解了巴基斯坦,又在1974年吞併鄰國錫金。在這個過程中,印度現在的領土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其中7096是侵佔吞併錫金得來的。這也就是說,印度在獨立建國之後,領土面積並沒有減少而是擴張的。


至於說從發展的眼光看印度這個國家,今後也沒有可能發生分裂,從目前印度的現實狀況來看,還不至於分裂。雖然印度表面看上去教派林立,多民族矛盾紛爭很厲害。但是印度經過獨立建國之後的70多年裡,雖然過去經濟發展緩慢,但是印度對民族的融合教化工作,還是做得不錯的。印度既有印度教又有伊斯蘭教,還有錫克教等眾多的教派。確實存在各教派之間的矛盾衝突,而真正的要鬧獨立的教派很少。在民族問題上,除了印度東北地區的小部分地區,確實有聲稱要求獨立的小民族,但力量非常薄弱。


印度在六七十年代發起的“綠色革命”,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一舉解決了糧食大問題。不僅如此,印度因為耕地多,現在還是世界上重要的大米出口國。看新聞報道,印度經常的有教派矛盾衝突,示威遊行,強姦案件高發等等。但是這些矛盾衝突都不至於引起印度分裂,印度各民眾從建國以來基本實現了國家認同。環顧世界發展中國家,經常會有發生軍事政變,軍人參政更改政權的狀況。

但是別看印度雖然經濟不發達,有一點非常了不起,印度自獨立建國後,從來沒有發生過軍事政變更改政權的事件。而印度的鄰國巴基斯坦,幾乎是經常軍事政變推翻民選政權。當然印度這個國家在目前的發展過程中,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目前印度的經濟發展速度近幾年在全球算得上是亮麗的,GDP增長率在7%左右,世界一枝獨秀。但是同樣存在的問題也不少,今年美聯儲縮表加息,使得印度通貨膨脹,印度盧比大幅貶值。

綜合多方面的情況來看,雖然印度的經濟總量只有我國的五分之一,算不上強大。印度經濟發展存在著諸多問題,經濟發展不平衡,基礎建設落後等等。被印度欺負的鄰國恨之入骨,最好希望印度解體分裂。但印度這個多民族國家,絕大多數民眾已經完全認同。印度經濟正在快速發展,目前看不到印度這個國家有分裂的可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