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錘文史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第一,龍且是項羽麾下少數能獨當一面的將領
史書對龍且的記載文字很少,我們對其生平也知之甚少。不過,細細分析史料,我們可以認為,龍且在項羽軍的地位是相當高的。
在項梁、項羽起兵之初,龍且就是其麾下重要將領。陳勝敗亡後,項梁立楚懷王,“居數月,(項羽)引兵攻亢父,與齊田榮、司馬龍且軍救東阿,大破秦軍於東阿。”(《史記項羽本紀》),這是龍且第一次出場,當時的身份是“司馬”。這一戰,由於有項羽主角光環的加持,大獲全勝。
在楚漢戰爭期間,龍且在項羽軍中少數能獨當一面的將領,他最輝煌的一次勝利,就是大破英布。我們來看看《史記黥布列傳》的記載:“楚使項聲、龍且攻淮南,項王留而攻下邑。數月,龍且擊淮南,破布軍。布欲引兵走漢,恐楚王殺之,故間行與何俱歸漢。”
英布作為漢初三大名將,與韓信、彭越齊名,應該說是個厲害的角色,但是竟然被龍且打得大敗。由此可見,龍且是有一定軍事能力的,是項羽麾下少數能獨當一面的將領。也正因為如此,才有後來龍且領兵二十萬援齊對抗韓信之故事。
第二,龍且的項羽的親信,忠心不二
龍且能得到項羽的器重,除了其軍事能力外,忠誠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這一點可以從陳平的一句話裡看出來:“顧楚有可亂者,彼項王骨鯁之臣亞父、鍾離眛、龍且、周殷之屬,不過數人耳。”陳平指出,項羽的“骨鯁之臣”,也就是忠心耿耿之臣,只有少數幾個,包括范增、鍾離昧、龍且、周殷等數人而已。陳平曾是項羽的部下,他的評價當屬客觀。
事實上,在陳平提到的四個人裡,周殷後來還是叛變了,投降了劉邦。因此,項羽忠心可靠之臣,實際上只有范增、鍾離昧及龍且三人而已。
我們再來看看《史記》的記載。項羽對范增、鍾離昧兩人還是有過懷疑的。“項王乃疑范增與漢有私,稍奪之權。”這令范增非常不爽,後來索性罷官辭去,項羽也未加挽留。後來陳平施反間計,離間鍾離昧與項羽的關係,“項羽果意不信鍾離昧等。”項羽又懷疑鍾離昧的忠誠。因此,四人之中,真正自始至終,史書未提及項羽不信任的人,只有龍且。
第三,龍且在濰水之戰的慘敗
儘管龍且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但是與韓信相比,還不是一個檔次。
韓信兵臨齊國時,齊王在酈食其的勸說下,已經決定投降劉邦。然而,韓信擔心功勞被酈食其搶走,遂趁齊國不備時,發動進攻,導致齊國復叛,酈食其被殺。
在秦滅亡後的諸侯大戰中,齊國與項羽的西楚本是勢不兩立之敵,現在被韓信打得國破家亡,齊王便改變立場,轉而向項羽求援。項羽對援齊十分重視,派出最得力且最忠誠的干將龍且率軍入援齊國,援軍聲勢浩大,號稱二十萬之眾,在高密與齊王殘軍會合後,聯合抵禦韓信兵團。
韓信再次展示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他命士兵們攜一萬多袋沙包,在濰水上游築壩攔水,而後指揮大軍渡過濰水,進攻齊、楚聯軍。龍且犯了一個重大錯誤,他太輕敵了。龍且是韓信的老相識,看不起這個曾經受過胯下之辱的漢軍將領,見漢軍前來,當即率軍反擊。
韓信假裝不敵,向河對岸撤去。龍且焉知是計,還當韓信是個草包,急忙令全軍渡河追擊。不想剛渡過一半兵力,韓信便下令將上游的沙包壩拆除,河水奔騰而下,河床上的楚軍被滔滔巨浪衝得無影無蹤,軍隊被分割為兩半,分隔在河的兩岸。韓信揮師反撲,過河作戰的楚兵團寡不敵眾,大將龍且被殺,其餘將士或死或降。滯留在河對岸的楚軍,見到大將戰死,哪有心思作戰,各自逃命去了。齊王見大勢已去,不敢戀戰,一路狂奔,被韓信大軍追上,成了俘虜。
第四,龍且之死,對項羽意味著什麼
龍且戰死後,項羽的反應是什麼呢?
我們來看看《史記項羽本紀》的說法:“項王聞龍且軍破,則恐,使盱臺人武涉往說淮陰侯。”項羽聽到龍且的死訊後,他的反應是“大恐”,馬上派人去遊說韓信。為什麼“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會大恐呢?
當時劉邦在西線與項羽對峙,韓信已經掃滅北方的魏、趙、代、燕,南方的英布歸漢,項羽在戰略上已經陷入三面受敵之尷尬處境。因此,東面的齊國在戰略上對西楚就顯得愈發重要。項羽把最得力的龍且派往齊國戰場,就是想確保東線不失,只要東面無後顧之憂,項羽就仍然有與劉邦迴旋的餘地。
然而,龍且敗亡,齊國為韓信平定,這就預示著西楚在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完全陷入劉邦集團的包圍,幾乎是被包了餃子。因此,項羽不得不恐懼。他補救的方想,是希望能說服韓信脫離劉邦,形成三足鼎立之形勢。
武涉入齊後,極力勸說韓信自立,但韓信認為劉邦有恩於自己,不願背叛,項羽的計謀最終落空。龍且之死及齊國的丟失,對項羽的打擊是致命的,此後,劉邦從西面進攻,韓信從東面策應,項羽一步步走向沒落乃至最後敗亡。
君山話史
龍且作為項羽的五大將之一,非常勇猛,他和項羽從小一起長大,感情非常好,項羽對他也非常的信任,龍且對項羽也是最為忠心的!項羽是楚國皇族,龍且是楚大夫之後,地位也很顯赫。他為西楚立下赫赫戰功,一直跟隨項羽,直到戰死,從一而終,可敬!
我們知道龍且是在同韓信淮水之戰,韓信用誘敵之計殺死了龍且,按說韓信才區區幾萬人,是不可能打敗二十萬軍隊的龍且。這裡我們不得不說驕傲會使人失敗的道理。龍且心裡一直看不起韓信,總用老眼光看人,韓信是吃過漂母的餅,也受過胯下之辱,從軍後跟隨項羽也沒有立下什麼戰功!但不代表韓信沒有才華,只是跟隨項羽時沒有機會展現自己。龍且的輕敵導致了他濰水之戰的大敗,而且送了生命,當項羽聽到消息後,幾乎暈倒。一向馳騁天下的霸王何至如此!
龍且、項莊、鍾離昧、季布、英布五人合稱‘’西楚五大虎將‘’!龍且被稱為之首,他一直跟隨項羽南城北戰,有很多的戰功,由於同項羽的私交特好,項羽對他也是絕對的信任,所以我認為龍且和范增是對項羽沒有任何私心的人,他的死對項羽來說失去了左膀右臂!
項莊是項羽的堂兄弟,也號稱西楚第一劍客,他和項羽都是由叔父項梁撫養大的,鴻門宴上范增就是安排他刺殺劉邦,但由於項伯的通風報信,張良安排樊噲攪了局!
鍾離昧是在韓信投軍後加入楚軍的,而且他和韓信私交甚好,鍾離昧武功高強,也為楚軍立了很多戰功,後來由於韓信投靠劉邦,項羽開始不信任他,打擊他,鍾離昧沒有辦法,只好離開項羽,但他並沒有投靠劉邦,而是隱居了,直到劉邦統一天下後知道鍾離昧在韓信處,劉邦逼韓信交人,韓信不交。劉邦非常不滿,鍾離昧為了不連累韓信,自殺身亡!也是一豪傑!
季布英勇神武,項羽曾親自拜訪,而且同他切磋功夫,項羽打敗英布,兩人惺惺相惜,季布跟隨了項羽。在鍾離昧離開後也離開了項羽,劉邦統一後,在很多人的勸說下,並沒有殺死季布,而且還給了他官做,他一直活到漢文帝時期,也算是落個善終!
英布原來是秦國的囚犯,後來投靠了項羽,英布為項羽做了很多貢獻,但他認為跟隨項羽沒有前途,就投靠劉邦去了,後來為劉邦立了不少戰功,開始膨脹,後來英布造反,被劉邦誅殺!
還有一個人我們不得不說,陳平,他背叛項羽後,為劉邦獻了離間計,離間了項羽和亞父范增的關係。這為劉邦奪取天下立下了汗馬功勞。
我們看完項羽身邊的這些人就知道,龍且是項羽的忠實戰士,他的死無疑加速了西楚的失敗,但項羽的剛愎自用,生性多疑也是西楚滅亡的根源!
一本夏
龍且[jū](?-公元前203年)項羽帳下的五大名將之一,可以說龍且是項羽五大將之中,最為信任的一個。因為項羽和龍且的關係不比尋常,他們兩個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兩個人都是驍勇善戰之士。
他們因為相互瞭解,相互欣賞而走到了一起。
在滅秦的過程中,龍且的功勞是僅次於英布的。可以說英布若是滅秦過程中,項羽帳下的第一功臣,那麼龍且就是第二功臣。
他們兩個是不差上下的。
後來我們都知道,大秦被滅掉之後,英布背叛了項羽,歸順了劉邦。在這期間對付英布的人一直都是龍且。
龍且把英布的族人全部給殺掉了,就剩下英布一個人跑到了漢中去找劉邦去了。這就是驍勇善戰的龍且,可以說他和英布比起來絲毫不差。
這就是為何龍且被項羽倚重的原因,不得不感慨龍且確實是項羽最為得力的一名虎將。
在項羽和劉邦爭霸天下的時候,龍且也被項羽安插到最為重要的一個位置。他被項羽安排去對付韓信去了。
那時候韓信已經成名了,他不但活著了魏王,吞併了代國,而且還在趙國打了背水之戰,正是背水之戰,他僅僅用了三萬人馬,就打敗了趙國的二十萬精銳部隊。
此戰之後,韓信也成為了那個時代最為傑出的名將,光環可以比肩項羽。
當燕王聽說韓信在背水之戰後滅了趙國,他也就很知趣的投降了韓信。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韓信要進攻最後一個國家,也就是齊國了。若是韓信把齊國也給滅了,那麼他就可以和劉邦前後夾擊項羽了。
項羽意識到了齊國的重要性,所以,他給了龍且二十萬大軍,讓他去幫助齊國阻擊韓信。要知道當時的項羽只有三十萬大軍,他只留下十萬和劉邦在滎陽對峙,剩下的所有的都交給了龍且。
也就是說龍且的勝敗,關係到他項羽的勝敗。
就這樣命運之神把項羽和劉邦之間的決勝之戰,交給了龍且和韓信。
龍且帶領著項羽給他的二十萬大軍來到齊國之後,他覺得這個仗自己無論如何打,都是會取得勝利的。
因為在他看來,韓信只不過是個執戟郎(看大門的),根本就不配和他龍且交手。他還說韓信這個人最是懦弱,總之,他是看不起韓信的。
韓信對於龍且也是瞭解的,韓信知道龍且這個人十分的驕傲,對付他只要出奇就能致勝。
所以,在兩軍交戰的時候,韓信充分利用了濰水河裡的水,他先是命令手下把濰水河裡的水,用麻袋給堵截在上游。
等到兩軍交戰的時候,龍且的大部隊在濰水河的下游通過的時候,他就命令上游的人把堵截水的麻袋給挪開,這樣大水順勢而下。就把龍且的大部隊給衝散了,就這樣龍且的一多半的兵力全部給淹死了。
大將龍且也在亂軍之中被殺了,就這樣韓信很容易的就取得了勝利。
當龍且失敗的消息到了項羽那裡,他就知道自己要完蛋了,因為項羽的士兵只有十萬了,我們在看看項羽的對手,韓信有三十萬,劉邦有二十萬,在加上英布,彭越等人的軍隊,最起碼也有六十萬。
項羽的十萬大軍,對韓信劉邦的六十萬大軍,他無論如何也是難以取勝的。所以,龍且的死亡,項羽也就意識到自己離敗北不遠了。
後來,果不其然韓信和項羽打了垓下之戰,最後韓信勝出項羽逃到烏江並且自刎在了烏江。
不才講史
龍且(jū)在楚漢戰爭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而他的死亡,更是決定了楚漢戰爭的結局。
龍且是何許人也呢?據說他是項羽身邊第一猛將!
項羽是他小時候的玩伴,兩個人就像親兄弟一樣,後來跟隨項羽的叔父項梁起義。他這個人威猛無比,在戰場上更是不留餘力,也因此立下很多戰功,深受項羽的喜愛和信任。
在史記中對龍且的記載少之又少,而他的戰績僅記載了4次。
- 公元前206年,龍且率軍在東阿大敗秦軍。
- 公元前205年,也就是在彭城之戰之前,龍且率軍大戰劉邦,最後戰敗。
- 公元前204年,英布背叛項羽,項羽親命龍且攻打英布,龍且大勝,英布逃往漢國。
- 公元前204年,在濰水大戰韓信,龍且戰死。
雖說歷史上對他僅記載了四次,但是他的名字卻出現了無數次,出現的地方則是漢初功臣表上。可以這麼說,劉邦手下的將領,幾乎都有一個功勞,那便是“殺龍且”。龍且的死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他為很多的漢朝功臣鋪平了封侯之路。
當然,不僅如此,他的死還影響了整個戰局。他最後一戰濰水之戰,是楚漢戰爭的轉折點,如果沒有此戰劉邦不可能輕而易舉地勝利。
為何如此說呢?因為當時龍且率領了項羽的20萬兵,這20萬兵可是項羽最後的稻草,也就說在濰水一戰中,項羽失去的不僅是第一猛將,還失去了自己的兵力。也因此項羽開始防守,不再進攻,劉邦成為了主動方。
龍且一死,項羽就知道自己也離死亡不遠了,因為他手中已無兵力,沒有可以反抗劉邦的實力了。
資料:
《史記·淮陰候列傳》:楚亦使龍且將,號稱二十萬,救齊。
《史記》:擊項羽將龍且、魏相項他軍定陶南,疾戰,破之。
《漢書》:羽使從兄子項它為大將,龍且為裨將,救齊。韓信破殺龍且,追至成陽,虜齊王廣。
理科男讀歷史
因為龍且死後,漢強楚弱的局面已經形成。
背景介紹:公元前205年,劉邦抓住項羽在齊國平叛,深陷齊地,不能分神的機會,聯合其他幾路諸侯,率領56萬聯軍,東出函谷關,攻打項羽的西楚國。聯軍一路上勢如破竹,迅速佔領彭城。正在齊地平叛的項羽聞訊後,親率3萬精兵殺回彭城,並且大敗劉邦。劉邦在彭城戰敗之後,本就鬆散的聯軍迅速瓦解,西魏國、代國、趙國先後叛漢。於是劉邦便派韓信北伐,韓信在滅了西魏國、代國、趙國之後,又迫使燕國投降,並且滅了齊國。韓信滅了齊國之後,齊王田廣逃到了高密,並且連夜派人向項羽求救。於是項羽派大將龍且帶領20萬軍隊到齊國幫齊王田廣打韓信。
龍且戰敗
龍且帶領20萬軍隊到達齊國之後,有人向龍且建議說韓信的軍隊遠道而來,兵鋒正盛,我們不能硬打,我們應當深挖戰壕,堅守城池,暫不出戰,然後派一個特別有號召力的齊國大臣,到齊國的各個城市去散佈消息,告訴他們齊王田廣沒有死,楚國的救兵已到。只要這個消息一散佈出去,已經投降韓信的70多個齊城,會集體造反的。韓信是遠道而來,齊國各地的城市都反了,到時候我們再和韓信決戰,韓信必敗無疑。
但是龍且卻說用不著,因為龍且認為韓信膽小怕事,非常好對付,並且如果韓信最後被迫不戰而降的話,龍且他自己沒有功勞。於是就要和韓信開戰。
開戰前,兩軍是隔著濰水列陣的,韓信頭一天晚上,派了一萬名士兵,帶著布袋,到濰水的上游,每一個袋子裡邊裝上沙子,做成沙袋,然後在濰水的上游攔住濰水,把水堵住之後,下游的水就變得很淺了。第二天,兩軍一開戰,韓信便帶著軍隊殺過來了(此時的濰水很淺),殺到一半,韓信就裝作一副怯懦的樣子逃跑了,韓信一逃,龍且非常高興(因為他的猜測沒有錯,韓信果然是膽小怕事),就帶著軍隊殺了過去,等到龍且的軍隊一進入濰水中,韓信就下令讓上游的一萬名士兵把沙袋全撤了,堵了一夜的濰水傾瀉而下。此時龍且只帶領少量的軍隊渡過了濰水,大部分軍隊還沒有過濰水。波濤洶湧的濰水迅速就將龍且的軍隊分隔成了兩端,過去的一少部分,未過去的一大部分,中間還有部分被河水沖走了。然後韓信就率軍包圍住了龍且和他帶領的已過河的少量的部隊,以多打少,將這些楚軍包括龍且在內全部殺死。沒過河的楚軍看到主將被殺後,全部潰散,然後韓信率領漢軍過河,迅速地消滅了20萬楚軍。就這樣,韓信徹底的佔領了齊地。
龍且
為什麼龍且死後,項羽就知道自己離滅亡不遠了?
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 整體戰略包圍已經形成
龍且戰死後,韓信徹底平定齊地,而項羽也徹底的處在了劉邦集團的整體戰略包圍之中。
西邊:劉邦在彭城戰敗之後,可以說是被項羽追的是一路狂逃,直到在滎陽建立起防線,這才抵禦住了項羽的進攻。此後雖說在滎陽的戰場上,劉邦是敗多勝少,滎陽城也是幾番易手,但是最終,劉邦還是在滎陽擋住了項羽的進攻,項羽的進攻也停在了滎陽這裡,再也沒有向西更進一步了,雙方形成對峙的狀態。
北邊:項羽的北邊一直不安穩,劉邦在撤到滎陽的時候,彭越並沒有跟著一起撤退,而是回到了河上(今河南濮陽),後來彭越趁項羽在南陽攻打劉邦,後勤補給線拉長的機會,突然率軍南下,切斷了項羽的後勤補給線。迫使項羽回兵來打通補給線,這樣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劉邦的正面戰場上的壓力。
後來韓信北伐滅了西魏國、代國、趙國、燕國和齊國之後,項羽就不僅僅是要面對糧道被截的危險了。因為齊國就在現在的山東,西楚國的國都彭城就在今天的徐州,山東被韓信佔領,那麼徐州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如果此時韓信率軍南下攻佔彭城,那麼項羽的運糧通道將會徹底癱瘓,而且項羽也要直接面對韓信的軍事進攻了。
南邊: 南邊是九江王黥布,黥布曾是項羽手下的悍將,後被項羽封為九江王,統治九江、廬江二郡。公元前204年,黥布叛楚歸漢,雖然項羽後來派遣龍且率軍十萬將其擊潰,但是黥布的勢力還是存在的,後來黥布派人到九江招攬了自己的一些舊部,再加上劉邦撥了一些軍隊給他,黥布的勢力又恢復了一些。
東邊:東邊是黃海;
由此可以看出,龍且一死,項羽就處在整個劉邦集團的包圍之中了。
劉邦集團對項羽的包圍
二: 軍事實力的削弱
龍且是項羽手下的第一猛將,與季布、鍾離眜、英布、虞子期同為楚軍五大將。龍且自幼與項羽一起長大,情若兄弟,後隨項梁起義,曾在東阿大破秦軍,拯救反秦義軍田榮。英布背叛楚國後,項羽派龍且帶十萬楚軍去攻打英布,大敗英布,迫使英布逃離九江。後來韓信滅了齊國,齊王田廣向項羽求救,項羽派龍且前去營救,韓信詐敗,利用濰水,將龍且打敗,龍且也戰死了。龍且一死,可謂是斬斷了項羽的一臂,對項羽的損失不可謂不大啊。
而且龍且戰敗,損失的可不只是楚國的一員大將,還有他帶去的20萬楚軍。龍且戰敗後,20萬楚軍全軍覆沒。這樣一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楚國的軍事實力驟然下降。此時,劉邦有20萬軍隊,韓信滅齊後,手下的軍隊達到30萬,僅這二人,漢軍的兵力就超過了50萬,這還不算彭越和英布手下的軍隊。而此時項羽只剩下10萬楚軍。以10萬對50萬,即使是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勇的項羽恐怕心裡也在打鼓啊。
龍且戰死
三:軍心不穩
項羽與劉邦在滎陽對峙期間,雖然楚軍勝多敗少,但是劉邦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屢敗屢戰。而且項羽後邊還有彭越在不斷的騷擾著項羽的後勤補給線。前有劉邦對峙,後有彭越威脅,劉邦和彭越就像是貓戲老鼠一樣,來回調動著項羽,使本來就疲憊的楚軍更加的被動。現在韓信又佔了齊地,滅了龍且,隨時可以揮軍南下,直接攻佔彭城。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楚軍就不止是糧道被切斷,而是整個後路都沒有了。在這種情況下,楚軍的軍心怎麼會穩定呢?
彭越和韓信直接威脅著項羽的糧道和國都
四:漢強楚弱的局面已經形成了(最重要的原因)
韓信佔了齊地,那麼就意味著漢強楚弱的局面已經形成了。僅從軍事實力的對比來看,當時的情況是劉邦有20萬軍隊,韓信有30萬軍隊,項羽有10萬軍隊。所以韓信佔領齊地對項羽的威脅是非常大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項羽採取了空前絕後的一種行動:派說客。項羽一生都很迷信武力,派說客來解決問題是項羽此前從來沒有用到過的手段,但是這次項羽卻這麼做了。由此可以間接的看出項羽害怕了,因為漢強楚弱的局面已經形成了。
項羽
綜上所述:無論是整體戰略的包圍,還是軍事實力的下降,或者是軍心不穩的緣故。龍且死後,真正讓項羽感到自己離滅亡不遠的原因是漢強楚弱的局面已經形成了。
微觀歷史
前期項羽之所以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一方面由於項羽本人具備一定的軍事才能,另一方面因為項羽有幾名得力干將。這些得力干將成為項羽攻城拔寨的尖兵,為項羽立下汗馬功勞。項羽手下一共有五大名將:英布、龍且、鍾離昧、季布和虞子期,我們可以稱之為項羽五虎將。五虎將中英布的名氣和才能無疑最大,他立下的戰功也最多,因此英布也被項羽封為九江王。龍且應該排在第二,也有人認為龍且才是項羽帳下第一猛將。
但是如果按信任度來說,龍且絕對可以排在第一位。項羽曾經懷疑過英布,結果直接導致英布叛亂。因為劉邦的反間計,項羽曾經懷疑過鍾離昧,結果導致鍾離昧不受重用。項羽甚至懷疑過范增,導致范增病發身亡。可是項羽從來沒有懷疑過龍且。龍且也從不可能背叛項羽。
這也難怪。龍且從小和項羽一塊長大,可以說他們一起同過窗,一起分過贓,一起扛過槍,這幾樣事都一起幹過的絕對是過命的交情。項羽起兵之後,龍且一直跟著項羽,成為項羽手下最忠實的干將。龍且在項羽陣營中官居大司馬,成為項羽的左膀右臂。項羽還把西楚國最精銳的騎兵部隊交由龍且和項佗統帥,可見對龍且的信任,也能看出龍且對項羽的重要程度。
我個人認為龍且雖然勇猛,甚至可以稱為項羽帳下第一猛將,但他卻不一定是項羽手下最能打的將軍。我們來看看龍且的戰績,是有史記載而且龍且擔任主將的戰績。公元前206年,龍且在定陶敗給了曹參和灌嬰。英布叛亂之時,龍且和項佗率領起兵攻破九江國。公元前203年,龍且敗給韓信並且被殺。從龍且的戰績上看,他並不是一個十分出色的將軍。可能他只適合做一名先鋒,卻很難成為一方統帥。
至於龍且戰死之後為什麼項羽知道自己的末日已經不遠的原因也非常簡單。
楚漢之爭期間項羽把大部分主力部隊用在了和劉邦的正面戰場上,大部分精力都被吸引在成皋和滎陽一帶。他忽略了劉邦在下一盤更大的棋。當項羽意識到問題嚴重性的時候,劉邦幾乎已經從三面包圍了他。此時韓信的三十萬大軍已經兵臨臨淄城下。如果齊國被攻破,項羽則徹底被劉邦三面保衛。所以項羽決定派兵增援齊國。項羽派往齊國的將軍一定是項羽最信任的,也是項羽認為最能打的。於是項羽想到了龍且,派龍且率領二十萬大軍馳援齊國。
當時項羽一共只有三十萬大軍,他把其中的二十萬給了龍且。一方面可以看出項羽對這次救援的重視,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項羽對龍且的重視,還可以看出龍且對項羽的重要性。但是龍且非常不幸,他遇到了韓信,一個比項羽更難纏的角色。被韓信打敗一點都不丟人,天下沒有幾個人打得過韓信。可是渭水之戰被韓信打得全軍覆滅就不應該了。濰水之戰中龍且不僅損失了二十萬大軍,自己也被灌嬰的手下殺死,最終也沒有救下齊國。
項羽本來想讓龍且保住齊國。可是沒有想到的是龍且不僅沒能保住齊國,還損失了楚國三分之二的軍隊。韓信打敗龍且,佔領齊國之後,劉邦完成了對項羽的三面合圍。楚強漢弱的局面被徹底扭轉。彼時的項羽只有十萬大軍,而劉邦集團足足有六十萬大軍。如果項羽面對的是劉邦,他還有幾分勝算。這次他面對的是韓信,項羽也知道自己並沒有十足把握取勝,更何況在處於絕對劣勢的情況下。
龍且死後,項羽知道自己離滅亡不遠了,並不是因為龍且本人有多重要。而是因為他把楚國最後的有生力量損失殆盡,他的失敗直接導致劉邦大迂迴戰略完成。
依稀說史
龍且個人是項羽的大將,但是對項羽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重要。項羽所到震撼的原因是龍且所帶來的20萬軍隊,這是楚國最大的一股軍事實力,人員數量遠遠超過項羽當時正面戰場的軍隊,而這股軍事力量的消亡,也就基本主動了項羽的失敗。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王聞淮陰侯已舉河北,破齊、趙,且欲擊楚,乃使龍且往擊之。淮陰侯與戰,騎將灌嬰擊之,大破楚軍,殺龍且。韓信因自立為齊王。項王聞龍且軍破,則恐。龍且作為項羽手下第一猛將,與季布、鍾離昧、英布、虞子期為楚軍五大將,與曹咎、周殷同為楚軍大司馬。並且和項羽一起長大,所以項羽對龍且也是極為信任,在得知韓信佔領燕、趙、魏等地,而又攻滅齊國時,可以從側面威脅楚國,所以項羽就派遣了龍且進入齊地,準備與韓信決戰。
龍且率領浩浩蕩蕩的20萬大軍,殺向齊國,韓信也帥軍抵抗。龍且與韓信,一個在淮水之東,一個在淮水之西,率軍擺下戰陣。龍且看不起韓信,依舊把韓信當做是胯下之辱的無能之輩,輕視和傲慢最終葬送了龍且。
面對龍且的大軍,韓信卻早已經想到了破敵之法,他命令人夜晚在淮水上游用沙袋子將水堵住,然後開始誘敵之計。白天韓信先命令的軍隊打過河去,然後佯裝戰敗,迅速撤到淮水西岸。龍且一看大喜,下令軍隊搶渡淮水,下陣來窮追猛打。當一半軍隊渡過淮水時,韓信命令上游的士兵拉毀堤壩,大水突然從天而降,把龍且正在渡河的部隊攔腰斬成兩段。登上淮水西岸的龍且部隊,被大水堵住了後路;韓信的軍隊黑壓壓一大片,呼天喊地殺將過來了,不一會兒工夫,西岸的龍且大軍全部被殺,龍且也在混戰中丟了性命。
此戰之後龍且的二十萬大軍全部報銷,所以項羽才恐懼,想策反韓信自立,結果沒有成功。韓信也在劉邦冊封為齊王之後與彭越、英布帥軍合圍項羽,此時韓信率領大軍有30萬,而項羽只有10萬人,在後無糧草,也無援兵的情況下,最終被韓信圍困垓下。
項羽在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的情況下,逃到了烏江邊上自刎而死。若是龍且不死,依靠保留的20萬軍隊,項羽或可有一戰之力,但是龍且20萬大軍的滅亡,已經註定了項羽失敗的結局。
帝國烽火
不是龍且這個人又多麼的重要,而是龍且帶領的軍隊和所鎮守的地區對西楚霸王項羽來說太重要了,龍且一死,幾乎可以宣判項羽在楚漢爭雄中落敗!
秦末時期,天下群雄並起,最終是劉邦和項羽共爭天下,按照當時的勢力來看,西楚霸王佔著絕對的優勢,他有分封天下諸侯的號召力,更是擁重兵,據富地!劉邦被項羽打發到了巴蜀和漢中那個窮山惡水的地方去當漢王。
劉邦在漢初三傑的輔助下,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打出關中,在中原地區與項羽進行角逐天下,前期劉邦是勝少負多,經過幾年的戰爭,劉邦逐漸佔據了主動,這主要得益於他手下有一幫謀臣勇將輔助他。
其實,項羽手下的能人也不少,謀有范增,勇有鍾離眜,周殷,英布和龍且等,這其中龍且最受項羽信任和重用,項羽和龍且是發小,同吃同住同學習,龍且在勇猛上很有項羽的作風,一直跟隨著項氏家族起兵反秦,最後做到了西楚的三大司馬之一(周殷、龍且、曹咎),但是從能力和戰功上,龍且絕對排在項羽陣營的第一位。
劉邦和項羽的楚漢爭霸進入了對峙階段,他們僵持的地點在滎陽(今天河南鄭州一帶),此時的劉邦和項羽都是刀槍出鞘,雙方都囤積了數十萬人馬,但是他們誰也吃不了誰,這種僵持戰最後拼的就是耐性和國力了。
可是劉邦比項羽要多了個心眼,自己領著這是最後的幾十萬大軍的本錢在前線與西楚霸王項羽死扛,另外卻派出了大將軍韓信,出擊趙、燕之地,並且很快就攻城掠地,佔領的廣大地區,直逼齊國(今山東地區)。
項羽眼看著韓信使陰招,自己卻沒有辦法,自己的三十萬大軍被劉邦一直拖在了滎陽,如果韓信大軍打下了齊國,佔領了齊地,那麼項羽就會腹背受敵,韓信就可以直接從山東出發攻擊河南的項羽,大家可以看看地圖,一馬平川的平原地區對項羽來說背後的空當太大了。
項羽沒有辦法,立刻分兵二十萬給龍且,派他最為信任,最為勇猛的將領前往齊國阻擊韓信,守住了齊地,就守住了自己的大後方。而且項羽還是相當的重視韓信,讓龍且帶走了他大部分兵力。
大司馬龍且領著這二十萬大軍出發了,可是他太過大意,而且很瞧不上韓信,原來韓信是項羽帳下的執戟郎,也就是賬外的衛兵,龍且經常出入項羽大帳,對韓信有印象。龍且從心裡瞧不起韓信,但是韓信給他的回擊卻是致命的。
當龍且領兵剛到齊地,正在渡濰水河,沒想到韓信陰了他,在上游命令士兵使用沙袋阻塞了河道,等龍且大軍正在渡河的時候,一起取走沙袋,河水暴漲,淹死了不少龍且將士,連龍且最後也被殺死在河裡了。
韓信幾乎不廢吹灰之力就解決了龍且的二十萬大軍,當項羽得知了這個消息,非常震驚,而且很緊張,很清楚自己的處境很危險了,西楚最為精銳的三十萬大軍,讓龍且一下就坑了一大半,這仗沒法打下去了,更何況此時的天時地利人和項羽都不具備。
項羽這時才想起亞父范增的話,立刻令人與韓信講和,希望能夠聯盟韓信,共擊劉邦,平分天下,這對韓信其實還是有誘惑力的,但是劉邦比項羽來得實惠得多,直接封韓信為齊王,主齊地,穩定了韓信的心,最後韓信領兵西進攻擊項羽,與劉邦會師垓下,滅了項羽,建立了大漢王朝。
綜上來看,龍且個人的死不死對當時的全局作用不大,重要的是龍且的死不但敗光了項羽的二十萬大軍,關鍵是丟失了齊國之地,讓項羽處於腹背受敵的境地,這就讓戰爭勝負的天平發生了巨大的趨向,無論西楚霸王如何英雄蓋世也無力迴天了。
沉墨I方之城
龍且當然重要了,因為他是項羽最為信任的一名驍將。
那麼為啥龍且一死,項羽就知道自己距離滅亡不遠了呢?
這和韓信有關係。
因為當時的韓信已經攻打到了齊國,齊國一旦被韓信攻打下來,項羽就完蛋了。要知道當時的項羽是和劉邦對峙在滎陽,也就是今天河南的鄭州以西15公里左右的地方。在這裡劉邦和項羽已經對峙了兩年多了。
他們兩個誰也吃不下誰來。
萬一韓信把齊國給拿下來之後,韓信就可以帶著他的軍隊,直接從山東達到河南,然後從後面夾擊項羽了。
這樣的話,項羽豈不是成為了夾心餅乾,被劉邦和韓信打個錯不及防了。
所以,對於項羽來說,最終要的就是,不能讓韓信拿下齊國來。
那麼要如何阻止韓信拿下齊國來呢?
這時候項羽想到的就是龍且,龍且是從小和項羽一起長大的,他們兩個是發小,而且龍且勇猛善戰。跟隨項羽立過很多大的功勞。
項羽覺得讓龍且去阻擋韓信,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當時的項羽只有三十萬軍隊了,他一出手,就是給了龍且二十萬大軍。
也就是說,成敗在此一舉了。
若是龍且能挫敗韓信,那麼劉邦就是必敗無疑的了。
但是,萬一龍且被韓信打敗了,那項羽肯定就死無葬身之地了。因為當時項羽的那僅存的十萬軍隊,已經不可能打勝仗了。
當時劉邦的軍隊是二十多萬,韓信是三十多萬,加起來不到六十萬。
所以,當時他們的軍備對比,就是這麼一個情況。
正是因為項羽把自己的三分之二的人馬,分給了龍且。
所以,龍且的勝負,關乎到項羽的勝負。龍且本來不那麼重要,變為了最重要的人。
本來龍且是可以和韓信一戰的,畢竟他也是少有的名將,當年驍勇善戰的英布,就是被龍且帶領的大軍給擊敗的。
可是,龍且在面對韓信的時候,他犯了一個錯誤。
這個錯誤就是他太驕傲了,他覺得韓信原來的時候,只是項羽手下的一個保安。讓他這種大將軍,去對付一個曾經的小保安,還是帶著二十萬人馬去的。真的是有點抬舉韓信了。
所以,龍且以為當年的保安韓信,是無論如何都抵擋不過過他的?
正是因為他大意了,所以,在面對韓信的奇計的時候,他是一點防備都沒有。
韓信先是截斷了濰水河裡的水,引誘龍且經過下游的濰水河。就在龍且渡過濰水河的時候,韓信突然命令人上游的人,把提前堵截的河水給放開。
就這樣龍且的大軍,都被無情的大水給沖走了。可憐的龍且,也在戰亂之中,被殺了。
你看,龍且一死,二十萬大軍死的死,逃的逃。
最終,項羽就剩下他手裡的十萬大軍了,他的十萬大軍,對付劉邦和韓信的六十萬大軍,這個仗,似乎怎麼打都是輸。
所以,當韓信發動垓下之戰的時候,項羽是毫無抵抗的能力,最終只好逃走烏江,然後自刎於烏江。
這就是龍且為何重要的原因。
漢史趣聞
趣談唐宋元,胡侃元明清!
龍且很重要嗎?
重要也不重要!不重要,是因為西楚霸王的手下並不只有龍且這樣一位優秀的武將,即便龍且死了,即便與龍且相關的武將都死絕了,只要有西楚霸王一個人在,楚軍就有著必勝的信念。
重要點在於龍且死亡的那一個地點非常的微妙,是整個楚漢相爭的扭轉臉,而且龍且不是一個人死的,還有20萬楚軍陪他一起喪命。
事件回顧
龍且是項羽的心腹,而且從最開始的時候就跟隨項羽,項羽也非常相信他,給了他一項特殊的權利。
這項特殊的權力是什麼呢?那就是掌握兵權,好像每一位大將軍都有能力去掌握兵權啊,早已經見怪不怪了,可是龍且掌握兵權,與其他的人掌握兵權有著很大的差距,因為龍且掌握著20萬楚軍,而這20萬楚軍士是項羽所有軍團當中接近一半的精兵強將。
換句話來說,項羽把自己所有的精銳分成了兩半,一半給龍且,一半自己拿著,而龍且最終率領著這20萬優秀將領,一起到了奈何橋,喝了碗孟婆湯。
最開始的時候龍且與韓信的戰役龍且可以說是頻頻獲勝,也正因為如此如此,慢慢的不把韓信放在世界上,並且輕視了他。
可是,龍且在此之前也沒有動動腦子想一想,為什麼就是這樣一個無能的人,每次戰役總能夠獲勝,而且每次都能夠以少勝多?
沒錯,龍且失敗了,而且失敗的最主要一點就是韓信的驕兵之戰。
韓信通過短暫的示弱,給龍且營造了一個虛假的框架。當時的戰略形勢以及地理位置不難看出韓信在河流的上游,而龍且在河流的下游,韓信通過每天往河流上游上面丟上幾個沙袋子來減少河流的流向和水流的大小,等於在上游直接築起了大壩,而等到時機合適的時候,直接將水泥袋子通通挖掉,如此一來,龍且的大軍便被水給淹了。
沒錯,這就是事實
我們來看一下龍且的死亡造成了哪些影響呢?
第1點影響便是20萬精銳大軍消失殆盡,20萬精銳大軍相當於項羽總戰力的一半,這也就意味著龍且的死亡意味著項羽的實力消失了1/4~1/2左右。
第2點龍且率領自己的軍隊駐守在齊地,而齊地是整個戰略的轉折中心,龍且失敗了,意味著齊地全部歸劉邦所有,而與此同時,項羽在短時間之內很難再掌控這個地方,這就意味著劉邦和項羽在短時間之內將平起平坐,雙方之間誰也無法壓制誰。
第3點最為重要,因為不是戰術上的提高,而是戰略上的拔高。齊地一旦歸劉邦,劉邦就能夠形成一個圈,在這個圈子中心的就是項羽,換句話來說,項羽已經被包圍了。
這也是為什麼?當龍且剛剛去世,並且自己所率領的大軍統統被滅掉之後,項羽就已經意識到自己離死不遠了。
【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希冀大家點贊、評論、關注,小生在此謝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