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金曲在中國:80年來我們都在聽什麼

流行金曲在中國:80年來我們都在聽什麼


Netflix 在臺灣的自制劇《罪夢者》開播了。因為有剛拿下金鐘視後的賈靜雯、張孝全等人出演,這部劇一直很受關注。開播之前,《罪夢者》給大家送了一個小彩蛋,Netflix 找來韓國獨立樂隊 HYUKOH 跟林夕合作,改編了梅豔芳的《似是故人來》作為主題曲。

流行金曲在中國:80年來我們都在聽什麼

《似是故人來》是給邵氏電影《雙鐲》寫的主題曲,這部電影根據同名小說改編,講述的是福建惠安一帶的女同故事。

這首歌當年由羅大佑創辦的“音樂工廠”製作。一部邵氏電影的主題曲,由羅大佑監製和作曲,80年代到香港定居的意大利音樂人花比傲編曲,林夕填詞,阿梅演唱,堪稱全明星陣容。歌曲在第 11 屆香港金像獎上也拿到了最佳原創電影歌曲,成就了一時經典。

流行金曲在中國:80年來我們都在聽什麼

經典的意思就是,時間過去30年了,新版的《似是故人來》MV一上線,依然在微博上刷了屏。

對於這個新版,油管上有一條評論很有意思,“臺灣的影集,找韓國的樂團,唱粵語老歌的普通話版本,在美國平臺放映,有趣”。

這其實是個很有意思的話題。30年前的《似是故人來》是香港流行文化鼎盛時期的集中體現。在很長時間內,內地的創作者無法完全釋放自己的創造力和生產力,港臺的創作者們承擔了通過流行文化作品向世界展示中國的任務。8、90年代香港電影、流行音樂和它們的創作者們,在韓國和其他東亞地區有多麼受推崇,已經無需再贅述。

而在這30年中,全球化的進程驚人。到今天,一首歌由美國人出錢、中國人創作、韓國人演唱,已經不算什麼新鮮事了。

流行音樂作為大眾文化生活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總是最敏銳的將時代變化忠實記錄下來。最近愛奇藝上線了一檔新節目,《這樣唱好美》,節目的立意是把上世紀 30年代到2000的華語金曲蒐羅一遍,讓今天的女聲們重新演繹,其中一位嘉賓甚至請來了蔡琴。

流行金曲在中國:80年來我們都在聽什麼

音樂是時代的 BGM。把30年代到2000年的華語金曲梳理清楚,可能也就把這百八十年裡中國人的生活梳理清楚了。

流行金曲在中國:80年來我們都在聽什麼

如果要找一個比林夕的知名度更“全民級”的詞作者,只能是我們國歌的詞作者田漢了。

實際上田漢是一位涉獵非常廣的創作者,他寫劇,寫小說,寫文章,寫詩,也寫歌詞。30年代他為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電影《馬路天使》寫過一首主題曲《天涯歌女》的歌詞,由影片的主演之一週璇獻聲。憑藉在《天涯歌女》裡的演唱,周璇紅遍全國,後來甚至演了一部同名電影《天涯歌女》。

流行金曲在中國:80年來我們都在聽什麼

周璇是舊上海最紅的明星之一,中國最早的兩棲明星,也是後來人們所說的,“民國上海灘七大歌后”之首。三十歲後的精神病史和年僅37歲就病逝的事蹟讓她的人生又多了幾分傳奇色彩。

周璇除了演和唱紅極一時,還和丈夫嚴華髮掘過另一名著名歌星姚莉。姚莉也在“七大歌后”之列,她在今年 7 月份剛剛過世,至此上海灘再無歌后。

姚莉雖然算是周璇發掘的,但日後在樂壇的影響力青出於藍。徐小鳳、鄧麗君都曾表示過姚莉是她們的偶像。她的代表作《玫瑰玫瑰我愛你》被美國歌手、作曲人 Frankie Laine 在 40 年代翻唱成英文版,在美國走紅。

流行金曲在中國:80年來我們都在聽什麼

《玫瑰玫瑰我愛你》的作曲者叫陳歌辛,也是另一首更著名的民國金曲的作曲者——《夜上海》。他曾經在“中國流行音樂之父”黎錦暉組建的“明月歌舞團”裡教鋼琴。黎錦暉寫的《毛毛雨》被學者們認為是中國流行歌曲誕生的標誌。

二三十年代,留聲機開始普及,大眾也能聽得到廣播,夜總會等娛樂場所也開始增多,人們需要更多的音樂內容。於是以黎錦暉和周璇為代表的一小波作曲家、歌者們,在那個時候登上歷史舞臺,奠定了中國流行音樂最早的樣貌。

但流行音樂在中國的紮根受到過不小的爭議。這批創作者脫胎於上海這樣的城市,他們創造了第一批近代工業文明下的中國城市歌曲,但內容上常常被詬病迎合小市民趣味,只歌頌愛情和享樂,甚至被冠以“黃色歌曲”的罪名。

國歌的作曲者聶耳曾經加入過“明月”歌舞團,但僅一年(當中適逢九一八事變)就退社了,和志趣更相符的夥伴做他們的“群眾音樂”,這個分支在30年代跟黎錦暉為代表的“流行音樂”一派分庭抗禮。

流行金曲在中國:80年來我們都在聽什麼


退社時,聶耳還在雜誌上刊文批評黎錦暉和他的團隊,

“說到中國的歌舞,不免想起創辦這玩意兒的鼻祖:黎錦暉,不怕苦,帶領了一班紅男綠女東奔西跑,國內國外,顯了十幾年的軟功夫,佩服!佩服!香豔肉感,熱情流露;這便是十幾年來所謂歌舞的成績。”

流行金曲在中國:80年來我們都在聽什麼

在當時緊張的社會背景下,憂國憂民的聶耳自然對黎錦暉推崇的音樂流派頗有微詞,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一分支還是給中國流行音樂打下了奠基的基礎。

流行金曲在中國:80年來我們都在聽什麼

50年代前後大量作曲家、歌手移居香港,把華語流行音樂的底子帶到了香港。

1950 年姚莉移居香港,隨後成為香港 50 年代叱吒風雲的歌后,被譽為“銀嗓子”。同時期南遷的歌手還有很多,比如唱出《今宵多珍重》的崔萍,還有出生蘇州的張露——《給我一個吻》的演唱者,香港藝人杜德偉的母親。

聲色香港對歌頌情慾的流行歌曲,接受度很高。上海這些歌手一到香港,就成為了各大夜總會爭相邀請的演出嘉賓。

這批上海歌手不僅為香港貢獻了許多精彩作品,也影響了新一代、原生於香港的創作者們。1951年,剛滿兩歲的徐小鳳跟家人一起移居香港。她在很多場合都表示過,姚莉是她的偶像。

同樣把姚莉當作偶像的,還有鄧麗君。

流行金曲在中國:80年來我們都在聽什麼


臺灣雖然是鄧麗君歌唱事業起步的地方,但香港才是她事業的福地。《三聯生活週刊》刊登過一篇文章《鄧麗君:漂泊者的榮耀與孤獨》,梳理了鄧麗君作為歌手的整個生涯。73 年鄧麗君和母親前往日本,最初在日本走年輕的偶像路線,後來改成和流行歌融合的日本演歌風格,鄧麗君才一炮而紅。

在前往日本之前,鄧麗君在香港剛剛打響名號。1969 年鄧麗君首次赴港參加工展會,為華僑日報發起的“助學救貧運動”助力義賣,當時的香港義賣大都以明星認領一種產品參與義賣,一方面是個噱頭,另一方面也是檢驗明星的帶貨能力。

流行金曲在中國:80年來我們都在聽什麼


當時鄧麗君負責為白花油帶貨,結果初次就以全場最高的成績獲選為“白花油皇后”。一看鄧麗君這麼受歡迎,百代唱片立刻為她籌備了一部自傳式音樂電影《歌迷小姐》,還邀請了旗下多位歌手一齊參演,鄧麗君在裡面演自己,改了名叫丁鐺。

《歌迷小姐》上映後,鄧麗君還成為了當年香港“十大最受歡迎的影星”,百代唱片趁熱把《歌迷小姐》裡的歌曲都灌注成碟發售,曾在 1968 年就被鄧麗君演唱過的《一見你就笑》也被納入了這輯電影原聲帶裡。

流行金曲在中國:80年來我們都在聽什麼

蔡琴版本的《一見你就笑》應該也是大部分人最喜歡的版本。在愛奇藝《這樣唱好美》的發佈會上,蔡琴也和陳立農合唱了這首歌的片段。《這樣唱好美》裡華語經典歌曲高密度出現,周璇、巫美玲、陳淑樺、潘秀瓊、藍心湄、林憶蓮、張惠妹等歌手的作品都依次被演唱的選手選中,但被鍾愛最多的,始終還是鄧麗君。

整個 70 年代鄧麗君在日本和香港往返,歌唱事業走向了一個黃金時期,演出邀約遍及東南亞。這兩個地方,一個是當時全球第二大唱片市場,另一個則跟臺灣一起領跑了此後的華語流行音樂。

那時候在香港,音樂仍以日本歌曲為主,其次就是歐美音樂,只剩下極少數的份額留給臺灣歌曲和香港本地歌曲,在這些歌曲裡,華語音樂佔一部分,再要跟本土音樂沾點邊的就是粵劇大戲和傳統粵曲。

70 年代在各種社會運動和普及文化的衝擊下,在香港長起來的戰後一代逐漸有了“以香港為家”的本土意識,與此同時,粵語歌曲逐漸在平民階層流行起來。但插播一個冷知識,率先把粵語歌曲搬上舞臺的其實是馬來西亞歌手。

流行金曲在中國:80年來我們都在聽什麼

50 年代移居海外的華人裡,還有很大一部分去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於是華語流行音樂的種子在東南亞也有了完整保留。

《這樣唱好美》裡,來自馬來西亞的楊紫薇選擇了一首蕭麗珠原唱的《望著天空的女孩》,這首歌先後被鄧麗君、王菲等人翻唱,在 80 年代曾風靡馬來西亞華人圈。蔡琴在節目上說,“馬來西亞華人極其重視中文的保留,無論文學還是流行歌曲。”

流行金曲在中國:80年來我們都在聽什麼


《這樣唱好美》第一期裡出現的另一首《午夜香吻》印證了蔡琴的這個觀察視角。《午夜香吻》的詞曲作者是出生在馬來西亞的上官流雲,這首歌寫於 1941 年日軍入侵前夕,當時上官流雲與女友開車到海邊遊玩,在車裡寫下了這首歌。

後來上官流雲把《午夜香吻》拿給馬來西亞歌手巫美玲灌錄,這首歌被無數臺灣歌手青睞,多次翻唱。

流行金曲在中國:80年來我們都在聽什麼

1960 年代,上官流雲開始用廣東話創作歌曲,他把披頭士樂隊的《Can’t Buy Me Love》和《Saw Her Standing There》填成通俗的粵語歌詞,轉錄成《行快啲啦》和《一心想玉人》,進入香港市場後直接賣到斷貨。

流行金曲在中國:80年來我們都在聽什麼


到 69 年,出生於馬來西亞學粵曲長大的鄭錦昌參加 TVB 的《歡樂今宵》,演唱了一首粵語歌曲,在當時還十分少見,幾年後他又跟李小龍同臺,演出《唐山大兄》,這首歌在香港地區被傳唱至今。

《行快啲啦》隨後被許冠傑、許冠英、許冠文三兄弟在演唱會上翻唱,粵語歌曲的流行和創作在當時早已一發不可收拾,到後期許冠傑的《半斤八兩》、《天才與白痴》等歌流傳到馬來西亞時,同樣也受到追捧。

1975 年,香港電臺終於做了亞洲第一個中文歌曲暢銷排行榜的節目,那時候唱廣東歌的譚詠麟已經當得上超級巨星了,鄧麗君也把日語的流行歌曲翻唱成中文帶回香港,馬來西亞的歌手們也開始打入臺灣和香港市場。

到了80年代,依託香港電影的出口能力,香港流行音樂的影響力又覆蓋到了更遠的地方。前幾年,韓國 KBS 評選韓國人最難忘的六大影視金曲,由張國榮演唱的《英雄本色》主題曲《當年情》仍還能排在第五位。

流行金曲在中國:80年來我們都在聽什麼

也是藉著電影的契機,張國榮一度打開了韓國市場,成為首次在韓國開辦個人演唱會的華人歌手。

再往後說,就是香港迴歸前後四大天王、陳奕迅的故事,那是香港流行文化最後的光輝;然後華語流行樂壇就開始了屬於周杰倫、蔡依林的臺灣天后時代,臺灣唱片業傲視兩岸;再往後,便是近十多年,音樂工業的中心從港臺轉移到內地、互聯網產業改變了音樂的生產和消費、工業力的下沉以及兩岸獨立音樂人的崛起……

從上世紀30年代到21世紀,中國人在大幾十年間經歷了太多的起起伏伏。而流行音樂一直在記錄。

《這樣唱好美》請來了七位嘉賓,和觀眾一起重溫這百八十年間的華語金曲,以及寫在這些金曲背後的時代信息。其中最有發言權的當然是蔡琴和金培達。在 70 年代後期以民歌歌手身份進入歌壇的蔡琴以一首《恰似你的溫柔》打開知名度,光她本人的作品就已經夠出一集經典名曲了;而香港作曲家金培達,在他配過樂的九十多部電影裡,有 11 樽香港金像獎獎盃和一塊柏林電影節的銀熊獎。

流行金曲在中國:80年來我們都在聽什麼


這兩位鑑賞員在節目裡為聽眾補充了很多老歌的相關知識,尤其是蔡琴,每首歌的背景和箇中韻味,她都有很多話要說,尤其是當有選手要挑戰周璇的《天涯歌女》時,蔡琴難得認真地在她唱前提示了一下“天涯覓知音,她有她的悲哀,你想她要唱的是什麼”。

“天涯覓知音”這樣的味道,在我們這個年代可能很難再被還原了,周璇在其中的悲慼酸楚也不是我們能體會的,聽歌的每一代人都有不同的時代記憶,隨著時間流逝,記憶可能會模糊,但歌一響起還是會引發聽眾的無差別共鳴。

這種共鳴在當下難能可貴,偶爾還是需要一個地方集中感懷一下。

注:文中所有圖片均來自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