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是什麼?藝術又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呢?

藝與術


藝術是世間萬物的高級形態,因為它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比如說詩歌,它就是語言文字的高級形態,它源於詩人對生活的細緻觀察,最後的作品又高於普通生活。

藝術能給人們帶來什麼?

第一,對於藝術家而言,藝術能夠帶來物質上的收穫。

藝術家也是人,是人就需要生存。那些把藝術看的太高太純潔的人認為藝術不能和金錢掛鉤,其實這是錯的。冷軍先生是國內公認的超寫實主義畫家,他的一幅畫拍出了6000萬的高價,如果冷軍也像大家說的那樣,估計會餓死的,因為他畫一副超寫實繪畫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年半載,沒有收入怎麼生活?沒有收入連油畫顏料都買不起。

第二,對於普通人而言,藝術能夠帶來視覺和精神上的雙重享受。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它在精神上的體現更加突出。最典型的就是文學作品。四大名著從誕生起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給人們生活上的啟發,豐富人們的精神。

音樂則是通過聽覺給人們帶來情感上的共鳴。繪畫則是通過視覺達到精神上的認可。你不能說藝術毫無價值,真實的情況是從藝術誕生起它就成了人類不可缺少的部分。

藝術的價值體現在哪裡?

傳承和引導是藝術最重要的價值所在。在傳承上,比如說文學作品,我們從小學習的知識就是老一輩藝術的結晶,它也是知識的承載者。從古至今,誕生了很多的大文豪,他們將知識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而且一生都在不遺餘力的補充它們,傳承是人類社會最最重要的一個內容。我們都說傳宗接代,那是生命和血脈的傳承,但是對於藝術來說,那是文化和知識的傳承。

在引導上,藝術給人們指引了一個更加正確的方向,價值觀不正確的藝術作品早就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剩下來的就是藝術的精華。不論是文學還是音樂,或者是繪畫,能流傳下來的都是精品。人類也在一代又一代的過程中接受藝術的指引,向著更健康更正確的方向前進。

藝術作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藝術之中,只不過因為它充斥在我們周圍,我們很少主動去發現它們罷了。

藝術是一種文化現象,是文化的精華體現,是主要服務於人們精神層面的產品。藝術包括文學、音樂、舞蹈、影視、繪畫、攝影、書法、雕塑、建築等多個領域,表現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藝術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呢?

一,藝術能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比如說人們聽一首好聽的音樂或歌曲,人們會沉浸其中,心情會因之放鬆、興奮。

二,藝術能給人帶來智慧的啟迪。人們可以從藝術中感悟很多生活中的哲理。比如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們以人文主義為核心創作的大量繪畫、文學作品,對當時人們解放思想和人性解放起到了很大作用。再比如人們閱讀小說等文學作品如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可以從中悟出很多做人的道理。

三,藝術可以給人力量,催人奮進。比如說抗日戰爭時期,歌曲《松花江上》、《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交響樂《黃河大合唱等激勵多少中華兒女慷慨激昂奔赴抗日戰場。

四,藝術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比如說我們觀看一段精美的舞蹈,欣賞一幅經典的畫作,我們會為它的美而陶醉,而歎為觀止,不忍移目。

舉一個例子。布格羅的畫。

布格羅是法國十九世紀繪畫藝術大師,他最追崇的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巨匠拉斐爾的唯美油畫,一生勤奮執著地堅持唯美寫實創作。布格羅的每一幅作品都非常美,人美,造型美,狀態美,美侖美奐,美到了極致。看布格羅的畫,確實是一種美的享受。



王偉良繪畫


藝術就是創造,不人云亦云,不一犬吠形,百犬吠聲。藝術來源於生活又能回饋生活。我本人不會雕刻但喜歡把自己的思路讓雕刻師傅實現。我家的主雕刻師覺得自己不可或缺,拽得很。有次看《阿甘正傳》,我是被感動到了,篤信願意吃虧,捨得付出,像阿甘一樣,傻人自有傻福。雖然寒門再難出貴子但野百合也會有春天。奔跑,努力,一直感動到自己,上天就會眷顧。

我決定雕一件致敬阿甘的作品,大師傅說,雕不了,有道裂。在我堅持下大師傅按他的理解雕了一對腳印。我的天,這也太直白了。我決定自己做。將腳印磨掉,在某寶買一片銀羽毛,鑲在那道裂上,既遮瑕又呼應了阿甘正傳中一根羽毛貫穿全片,完成了對人生這一主題的思考。主石背面,機雕了“阿甘快跑forrest run away”(不用人工雕,看著大師傅拽生氣),這件作品被斯里蘭卡珠寶協會主席朱扎爾收藏,他對此是讚不絕口的。我另外一片珊瑚玉石片料,因為鈣化過多,師傅說是廢材不能下刀,我偏不信,在有瑕處機雕愛因斯坦相對論公式 E=mc²,此片料目前被一個學者收藏,他送給我一幅關山月弟子的字。呵呵,我應該是少數靠愛因斯坦相對論獲得紅利的人吧。

真的,只要你有思路,思路就是財富。至於機雕,成本就很低,任何城市都有花鳥魚蟲古玩市場,有市場的地方就有機雕,一件作品幾十元而已,如果人工雕,即使是沒有名氣的老師傅,也要大幾百,而且很多還循規蹈矩沒有新意。

生活就是苦中作樂、樂中做樂。作為一個愛玩的、容易感動的天使投資人,我們一起分享把思路變成財富的故事。








禧物果果


個人創作玉雕作品:雅賞

藝朮人生……

藝朮……改變世界的力量、、當藝朮成了人們的一種自覺需要、而不是為了利益所驅使去收藏藝朮品的時候、我想、那才是一種、、藝朮化的生活、一種、、合理的生活……藝朮可以令人愉悅、令人振奮、令人感悟、令人思考、……誏人懂得真、懂得善、懂得美、懂的愛、這才是藝朮所能用於人的精神和靈魂、所帶來的審美趣味、從而使人、重新用一個新的角度、去看待我們的社會、看待我們的世界、看待我們的人生……











名徹無塵


藝術是世間萬物的高級形態,因為它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比如說詩歌,它就是語言文字的高級形態,它源於詩人對生活的細緻觀察,最後的作品又高於普通生活。


藝術能給人們帶來什麼?

第一,對於藝術家而言,藝術能夠帶來物質上的收穫。

藝術家也是人,是人就需要生存。那些把藝術看的太高太純潔的人認為藝術不能和金錢掛鉤,其實這是錯的。冷軍先生是國內公認的超寫實主義畫家,他的一幅畫拍出了6000萬的高價,如果冷軍也像大家說的那樣,估計會餓死的,因為他畫一副超寫實繪畫短則幾個月,長則一年半載,沒有收入怎麼生活?沒有收入連油畫顏料都買不起。


第二,對於普通人而言,藝術能夠帶來視覺和精神上的雙重享受。

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它在精神上的體現更加突出。最典型的就是文學作品。四大名著從誕生起就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給人們生活上的啟發,豐富人們的精神。

音樂則是通過聽覺給人們帶來情感上的共鳴。繪畫則是通過視覺達到精神上的認可。你不能說藝術毫無價值,真實的情況是從藝術誕生起它就成了人類不可缺少的部分。


藝術的價值體現在哪裡?

傳承和引導是藝術最重要的價值所在。在傳承上,比如說文學作品,我們從小學習的知識就是老一輩藝術的結晶,它也是知識的承載者。從古至今,誕生了很多的大文豪,他們將知識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而且一生都在不遺餘力的補充它們,傳承是人類社會最最重要的一個內容。我們都說傳宗接代,那是生命和血脈的傳承,但是對於藝術來說,那是文化和知識的傳承。

在引導上,藝術給人們指引了一個更加正確的方向,價值觀不正確的藝術作品早就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剩下來的就是藝術的精華。不論是文學還是音樂,或者是繪畫,能流傳下來的都是精品。人類也在一代又一代的過程中接受藝術的指引,向著更健康更正確的方向前進。

藝術作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們從小到大一直生活在藝術之中,只不過因為它充斥在我們周圍,我們很少主動去發現它們罷了。


萬物皆明


藝術是什麼?簡單地說,藝術是一種文化現象,是文化的精華體現,是主要服務於人們精神層面的產品。藝術包括文學、音樂、舞蹈、影視、繪畫、攝影、書法、雕塑、建築等多個領域,表現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藝術能給人們帶來什麼呢?

一,藝術能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愉悅。比如說人們聽一首好聽的音樂或歌曲,人們會沉浸其中,心情會因之放鬆、興奮。

二,藝術能給人帶來智慧的啟迪。人們可以從藝術中感悟很多生活中的哲理。比如說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們以人文主義為核心創作的大量繪畫、文學作品,對當時人們解放思想和人性解放起到了很大作用。再比如人們閱讀小說等文學作品如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可以從中悟出很多做人的道理。

三,藝術可以給人力量,催人奮進。比如說抗日戰爭時期,歌曲《松花江上》、《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交響樂《黃河大合唱等激勵多少中華兒女慷慨激昂奔赴抗日戰場。

四,藝術可以給人以美的享受。比如說我們觀看一段精美的舞蹈,欣賞一幅經典的畫作,我們會為它的美而陶醉,而歎為觀止,不忍移目。

舉一個例子。布格羅的畫。

布格羅是法國十九世紀繪畫藝術大師,他最追崇的就是文藝復興時期繪畫巨匠拉斐爾的唯美油畫,一生勤奮執著地堅持唯美寫實創作。布格羅的每一幅作品都非常美,人美,造型美,狀態美,美侖美奐,美到了極致。看布格羅的畫,確實是一種美的享受。




燈影書畫


藝術是生命的航標,是靈魂的方向,是生活的習慣。藝術也是對習慣的詮釋,是起心動念衝動後的塗鴉或對起心動念的精雕細琢。在藝術領域,現代的政治之惡,給藝術劃分了意識形態,使藝術在某些國度,被政治所綁架,被拍馬溜鬚所把控,人人 成為慾望的奴隸,從而使藝術成為表達慾望的工具。



為此,18世紀之後的藝術,與文藝復興之前的藝術相較,自是不可同日而語。在這裡也就不再引申了。


所以,藝術這個生命的與生俱來,靈魂深處的潛藏,既能給人以愉悅,又給人以啟迪。既能讓人從中昇華靈魂,又能把人帶入慾望的泥沼。因之,藝術是雙向的,既是對創作者生命感受的回饋,更是對欣賞者生命的啟迪。它是智慧的結晶,也是經驗的重塑。但在慾望深重的藝術家心中,藝術只是可資利用的工具,讓人沉糜,無法認清自己的靈魂。



以上三幅作品為布格羅作品


用戶62081517873


藝術的本質跟絕大多數人理解的都不一樣,更與我們如今社會,藝術所處的社會角色和商業鏈條上的那一環不是一回事。它並沒有那麼深奧也沒有那麼奢侈和華麗。

相反,它很樸素,因為它至始至終所描繪的都是人類自己的精神世界。

無論以何種形式(美術裡分為繪畫{繪畫裡有各種流派}、雕塑、建築、設計、插畫….,另外還有電影、音樂、戲劇、舞蹈、現在又有行為、裝置等等不一一例舉),這些形式都是載體,無論藝術家選擇的是哪種載體,都是他當時所處的時代環境與他自身,或主動或被動去’選擇’的。

所以,重要的不是載體,而是背後的表達,是背後那個人(藝術家)的吶喊或低吟。

很多人一直在表面糾結,諸如:“他杜尚的一個馬桶就是藝術品了,那我拉一坨屎怎麼就不是藝術品?” )這種問題太多,這就是在載體上去糾結,以載體去判斷什麼是藝術什麼不是藝術,這種判斷系統就出了致命問題。不要急,確實到目前,沒有人,也沒有哪本書是去教你一種方式走入藝術去引導你一種路徑去認識它。

但要知道:載體是沒有優劣之分的,但精神內核有純度的不同和表達上質量的優劣。

好,什麼是精神內核?

木心的一個觀念,我是很贊同的,並且深有體會,

就是我們有精神上的親屬,要去精神世界找親戚。

我將藝術品以五角星形式分為5類,這是以(藝術品被創作時的原始動機)來分類的,基本上,藝術家作為一個個體,它對這個世界(包括自己)的關注點都是不同的,各有側重,也就是說他們的研究方向從一開始就不一樣。

這5個塊面又可以在每一塊不斷細化。


以下出現作品以精神派系分組說明,每一組裡都提出表現形式和藝術風格完全不同的藝術品代表,

看完你會從原來的視野中退一步出來以一種更大的視角來看待藝術。

我們來看,藝術家是如何代表人類在不同的載體後面去發聲的,

而你始終要警惕,載體不是目的,精神內核才是本質。

所以,這一層面上來說,五角星的紅色塊面裡,大多數藝術品並不需要你要具備多麼深的藝術知識,你現在就可以去欣賞(需要稍微去了解一下背後的故事,跟旅遊類似的,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前如果能先了解一下當地的文化習俗是不是旅遊帶來的感受會更深入?),因為你作為一個人,與藝術家一樣,你們之間的共性是要大於不同的,你們之間的精神層面是會有非常多的共鳴的,這需要你誠實地去從自身去體會,相信很多人已經或多或少有這種體驗了。

以下文章主要講五角星裡紅色和藍色領域範疇內的作品和藝術家。

第一組:關注人的苦難,關注戰爭。

代表作品:

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導人民》、阿布拉莫維奇的《巴爾幹巴洛克》、列賓的《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這三件作品兩個是油畫,一件是行為藝術,載體不一樣,

但它們的精神內核都是對人類戰爭和苦難的關注

我目前居住在阿爾及利亞已經快一年了,這個國家在非洲最北部地中海沿岸,在海的那頭不遠處就有一直內戰的敘利亞、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也門…很多難民就往西走,來到阿爾及利亞,外出時,街邊的難民總是會來敲我們的車窗。

其實一直待在很安全(國內)的地方是體會不到的,從這幅著名的油畫開始,你會知道我們的世界從未真正和平過。

《自由引導人民》德拉克洛瓦

德拉克洛瓦是把他自己當時看見的那一幕給畫下來了,畫中這些人都是平民,他們冒死去反抗當時的波旁王朝,當然德拉克洛瓦沒有去交代後續這些人的殘酷下場,戰爭遠不止有英雄情結那麼簡單,背後的血肉如果沒有親眼所見你是很難有強烈感受的

於是就有了瑪利亞,她就要把這些血肉給你看

《巴爾幹巴洛克》阿布拉莫維奇

第一次看到這件作品,我是深深地被震撼到了的,瑪麗亞坐在一堆帶血的牛骨上,嘴裡唱著兒時的兒歌洗刷牛骨,想為這片土地洗掉巨大的悲傷,巴爾幹這片地區處在歐亞中心要塞,就在土耳其左上角,處在這樣的地理位置,這片土地的命運就註定捆綁了無數戰爭,從小在這片土地長大,在瑪麗亞的心裡自己就是那些難民,但是她要替人類的罪行贖罪,她要洗去罪惡,洗去這些貪婪的血

《巴爾幹巴洛克》阿布拉莫維奇

這件作品透露出的慈悲,讓我無言。

列賓《伏爾加河上的縴夫》

列賓有次去伏爾加河遊玩,景色很美,可是河面有一些黝黑的被太陽烤得發亮的移動物,湊近一看,是農奴,他們並不是天生的勞力,這裡面有神父,有未成年小男孩,有應該得到照顧的老人,還有有家室要養的青年…

來自不同領域的人被這一根綁帶捆在了命運的繩上,極重的繩索要卡進肉裡…列賓出生底層社會,這些農奴就是他從小在自家院裡的鄰里“弟弟”、“叔伯”,強烈情感衝擊讓他花三年時間要畫出這幅畫,而這背後是他的吶喊社會為何如此殘酷不公。

第二組:對人性的探索,從自己開始

有很多的藝術家都可以歸到這一類,因為這實在是一個太有吸引力的題材,有什麼是比了解自己更有慾望的呢?其實所有對人性的探索一開始都是從自己開始的,並且這種觀察和審視橫貫終生,不論是心理學界大神佛洛依德還是哲學界大神叔本華到繪畫界瘋子梵高,畫家當然不例外,自己實在是太好的模特,24小時貼身服侍。

代表藝術家:弗裡達,常玉,潘玉良,梵高,倫勃朗,席勒

這裡舉弗裡達、常玉和倫勃朗的例子

三個都是畫家,但風格流派南轅北轍,佛裡達幾乎都是自畫像,倫勃朗我認為最精彩的是他的自畫像,而常玉幾乎不畫自己(但他的自我滲入了他每一幅畫裡,後面說)

沒有女人會不喜歡佛裡達,為她心疼

佛裡達自畫像

她的遭遇是很多小仙女們一輩子都想不到的殘酷,6歲小兒麻痺成柺子,18歲遭遇車禍,脊椎被折成三段,頸椎碎裂,右腿嚴重骨折,一隻腳也被壓碎。一根金屬扶手穿進她的腹部,直穿透她的陰部。這次事故使她喪失了生育能力,並且一生都要與銘心的痛苦為伴,她根本不可能活下來,也沒有人相信她會活下來,

在這個女人身上,我看到了生命竟然可以頑強到這種地步,後面他的丈夫即是她的伯樂、他的愛人卻又風流成性,

這些遭遇和打擊從身體和心靈上在折磨著佛裡達,使她的餘生都被困在看不見的繩子裡撕心裂肺地痛

其實第一次看佛裡達的畫時,我並不知道她的遭遇,但我被畫面裡的那種痛苦和受傷感染了,我知道這個畫家一定有很痛的經歷,她是在把自己的傷口揭開給你看。

倫勃朗

請點開看原圖,注意看眼神

倫勃朗的畫從繪畫本身去看是相當精彩的(可以留言是否想看,人數多了就專寫一篇講倫勃朗),感嘆人類在17世紀在繪畫上就已經達到這種高度了,他的作品很多,但我認為最精彩的是他的自畫像,這個男人將他對自我的審視放進了畫裡,而且貫穿他一生,他老老實實地紀錄了歲月從他身上碾過的痕跡。

從年輕時的意氣風發到中年家道中落再到老年的疲憊蒼老,光還是那束光,人卻已經不再是當初那個少年。

常玉

小象

常玉,是一個非常非常、非常,特別的存在,像一個孤獨的小王子,看他的畫,我會被一種巨大的孤獨感吞沒,這種體驗,只有他能給,他的畫有一種很天真的孤傲和決絕

在繪畫作品裡,花就是自畫像,藝術家畫花畫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形態,花甚至是比自畫像還要更直接和袒露

常玉內心的自我非常強烈地融到了他每一幅畫裡,他畫的花,幾乎沒有一朵是衝著觀者的,它們孤自地或綻放,或凋零,那與你無關,我喜歡常玉不是他的孤獨打動我,而是他完整真誠地揭露了生命的真相--生,死,哀,樂是一個人要去完成的事,這裡面沒有痛苦與恐懼,也不是矯情造作要去描繪孤獨,而是坦然和悲憫。

在這兩組作品前,我感覺自己很無力,不是對內容的理解無力,是在情感上,我感覺自己太淺薄了,對這個社會、人類命運下面那些深不見底的陰暗、人性的深度...

如何理解藝術品?其實你要理解的不是一幅畫,而是人性的深度,人類的情感和理性能到達的邊界

面對它們,我真的詞窮

真正的大藝術家是一群生命很厚實的人,他們能感知到的深度和廣度都遠在你我之上,然後選擇載體加以表現,每一個階段都是一次天才的試驗,不僅僅是才華二字能形容的

你在藝術裡能探測感知到的程度跟你本身對人性的理解有直接的關係

第三組:緊隨其後,這一組也是對自己的探索,但與第二組不同,如果說第二組是把自己放在一個小黑屋裡去觀察,那麼這一組就是把自己放在世界(自然和他人)的背景上,是以宇宙為背景去看待自己以及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不得不說的是,中國繪畫有很多都屬於這一派,不僅僅是繪畫,詩、散文、書法都是如此

代表藝術家:莫奈(追求在色彩上更為深入的世界),倪贊,黃公望,維米爾,勞特雷克,柯羅

我想說我是真的愛莫奈,他用色彩征服了我,他是科學家神學家,他比我更瞭解我的視網膜,他挖掘到了我沒有看過的世界,這個世界既熟悉卻又無比陌生,原來大自然的層次是那麼地豐富,

從早到晚,每個階段、每個小時、每隔十分鐘、甚至每隔十秒鐘都不一樣:

同一個場景,在一天中的不同時段

在它的帶領下,我驚訝於大自然的每個階段都有完全無可替代的美,

他就像一個挖隧道的人,在光的這條隧道上挖到了一個別人難以企及的深度,同時非常理性地對光的不同時段和層次都有非常深入的研究。

倪瓚

倪瓚的畫實在是比他本人還要更真實地反映了他這個人…

看中國畫的門檻是要比看西畫的門檻高的,你去問那些考央美研究生的學生,西方美術史和中國美術史哪個難?幾乎所有人都會回你是中國美術史,歐洲美術史翻來覆去主要就是文藝復興到現在5-600年間的東西,但中國美術史是至少3000年,而且能把國畫解的好的人非常少,

第一是我們現在的思維方式和感知方式還有審美志趣都被西方影響很大,嚴重西化。很精彩的元宋作品離我們有點遠了,而且中國藝術在創造上是有斷層的,不像歐洲一路有根明線連到今天,

其次在國畫裡,情感的融入是很微妙的,融入每一根線條裡,情緒是相對容易感知的,大悲大喜都較容易透過畫面去表現,但情感是一種更深邃又微妙的東西。

倪瓚的畫,我第一會感嘆的是它的極簡,他對分寸有他自己非常哲學性的理解,這種分寸以一種羚羊掛角、優雅而自然的方式滲透到了畫的方方面面:他對畫面內容的取捨、他的留白:留多少、留哪裡、他用墨的濃淡...最後出來了非常’倪瓚’風格的畫,乾淨簡潔到讓人有距離感,用“蕭瑟”二字形容會更好,這裡面有孤獨,但這不重要,有看淡一切的韻味。畫家畫的不是景,是自己的人生、價值和宇宙觀,畫中雖沒有出現自己,但自我已經變成水墨罩在了畫面上。

這種自我的覺醒是非常前衛而且悄無聲息的,早了歐洲一整部歐洲美術史,所以其實中國的美術發展脈絡根本不是線性的(西方是非常典型的線性脈絡)。

寫這句話時不自覺想到了那部電影《將臨》

還想講一下柯羅,我實在太愛他

看柯羅的畫,我能聽到肖邦,還能嗅到秋末的溫度和聽到風的聲音

看他的畫,我是真的很愉悅,大概柯羅的畫也是這篇文章裡僅有的溫馨的美,

如此讓人愉悅的作品,我多放幾張

看柯羅的畫會忍不住想大喊“實在是太好看啦!”又怕會破壞了畫中的祥和和那悠然的詩意

而且柯羅的畫非常、非常地耐看,是少有的你看著輕鬆愉悅,他畫得認真又深切。

講柯羅我可以講一整個晚上

下面這幅畫面裡濃濃的潮溼感撲面而來,你聞到了嗎?

第四組:表達一種價值主張、一種觀念、一種思想

這是藝術界裡的大思想家,他們遊走於藝術與思想之間,藝術對他們來說不過是表達思想的一隻工具

代表作品: 《泉》(當代藝術裡有很多都屬於這一類,不一一例舉)

杜尚無所謂藝術不藝術,你罵他這也算藝術,他根本不care這是不是藝術,他要挑戰的是大眾對藝術的認知,他要做的是給藝術另謀出路。

因為走到杜尚所在的年代,美術界裡,繪畫的固有形式探索已經走到了盡頭,印象派、野獸派、達達派、超現實,還有照相機的出現,這一切都集中濃烈地碰撞在了杜尚所處的19-20世紀,杜尚在20世紀初拋出了一個響亮的問題:“什麼是藝術?藝術就只是這些了嗎?”又回到了今天這個問題,

你想過沒有?我們今天通常說的藝術已經偏離了藝術的本質,我們今天說的不是藝術,而是一種概念,簡單說就是你認為的以及這個社會普世認為的一種認知,

而人類有種本事就是理所當然地把認知作為真相,理所當然地認為安格爾的《泉》是藝術,便池就只是裝小便的,重要的根本不是便池,這個便池可以換成任何其他一個普通的東西,杜尚這個作品也會成功,因為這不過是他發問的一個工具,他背後要問的是“藝術還有沒有其他可能?藝術可不可以像哲學那樣作為一種思想的載體?藝術能不能成為刺激思考的工具?”如果你是愛思考的人,你會很喜歡杜尚的。

這是為什麼人們把杜尚叫’當代藝術之父’

後來的很多行為藝術和裝置藝術走的都是杜尚開闢出來的路,其實把安迪沃霍爾放這一組也可以,但我還是放到下面那一組講。

第五組:探索真理,探索超越於視覺之上的一種更真實的存在

他們最感興趣的是本質的東西,對人,對我們眼見的世界都有強烈的扒皮的慾望

代表藝術家:安迪·沃霍爾、塞尚、佛洛依德

代表作品:阿布拉莫維奇的《節奏0》

安迪·沃霍爾就是在杜尚開的這條路上走的很成功的一個藝術家,它的載體都是些“小便池”,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它的作品都是批量生產而且技術含量很低的,

但他用一種旁觀的姿態真實地再現了當時美國的浮華和空洞以及在濃濃的商業味覺下的冷漠,要達到這種藝術效果,用很低廉快捷的製作手法去做作品就是最合適的。

《金色的瑪麗蓮夢露》呈現的不是一個人,她是一件商品,是這個商品社會的一件產品,可以消費的,它是商業鏈條裡很小的其中一環,跟她這個人不是一回事,同時這個女人也是商品社會的一件犧牲品,她犧牲了自己的私人生活甚至是自由,這都是為了可以完美嵌入商業鏈條。同樣一整面牆每一幅都是一模一樣的可口可樂和罐頭也給你看了你目前所存在的社會——— 快捷、糖分高讓人虛胖浮躁又千篇一律,有一些質樸本真的個性的東西在消失。

到安迪·沃霍爾,藝術家做的是社會的客觀真實再現的工作,他把當前社會的一面非常真實地呈現在你面前,而這會引起大眾的思考,為了達成這一目標,他去選擇載體。

塞尚

我敢說,沒有幾個人懂塞尚。

他是一個頂著畫家頭銜的革命家,人類自農業革命以來,就徹底投身到了人類自己想象中的世界去,與純粹的客觀世界脫離了聯繫,並且越走越遠(如果不能很理解這句話推薦讀《人類簡史》),

塞尚是幾千年來第一個對這個點窮追不捨的藝術家(也是思想家,更是革命家),並用自己的一生去捍衛這一發問:

“客觀世界長什麼樣?你眼睛看見的真的是純粹的客觀世界嗎?”

色彩與光對於他來說都是一些浮在表面的光華,他追求的是埋在下面的真實。

要理解塞尚,只站在一個維度是遠遠不夠的,你要拔高自己,站在更宏觀的層面來看這位替整個人類操心“你們都被自己的眼睛給欺騙了,被一些色彩光影給欺騙了,你們看不到真實的自然,也就體會不到自然帶來的力量”的老頭。

從深層去體會塞尚,是很震撼的,他在做藝術家、思想家、革命家三個人的事情,他的偉大將還會普照到久遠的將來,而且他到今天也沒有得到足夠的他應得的關注,雖然他已經非常有名,可以說塞尚的時代還沒有真的到來。

第六組:對繪畫語言的探索和創造,如果說杜尚拓寬了藝術載體的邊界,那麼接下來的這些藝術家就是在繪畫中對繪畫語言的再探索深入,他們不滿足既有的繪畫語言,他們渴望創造出前人沒有的語言

這一派的藝術家相對都出現較晚,因為這在歷史上繪畫的技法和形式必然已經達到了某種探索的“盡頭”,而如果繪畫的功能性也被去除掉之後,就會加速生長出這一派的藝術家,而20世紀初的世界無疑是最好的土壤,這個時候照相機已經取代了繪畫的紀錄功用,繪畫從此被解放出來,它也需要另謀出路。

再加上18-19世紀全球化的演進,東方文化元素的到來給西方這些藝術家引發了劇烈的震動和思考

有非常多的抽象派畫家都屬於此列,

代表藝術家:波洛克、趙無極、修拉、馬列維奇、康定斯基、蒙德里安

這一組藝術家相對前面五組都會更理性一點,

這也是現代設計的搖籃,既從對象中提取某些特性賦予它情感與個性再加以表現,藝術家不再描繪客觀的世界,而是將客觀世界融進自己的感受和臆想中,再從這個混合物裡提取一些東西,這裡面典型的例子就是把這種特性轉化成一些符號

比如康定斯基

我是很喜歡康定斯基的,有一種本能的喜歡,他的畫裡有童真,也有熱情奔放,這是一種最原始的共鳴和感知,就是說我的感受傳到你那裡不再需要“語言”,而且他想象力很豐富,我對想象力很豐富的人沒啥抵抗力。

這些畫面拋棄了故事和情節,以線條和色彩直接去表達感覺、情緒、節奏、空氣、氛圍...這跟音樂直接用音符去表達是類似的。

來~請無極師兄登場

這是趙無極稍早期的草稿,我們粗暴地來看一下他的構思過程

左邊是一些音符,右邊是山水

變成下面這幅

用前段時間回覆一個朋友的話來結尾:

‘藝術是在某種層面上超越經濟和政治再現了當時人的精神世界’

‘’藝術不論以何種形式去展現,這些形式都是軀殼和載體,不是最重要的,

它的內核就是人類生存過的證據。

“藝術是人類生存後留下的唯一證據”,

這是電影《無法觸碰》裡菲利普說的一句話。

敘利亞以前是非常美麗的國度,首都大馬士革你知道的,但如今灰飛煙滅,一片殘骸,但這些隨著歲月的流逝終會成為過往,好像這片土地上曾經發生過什麼悲傷的事情但已經沒有痕跡了就如當今的中國,但是,藝術留下來了,那些照片,文字,繪畫,雕塑,劇目,電影。

總有什麼是無法磨滅的,一代又一代人記憶會輪換,被炸平的建築會再次越地而起,殘骨屍骸會隨土地一起降解,但是每次看回那些作品,就在提醒人類有多麼地自大,看阿布拉莫維奇的巴爾幹巴洛克那個作品,感觸特別深。‘’

————轉自豹隸


藝考美術筆記


藝術說簡潔一下應該是個體意識、思想、觀念、感受等意識形態的外在表達。


藝術的表現形式上可以是文字、畫面、聲音、實物、肢體行為、事件等等。

藝術的範圍很廣,只要是能夠將意識形態表達出來,並得到大眾的意識共鳴,就是成功的藝術。

藝術能帶來什麼?


我們身邊都是藝術的外在表現。

記得高曉松在曉說節目中說過:科技發展越快,藝術發展就越慢但積澱就越深,科技發展慢下來,伴生的藝術呈現出爆發式發展。


1、藝術是一種世界觀,交給我們如何看待這個身處的環境。

2、藝術能夠給我們帶來心靈的寄存,尤其是我們喜歡一種或者幾種藝術,看到喜歡的作品,並且能夠買回來放到家中或者公司中,在煩躁之餘,靜心觀摩這些作品,能夠給給予足夠的力量。

3、小時候的連環畫、動畫人物影響了千千萬萬人,著名的文學作品,豐富了精神生活,看到了另外一個意識形態中的世界,著名的傳世名畫可以和古人通過筆觸、構圖等來精神對話。


藝術滋潤的生活,讓生活變得有趣!


江峰篆刻


藝術因為凝聚著我們的理想、願望、需求、焦慮等等情感而成為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的東西;

藝術是對人類超越存在困境和以想象性的方式滿足現實缺乏的一劑良藥;

藝術是一種我們人類詩意存在的象徵系統。

那麼,這個對於我們人類及其個體如此重要的藝術到底是什麼?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是一個眾說紛壇而沒有統一答案的難題。

關於“藝術是什麼?”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夜他那本著名的著作《藝術是什麼》一書中,列舉了幾十種定義。





陶藝生活美學


藝術,能帶給人歡樂和愉悅!

書法,唱歌,演戲,畫畫……等,都是藝術!但你學藝不精,作品和效果不感人,那就不叫藝術!所以藝術的精隨不是信手拈來,是要付出艱辛努力的!
比喻一個演員,他的宗旨是什麼呢?他就是在舞臺上靠他精湛的演出,感動觀眾。有的演員,演悲情戲的時候,在臺上真情流出,雙目淚流,臺下觀眾被他的演技感動,也淚流滿面!這就是表演藝術。倘若,一個演員在臺上不認真,悲情戲喜喜哈哈的,這那有藝術可言?當然一個演員,在舞臺上他能以自已紮實的功底,美妙的唱腔,該哭就哭,該笑就笑,他要付出多少艱辛努力!“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他的苦練,就是為了追求美好的戲劇藝術,給觀眾帶來愉悅和高興


所以,藝術摻不了半點假!不管你在什麼崗位,做什麼工作,若是帶有藝術性質的,只要現場表演或現場發揮的時候,內行一看便知!只有不懈地努力,虛心學習,才能帶給大家無盡地歡樂和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